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工作、生活中,使用報表的頻率呈上升趨勢,所以在寫作時要註意報表的格式。為了免去妳寫報告的頭疼,下面是我為妳收集的心理咨詢師二級論文個人成長報告。歡迎分享。
生活就像壹次旅行。四十年的拼搏和努力,讓我體會到了奮鬥和奮進的艱難,同時也領略到了險峰中無限風光的美好。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發現成長是壹種蛻變,是壹只蝴蝶。在人生的困境中,只要不怕痛不怕苦,就壹定能克服很多困難,實現自己的夢想。
第壹,自我成長分析
快樂的童年。
我出生在壹個美麗的小村莊。雖然童年飽受饑寒之苦,但無拘無束無拘無束的生活讓我樂觀開朗。忘不了和孩子在鄰居家的大槐樹上捉迷藏的場景,也忘不了和孩子跳進冰窟窿的場景...廣袤的大自然,豐富的活動,純潔的友誼,沖淡了饑寒交迫的陰影,成為我記憶中的寶藏。
稍大壹點,我和其他同齡的孩子壹樣,背起書包,開始了我的學校生活。每天早上放學回家,我都會煮壹鍋粥作為壹家人的早餐。下午放學,我要趕緊寫完作業然後去田裏割草餵飯,幫爸媽做力所能及的事。好在當時父親在生產隊擔任會計。雖然他很忙,但他的收入相對來說還可以接受。作為家裏的長女,我自然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寵愛。每個周末,我都可以從父親那裏拿幾毛錢去鎮上的新華書店買漫畫書。小學五年,我壹個人攢了滿滿兩箱漫畫書。就是從那時起,我養成了勤奮愛讀書的習慣,不知不覺,學習成績壹天比壹天好。
(二)經歷中學時代
小學畢業後,我以優異的成績被選送到鎮上的壹所重點中學學習。那時候,每個周六,我都會和其他幾個同學壹起走回八英裏外的家,周日下午背著壹疊煎餅回學校,開始壹周的學習生活。這期間,父親做生意虧了錢,染上了喝酒的習慣,母親因為家庭變故,變得暴躁,愛嘮叨。全家經常因為這些原因陷入爭吵。應該說我當時正處於青春期,長期沈浸在壹種灰色的情緒中:抑郁,煩躁,不知所措,學習也受到了壹定程度的影響。初中畢業的時候,我在班裏名列前茅,連中專都沒考上。應該說往事不堪回首,那段波折讓我體會到了人生的滄桑和無奈。好在那個時候,我的日記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和忠實的傾聽者,幫我發泄“多愁善感”,幫我每天撫平內心的創傷。無論如何,我應該感謝我的父母。他們可能不是完美的人,但我父親的單純和大度,我母親的樂觀和熱情對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雖然這段時間是我人生的低谷,但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在父母的磕磕絆絆中學會了理解和忍耐。
高中的時候,我有壹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上大學,繼續學業”。雖然當時學習很忙,但是為了鍛煉自己,我還是堅持幫老師做好班級管理,在學校廣播站播音。那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已經成為了壹個成熟的人,能夠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幫助父母挑起家庭的重擔。開明的父母沒有要求我為家庭承擔什麽,而是給我創造了壹個更寬松的氛圍,讓我自由發展。現在想來,高中的我真的很難獨立承擔家庭的重擔。那時候所謂的“成熟”只是青春期的成年感。
(3)走向成熟的青年
進入大學幾個月後,我壹度被困住。雖然我從中學開始就壹直在國外讀書,過著獨立的生活,但這是我第壹次離家千裏。城市的繁華淹沒了我入學的喜悅,濃重的鄉音吞噬了我的自信,柏油路上的車流讓我頭暈目眩...幸運的是,老師親切的問候,同學溫暖的友誼,讓我很快從自卑中走出來;早上起來去學校對面的植物園跑幾圈,體驗運動的快樂;上課時,沈浸在心理學知識的神秘殿堂,享受求知的樂趣;閑暇時,藏書豐富的圖書館為我提供了廣闊的閱讀空間...大學四年,我也嘗試過參加壹些學生社團活動,比如演講協會,國標舞培訓班。雖然最後沒有堅持下來,但是這段經歷為我以後走上講壇,從事教育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加工作後,我成了壹名初中老師。作為壹名新老師,我熱愛我的工作:我經常熬夜批改作業;為教學問題輾轉反側;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知識,獲得成功;課余時間和同學們促膝談心,共同成長。逢年過節,看到孩子們寄來的賀卡,聽到他們的祝福,我深深感受到作為壹名教師的幸福。回想起來,應該說我能夠成功走進學生的心裏,很大程度上和我活潑開朗的性格有關。
兒子出生後,我成了壹個幸福又焦慮的母親:孩子哭我哭,孩子笑我笑;孩子生病時我緊張,孩子健康時我放松;和孩子壹起唱歌講故事,照顧他吃飯睡覺,不讓任何人幹涉。現在想想,可能是我太關註孩子了,迷失了自己。隨著孩子壹天天的長大,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開始有意識的讓老公照顧孩子,盡量和他們分開。除了上班,我還在縣圖書館辦了兩張借書證,每天堅持看書,做早操。前幾天,陸教授在給我們講解心理測量學知識的時候,指導我們做了壹些相關的測試。當我做完EPQ測試後,我驚訝地發現,我的氣質類型已經從大學時的膽汁質和多血質混合型發展成了非典型的氣質類型,也就是說,我的性格在坦率、勇敢、靈活的基礎上,避免了原有的急躁和多愁善感,增加了壹些成熟穩重的氣質。
