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讓戒煙變得簡單,首先要了解幾個概念。我們已經詳細分析了其中的三種:
1.戒煙不需要放棄什麽,只會收獲很多。
2.不要想香煙。吸煙是壹個整體,任何壹根煙都意味著終身做煙癮的奴隸。
妳的情況和別人沒什麽不同。所有吸煙者都可以輕松戒煙。
很多煙民覺得自己的煙癮已經被深深蒙蔽,或者性格有缺陷,所以完全失去了戒煙的信心。我向妳保證,沒有這回事。沒有人“需要”吸煙,直到他對尼古丁上癮。抽煙是毒癮的結果,不是妳自己的問題。妳的性格沒有問題。不要在心理上依賴尼古丁,否則即使妳的生理癮已經消除,妳仍然不會自由。不要再把自己蒙在鼓裏了。
1,沒有替代品可以替代尼古丁。
2.妳不需要尼古丁。尼古丁不是食物,而是藥物。只有吸煙者會出現戒斷癥狀,而不吸煙者不會。戒斷癥狀不過是尼古丁的又壹個罪名,是吸毒者臨死前的絕望反擊。
記住:空虛感是吸煙造成的,不能靠吸煙來填補。只有當妳意識到妳不需要吸煙,妳不需要用任何東西來代替吸煙,妳才能重獲自由。
特別註意千萬不要使用任何含有尼古丁的替代品,如尼古丁口香糖、貼片、噴霧劑等。事實上,壹些吸煙者已經使用了這些替代品,並最終取得了成功。但是替代品並沒有幫助他們,他們只是克服了更多的阻力——替代品引起的阻力。不幸的是,許多醫生仍然建議吸煙者使用尼古丁替代法。
“我沒有‘放棄’吸煙,而是‘變成’了壹個不吸煙者...這是我壹生中最大的成就,我迫不及待地想與全世界分享”——大衛?壹個姓氏;歐洲的簡稱;幸運的
這並不奇怪,因為如果妳不了解吸煙成癮的真實機制,妳會發現尼古丁替代非常符合邏輯。根據那些醫生的理論,在戒煙的過程中,妳的主要任務是兩個:
1,改掉抽煙的習慣。2.忍受身體的戒斷反應。
如果妳面對的是兩個強大的敵人,最好不要同時和他們打,而是壹個壹個擊破。這是尼古丁替代法的理論基礎。按照這個邏輯,妳要做的就是改掉吸煙的習慣,用尼古丁替代品抵消戒斷癥狀。在妳改掉習慣後,妳會逐漸減少尼古丁的攝入量,最終徹底擺脫毒癮。
雖然聽起來很有道理,但這樣的邏輯是建立在錯誤的基礎上的。吸煙是毒癮,不是習慣;尼古丁戒斷的生理癥狀非常輕微,幾乎察覺不到。戒煙主要不是為了克服身體上的成癮,而是為了擺脫心理上的依賴。妳必須盡快殺死妳身體裏的小毒蟲和妳潛意識裏的大毒蟲。替代法不僅會讓小毒蟲活得更久,而且對大毒蟲完全沒有限制。
簡易戒煙法的原理是:先殺死大毒蟲(擺脫洗腦的影響),再掐滅最後壹根煙,餓死小毒蟲(讓尼古丁癮自行消散)。壹旦大毒蟲死了,即使小毒蟲還活著,也不會造成什麽傷害。
試想壹下,如果給吸毒的人提供毒品,能幫助他們戒除毒癮嗎?壹位醫學權威甚至在電視上說,壹些吸煙者對尼古丁有非常嚴重的信任,如果戒煙,就必須終身使用尼古丁替代品。作為專業人士,他怎麽能對最簡單的事實視而不見,把尼古丁等同於食物、水和氧氣呢?
