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早在14世紀下半葉,繼波蘭聯合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之後,被劃歸波蘭。生活在烏克蘭、白俄羅斯和波蘭第聶伯河下遊草原地區的逃亡農民和城市貧民,形成以漁獵、畜牧和農業為生的自由難民,被稱為哥薩克人。哥薩克人為了爭取波蘭王國的權利,不斷要求增加註冊人員的數量。但由於財力不足,波蘭政府無法滿足要求,烏克蘭哥薩克起義仍在繼續。1648年5月,波蘭歷史上爆發了最大規模的烏克蘭民族起義,起義的領導者是鮑·赫梅涅茨基。這次起義席卷了烏克蘭全境,165438+10月的起義延伸到了白俄羅斯。經過六年的戰爭,波蘭政府軍和叛軍已經無力再戰。雙方在1653+02+18年《茲伯羅夫條約》的基礎上達成妥協:波蘭政府允許俄波戰爭允許烏克蘭哥薩克建立自治指揮國,不允許波蘭軍隊進入境內;登記在冊的哥薩克人數增加到4萬人;修復烏克蘭東正教教堂;被趕走的波蘭房東可以重返家園。
吞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是歷代沙皇外交政策的重要目標。隨著俄羅斯國內起義的平定和波蘭新國王的繼位,尤其是波蘭和烏克蘭,俄羅斯開始合並。1653年7月,俄羅斯政府決定接受烏克蘭加入俄羅斯。同年65438+10月11,俄國士紳會議批準了政府的決定。俄羅斯吞並烏克蘭爆發。
俄波戰爭歷時13年,分為兩個階段。
第壹階段(1654—1656)。5月,1654,65438+百萬俄軍進攻北線白俄羅斯和斯莫霍斯克的波蘭軍隊,分北、中、南三路。在北路上,俄軍從達盧吉出發,前往連克涅維爾、波洛茨克和維捷布斯克。中路的俄軍從維亞茲馬出發,7月攻占多羅戈布日,9月攻占斯摩棱斯克。南路俄軍從布良斯克出發,沿著羅斯拉夫-奧爾薩-鮑裏索夫線向明斯克推進。1654年戰爭期間,俄軍與烏克蘭哥薩克軍配合,不僅收復了俄羅斯西部失地,還占領了第聶伯河和錫德維納河之間的白俄羅斯和立陶宛部分地區。
1654-1655年冬,波蘭-韃靼聯軍在南線即烏克蘭發起反攻。波蘭軍隊和烏克蘭哥薩克軍隊之間發生了激烈的戰鬥。莫吉列夫勝利後,波蘭軍隊向布沙推進,與烏曼會師。1655 65438+10月10,波蘭-韃靼聯軍圍攻烏曼,久攻不下。南波軍的勝利並不能扭轉敗局。
1655年夏天,俄軍在白俄羅斯-立陶宛戰場進展順利,包括明斯克、維爾紐斯、考納斯、格羅德諾等重要城市。俄羅斯軍隊收復了白俄羅斯和立陶宛的大部分土地。烏克蘭戰場上,俄烏哥薩克聯軍開始反攻,向烏克蘭西部推進。9月,盟軍包圍利沃夫;俄軍占領了北路的盧布林,直抵維斯瓦河的下卡濟米爾茲和普瓦捷。波蘭首都華沙受到威脅。
1655年6月,瑞典向波蘭宣戰,同時在波蘭領土和波羅的海采取軍事行動,阻止俄羅斯進入波羅的海。1655年9月8日和16年10月9日,瑞典軍隊先後攻克華沙和克拉科夫。波蘭國王揚·克什米爾逃到西裏西亞。
戰局的變化迫使俄國政府暫時停止了對波蘭的軍事行動。另外,俄羅斯吞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任務已經基本實現,所以決定聯合波蘭對付瑞典。俄羅斯在1656年春天開始與波蘭政府談判。165165438年6月3日,俄羅斯和波蘭在維爾紐斯附近的涅米紮簽署停戰協定,聯手對瑞典開戰。俄波戰爭的第壹階段結束了。
第二階段(1658—1667)。1657年8月6日,鮑·赫梅涅茨基去世,出身貴族家庭的我·維喬斯基接任烏克蘭哥薩克首領。
波蘭政府在俄羅斯對瑞典的兩年戰爭中獲得了喘息的機會,然後拒絕承認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重新並入俄羅斯版圖。Wiechowski,烏克蘭哥薩克上層,奉行親波蘭政策,企圖脫離俄國。這壹政策造成了烏克蘭上層哥薩克的分裂,烏克蘭陷入內戰。1658年6月,Wiechowski代表赴華沙與波蘭政府談判。16年9月,波蘭和烏克蘭代表簽署了《加加林條約》,烏克蘭以自治的“俄羅斯公國”的名義加入波蘭-立陶宛國家。
