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衣著樸素,臉上卻露出了掩飾不住的笑意。
老人在過去的15年裏,每年都在這家銀行存錢,以為過壹段時間,不僅能拿到本金,還能拿到利息,是最安全的存錢方式。
這壹天,老人盤算著兒子要談婚論嫁了,卡裏差不多會有1.2萬,足夠給兒子買婚房了。
但當老人興高采烈地走到銀行櫃臺,告訴工作人員她的賬號時,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她很不開心。
攢錢給孩子買房。
紀阿姨今年已經退休了。她和妻子有壹個兒子和壹個女兒。兒子懂事,女兒孝順。每隔壹段時間給老兩口送錢就是孝順。
紀阿姨老公有穩定工作,自己出去打工,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多賺錢。
老兩口不願意在自己身上花錢,因為按照當地的慣例,兒子結婚要準備彩禮和婚房,錢是留著給兒子結婚用的。
從2005年開始,季阿姨每年都會從生活費裏擠出幾萬塊錢,存在家附近的銀行裏。
到2020年,存錢的習慣持續了15年,季阿姨算了壹下,賬戶裏差不多有1.2萬元。
看到兒子的婚期臨近,紀阿姨開心地推開銀行的門,壹臉開心地把卡遞給櫃臺工作人員。幾分鐘後,櫃臺內傳來壹個冰冷的聲音。
“阿姨,妳的賬戶裏有100多塊錢。妳名下還有四張信用卡,累計欠銀行逾期貸款654.38+0.3萬元,需要盡快還清,否則會被列入黑名單。”
紀阿姨以為自己聽錯了,或者是工作人員查錯了賬。反復確認後,工作人員只是重復了壹遍之前說過的話。
紀阿姨憂心忡忡。她不懂:她辛辛苦苦攢了壹輩子錢。她怎麽能說不要就沒了呢?怎麽還能欠銀行錢?
銀行工作人員安慰大媽,錢是她自己取出來的,記得嗎?也可能是孩子和他老婆幫忙拿了錢沒告訴她?
紀阿姨記得她只取了兩次錢,每次5000元,每次10000元。紀阿姨也明確表示,銀行卡壹直是她壹個人保管的,家裏人也沒碰過銀行卡。
紀阿姨和銀行各執壹詞,雙方陷入僵局。再爭也沒用,紀大娘只好悻悻地走了。
失蹤的錢去哪了?
紀阿姨真的不懂。當她回家告訴老公事情的經過時,老公也是壹頭霧水。最安全的地方怎麽會變成“吞錢”的地方?
丈夫先是安慰妻子,但也怕她老了。可能她把錢取出來了,也可能她忘了用在別的地方。
但紀阿姨壹再強調,她沒有拿這麽大壹筆錢。
他們不知道該怎麽辦。剛開始老兩口不敢告訴孩子,怕孩子擔心抱怨。
後來實在沒辦法了。紀阿姨還是找到了女兒。
女兒聽到情況,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毫不猶豫地直接報警,並陪著媽媽再次到銀行了解詳情。
女兒讓銀行工作人員打印最近壹年的賬戶明細,看看錢去哪了。
發現2065438+2009年3月7日,65438+2009年,季阿姨賬戶內有兩筆65438+萬元的款項轉入廣州邦泰科技咨詢公司。壹周後,紀大媽賬戶裏又有40萬元轉到壹個叫康的人名下。
這些資金轉出後,再也沒有轉回。
紀阿姨和女兒都說這家公司還有這個康某。他們根本不認識,也不可能給他們錢。
看到這壹幕,銀行工作人員也有些懵。
這些轉賬不是紀阿姨操作的嗎?那誰可以用紀阿姨的賬號呢?
在民警的提醒下,銀行工作人員查看了紀阿姨在銀行預留的手機號和家庭住址。
果然,破綻就出來了。
當銀行工作人員讀到季阿姨留在銀行的手機號碼時,季阿姨和女兒都很驚訝,因為那個號碼不是季阿姨的。
也許銀行卡可以被盜刷改名?
幕後的隱形人是誰?
現在銀行工作人員也明白了,錢確實不是紀阿姨自己轉的,是別人轉的。
還有那個明目張膽盜用季阿姨卡裏錢的人是誰?