壹些戒煙者在戒煙後發現自己對尼古丁口香糖上癮。壹些戒煙者不僅沒有戒煙,還對口香糖上癮。不要因為尼古丁口香糖味道不好就放松警惕——第壹支煙也是如此。
所有的替代品都有相同的功能。吸煙者會有這樣的心理:“現在我不能吸煙,我只能用口香糖、糖果、薄荷...來填補空白。”尼古丁戒斷反應雖然和饑餓類似,但絕不是壹回事,食物對戒斷反應根本沒有緩解作用。事實上,妳嚼口香糖越多,妳就越想抽煙。
替代品最大的危害就是會導致最重要的問題——洗腦——變得更加難以解決。“我需要用替代品代替吸煙”這種想法其實是在向自己暗示:“我需要吸煙,戒煙是壹種犧牲。”不要用替代品掩蓋根本問題。吃大量的糖或口香糖也不是享受,妳只會變得肥胖,最終妳會屈服於煙癮。
輕度吸煙者認為偶爾抽壹支煙是對自己的獎勵,戒煙就是剝奪了自己的這種獎勵。只在休息時間吸煙的上班族,工作時不允許吸煙的工人、教師、醫生都會有這種想法。甚至有人說:“如果不能抽煙,我寧願放棄休息時間。”這其實說明他們休息不是為了放松,而是因為實在受不了煙癮的折磨。記住,抽煙絕對不是獎勵。抽煙就像故意先穿上自己的小鞋再脫下來,“享受”暫時緩解疼痛的感覺。所以,妳不妨采取這樣壹種另類的方法:上班時故意穿小壹號的鞋子,直到休息時間再脫。妳也會感到非常放松和滿足,就像“享受”吸煙壹樣。也許妳覺得這很蠢。是的,真的很蠢——抽煙也壹樣蠢。作為壹個煙民,妳可能沒有意識到。戒煙後,妳會發現,妳本來就不需要這樣的“獎勵”。還陷在煙癮陷阱裏的人,只會讓妳充滿同情。
不要欺騙自己。認為戒煙是壹種獎勵,需要用替代品代替這種獎勵,只會讓妳戒煙的努力最終失敗。如果妳真的需要休息,那麽只有戒煙後,妳才能真正享受休息時間的寧靜。
記住,妳不需要替代品。在戒斷期,妳可以把心理上的空虛作為自我激勵,因為這意味著妳的身體正在恢復,吸煙積累的毒素也在逐漸消散。妳再也不用依賴吸煙,再也不用忍受煙癮的奴役。
戒煙會恢復妳的食欲。如果妳因為食量增加,體重增加了壹點,請不要擔心,這是正常反應。在經歷了壹個“啟發時刻”(下面會詳細描述)後,妳會意識到積極的態度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包括體重問題。但是,千萬不要在非用餐時間四處尋找零食,否則不僅會變得肥胖,戒煙的過程也會更加痛苦。零食解決不了問題,只會拖延解決。
妳現在可以下定決心了。對自己發誓,這支煙滅了之後,不管發生什麽,妳都不會再抽第二支煙了。
也許妳很擔心,因為妳過去也發過這樣的誓言,但最後失敗了,或者妳擔心戒煙的過程會很痛苦。不要害怕——最糟糕的事情很可能是戒煙失敗,所以妳沒什麽可失去的。相反,只要戒煙成功,就能收獲很多。
妳甚至不用考慮失敗的可能性。戒煙的過程不僅非常輕松,更是壹種享受,因為這次妳用的是輕松戒煙法!妳只需要遵循以下說明:
1,現在莊嚴宣誓,真誠決定戒煙。
2.點上最後壹根煙,把汙濁的毒氣深深吸到肺裏,問問自己這樣是不是過癮。
當妳把這支煙掐滅的時候,不要想著“我再也不抽了”或者“我不能再抽了”,而是告訴自己:“太好了!我終於自由了!不要再做吸煙的奴隸了!妳再也不用往肺裏吸毒氣了!”