《加加林條約》的簽訂激起了部分親俄哥薩克人和農民的反對。烏克蘭再次爆發了反Wiechowski的起義,由I Bogon和I Silkko領導。為防止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落入波蘭、土耳其和克裏米亞汗國手中,俄軍及其支持的哥薩克軍向波蘭軍隊和Wiechowski的哥薩克軍發起進攻,俄波戰爭再起。1658 165438+10月,俄羅斯和瑞典簽署停戰協定。隨後,俄軍在白俄羅斯和立陶宛對波蘭軍隊發起攻擊。
1659年4月,俄軍在烏克蘭包圍波蘭第壹軍,6月失利。8月,俄軍主力從基輔出發,在第聶伯河左岸取得勝利。維喬斯基逃到了波蘭。鮑·赫梅涅茨基的兒子尤裏·赫梅涅茨基被選為烏克蘭哥薩克的領袖。俄羅斯撤銷了烏克蘭的自治地位。
1660年5月3日,波蘭和瑞典在格但斯克附近的奧利瓦簽署和平條約,恢復兩國原有邊界。波蘭重整旗鼓反擊俄羅斯的進攻。同年6月25日,波蘭軍隊在白俄羅斯擊敗了俄羅斯軍隊;然後在10年10月8日,俄軍再次被擊潰。俄羅斯軍隊被迫撤退到波洛茨克和莫吉廖夫。同年,65438+2月,波蘭軍隊相繼收復維爾紐斯和格羅德諾。
9月1660日,波蘭-韃靼聯軍在丘德諾夫圍攻俄軍。165438年10月3日,俄軍因彈藥耗盡被迫投降。與此同時,波蘭迫使尤裏·赫梅涅茨基宣布脫離俄羅斯,效忠波蘭國王。波蘭軍隊控制著第聶伯河右岸的烏克蘭。俄軍固守的波蘭軍隊奪取基輔的企圖從未奏效。在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哥薩克人拒絕承認尤裏·赫梅爾尼茨基,重新推舉伊·劉波·霍維茨為首領。烏克蘭分為兩部分。
1663-1664年冬,波蘭軍隊向第聶伯河左岸的烏克蘭發起進攻,俄波戰爭進入白熱化狀態。雙方先後在格魯霍夫和諾夫哥羅德北部激戰。波軍大敗,退回右岸。
1664-1665年期間,第聶伯河右岸的烏克蘭爆發了部分哥薩克人和農民的暴動,但都無法動搖新領袖忠於波蘭國王的政策。
俄羅斯和波蘭的長期戰爭耗盡了波蘭的國庫,使其無法再戰。1667 65438+10月30日,俄羅斯和波蘭代表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安德魯斯索沃簽署停戰協定:第聶伯河左岸和斯摩棱斯克等省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部分地區屬於俄羅斯;第聶伯河右岸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仍然屬於波蘭。俄波戰爭結束。
俄波戰爭以波蘭戰敗和兩國瓜分烏克蘭而告終。17世紀中葉烏克蘭哥薩克起義是壹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俄羅斯和波蘭都沒有讓烏克蘭獲得真正的獨立。13年俄波戰爭導致烏克蘭分裂,烏克蘭人民遭受的民族壓迫更加殘酷。
這場戰爭進壹步改變了兩國之間的力量對比。波蘭最終走向衰落,逐漸消失在歐洲列強的政治中。俄羅斯權力迅速擴張,政治、經濟、軍事實力與日俱增:等級君主制正在向君主專制過渡,專制沙皇制度日益形成;商品貨幣經濟打破地區界限,正在形成全俄市場;強大的軍隊和源源不斷的財政收入成為俄羅斯對外擴張和爭奪歐洲霸權的重要基礎。經過18世紀初的北方戰爭(1700-1721),俄羅斯終於成為歐洲列強之壹。到18年底,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三次瓜分波蘭,最終達到吞並烏克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