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協同理論的數字化校園建設協同機制研究》,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第壹本將協同理論引入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書,第壹本倡導用協同理論指導數字校園建設的書。《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較研究》,王、、陳琳主編,電子工業出版社,37.7萬字,2008年6月,第1版。《現代教育技術學》,陳琳主編,王主編,第二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65438+2004年9月。《& lt《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解讀》,主編,劉董雪、王執筆,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北師大出版社,2010年8月。期刊論文《近十年來我國遠程教育學習者輟學問題研究綜述》,,王·,《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5期,2014。國內數字化學習資源研究綜述,王,中國醫學教育技術,第4期,2014。讓學習更開放更靈活:新興的模式與方法——首屆開放與靈活教育國際研討會綜述(icofe 2014)(654.38+00000字),王·《江蘇開放大學學報》第5期,2014。智慧校園智能化設計研究,於長虹,王,馬武,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第9期,2014。新興技術如何變革高等教育——深度解讀(1.10000字),王、、著,《中國醫學教育技術》,第4期,2014。《中新教育技術發展比較研究》(654.38+00,000字),王·《電化教育研究》(教育技術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第5期,2065.438+04。中國臺灣省教育信息化戰略規劃及其啟示(12000字),王,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第4期,2014。《知識關聯理論要義解讀——互聯網時代知識轉型的視角》(1.3萬字),劉,《電化教育研究》(教育技術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第2期,2014。《大數據背景下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目標、內容與策略》,作者王長虹·吳韻,發表於《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第10期,2013。《日本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概述及其啟示》,魏顯龍、王·,發表於《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第9期,2013。微學習視角下的微課設計與教學應用研究,王,發表於《現代教育技術》(CSSCI)2013,第10期。教學視頻支持下的網絡時代個性化學習研究,,,王,載於《中國遠程教育》,13,2013。“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轉型發展研究——基於系統思維的分析與思考視角(65438+50萬字),王·《遠程教育學報》(CSSCI),2065年第2期,438+03。班班通數字教育雲資源庫建設研究(12000字)楊發表於《遠程教育學報》(CSSCI)第6期,2012。協同學視角下的數字化校園建設——數字化校園建設中的戰略協作與團隊協作(2萬字),王·《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第7期,2012。《實現數字校園協同效應的八大機制》(18000字),王發表於CSSCI,第3期,2012。教育信息化戰略規劃的現狀與未來,王,,陳琳,中國醫學教育技術,1,2012。數字校園協同的生成與推進策略(15000字),王,發表於CSSCI,第1期,2012。新手到專家的科研必備技能——學會學習隱性知識,王,發表於《科技導報》(核心期刊),第28期,2011。協同學視角下的數字校園建設——數字校園系統的協同進化與協同發展(1.10,000字),王·,發表於《電化教育研究》(教育技術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1,第650期《協同提升數字校園價值——基於數字校園建設案例的分析(1畢業論文指導平臺與普通網絡模式的區別,梁德申,王,詹斌,,發表於《現代計算機》,2065438年8月+01(核心版,第371期)。《中國數字化校園建設研究綜述》(2萬字),王·,發表於《現代遠程教育研究》(CSSCI擴展源),第4期,2011。(人大抄教育學“教育技術”欄目索引(2011)基層遠程教育機構網絡教學支持模式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廣東省韶關市三所遠程教育機構為例(10000字),梁德申、陳勝兵、王。從自然辯證法看教育技術的形成與發展王著《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第3期。《基於網絡信息傳播平臺的學科網絡建設研究》,陳、、徐華平,發表於《電化教育研究》(教育技術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第12期,2010。論信息化學習模式與數字化資源形式(1.10,000字),,王,,陳賡,發表於《現代遠程教育研究》(CSSCI擴展源),第6期,2010。課堂話語分析初探,,王,,趙興龍,載於《現代教育技術》,第9期,2010。國外中小學數字化校園:進展與啟示,王·,發表於《中國遠程教育》(核心期刊)第5期,2010,轉載於《教育信息參考》(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第11號,普陀教育技術應用研究。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優化發展的思考,王,發表於《中國遠程教育》(核心期刊)第4期,2010,轉載於《普陀教育技術應用研究》第3期,2010。教育技術工作者角色的歷史變遷——兼論新時期的歷史使命,王,載《中國教育科學》2009年第5期。《基於實踐的聾校教育數字資源建設的思考》,陳、惠英、徐華平、王,載於《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權威期刊、中國電化教育學會權威期刊、CSSCI核心期刊)2009年第3期。王·《教育信息化發展亟待轉型》發表於《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9年第2期,轉載於《教育信息參考》(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2009年第5期。《中國教育技術改革與發展三十年》(12000字),王、、陳琳主編,載於《電化教育研究》(教育技術權威期刊,中國教育學會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9年第2期,教學資料復印本-2009年7月全文復印。多視角透視教育信息化(23600字),陳琳,王,載於《開放教育研究》(核心期刊,RCCSE權威期刊,CSSCI),2008年第3期,P37-46。《關於我國教育技術學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的思考》,王、、陳琳,載於CSSCI 2008年第8期。國外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王,載《中國教育科學引文索引》2008年第4期。中國數字教育資源現狀及發展策略,王·,載《中國教育信息化》(CSSCI擴展源),第1期,2008。港臺地區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及其啟示,王,載《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第12期。在思辨中進化的教育技術(10000字),王,載於《電化教育研究》(教育技術權威期刊,中國教育學會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7年第11期。