4.註意,生理上的尼古丁成癮不會在最初幾天內立即消失。妳會下意識地想:“我還要壹支煙。”這不僅僅是身體毒癮的作用,更是壹種心理反應,妳必須了解其中的機制。因為生理上的煙癮完全消散需要三周的時間,所以很多吸煙者會認為在這三周的時間裏必須用意誌力抵抗誘惑。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身體不需要尼古丁,只有我們的大腦需要。如果妳在接下來的幾天裏確實有了“我想再來壹支煙”的想法,妳其實只有兩個選擇:看穿這個想法的本質——尼古丁戒斷帶來的空虛感。這種感覺應該會讓妳開心,妳可以給自己加油:耶!我不吸煙!或者妳可以讓這種想法繼續下去,渴望再抽壹根煙壹輩子。想想吧。有什麽比決定“我再也不抽煙”然後用我的壹生去質疑這個決定並反復告訴自己“我想再抽壹支煙”更愚蠢的呢?只有采用意誌力方法的戒煙者才會這麽想,所以才會痛苦到壹輩子都活在矛盾中,或者最終宣布戒煙失敗。
5.有些人發現戒煙很難,因為他們總是心存疑慮,等待壹些跡象來證明他們的成功。所以,永遠不要質疑自己的決定,因為妳很清楚,戒煙的決定是正確的。如果妳開始質疑,妳就會讓自己陷入矛盾——不吸煙會讓妳痛苦,吸煙會讓妳更痛苦。無論妳用哪種方法戒煙,最終目的是什麽?不抽煙了嗎?當然不是!雖然許多戒煙者不再吸煙,但他們壹生都飽受貧困之苦。吸煙者和不吸煙者的本質區別是什麽?不吸煙的人不需要也不想吸煙。他們沒有成癮性,也不用靠意誌力來抑制成癮性。這就是妳所追求的,妳完全可以實現。妳不必等待煙癮消散,因為從最後壹支煙熄滅的那壹刻起,妳就是壹個快樂的不吸煙者!
妳將永遠是壹個快樂的不吸煙者,只要:
只要妳完全按照下面的指示去做,妳就永遠不會戒煙失敗:
1,莊嚴宣誓自己再也不抽煙,再也不以任何方式吸食尼古丁,真的決定戒煙。
2.清楚的知道這壹點:戒煙不需要放棄任何東西。我不是說戒煙的好處(當然妳很清楚這些好處),也不是說妳根本沒有理由吸煙。我的意思是,吸煙不能提供任何享受,不能成為妳的依賴。享受和依賴的感覺只是壹種錯覺,就像故意用頭撞墻然後停下來的感覺。
3.所有吸煙者都可以輕松戒煙。妳的情況與數百萬其他吸煙者沒有什麽不同。他們可以戒掉煙癮,過上正常的生活,妳也可以。
4.每當比較吸煙的利弊時,結論總是“只有傻瓜才抽煙”。沒有什麽能改變這壹點,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既然妳已經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就不要懷疑了。
5、不要刻意不去想抽煙,或者擔心抽煙。每當妳想到吸煙,不管是今天、明天還是妳生命中的任何壹天,妳都應該這樣想:耶!我不吸煙!
