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南京道建信息咨詢

南京道建信息咨詢

南明迅速崩潰的原因之壹是鄭之龍水師無力防守長江防線。南京位於長江的轉彎處,地形非常特殊。長江與南京的北部和西部形成90度直角,而東部和南部則是面積達數千平方公裏的低矮丘陵和平原。北部和西部的長江在南京很寬,寬1,500m,也就是1.5km,水深15m到30m,最大水深70m,流速每秒3m。壹旦開戰,南京政權要自保,就必須控制長江的控制權。如果南京政權不能控制長江,那就等於把它的北大門交給了敵人,南京就永遠守不住了。

南京的南面和東面是低矮的平原、丘陵和丘陵。以南京為中心畫壹個圈,長江以南150公裏半徑範圍內完全沒有危險。南京到東部鎮江、江陰、無錫的100、200公裏都是平原地區,只有幾條小河和湖泊。南部的溧水、溧陽、馬鞍山、蕪湖等地地形與東部相似,100200公裏範圍內沒有適合防守的地形。南京自古以來的敵人基本上都來自兩個方向,壹個是北方,壹個是西方,壹個是南方。其中,如果單純從北方入侵南京,並不容易成功。為什麽?主要是因為南京北面有壹個天然的障礙,長江。南京長江1.5km寬,所以古代使用木帆船自然需要更長的時間,遇到暴風雨天氣,江面會封閉。歷史上有很多朝代以南京為首都,但真正從北方殺敵的卻很少!如果只從北面進攻南京,進攻壹面實際上是無益的!歷史上有過在南京附近成功防禦壹個超級強敵的先例,這個敵人就是強大的金軍。當時,完顏亮率領60萬金國軍隊南下,試圖滅掉南宋,壹路沿海南下,卻在山東沿海被南宋水師擊敗,幾乎全軍覆沒。眼看不可能從海上進攻浙江杭州,完顏亮決定從陸路和內河進攻,只好越過南宋賴以防守的天險長江。當時的完顏亮過於輕敵,選擇了南京附近的馬鞍山渡江。於是,南宋最強大的水軍就集結在南京附近,在南宋學者於的率領下,在采石之戰中大獲全勝。采石之戰壹敗塗地後,完顏亮沒有放棄,立即轉戰揚州試圖在此渡河,卻被逼近水寨的南宋水軍擊敗。萬延良壹氣之下,下令三天後將高軍所有軍官斬首,同時下令士兵逃跑,殺死自己的戰友。

徐進的軍官和士兵受夠了,立即發動了叛亂。嚴宏良被亂箭射死,他雄心勃勃的南侵徹底失敗。為什麽從北方進攻並不容易,即使有顏延良這樣的六十萬大軍?因為長江在南京以北,要想從北面占領南京,必須殲滅南京政權的水軍。可惜這個不好說。既然這個政權定都南京,南京城門外幾百米就是長江,那麽這個政權肯定會非常重視水軍的建設,不管它有多弱智。北方湖泊河流不多,北方來的敵軍水軍不可能很強。而且就算有強大的水軍,也很難到達長江。以萬延良為例。其實他在北方也有水軍,但是他走海路的時候在海上被殲滅了,而且因為梁山泊是旱季,大船過不去,所以他的水軍主力到不了長江。海陵王完顏亮雖有女真兵馬精銳,但這些部隊對突破長江毫無幫助。金軍能在長江作戰的水軍,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遠不是南宋水軍的對手。徐進在長江作戰的海軍力量都是平底船,速度慢,抗風浪能力差,裝備的水戰武器也相當落後。南宋時,海軍擁有當時世界上最適合水上作戰的堅固的海豚船(鯨船)。它體積大,機動性好,速度快。不僅裝備了大量的海軍武器,而且很容易擊沈金軍船只。同時,南宋還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水戰武器,即發射火藥炸彈的彈射器武器。在之前的海戰中,使用的是火藥武器火箭,這是當時最先進的海戰武器。如果不能打敗南京政權的水軍,北方來的敵人就攻不下南京。

所以歷史上單獨從北方入侵南京的並不多見,大部分都是從長江沿岸的西面和南面殺過來的。雖然南京附近渡河不容易,但是湖北長江中遊相對容易渡河。該段水流較緩,沙灘多,登陸點多,防守方很難面面俱到,有利於進攻方。此外,湖北靠近河南省,中原平原地形,北方騎兵幾天就能突破中原防禦,直抵長江。所以在古代,北方入侵者大多從湖北渡江,然後沿長江向東向北航行或水陸同時行軍,從西面和南面進攻南京,粉碎城內守軍。那麽主戰場其實不在南京,而是在湖北。如果湖北之戰能打贏,南京就沒有危險了。如果湖北之戰失敗,南京的特殊地形決定了它無法抵禦西至西南之敵,失敗是必然的。

