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古都
古都也叫進化
65438+20世紀20年代四大古都:Xi安、南京、北京、洛陽。
65438+20世紀30年代七大古都:Xi、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
2004年6月八大古都:Xi、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
中國東南西北的四個北京
中國的首都也被稱為北京、京都、京畿和史靜。京都,中國的壹個重要朝代,按照在民間的方位順序分類。
*東京(今開封,歷史上又稱“汴梁”、“汴州”)和杜東(洛陽,古代又稱“洛邑”)。
*南京(今南京,歷史上又稱“金陵”、“應天”)
*西京(今Xi安,歷史上又稱“長安”,附近還有同壹地區的古都鹹陽)
*北京(今北京,歷史上稱為“燕京”和“北平”)
自近代以來,少數民族政權在中國歷史上壹直被視為漢族政權的平等組成部分,所以上面提到的中國首都並不具有歷史意義,只是壹個民間名稱。
[編輯此段落]
西安
雁塔北廣場,芙蓉晚報,未央區,浐灞斜拉橋。
Xi安,古稱長安,位於黃河流域關中平原中部的秦嶺北麓,橫跨渭河南北兩岸。東有華嶽,西有太白,南有秦嶺,北有溧水。歷史上先後有西周、秦國、秦朝、西漢、辛莽、趙倩、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等十多個朝代在此建都千余年,尤其是實力強大的周、秦、漢、隋、唐、 增加了其濃厚的文化氣息,被稱為“十三朝古都”“秦中自古帝王之國”,這是唐代詩人杜甫在《秋興》壹詩中的名句。
秦的中部,即關中,是指以Xi安為中心的渭河平原地區。東有函谷關,西有大三關,南有武關,故稱關中。關中地區的南部是秦嶺山脈,是中國南北氣候區的分界線,北部是連綿起伏的丘陵,奔騰的渭河在這裏流經,滋養著兩岸肥沃的土地。西起寶雞,東至潼關,包括長安在內的渭河流域,素有“八百裏秦川”之稱。這壹帶土地肥沃,經濟發達,人口稠密,自古享有“陸海”和“豐饒”的美譽。Xi安境內有縱橫交錯的河流,被稱為“八河繞長安”。”“巴水”指的是涇、渭、浐、灞、豐、灤、澇、漣等八條河流。關中地區自古有“四封鎖之國”之稱。境內山川豐富,獨立性和封閉性強。同時,從關中到函谷關,可以聯系中原;西方壹千多條龍可以溝通河西;南越秦嶺,可達巴蜀、江漢;北上黃土高原,可以進入陰山南北,開放性和外向性很強。因此,Xi安在軍事戰略上非常重要。
Xi是東方世界的文明中心,是壹座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古都。與意大利羅馬、希臘雅典、埃及開羅並稱“世界四大古都”,也位列中國六大古都之首。
[編輯此段落]
南京
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總統府,中山陵和雞鳴寺。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之壹。千百年來,洶湧澎湃的長江不僅孕育了長江文明,也孕育了南京這座江南城市。南京錦江四面環水,依山傍水,鐘山龍龍,奇石環繞,山川秀美,古跡眾多。早在20世紀30年代,著名作家朱自清遊覽南京後,在《南京》壹文中就有這樣的評價:“遊覽南京猶如逛古玩店,處處都有壹些時代侵蝕的痕跡。妳可以深思,妳可以哀悼,妳可以悠閑地遐想……”
南京位於中國東南部的長江下遊,東臨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南臨寧鎮丘陵,西接皖贛山區,北接江淮平原。素有“東南門戶,南北咽喉”之稱。南京四周都是低矮的群山,依山傍水,自然風貌獨特。該地區橫跨寧鎮山西段。如果說城東的中山是蜿蜒綿長的,城西的石山是如虎的,所以有“中山蜿蜒綿長,石城在虎邊”的說法。長江自西向南奔流,然後轉向東方。秦淮河、金川河蜿蜒在市內;玄武湖和莫愁湖雄偉美麗。
秦淮,自晉代以來,就是六朝的烏煙瘴氣之地,金粉雲集之地。杜牧的壹首詩《泛舟秦淮》如今已是家喻戶曉:“煙籠寒月紗,秦淮近夜酒樓。商女不知死恨國,仍隔河唱後院花。”歷史上,包括、在內的六朝以及宋、齊、梁、陳等南朝都曾在此建都(所以南靖壹般被稱為“六朝古都”);南唐、明朝(洪武年)、太平天國、國民黨政府也曾在此建都。南京素有“六朝勝地、十代大都會”之稱。
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這樣評價南京的地理環境:“它的位置在壹個美麗而好的地區。陸地上有高山、深水和平原。這三種精益求精是壹個地方,郁忠,在世界大都市很難找到。而且恰好在長江下遊兩岸最富裕地區的中心。南京未來發展不可限量。”
州市建設
越城:公元前472年
金陵驛:公元前333年
秣陵:公元前210年
建業:AD 211。
江寧府:公元937年。
健康房屋:公元1127
南京(應天府):AD 1368。
南京房子:AD 1912。
南京特別市(首都特別市):AD 1927。
南京:公元1930。
南京(直轄市):1949 5月10。
南京(江蘇省轄市):1953 65438+10月。
南京(副省級城市):公元1995
[編輯此段落]
