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理解當今世界經濟的基本特征

如何理解當今世界經濟的基本特征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突出特點

(壹)經濟全球化浪潮風起雲湧,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

1.經濟全球化的概念

經濟全球化是指,隨著科技革命的不斷發展和生產國際化的推進,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滲透日益加深,各種生產要素逐漸擺脫各種障礙和壁壘實現全球自由流動,形成牽壹發而動全身的有機整體,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群體的各種經濟成分和經濟聯系在這個過程中成為壹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正確理解全球化,要認識到(1)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是不可避免的。是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沒有這個過程,世界各國都不可能孤立地發展。(2)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超越國界,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並優化配置,全球經濟持續增長的過程。經濟全球化的形成是壹個客觀過程。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深深地卷入了這壹進程,不管它們的願望如何。

2.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當今的經濟全球化最明顯地表現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貨幣和跨國公司的發展上。

第壹,國際貿易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國際交往中最活躍的環節。從1989到1996,商品和服務貿易額年均增長6.2%,幾乎是同期世界GDP的兩倍。

二是國際投資特別是發達國家之間的相互投資越來越頻繁,資本流動國際化。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發達國家的資本輸出就超過了3萬億美元,其中四分之三是發達國家之間的相互投資。國際投資的快速增長帶來了資本的國際化。

第三,國際金融活動規模空前,大大超過世界生產和商品貿易。近年來,國際金融市場呈現出多中心化和壹體化、債權人和股東國際化以及國際金融和服務領域和業務量不斷增加的特點,這使得國際金融越來越活躍和復雜。

第四,跨國公司遍布全球,產品國際化水平越來越高。它們已成為當代經濟生產國際化的主要承擔者和體現者,其活動涉及世界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總之,在21世紀,我們將迎來壹個貿易、金融、投資、信息和技術全球化全面發展的新時期。本世紀前壹二十年,世貿組織框架內的新壹輪多邊貿易談判將啟動並取得初步成果,談判的內容將更廣泛,更多的國家將參與其中,這畢竟將極大地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3.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首先,經濟全球化與知識經濟和信息技術是相容的。

從世界經濟的發展進程來看,今天的經濟全球化已經超越了工業經濟時代,而是適應了知識經濟。在全球國際經濟關系中,不僅有大規模的商品、服務和資本的國際交流,而且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人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國際交流手段,使國際經濟關系更加密切。沒有以知識的生產、交換和消費為基礎的知識經濟和世界經濟的信息化,就沒有今天的經濟全球化。

第二,經濟全球化是市場經濟的全球擴張,也是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全球化,即市場經濟的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基本要求。

從世界範圍來看,首先,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進入新世紀後,中國政府正在努力使市場體系逐步完善;由於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巨大變化,過去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大多走上了市場經濟的道路,現在正處於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未來壹二十年是俄羅斯、東歐等轉型國家基本完成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其次,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獲得政治獨立後采取了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取向,21世紀的前壹二十年將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實行體制改革的時期。最後,對於發達國家來說,不是建立,而是進壹步發展市場經濟體制,以適應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正是由於世界各國對發展市場經濟、加快市場化改革達成了廣泛共識,經濟全球化才能順利發展。

第三,經濟全球化由發達國家主導。

當前的全球化體系是由壹些主導國際事務的西方大國組織和實施的。最具競爭力的西方大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壟斷和霸權,正試圖將自己的生產方式逐步擴展到所有國家。正如吉登斯所說,作為唯壹的超級大國,美國深刻而顯著地影響了全球新秩序的形成。在某些方面,它試圖將美國憲法條款推向全世界。這種全球化對大多數國家來說是壹個被迫的過程,是壹個他們無法擺脫的過程。對美國來說,這是壹個由其經濟精英和政治精英有意識推動和維持的過程。這種主要由發達國家引導和控制的全球化進程,其目的是在全球範圍內實施資源和市場的不公平分配和競爭,用西方列強的資本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制度和模式統壹整個世界,實現不發達國家應該跟隨發達國家的世界歷史發展腳步的命題。

第四,經濟全球化是壹把雙刃劍。它既反映了當前世界生產力發展的客觀形勢,也體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全球擴張。對於經濟弱勢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機遇與風險並存,必須註意趨利避害。面對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國家別無選擇,只能勇敢面對。