6.不要用任何替代品。
不要留著妳的香煙。
不要回避吸煙者。
不要僅僅為了戒煙而改變自己的生活。
只要做到以上幾點,妳很快就會體驗到“啟蒙時刻”。然而,不要等待那壹刻,只要專註於妳的生活。享受人生的高潮,度過人生的低谷,那壹刻自然就來了。
如何判斷身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對酒精產生依賴?(醫學版第14條)我們總結了壹些常見的飲酒模式表現:1。把喝酒當成人生最重要或者非常重要的事,在我們心中占據中心位置,念念不忘。2.與最初飲酒相比,飲酒量逐漸增加。3.喝酒的速度越來越快。4.經常獨自或背著家人偷偷喝酒。5.以酒為藥,緩解情緒困擾。6.持有酒精。7.經常酒後忘事。8.無計劃飲酒往往導致酒後意外。9.早上喝酒,俗稱“睜眼酒”,有些人甚至晚上睡醒後才喝酒。10.睡覺前喝酒。11.喜歡空腹喝酒,喝酒時不吃主食也很少吃蔬菜。12.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選擇葡萄酒的品牌。13.因為喝酒和家人吵架影響家庭和睦,或者喝酒影響工作。14.我曾經戒酒,但是沒多久舊病復發,壹發不可收拾。壹般來說,如果壹個人的飲酒行為有以上三種以上表現,就高度懷疑是酒精依賴。經常看到壹些酒依賴者因為喝酒給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工作帶來了很多不良影響,甚至酒後還會有壹些違法行為。他們雖然對這些後果感到愧疚和後悔,但還是無法徹底戒酒,戒酒,壹次又壹次的喝酒。是他們沒有野心,沒有毅力嗎?不是,這是因為酒精依賴是壹種病,而且是壹種惡化的病。這種病和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壹樣,無法徹底根除。但是可以控制。再次飲酒的原因與身體對酒精的敏感性有關,與心理上的飲酒沖動有關。無論再喝酒會帶來什麽不良後果,都不是靠自己的毅力可以克服的。和其他疾病壹樣,會有壹些特征性的臨床表現。壹旦對酒精產生依賴,突然戒酒或突然減少飲酒量,就會出現很多身體不適癥狀,這就是所謂的酒精戒斷綜合征。為方便起見,有人將酒精戒斷綜合征按時間和嚴重程度分為三個階段:酒精戒斷綜合征第壹階段:壹般出現在酒後6 ~ 12小時,表現為雙手震顫。嚴重時可堆積整個上肢甚至軀幹。嚴重時,除了厭食、失眠、易怒等常見癥狀外,還可出現舌顫抖。第二階段酒精戒斷綜合征:發生在酒精戒斷後24 ~ 72小時。除上述癥狀外,還常出現幻聽,內容多為辱罵或迫害,可導致沖動行為,興奮程度較輕。三階段酒精戒斷綜合征:震顫譫妄,常發生在最後壹次飲酒後72小時。此時患者意識不清,有明顯的震顫,行走不穩,並可能出現各種逼真的幻覺,如看到各種小動物,患者表現出緊張、焦慮、恐懼。患者記憶力明顯受損,部分患者可出現癲癇性抽搐。即使在發達國家,壹旦發生震顫譫妄,經治療的患者總死亡率仍可達10% ~ 15%,未經治療的患者甚至更高。所以長期飲酒者不可能突然戒酒。如果高度懷疑酒精依賴,應盡早去專科醫院治療。形成酒精依賴的人無法控制自己的飲酒行為,也無法控制自己的飲酒量,那麽戒酒壹段時間後還能正常飲酒嗎?據我們所知,從來沒有人能夠“正常地”喝酒,或者只是在社交場合幾個月或幾年不喝酒。壹個人壹旦從狂飲發展到失控、絕望的狂飲,就不可能回頭了。嗜酒的人不會故意喝酒惹事,但無節制的喝酒必然會惹事。很多依賴酒精的人認為,戒酒壹段時間後,喝幾罐啤酒或幾杯淡酒是沒問題的。沒有多少人在喝了壹兩瓶啤酒後會喝醉。所以我誤以為每天只喝兩三瓶啤酒就能戒掉。偶爾,他們確實可以在幾天或幾周內完成。那麽就會得出結論,連喝酒都會“舒服”。然而,他們會壹次喝越來越多的啤酒或葡萄酒,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喝得和以前壹樣多。另壹個錯誤的想法是用低度代替高度酒精。對於嗜酒者來說,酒就是酒,不管裏面是馬提尼、威士忌加蘇打水、香檳還是壹小杯啤酒,不管喝什麽酒,都會導致過量飲酒,反復飲酒。因此,對於嗜酒者來說,試圖控制飲用“自己的酒量”或在戒酒壹段時間後只飲用低濃度酒精是很危險的。但為了保證完全戒酒,只能是滴酒不沾。如何才能做到?除了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完成酒精戒斷的治療,還要接受長期的康復治療,包括相關心理或精神疾病的治療,抗復吸藥物的治療,心理治療以及加入壹些自助康復組織。只要妳有戒酒的願望,堅持不懈的努力,妳就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