北京
故宮,北京CBD,國家大劇院,北海公園。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邊緣與太行山燕山山脈的交界處,渤海以東。北部有杜軍山,西部有西山,東南部有永定河、潮白河等沖積河流形成的平原,慢慢向渤海傾斜。境內貫穿五大河流,東有潮白河和北運河,西有永定河和拒馬河。北京的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是太行山的殘脈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脈杜軍。兩山相交於關溝南口,形成半圓形的山彎,向東南方向蔓延。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環繞的小平原就是北京小平原。看北京的地形,依山傍海,形勢壯闊。古人雲:“幽州之地,左有大海,右有太行,北有雍,南有大河,中有中原,天府之國。”
北京最早的名字叫薊。春秋戰國時期,分別是西周北方諸侯姬國和燕國的統治中心。歷史上,北京是遼國(當時叫南京,也叫燕京)的首都,也是金朝的首都。公元1267年,蒙古首領忽必烈在北京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元朝,北京成為意大利旅行家凱爾波羅在遊記中稱之為“天下無雙”的元朝都城。此後,北京取代長安、洛陽、汴梁等古都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明清以來壹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編輯此段落]
洛陽
隋唐麗景門景區
洛陽黃河中遊南岸,素有“九州腹地”之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壹,因地處漯河之陽而得名。因為洛陽地處中原,有山有水,西有秦嶺,關中有秦川。宋嶽以東;太行以北和黃河之險;南觀伏牛山,千葉有余,“河山冠,形勢天下第壹”,素有“四面環山,六水並行,八關皆市,十省通衢”之稱
洛陽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城市的崛起有四千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前21世紀中國第壹個王朝夏朝建立以來,已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壹般稱為“九朝古都”。自古以來,詩人、詞人雲集於此,故有“詩都”之稱,牡丹花香四溢,有“花中之花”的美譽。洛陽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以《河圖洛書》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源頭。
朝代名稱:皇帝建都的時間。
1東周洛邑(澗河兩岸)從王萍到快王,***王前25年,771年——前256年。
2東漢時,漢魏古城洛陽光武帝到狄鹹,***12帝25年—190年。
3曹魏,洛陽,古城,是文帝至元、**5帝221年-265年。
4西晉,洛陽,漢魏古城,從武帝到禹,***4帝265-313。
5北魏洛陽韓偉古城孝文帝至梁武帝* * *七帝493-534。
606年至618年間的楊迪和東京隋唐都城恭帝。
武則天,隋唐武周古城,洛陽
8 909-913年太祖、雍、墨帝,隋唐古城,西都。
9莊宗、明宗、明帝和末代皇帝,隋唐古城,後唐的首都,923-936。
洛陽的朝代數是公認的九朝古都。隨著考古發現,偃師二裏頭遺址和偃師商城都是著名的古都。近年來,有學者認為洛陽應該是13個朝代的古都。
10夏石二裏頭太康、鐘康、孔家、和前2070-前1600。
公元前11公元前1046在商湯、外丙、任重、太甲等地。
12西周洛邑,成州浐河,康王,趙王,王牧等。1046-771年前。
13後晉西京隋唐古城高祖936-938(約2年)。
洛陽被稱為“九朝古都”、“十三朝古都”。其中“九朝古都”的“九”指的是公認的九個朝代,也有人認為是指很多。“十三朝古都”是指有首都的朝代數。特別說明:洛陽歷史情況復雜,容易被誤解。1.商周漢魏都有多次遷都的歷史,而且這些朝代可能不止壹個都城,洛陽就是其中之壹。比如商幾次遷都,所以安陽、鄭州、洛陽都曾是商的都城。安陽最有名。公元前14世紀,商朝第十任國王盤庚將都城從山東“選”(今曲阜附近)遷至“殷”,成為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中國的壹些朝代有不止壹個首都。由於戰略和經濟的需要,壹些偉大的朝代會設立首都,比如唐朝,其首都是舉世公認的長安。洛陽被稱為其首都是因為唐朝的統治者指定洛陽為他們的宮殿和觀光地,所以它被稱為“東都洛陽”。武則天建立武周政權後,洛陽成為正式首都。3.洛陽曾是民國首都。在淞滬會戰和八年抗戰期間,曾兩次搬遷。第壹次遷都洛陽為“行都”,第二次遷都重慶為“陪都”,南京的民國法定首都地位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