功能語境論與教學設計,王,載《教育技術研究》2007年第5期。《論教育技術學的學科性質》,王、王泰昌,載《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7年3月第120期。美國教育技術概念演變的分析與思考,王,載於《教育技術指南》2006年第6期(018)。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問題王2003年發表在《電化教育研究》副刊上,被全國基礎教育論文集收錄,並獲得入選國家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教學論文榮譽證書。來華留學生信息素養現狀調查及其培養策略。王,開放與彈性教育國際研討會,香港,2006年1月6-7日。基於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技能層次模型分析。孫潔,崔康,王雲五。計算機與信息科學中的通信,2011,卷216,516-521。2011計算機科學、環境、生態信息學與教育國際會議(CSEE2011),8月21-22日,中國武漢。(EI,ISTP)模擬在教育中的應用探索。陳琳王雲五。2011中國系統仿真技術會議。申請(CCSS TA' 2011),8月4日至7日,中國黃山。(ISTP) (113中國系統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年會)立足學科建設,打造教育技術學家的數字化學術家園——中國教育技術學科網絡建設的回顧與展望,發表於《2010教育技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ETIF2010),韓希斌、徐付印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40638.686666666666 發表於第八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ETIF2009)論文集《信息時代的教育技術應用與創新》,陳琳主編,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年8月。 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不平衡分析,王,,第四屆全國教育技術學博士論壇(2008),2008年6月5-4-38+10月。《教育技術學科建設可持續發展研究》,王·,載於《教育技術的創新、發展與服務》(第壹卷),《第五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論文集(ETIF2006)》,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00。報紙
1.重構教育信息化產業生態鏈,王·,發表於《人民政協報》第5645期(2010-05-26),第11。
2.《關於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思考》,王·,發表於《北師大校報》第217期(2009-06-10),第2版。
3.學術經驗介紹,王·,發表於XZNU考研第2期(165438+2008年10月22日)。
4.榮譽文學,為國寶作出突出貢獻的精神永垂不朽,王,發表於徐州師範大學校報-第401號(2008-10-20)-第3版:第3版。
5.《教育技術及其對教育的影響》,王·,發表於《聊城師範學院報》(2002年更名為《聊城大學報》),第9期,第340期(2001,4月14)。
獲獎《中國教育信息化戰略規劃的世紀變革》,王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第八屆學術會議優秀論文壹等獎,編號JSSKL2014JS003。從大專到博士——夢想總會實現。王參加徐州市教育工會征文《我的青春故事集》獲三等獎。教育信息化人才立體化多維度創新培養的探索與實踐,陳琳,蔡,李子雲,黃如敏,dorri,王,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壹等獎,2013。《教育技術學科網》,王、春榮、徐華平、劉、王健,獲第十六屆全國多媒體教育軟件大獎賽高等教育組教育教學工具軟件系統壹等獎,2012.6438+02。基層遠程教育機構網絡教學支持模式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廣東省韶關市三類遠程教育機構為例第八屆全國成人教育優秀科研成果(論文)二等獎梁德申、陳勝兵、王。“教育技術學科與專業發展的創新探索與實踐”系列論文,陳,張華平,黃如敏,江蘇省第三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1.10。基於實踐的聾校教育數字資源建設思考,周惠英,徐華平,王,陳琳,江蘇省高校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0。關於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思考,王,北京師範大學“謀劃教育科學發展”論文二等獎,2009年9月。轉型期教育技術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王·,第八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ETIF2009)壹等獎,2009年8月。《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較研究》,王·,江蘇省2009年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7月。多視角透視教育信息化——價值哲學、社會學、生態學的視角,王,2007年中國教育技術年會論文寫作二等獎,2007.511。對我國教育技術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的思考,王,陳琳,第六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論文二等獎(ETIF2007),2007.6438+00。“功能情境主義與教學設計”,王·,江蘇省高校教育技術研究會技術委員會、中國教育技術學會高校工程專業委員會2007年年會三等獎(東北),2007年8月7日。《移動無線技術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王,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師範學院專業委員會教育技術論文二等獎,2006.438+05438+0,證書編號:063030。2008年4月獲得朱特聘獎學金研究生。(徐州師範大學朱特別獎學金每年由2名學生評定)2001年獲聊城大學教育技術系(更名為傳媒技術學院)學術研究獎;象棋比賽三等獎;聊城大學網頁大賽三等獎,攝影大賽鼓勵獎。研究報告
1.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網絡與信息中心通過的《北京市中小學數字化校園評價標準研究報告》(約9.2萬字),2010年3月完成。
2.《北京市中小學信息化規劃研究報告》(* * * 14萬字,其中約7萬字)被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網絡與信息中心采納,2010年3月完成。
3.《北京市中小學信息化發展規劃》(2011-2015)(14000字,主要作者之壹)送審稿被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網絡與信息中心采納,於2010年3月完成。
4.《北京市中小學信息化規劃與數字化校園評估研究項目及專家咨詢會紀要》(撰寫約9萬字),2010年3月完成。
5.《免費師範生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實施方案* * *》(* 37000字,其中約20000字)被全國教師教育網聯盟采納,完成時間2010 1。
6.總幹事關於建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多語種學習網絡空間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草案)(約65,438+0,000字,參與撰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采納,並於2009年4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