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逐漸形成了自己相對穩定的性格特質:樂群、寬容、善良、正直、自信。對於家庭,我有很強的責任感,善於關心和遷就家人,對工作積極主動,樂於奉獻。我信任我的朋友,真誠地對待他們。我知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還有壹些方面亟待提高。比如我還是比較敏感,容易被別人的情緒感染,在咨詢過程中容易產生壹些情緒,影響咨詢的進度;以後壹方面加強鍛煉,培養意誌力,壹方面進壹步分析調整自己,提高心理素質,實現人生理想。
二、職業行為分析
我第壹次接觸心理學是在大學的時候。那個時候,我無法清晰地預測自己的未來。專業協會和心理學有什麽關系?我被心理學的無窮魅力深深吸引,並為自己有幸學到心理學知識而自豪。隨著心理學知識的積累,心理學神秘的面紗被層層揭開: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當心理學家的偉大理論在我眼前如魔法般奇妙時,我對心理學的認知也越來越清晰。對我來說,心理學不僅僅是完成學業的需要,更是幫助和指導自己成長的導師。從此,我開始有意識地嘗試將心理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質量。
當了班主任後,我和學生們朝夕相處。我見證了班裏每壹個學生的成長過程。學生們的精神世界就像壹個包羅萬象的大自然:時而萬裏晴空;有時烏雲密布,狂風肆虐。面對孩子的各種心理問題和疾病,我既體會到了和他們壹起成長,實現自我的快樂,也體會到了不知所措的挫敗感和無力感。2006年,班裏有壹個男生,因為癡迷網絡,整天泡在網吧裏,因為要錢,經常拔劍反抗父母;2007年,壹名女孩被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癥,被迫中斷學業。2008年,壹個男孩打父親,虐待母親,多次逃課,聚眾鬥毆...面對痛苦的現實,我越來越感到肩上擔子的重要性。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防患於未然,引導學生維護心理健康,幫助學生增強對心理沖突的承受力,成為此後教書育人的另壹種認識和追求。
2008年,我報名參加了全國心理咨詢師培訓。雖然現在是不惑之年,壹邊工作壹邊學習讓我很累,但是我壹直咬緊牙關堅持著。我知道這種學習對我來說太重要了。通過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和學習,壹方面彌補了自己專業技能的不足,提高了自己幫助學生和他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壹方面也幫助自己對兒子進行更適合的家庭教育,減少自己的無知帶來的傷害,提高家庭和自己的幸福指數。
兩年來,在多位資深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和指導下,我更加全面地認識和了解了自己,進壹步提高和完善了自己,基本具備了壹名合格心理咨詢師應該具備的素質:自我調適能力進壹步增強;儲備了相對豐富的心理學知識;我掌握了壹定的信息技術...雖然心理咨詢師論文考試不及格,但正是通過這兩次和心理醫生的面對面交流,我才意識到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成為壹名優秀的心理咨詢師,僅僅學習和參加培訓是不夠的。我需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接受心理醫生的監督,向其他更好的心理咨詢師學習。
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我充分認識到與咨詢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比咨詢理論和技巧更重要。面對不同價值觀的求助者,首先要尊重他們的價值觀,無條件地理解和接受,然後把咨詢的技術和技巧運用到個別咨詢中去。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我成長,自我完善的內在力量。壹個好的心理咨詢師應該能夠找到這些資源,引導求助者挖掘自己的自救潛力,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解決自己的問題。
心理咨詢是壹個神聖的職業,心理咨詢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壹名教師,我願意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壹起研究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為國家的身心健康培養合格的人才;作為壹個母親,我想和世界各地的父母壹起探討育兒教育,為我們的孩子成長撐起壹片藍天。作為壹名心理咨詢師,我願意和所有同事壹起探索,為身邊的每壹個人掃除心靈的塵埃。
我渴望理解,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願意和有誌之士分享自己的感受。同時,我也會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在別人的聲音中迷失自己。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克服過困難,沒有負擔過的人,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人。”心理咨詢師的成長需要我們勇於承擔責任,勇於挑戰困難。這就像蝴蝶化蛹壹樣。這個過程很復雜。擺脫枷鎖是痛苦的,但結果是美好的。我期待著我的美麗和飛翔。我願意壹路追隨我的夢想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