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南宋時期蒙古人攻打荊襄,清軍攻打大明,在湖北打敗明和農民軍,三國時期還有幾次湖北戰爭。三國時期,曹操率領數十萬得勝軍隊南下滅東吳,周瑜率領五萬精兵在湖北赤壁城與曹駿作戰。雖然曹駿有強大的步兵和騎兵,但水軍不是吳軍的對手,最終壹敗塗地。水軍全軍覆沒,陸軍損失慘重。這也是著名的赤壁之戰。由此,曹魏幾十年都不可能滅東吳,直到滅亡!反例是成功並吞蜀國的晉軍主力出動六路大軍滅。當時的晉軍水軍主要是從湖北、安徽沿江進入南京。吳棟水師在鄂皖與之決戰,但接連潰敗,攔河鐵索和河底鐵錐不起作用,徹底失去了對河道的控制權。然後金軍的水軍直奔南京。雖然孫皓,吳的統治者,仍然有壹些軍隊,他無法控制南京的軍事。

他見大勢已去,立即投降,結束了輝煌的三國時代。後來太平軍和金軍壹樣,只不過他們先從南方的湖南攻占了湖北的武漢,然後數十萬軍民沿水陸東進,攻占了清朝兩江總督署所在地南京,並由此於13年在此建都。所以從北面進攻南京並不容易,因為這裏更難擊破南京政府的水軍。那麽沿長江從西向南攻占南京就相對容易了,因為此時決戰地點其實不在南京,而是在湖北安徽。壹旦來犯之敵能占領湖北的河道控制權,南京就很難守住,因為南京附近只有長江作為天險,如果敵人控制了長江,南京就無險可守。

歷史上很少有從東面進攻南京的先例,因為大海離南京東面200多公裏,古代自然沒有敵人。但是,壹旦有這樣的進攻,南京將難以守住。因為從東面進攻南京,從軍事上來說,南京是最不設防的。如果從北、西、南三面進攻南京,長江就成了南京的天險,必須打敗南京的水軍才能勝利。如果敵人從東面進攻南京,侵略者有強大的水軍自然是最好的。如果沒有,也沒關系。甚至可以無視水軍,完全由陸路進攻。這個時候,對於保衛南京來說,長江的作用正好相反。它不再是天然屏障,而是南京守軍撤退和運送援軍的最大障礙。由於南京附近的地形不適合防守,守軍將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要想守住南京,必須集中比敵人更強的兵力進行陸上決戰,而決戰地點只能選在離南京至少50公裏以外,因為南京附近的地形更不適合防守。南京城外十幾公裏,除了紫金山,只有幾個山坡或者丘陵。這種地形對防守方來說毫無意義,因為山太矮,敵人騎兵根本沖不上去。這些地形對防守方來說毫無意義,但對進攻方來說就不壹樣了。

由於南京的地勢壹般比城外低很多,壹旦進攻的敵人占領了這些丘陵和山頭,就可以從這些高地向城內進攻,形成了城內遠程進攻的最佳火力點。所以從壹般軍事角度來說,如果外圍決戰失敗,南京必須棄守,立即撤退。歷史上也有壹些從東面攻占南京的成功例子,但大部分都是最近的事。南京的內城墻東臨中山,西有石頭,南有秦淮,北有後湖,周長35.267公裏。現存基本完好的明城墻全長23.399公裏,是世界上現存最長的古城墻,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保存完好的古城墻,也是南京現存最大的古建築。這堵墻在冷兵器時代是絕對的殺手鐧,任何軍隊都很難攻下它。後來清軍進攻南京,南京守備司令目睹揚州大屠殺,不敢抵抗開城投降,否則將血戰到底。歷代有識之士都很清楚南京的地形。所以南宋沒有定都南京,因為當時的金軍太強大了,南宋潰逃長江,戰鬥力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所以,宋高宗和趙構怕南京守不住,而遠離長江的杭州要安全得多,定都浙江。朱元璋定都南京,也知道南京防禦能力弱。除了建立海軍控制河勢,明軍還花費了21年和巨額資金修建了長達30多公裏的南京城墻。南京城墻非常堅固,僅次於Xi的安古城墻。這種20米高,15米長的城墻在古代是極難攻破的。可惜自從進入火藥時代後就沒能長久防禦。當時太平軍把幾千公斤黑火藥埋到地下,吹倒了南京鳳儀門的壹段城墻,最後沖進了城內。所以,南明持續抵抗的關鍵在於長江水師能否控制江面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