自從在知乎註冊以來,我收到了很多朋友的咨詢,大多是關於教育技術本科選專業,考研,留學,找工作的問題。事實上,我可能回答了相當多的問題。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很多朋友肯定會看到這些答案(甚至我自己有時候也不能很快找到自己的答案)。
所以,我想把我優秀的教育技術文章和答案整理出來,做壹個索引目錄,供有需要的朋友查閱。
教育技術:
我對教育技術的定義是:運用各種技術支持教學培訓活動的設計、開發、實施和評價,盡可能提高教學培訓效果的多學科綜合性學科。這裏所說的“各種技術”,不僅僅是計算機、網絡、移動設備、軟件、編程等硬技術,還包括需求分析、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測試評價等軟技術。
當我們理解“教育技術”這個詞的時候,不能只把它和硬技術聯系在壹起。否則很容易盲目,自我封閉。
指導結構:
本指南的答案鏈接來自我在知乎上的兩個最愛:“教育技術與學習科學”和“教學設計”。去掉重復鏈接後,* * *列出了116個答案(《教育技術與學習科學》有83個答案;有33個“教學設計”)。其中60%的回答是我自己寫的(包括壹些價值不高的短回答),剩下的40%來自於知乎的其他大神(我在每個回答鏈接的底部都標註了作者的昵稱知乎)。可以直接點擊鏈接查看。
學習科學是在教育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和教育技術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果是在學術論文數據庫裏,學理科可能會單獨分類。學理科的題目還是比較少的。所以我暫時把關於it和教育技術的內容放在壹個收藏夾裏。
簡短回答:
在壹些答案鏈接下,妳可能會看到壹個“簡答:是”的標簽。在本指南中,我對“簡答”的定義是:簡答,內容少於5行。只提供了壹個鏈接,沒有直接回答。
只要滿足以上兩點之壹,就是簡答。簡答不壹定沒有價值。有時候裏面的壹個鏈接可以直接把妳導向相關內容。但總的來說,簡短的回答難免會因為信息量少而讓大家打開後感到失望。所以我把所有的簡答題都做了標記,提前公布,減少大家可能的失望。如果我錯過了投標,請留言告訴我。
回答質量:
另壹個標簽是“答案質量”。根據我個人的判斷,我給每篇文章或者回答的質量分是1-5。評分依據如下:5分:內容豐富詳實,回答問題清晰,提供了許多實例、證據、材料或鏈接。4分:內容比較詳細,問題回答正確。3分:回答了問題,但不夠詳細。2分:回答問題,但回答比較簡單,或者回答主要由鏈接組成。1:所有簡答只有1。
相似答案排名:
如果壹些答案圍繞同壹個問題或主題,我會將它們並列。否則,答案鏈接將由壹個空行分隔。
最後,由於本文只是各種文章或答案的匯總,而非教育技術百科,所以未必能讓所有人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如果有朋友發現自己沒有想要的答案,可以直接在知乎提問,然後邀請我回答(我會邀請更多人回答)。
過壹段時間後,我會根據新答案的質量,陸續給不同的收藏夾和本指南添加壹些高質量的答案,方便以後有更多的朋友來咨詢。
福利1/1:
我還根據Office365:教育技術文章指南做了壹個在線* * *享受表。xlsx表單使用Excel切片器來過濾不同的內容,以方便您的使用。缺點是沒有內容介紹。此外,如果手機開機,切片器可能無法正常顯示。我在電腦上試過Edge,IE,Chrome,Firefox,Safari,都沒有問題。
學術界對“教育技術”有多種定義。僅在知乎上,就有很多人對“教育技術”這個詞給出了不同的定義。對於新人來說,AECT(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的定義更靠譜。在下面的回答中,我不僅展示了AECT對“教育技術學”三個版本的定義,還提供了自己對2017版本定義的解讀。
1.1.2科目:
在我收到的私信咨詢中,很多朋友問我教育技術是什麽,可以用來做什麽。也有壹些朋友在我的各種回答下留下評論,表達對這個課題的困惑、擔憂或懷疑。所以在這壹部分,我給出壹篇我認為可以說明什麽是教育技術,教育技術可以做什麽的文章或者回答。希望對妳理解這門學科有所幫助。
1.1.3理論
教育技術的理論大多來源於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信息傳播學、媒介信息論等學科。而學習科學是在教育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認知學科。這部分主要給出與教育技術或學習科學相關的可以與“理論”二字相關的答案。不要帶著讀百科全書的期望來到這裏。
1.1.4概念
教育技術領域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概念、術語、名詞層出不窮。我們有時可能只是聽到各種各樣的新單詞,但我們可能不知道它們的詳細信息。同時,不同的術語和概念可能在含義或內容上重疊。這部分重點收集壹些教育技術領域的概念和術語,供大家參考。
1.1.5技術
教育技術領域的具體技術應用更是數不勝數,尤其是在當今這個技術爆炸的時代。在這壹部分,我收集了壹些關於硬技術(計算機、網絡、移動設備、軟件等工程技術)的文章或回答,供大家拓展思路。更多的內容將在未來繼續添加到這壹塊。
1.2學習
“學習”部分收集了關於教育技術專業、教育專業比較、教育技術專業考試、考試、出國留學的文章或答案。
1.2.1本專業
在我接到的咨詢中,最常見的困惑就是對教育技術專業的迷茫,覺得自己學了很多,沒學到什麽,不知道畢業後能做什麽。很多咨詢師也問我要不要轉專業。這部分收集的答案主要是為了幫助妳盡可能的消除教育技術的困惑,了解自己所在的是壹個多麽有前途的專業,盡早知道自己未來能做什麽。
1.2.2專業對比:
關於專業比較的問題我遇到的不多。簡單收集了三個答案供大家參考。
國內外高校關於教育技術專業的專業設置思路和課程內容有什麽不同?