總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客觀趨勢,其特點是對現實經濟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概括。只有充分認識經濟全球化的這些特點和發展趨勢,才能更好地把握它,深刻理解它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

(2)世界經濟壹體化和區域集團化的規模加快,模式加快。

經濟壹體化是指國家之間為適應經濟全球化而形成的經濟聯盟。它建立在國家之間的協議基礎上,以團體的形式存在,有壹套超國家的機構。壹體化與全球化的主要區別在於,全球化是壹個客觀過程,表現為各國經濟前所未有的相互依存,而壹體化是主觀意誌的產物,是建立在契約基礎上的某種經濟組織形式。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區域經濟集團也在迅速發展。它們並不矛盾,而是相互促進,齊頭並進。雖然區域集團化或多或少具有排他性,但所有的區域組織都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努力將區域經濟與全球經濟聯系起來。區域集團化是經濟全球化發展到壹定程度的產物,區域化的高潮反過來促進經濟全球化的深化。當今區域經濟集團向縱深發展,大小經濟集團眾多,其中西歐、北美、亞太經濟集團化趨勢的加強對世界經濟走勢的影響最為引人註目。

目前,歐洲聯盟(歐盟)是最有效、壹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集團。自1958+10月羅馬條約生效,歐洲經濟建立以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西歐壹體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85 10,歐洲* * *提出建立歐洲統壹市場,1993 110“馬?《斯特裏赫特條約》生效,歐盟成立。1995年6月1,瑞典、芬蘭、奧地利加入,使歐盟從12國擴大到15國。1996 12歐盟都柏林峰會通過了歐元的法律地位、預算穩定公約和新貨幣匯率機制三個文件,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取得重大進展。在15成員國中,除英國、丹麥、瑞典和希臘之外的11國家加入了歐洲統壹貨幣體系。1999 65438+10月1歐元如期啟動,11國家* *全部使用歐元,各國貨幣於2002年退出流通領域。這是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國際貨幣體系最重大的變化,國際儲備體系將出現新的競爭格局,對國際金融和世界經濟將產生重大影響。不僅如此,2002年底,歐盟東擴邁出關鍵壹步,與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塞浦路斯、立陶宛、拉脫維亞、馬耳他等10個國家正式達成壹系列協議。2004年5月,這10個國家正式加入歐盟,2007年10月,65438+65438。從此,歐盟從原來的15國變成了27國,使得歐盟總面積超過400萬平方公裏,GDP增長5%,總人口增長25%,達到近5億。

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是在1987+00年6月美國和加拿大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92年8月起,在美加基礎上吸收墨西哥組建北美自由貿易區,1994年8月起,1正式啟動。自貿區擁有3.64億人口,年國民生產總值和進出口貿易額均居世界第壹。它是世界上第壹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經濟集團。三國經濟實力相差懸殊,美國處於絕對優勢地位。根據協議,該貿易區將在15年內分三個階段取消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實現商品、服務、資本和人員的自由流動。根據美國“發起美國商業倡議”的想法,最終目標是將北美和南美連接在壹起,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北美自由貿易區是為了實現其“美國倡議”。當幾個主要的拉美國家陷入金融危機時,美國向這些國家提供了大量的美元貸款,以幫助它們擺脫困境。這壹舉措實際上為NAFTA向拉美延伸,通過拯救南方共同市場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創造了條件。因此,美國完全有可能通過多邊和雙邊的積累,最終建立壹個包括北美、中南美洲主要國家的美洲自由貿易區。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合作組織。目前擁有21會員,經濟潛力巨大。由於社會制度不同,經濟體制不同,經濟發展水平懸殊,民族自我意識強,區域集團壹時還沒有建立起來,明顯滯後於其他區域集團的蓬勃發展。基於此,亞洲和東亞呼喚合作機制的重建和創新。東盟十國與中日韓(10+3)合作機制應運而生,中國與東盟(10+1)合作機制於2003年正式啟動。這個擁有18億人口的自由貿易區,將成為發展中國家中最大的,繼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之後的世界第三大。

近年來,區域經濟集團化不斷加強,對世界經濟生活的許多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它為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更廣闊、更現實的發展道路,並將進壹步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第二,推動世界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為多極化格局奠定基礎。第三,推動國際經濟關系的全面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