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有必要了解公開課的差異,壹般來說,要把握三點:
第壹,講知識很重要,但講意識更重要。意識就是喚起運用知識的意識,這是講課的目的。
第二,講我知道的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講觀眾興奮的是什麽。為了引導和啟發思維,心才能有效。
第三,說得好,有用很重要,但首先流利更重要。吃透講座的邏輯結構,設定底線和目標思維。
李老師以7節課的體系,壹次不到20分鐘的時間,講解心理學入門的常識和意識。思維訓練的意識貫穿其中,不是以知識講解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和引導心臟動作為目的。這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
當然,作為著名的心理學家和臨床心理咨詢師,李老師的講座很好聽,也很有用。除了理論基礎,還來源於大量的咨詢案例經驗。案例經驗與理論的結合得到提煉和豐富,核心的小說思想得到自由發揮。這是根。
所以要模仿學習,要努力思考。這個過程只針對人。
其實這是對李老師講課內容的系統梳理,用邏輯思維結構把它們之間的關系串聯起來。這個在昨天倉促寫的心理學入門相聲裏已經基本提到了。可以參考已經整理分發的文章。
這裏繼續梳理講課的內在邏輯,試圖重構邏輯架構,方便我們以後直接使用。
“知情”是心理過程的三要素。根據徐有新教授的說法,心理學是經驗和行為。所以講座包括四個部分:心理和行為,即認知、情感、意誌和行為。
七節課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313結構、情感意誌、行為、認知。情緒意誌主要基於動力學解釋的情緒,從而得出可行的解決方案,認知主要基於突破幻覺障礙,這是意料之外的,也是合理的。
具體的發展形式是講述和討論,講述是恰當的開頭,講解小說知識點,討論是案例和傳統文化的分享。
先說“知行合壹”的難度,也就是知道做不到的問題是什麽?
這其實是從情緒開始的。
作為心理學入門講座的起點,我的理解不僅僅是我們做不了橋梁,情緒對我們的生活和心理都有重要的影響。
可以說,我們所有人都不缺知識,即使是心理學知識,也大多是科學實驗證實的常識。我們說的時候覺得是這樣,但是情緒管理對我們來說是壹個很大的話題,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從連接知行的橋梁出發,強調這是情感和意誌的關鍵。
至於具體的開發,概念和實例相互呼應。
情緒的兩種解釋,現象學的概念解釋,是態度體驗、意向表達和關系反映,外延是情緒與情感的區別。情緒ABC理論的核心是情緒,但歸根結底還是要回歸認知根源,即合理的情緒療法。所以,記住哲學家史詩Ditters的觀點影響情緒,認知導致情緒和意誌。
從動力學上解釋情緒,情緒是不受控制的欲望,欲望是需要,這就引出了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操作性不夠。繼續推理,需求就是目標,情緒管理就是目標管理,有效性就是實現目標。
其中,很難找到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借用徐有新教授的話,很形象地說,神經癥患者在行為上是“盲目的”,這也是人際關系不好的根源。人是否幸福,不在於我們說了什麽,做了什麽,而在於這些言行是否符合他們的需求。
盲人摸象的悲哀是不知道別人的需求,溝通的失敗大多是看不到需求,事倍功半。
作為遺囑,定義比較簡單。“設定目標、克服困難、完成目標”三要素的關鍵是克服困難。正因如此,我們不需要過多的理論解釋。大家都知道意誌力的決定性作用。有多少人唱著《女人香》的經典臺詞,明明知道正道就是不去,因為這正道太他媽苦了。所以更多的故事是用來充實的,比如王安石的《寶蟾遊記》。
這個話題也很常規,很難講。
這裏的壹個知識點是:人是大的,行為是小的,行為有正常和異常,這是統計學等角度造成的;第二,勒溫的行為公式、個人角色和當時的環境。
這壹節用了大量的傳統知識案例故事作為例子,包括孔子的“司文祝星”的故事,孟子的大禹、後稷、顏回的故事,以及壹個女人因更年期求助的故事。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提問,圍繞正常和異常展開,這也是講課的必備技巧。
分為三個部分:從感官知覺的換能解釋,突破視聽障礙,從語言交流的不真實感,突破言語障礙,最終導致眼見為實不為實的共同感知,導致眼腦心三位壹體,知己知彼的認知心理。
視聽理解作為感覺,光波和聲波的能量交換,對感覺的理解是創造,感知是對感覺的解釋,離真實的外界更遠。
言語是使用語言的過程,是壹種心理現象,主要來源於口頭交際。描述真實不是客觀真實,描述是講故事,描述某種程度上是情感隔離。
妳看到的其實是幻覺,無法消除的扭曲感知,必須用大腦進行邏輯推理,用左腦進行分析分解,用右腦進行整合。
第壹,在會議開始的時候,比如第壹講提到的四個技巧的介紹和推廣,以及不同思維方式的視角,能迅速吸引註意力是令人興奮的。
第二,可以提問,可以全程使用。提問最大的好處就是催眠人思考。想了,就會動心。如果妳動心了,妳就玩不了別的東西了。比如妳怎麽理解自己做不到?幫助別人的兩種方法?沒有語言怎麽表達自己的感情?如何打破錯覺?
提問也是理清講課邏輯的關鍵。思維導圖是構建邏輯的過程。講課總是知道邏輯主線,記住三個元題。
不知道說什麽的時候提問,猜測聽者想知道什麽,別人有疑惑的時候提問,然後啟發引導回答。
三是舉例、比喻、類比、案例故事、個人經歷、文化傳統、權威著作。核心是要有經驗。為什麽強調多做咨詢是為了體驗實踐,體驗,這樣故事才能講得流暢真實。
第四,會扯淡。廢話是潛意識語言的運用,看似無關緊要。其實內涵和本質都差不多,比如自我認識的四個階段,社會化的四個階段。笑話寓言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五,會有反對。很難理解是什麽,但從另壹方面來說,又不是什麽,常見的誤解是什麽。這個要從生命的氣息開始,試著說人話。
再怎麽總結,還是那句話。核心觀點很重要,獨特的觀點是關鍵。新語句改了再創建真的不好。因為這個原因學精神分析挺好的。當然,行動、行動、再行動是必不可少的。
革命理論在革命事件中實現,實際行動產生價值,堅持行動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