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中國醫學論壇報的成長史

中國醫學論壇報的成長史

1981針對中國綜合性大學缺乏家政學系(營養系)的現狀,美國賽克勒基金會創始人賽克勒博士在中國天津召開國際營養會議,希望強調科學營養和疾病預防的理念。在那次會見中,胡給薩克勒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學醫,英語也很好。後來,賽克勒先生出資創辦《中華醫學》時,提出由胡主編。

回顧辦報之初,第壹任總編輯胡說:“權衡什麽該登,什麽不該登,是最難的。”他回憶說,1983年,報社因為報道性病被批評為“精神汙染”,差點“關門”。後來經專家委員會證實,這些內容是從醫學專業角度報道的,該報得以挺過這次危機。

據該報第二任總編輯張林介紹,該報創辦時,第壹任總編輯胡幾乎包攬了“審校到付印”的工作。在當時沒有人和經驗的情況下,張林抱著“報紙壹定要辦”的信念,用三個編輯維持著報紙的運營。回想那壹年,她提到最多的就是“難”字。提到現在,她掩飾不住自己的微笑——中國醫學論壇報以其快速準確的信息傳遞和與國際權威雜誌的成功合作,成為許多醫生查房時使用的“手冊”和了解其他專業的窗口。(1983-1990)

經過近三年的籌備,在衛生部和美國賽克勒基金會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醫學論壇報》第壹期於7月1983+00日正式出版。四版八版,半月刊,發行量6000多份。報紙主要介紹國外先進的醫療理念和技術。

●1983 10 10月10日,本報首次報道了艾滋病。1984 7月10,吳蔚然、吳階平等專業水平高、工作踏實、外語水平高的18專家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

這期間,報紙從雙周刊變成了月刊,再發展成周刊。發行量增至1.7萬份。同時,該報還在全國各地舉行了多次新聞發布會。

●1985 2月14日,首屆“中國醫學論壇報學會年度醫師獎”(後更名為“賽克勒中國年度醫師獎”)舉行。第壹個獎項是心血管藥物,評委由七人組成,包括陳敏章和齊芳。隨後每年針對不同專業進行獎項評選,為優秀中青年醫生提供了更多學習交流的機會。

●報社積極開展向國際同行學習的活動,派員赴日本醫學論壇報和香港亞洲通訊社參觀交流。1986年9月5日,薩克勒博士夫婦壹行8人訪華,就人員培訓交流、藥物合作研究等事宜進行會談,並參加了由他出資捐贈的北京大學薩克勒考古博物館奠基活動。

創刊初期的報社編輯部

1985設立賽克勒博士中國年度大獎。

報紙地址從1988到2004年(1991-2000)

●1991年,報社和醫學信息報合並為醫學信息論壇,1994年,恢復為中國醫學論壇報。

●7月4日1991,報紙改為四開16,還是周刊。這期間報紙增加了5期特刊,聘請各學科專家主持,發展成為“專家辦報”。王寶恩、顧、、朱、田庚山分別主持消化、循環、腫瘤、呼吸、感染。

●1991年,報社成功召開第壹次董事會,由董事長錢新忠主持。本報從1998起,在15創刊周年紀念大會期間,邀請30多位各學科專家召開座談會,為報社發展建言獻策。

● 1999,中國醫藥論壇報在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註冊了域名。

這壹階段報紙發行量超過8萬份,2000年底正式增至24版。

2001-2006

在此期間,特刊得到了進壹步發展,涵蓋了更廣泛的學科。此外,該報還開始與國際權威雜誌合作。2001年,本報開始與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合作,同時翻譯出版其中文摘要和部分全文。5438年6月+2006年10月,報紙擴容至40版。

●2002年,本報開始派記者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撰寫現場報道,使本報對國際學術會議的報道更加及時,加深了報社與國際醫學界的聯系。

2003年4月,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SARS)在北京爆發。本報策劃制作了《非典研究進展》專輯,發放到相關醫院,受到醫務人員的廣泛好評。《* * *專輯》共發行四期,印數超過4萬冊。

●報紙還積極拓展國際合作渠道。2004年5月,該報與哈佛大學在中國聯合開展繼續教育項目,對國內醫生進行艾滋病診斷和治療方面的教育和培訓。

2005年,本報與北京大學醫學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麻省醫學會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編輯部共同舉辦了首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高峰論壇。

2006年常駐記者招待會

2002年,記者被派往國外現場采訪國際會議。

2004年報社的新地址

●2005年8月,全球知名醫藥產品調查咨詢公司IMS公司在全國範圍內對1539名醫生進行了調查。《中國醫學論壇報》的閱讀率為48%,是中國第壹份面向臨床醫生的專業報紙。86%的醫生認為中國醫療論壇報可以為臨床醫生提供最好的支持,47%的醫生認為中國醫療論壇報。《中國醫學論壇報》被認為是壹份文章質量高、排版印刷精美、貼近臨床主題、實用性強的醫學專業報紙。

●該報的成就得到了國家專業機構的認可。2006年,在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司組織的“2005年(第二屆)全國行業報紙質量檢查”中,本報榮獲第壹名。

2003年出版的《SARS研究進展》專輯,從2007年開始出版。

●2007年,新修訂的《中國醫學論壇報》擴充至第44版,新創辦了《循環周刊》和《疾病周刊》兩個副周刊。與此同時,該報努力拓展網絡業務。2007年3月24-27日,該報首次嘗試在其網站上對美國心臟病學會年會(ACC 2007)進行現場報道,並開設了視頻專欄。2008年,報紙再次改版,增加了《腫瘤周刊》和《消化周刊》,擴充到48版。

●2007年6月5438+10月,美國IMS公司再次對全國1723名醫生進行抽查。結果顯示,《中國醫學論壇報》閱讀率達到66%,受到80%臨床醫生的好評,受到87%臨床醫生的信任。《中國醫學論壇報》被譽為“學術聚焦、博學多聞、專業專業、風格鮮明、國際化”的醫學專業報紙。

2007年9月21-23日,本報與北京大學醫學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英國醫學雜誌出版集團、Gut雜誌共同主辦第二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高峰論壇。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本報組織力量連續出版四期《抗震救災特刊》,派記者到救援壹線采訪,並積極向災區捐款。

●報社壹直熱心公益活動。2007年和2008年,張巍?主席在“六壹”兒童節前兩次帶領報社工作人員前往雲南瑞麗和龍川,看望由報社資助的艾滋病致孤兒童(目前已資助52名),為他們送去學習和生活用品,並捐贈建房款。

2007年與北京大學醫學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英國醫學雜誌出版集團合辦第二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