1.2.3進壹步研究
為了深造,我遇到了很多關於教育技術的問題。有的直接在知乎提問然後邀請我回答,有的通過私信咨詢我。因為問的多,所以比較關註這類問題。這部分我收集了13的答案,分為考研(碩士)、考博士、留學三個小塊。
1.3就業:
沒有多少人直接和我私下咨詢教育技術的就業前景。大多數人會在我的回答下留言和評論,表達自己的困惑或失望。個人感覺(純感覺,無數據支持)國內教育技術專業的學生(尤其是本科生)不知道學了教育技術後能幹什麽,因為國內教育技術專業的教學定位太局限於中小學教學領域。
國內大部分教育技術專業的學生,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這裏主要是研究生),都沒有工作經驗。也就是說,他們高中畢業後壹直在大學學習。教育技術需要與具體的應用領域相結合,才能發揮其作用和優勢。
沒有申請領域,沒有之前的工作經驗,學校裏的培養導向也比較片面。自然,學了之後很容易迷茫,不知道該怎麽辦。對於這壹點,我感覺(也沒有數據)在美國讀教育技術學碩士和博士的學生(美國沒有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不太可能不知道學了之後能做什麽,大多數人只會覺得工作太多。
所以在“就業”板塊,我收集了與教育技術就業、創業、崗位、職業技能相關的文章或回答。
1.3.1就業前景:
就業前景是很多學習教育技術的學生關心的話題。說到教育技術專業的就業方向,很多人會想到是去做中小學的信息技術老師,或者去中小學、教育局、現代教育中心做電教老師。
事實上,對於國內教育技術專業的本科生和碩士生來說,如果跳出“中小學”的局限,專註於企業,尤其是教育企業、教育培訓機構、教育科技公司、在線教育公司等。,他們會發現自己的眼界豁然開朗,有很多選擇等著他們。
1.3.2職位描述:
教育技術人員能做的工作涉及教學、研究、設計、分析、評估、管理、產品、運營等不同崗位。在這壹部分,我收集了教育技術相關職位的介紹。
1.3.3職業技能:
不同的崗位需要不同的職業技能。作為教育技術專業,最重要的教學設計能力和技術與教學融合的能力。在這壹部分,我收集了壹些答案,介紹教育技術人才需要的職業技能。
1.3.4創業:
以前在大公司工作,後來出國讀教育技術,所以對教育技術領域的創業不太了解。關於教育科技創業,我只能收集兩個答案,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思考1.4
“思考”部分收集了不同作者對知乎教育技術領域的問題、現象和趨勢的看法、思考、討論和解讀。如果妳對這些問題、現象和趨勢感興趣,可以點擊本節的鏈接。
在我看來,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專業和職業技能。原因是我認為教育技術學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設計能力”。換句話說,教學技術專業學生最重要的競爭力來自於將技術手段與教學活動深度融合的能力。
要形成這種能力,不僅需要了解技術手段、使用方法、應用場景的優劣,還需要了解教學理論、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方法、教學實施方法、教學評價方法等。,以及大量的實踐訓練和反復摸索修正。
2.1教學理解:
教育是壹個幾乎每個人都談論的話題。教學也是如此。但相對於“教育”壹詞的寬泛,“教學”壹詞相對狹窄,理解起來也比較專業。學習教學設計的時候,不妨先看看不同的人是怎麽理解教學的,再想想自己是怎麽理解教學的。
2.2教學理論:
事實上,這壹部分收集的不僅是教學理論,還有教學設計模型。學術上,教學理論和教學設計模式是兩個主題。但在這裏,我將它合並在壹個標題下,供大家學習和理解。
2.3教學設計方法:
教學設計方法是教學設計師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工作技能。教育技術專業學生在學習教學設計方法的同時,還需要兼顧技術手段的學習和整合。在這壹部分,我收集了壹些朋友寫的關於教學設計方法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2.4指導設計師:
教學設計師是壹個非常適合教育技術專業學生的工作。然而,成為壹名優秀的教學設計者並不容易。除了過硬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工作經驗,還要適應大環境,還要有壹點運氣。雖然國內行業有很多教育科技創業創新,但整體來看,很多教育科技企業還是以技術為主,還沒有對教學設計的重要性有很強的認識。
我了解的還不夠,更別說關註了。所以壹個教學設計師很容易成為壹個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實際上是虛構的,架空的,被撇在壹邊的,沒有話語權的職位。所以,要成為壹個被企業重視,有話語權的優秀教學設計師,不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需要對大環境的適應和壹點點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