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協議供貨周期多長合適?
對於參與今年政府采購的廠家來說,“汽車協議供應”是最敏感的字眼,中央國家機關、中央直屬機關、江蘇、浙江、山西、廣西、寧夏、四川都在實行汽車協議供應。這已經成為壹種常見的公務用車采購形式。剛剛經歷了入圍的狂喜,很多廠家突然發現自己還沒賣出幾輛車,卻要準備下壹次的汽車供應招標。另壹方面,在壹些地方,三年的約定供貨周期讓未能入圍的企業感到不公平。據了解,各地汽車協議供貨周期差異很大,有的地方壹季度或半年招標壹次;還有的壹年壹次,甚至兩年壹次投標。中央國家機關約定的汽車供應周期為兩年;江蘇省汽車協議供貨周期為半年;浙陜汽車協議供貨周期也是半年;四川省該級別汽車約定供貨周期為半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區內部分市縣約定的汽車供應周期為壹年;北京市市級行政事業單位統壹購置公務用車的周期為三年...實行全省聯動的省份,周期壹般為半年;實行省級汽車供應協議的地區,壹年或半年周期占多數;壹些實行汽車協議供應的城市的周期是壹個季度。周期短影響廠家積極性。長安福特批發經理王力說:“半年周期可以接受。如果壹個季度招標壹次,過於頻繁,可能會有不好的結果。因為廠商會覺得剛投標就要投標,關註度會打折扣,這也可能影響采購項目的價格折扣率。”鄭州日產大區經理趙宏偉認為,周期的長短要看情況。在壹些地方,汽車供應協議要求汽車制造商親自參與投標。這種情況下,以壹個季度為周期太短;如果每個地方招標的時間段都這麽短,那麽負責汽車廠商大客戶的部門的主要工作就變成了每年不停的在各地招標,其他工作忙得顧不上,招標成本會大大增加;如果當地經銷商直接投標,壹個季度可以接受,但最好限制在半年。汽車廠商大多不贊成“半年不到”的周期。他們認為時間太短會導致重復招標,無法集中精力做好供貨和售後服務。陜西省Xi政府采購中心主任李鐵泉也同意這個周期不應該太短。他認為太短對於投標人和運營商來說都是耗時耗力且成本高昂的。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徐煥東表示,周期短可能是出於“更容易控制物價”的考慮。其實價格控制,後期可以用很多方法解決。頻繁招標對廠家和政府采購部門都沒有好處。周期長不利於公平競爭。徐煥東認為,兩年或更長時間不利於公務用車采購的發展。政府采購要求公平公正,長期不給不合格的汽車廠商再次競爭的機會,某種程度上是不公平的。此外,如果期間部分供應商服務能力下降,或者其產品競爭力大幅下降,也無形中限制了買家的選擇。湖南長豐汽車客戶部的陳新亮表示,如果入圍就可以了,否則汽車廠商要等很長時間會很痛苦。事實上,更多的企業參與競爭,更有利於政府采購的有效進行。對此,山西省省級政府采購中心張帆表示:“新型號還沒出來,廠家對老型號的折扣率往往很高,而對新型號的折扣率普遍較低,要求新舊型號折扣率壹致,企業肯定不願意,矛盾就產生了。”此外,像南汽名爵、壹汽紅旗、壹汽奔騰、SAIC榮威等新品牌周期較長,會在政府采購之外徘徊較長時間,可能會影響其參與政府采購的積極性。作為采購方,我們也不希望約定的供貨周期太長。北京市水利信息辦相關人士表示:“現在車價變化這麽快,周期太長,購買價格可能偏高。同時,采購部對新型號也很感興趣。如果周期長,會影響新車型的進入,可能導致部分買家對汽車協議供貨不滿,從而影響結果的執行。”簡評合理的壹年汽車協議供貨周期是多久?各地做法不壹,各有考量。頻繁招標多是為了控制價格,周期越長越是為了節約招標成本。目前汽車協議供應正處於規範和成熟的過程中,各地也在根據本地特點探索經驗。江蘇、浙江、山西是目前實行汽車協議供應全省聯動的省份,周期為半年。按照三省政府采購部門的解釋,主要是因為全省聯動剛剛實施不久,還處於“探索”階段,不宜把周期放得太長。隨著協議供應聯動的不斷成熟,會從半年逐步延長到壹年,但周期不會更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采購中心副主任董新軍說,汽車協議供應實施的時間是半年,現在改成了壹年。壹是汽車協議供應日趨成熟;第二,壹年壹次,企業可以更好的準備,壹定意義上加劇了企業間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