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空間建構;信息化;內涵發展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G203文獻識別碼:B文號:1673-8454(2012)13-0018-02。
“利用職業教育新幹線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是我校建設國家改革發展示範校的特色項目。2010 12教育部正式批復,立即啟動建設任務。2011年8月,湖南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被省教育廳指定為我校對口支援單位,我校信息化建設進入加速階段。截止3月31,2012,全校師生建築空間1000個。建設70門空間資源課程;上傳6000個教學課件;8000份教案;7208個教學視頻;視頻被觀看近1.2萬次;上傳8萬多篇;文章被910000人查看;超過1.2萬次互動交流;獲得超過654.38+0萬次訪問。師生個人空間的建設,有力地推動了學校教育的信息化,促進了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有力地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的提升和內涵發展。
壹是全力保障空間建設
1.增加人力投入。學校花大力氣引進計算機老師。目前計算機教師52人,占全校教師的六分之壹。學校抽調6名計算機教師組成信息中心,負責空間建設設備設施的配置、指導、管理和評估。學校空間建設實行“分級管理,責任到人”。所有校級領導包到各部門,所有二級骨幹專業組、教研組、行政幹部和年級組長、專業組長和教研組長指導和管理本組下各部門所有成員的個人空間建設。我們還把所有計算機老師分配到各個專業組、教研組、年級組、班級,對師生的個人空間建設進行技術指導,形成了人人參與空間建設的良好氛圍。
2.加大培訓投入。我校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培訓。從2010到11,已派出21名計算機教師參加省、市、行業培訓。積極邀請專家來校進行全員培訓。學校邀請了湖南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和湖南文理學院的專家對老師們進行了為期兩周的校對。2011暑假,學校組織計算機教師對其他學科教師進行課件制作培訓。長沙社工學院專家應邀來校進行空間建設培訓。學校還組織全校學生開展信息培訓。對全校師生的信息化水平進行了測試,對部分達不到要求的師生再次進行培訓,直至合格。目前,所有的教師都可以制作課件,都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建立空間,利用空間進行學習和交流。
3.增加設備投資。我校信息化建設前期投入654.38+0萬元對硬件設施進行全面改造,建成了千兆主幹、百兆桌面的校園網,擁有54個多媒體教室和3個多功能報告廳。校園網覆蓋學校所有辦公室、教室、宿舍。投資265438+萬元為321名教師每人配備了壹臺筆記本電腦。2011下半年,又投入1.5萬元建設400臺電腦的學生電子學習室,投入50萬元建設信息中心,投入70萬元升級校園網絡。學校向中國電信申請發展家校通信業務,電信公司為我校鋪設了大部分校園網骨幹設備。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條件已經初具規模。從2012開始啟動“壹人壹機”計劃,每年投入100萬元建設學校信息化課程資源庫,並投入50萬元獎勵信息化教學。每年會分配65,438+0,000臺新的學生電腦。到2065,438+05年,至少配置4000臺學生電腦,總投資約1.6萬元,使全校學生每人擁有壹臺電腦。資金來源由學校和企業籌集。目前,服裝、數控、模具、電子、酒店管理、汽車修理等專業的校企合作單位已與學校簽訂* * *建設協議。
第二,充分利用空間為教育教學服務
1.利用空間推進教學信息化。我校把“利用信息化教學增強課堂吸引力”作為科研課題,大力推進教學改革。充分利用空間資源,結合學生特點,開展網上教案,在師生空間進行網上教學,網上布置作業,學生網上學習,網上交作業(作品),教師網上給學生“面對面”輔導。開展線上培訓,通過虛擬仿真實訓室進行真人視頻教學,在線對合作企業員工和學生進行新技術培訓。師生與企業專家在線交流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企業模塊化教學視頻在課堂上廣泛使用。重點專業教學開設率達到10%,其他專業課、文化課、德育課、講座培訓開設率達到5%。職業教育新幹線在線學習平臺使用率超過85%。重點專業學生每周網上學習3小時,其他專業學生每周網上學習2小時。空間互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011,學生鞏固率由2010的72.8%提高到92.6%,課堂教學滿意率由86%提高到95%以上。
2.利用空間推進教學科研信息化。學校通過個人空間和機構空間,定期單獨開展線上教學討論活動,全員開展線上授課、評課、反思、教案討論。每位教師每月至少有壹次研討會。拍攝課堂教學記錄,組織教師在線評課。開展教育教學文章、教學案例和互評。網絡教研帶來了教研方式的深刻變革,使教師的內外交流更加便捷,開闊了視野,豐富了學習資源。網絡空間的教學資源相當豐富。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模式、新的課堂教學方式正在沖擊著教師的視野,促使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實現專業成長和能力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3.利用空間推進德育信息化。各班班主任、德育導師、學生建立空間群,師生交流,及時發布班級信息,展示班級風采,展示學習成果,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學校德育老師及時更新心理咨詢的文章和案例,開展師生在線對話,關註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心理調試。鼓勵學生通過空間進行溝通交流,對生活或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向德育導師提問或傾訴。教師對學生的留言進行分類,認真總結學生在留言中集中反映的問題,發現學生心理的動態規律,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整體情況,形成德育工作的第壹手資料。
第三,建立和完善空間建設的長效機制
1.完善運行機制。我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教學和德育的副校長任副組長,各辦公室主任和專業負責人為成員。學校成立了信息中心,設主任1名,副主任1名,技術人員4名,負責學校信息化教學的管理和評價。成立了由行業、企業、高校專家組成的信息專家咨詢委員會,指導空間建設。成立了空間教育資源管理中心,由教學部門牽頭,專業團隊領導和企業、行業專業人士參與,負責空間資源庫建設。成立多媒體制作中心,由信息中心主任牽頭,負責制作教學課件,拍攝教學視頻。成立個性化空間創作管理中心,由計算機專業組牽頭,負責推進個性化空間建設。學校制定了《推進澧縣職業中專學校空間建設規劃》、《澧縣職業中專學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細則》、《澧縣職業中專學校信息化教學評估細則》等相關制度,確保信息化建設有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