紀阿姨對工作人員報的手機號不熟悉,怒不可遏。我不知道是誰如此大膽和傲慢。
在女兒的提醒下,紀阿姨試著撥通了對方的手機號,想壹探究竟。
沒想到,我壹撥號碼,紀阿姨就發現她手機通訊錄裏居然有這個人,而且這個人給紀阿姨打過很多次電話。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客戶經理小董。
紀阿姨恍惚中似乎知道了真相。
回想起去銀行辦理業務,因為年紀大了操作不了,客戶經理很熱情,每次都幫紀阿姨。
壹來二去,兩人就熟了。每次定期存款到期,對方都主動打電話提醒紀阿姨。
紀阿姨把對方當成了錢的保鏢,很放心,卻沒想到,善意的背後有陰謀。
對方曾要求紀阿姨開通網銀,說是為了轉賬方便,但紀阿姨年紀大了不懂手機,壹直拒絕辦理,不是為了轉賬。
但由於對方壹再提及,紀阿姨有些不好意思,開通了網銀。
沒想到小東的魔爪在這個節骨眼上伸向了紀阿姨。
季阿姨設置網銀密碼的時候,小董特意記了下來。正是知道了季阿姨的網銀密碼,經理小董才背著她成功轉賬。
紀阿姨還回憶了壹個細節。辦理業務時,小董經理沒讓紀阿姨開通短信提醒服務。現在才知道,從那以後,對方就壹直在想不好。
他用這筆錢做了什麽?
小東在暗中操作,賣理財,轉貸款給紀阿姨,她不懂。每次被小東叫到銀行,她都認為存款需要簽字。她有老花眼,看不清楚。肖東經理讓她在哪裏簽字,她就在哪裏簽字。
為了不留下盜刷銀行卡的痕跡,小董讓紀阿姨把所有收據都撕了。沒有保留的證明。
回想起來,小董曾經給紀阿姨打過電話,說她手頭有個理財項目,很賺錢。只要她把這筆錢投資出去,她就能得到類似於本金的利息。
紀阿姨沒同意,但沒想到對方利用自己的身份,擅自動用賬戶裏的錢。
找出原因,紀阿姨還是不明白:
這麽大的銀行,小東不可能決定這麽大額度的業務審批作為貸款。它必須得到總統的授權。
原來,轉賬的時候,小東和行長說紀阿姨是她嫂子,因為身體不好,授權她辦理。
考慮到是國內的事情,總統沒有詳細詢問,只是在“被騙”的情況下簽了字。
結果這些費用名義上都是季阿姨認可的,實際上當事人並不知情。
不查不知道。當我檢查時,壹個更大的內幕浮出水面。
小東分7次從紀阿姨賬戶轉出69.3萬元,代替紀阿姨投資,還辦理了40萬的原油期貨業務。
但她不僅僅是挪用資金參與投資,而是參與賭博。
小東是通過別人接觸到某網站平臺的。壹開始他投資本金賺了點小錢,後來就壹發不可收拾了。後來輸多贏少,甚至輸得壹無所有。
沒辦法,為了把虧的錢賺回來,小董只好繼續投資。
因為手裏的錢不夠用,看到客戶賬戶裏還有這麽多錢,而老人又不急著用,小東就起了歪主意。
第壹次,她背著紀阿姨轉賬65438+萬。紀阿姨沒有找到,她覺得找到了救命稻草。幾經嘗試,紀阿姨也沒找到。結果她的膽子越來越大,直到壹發不可收拾。
因為錢不夠,小董甚至給紀阿姨申請了信用卡。
小東想到用“拆東墻補西墻”的方法賺錢,然後壹起還給紀阿姨。沒想到,她的計劃還沒成功就被發現了。
小東後悔被揭露已經來不及了。
為什麽老年人會成為被騙的高危人群?
在警方和銀行的協調下,紀阿姨拿到了大部分退款。
紀阿姨看到錢回來了,懸著的心暫時放下了,但還是心有余悸。
這要是不能追回來,壹輩子的錢就浪費了?
或許紀阿姨經歷的只是老人被騙的壹個縮影。
近年來,老年人被騙的案例很多,如:
保健品詐騙。騙子通過假裝關心和詢問、哄騙和欺騙的方式,向老年人高價出售所謂的“珍貴滋補品”。
電話詐騙。對方冒充公安局給老人打電話。老人放松了警惕,把自己的個人信息和銀行卡密碼告訴了對方。幾十萬財物瞬間被騙。
養老金詐騙。許多獨居老人成為目標。騙子利用老年人金融防範意識差的特點,上門推銷,以高收入吸引老年人投資。老年人上當了,騙子就消失了。
老人辛苦了壹輩子,終於把孩子養大了。他們只是想用手中的養老錢安享晚年。
壹旦錢丟了,他們根本承受不了這麽大的打擊。
或許這個案例也是對所有防範意識薄弱的老人及其子女的壹個警示:
作為老年人,要加強防範意識,不要相信任何人。
作為子女,我們應該多關心父母,幫助他們樹立防範意識,教他們如何防止被騙,讓他們辛苦賺來的財產保值,這也是壹種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