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時代工程造價管理的特點
1.1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工程項目的規模不斷擴大,工程造價管理的數據處理能力也不斷提高。
以北京為例,奧運會帶來的項目投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6543.8+0.8億元,體育設施建設為6543.8+0.7億元。其中,奧運村項目占地80hm2,建築面積47萬m2,包括公寓、娛樂場所、餐廳、醫療設施等設施。如此龐大的項目和如此巨大的投資無疑對項目成本管理提出了挑戰,傳統的被動管理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復雜的項目需求。
1.2工程造價信息對工程造價的確定和控制的影響越來越大。
項目成本形成的特點(如金額大、動態性、風險性等。)決定了對其管理和控制的影響因素非常復雜。也就是說,相應的管理和控制需要大量的信息,只有在充分掌握和分析相關信息的前提下,才能實現項目成本的動態控制。同時,進入市場是工程造價形成的必然方向。現行的工程定額管理必將被量價分離的工程量清單報價法所取代,以市場競爭為基礎、以政府定額為導向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必將建立起來。這種機制壹旦形成,除了少數政府投資項目外,大部分項目將不再受定額限制,而是以市場為基礎形成更加合理、準確、動態的工程造價。誠然,原有的人工收集市場信息的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當前的成本管理也必然要做出相應的市場化、信息化的調整。
1.3工程造價管理與政府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傳遞日益增多。
如建委、計委、稅務部門等與工程立項、審批、核算直接相關的政府機構,在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市場化的基礎上,不可避免地要處理大量不斷變化的數據,這意味著在管理上也需要做出相應的信息調整。
2項目成本管理的現狀及分析
從以上特點可以看出,工程造價市場化的形成和信息化管理已成為其發展的必然。展望工程造價管理的現狀,我們不難發現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靜態管理難以應對多變的市場
在我國,工程造價的管理仍然以靜態定額為基礎,這明顯地顯示出計劃經濟的烙印。雖然地方政府也公布了指導價、最高限價等更能反映市場規律的物資指導價,有的還在定額中提出了“市場價”、“競爭率”等概念,但這些措施在激烈的競爭和快速變化的市場面前,不僅捉襟見肘,而且力不從心。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
2.1.1靜態定額
定額的編制壹般需要2 ~ 3年,其參考價格有壹定的時間限制,難以全面反映市場的變化。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嚴重的滯後性,同時也在壹定程度上抹殺了其準確性、科學性和參考性。就目前的現實而言,絕大多數企業仍然采用統壹的標準和剛性的定額,這就很難突出企業之間的差異,也很難顯示企業的競爭優勢。企業的動態成本控制只能停留在“掙值原理”等很多理論層面,呈現的“控制”只是工程過程的記錄。
2.1.2缺乏解決方案和方法
針對以上問題,目前還缺乏必要的、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和途徑。《招投標法》中已經提出了“最低價中標”的概念,但大多數施工企業在投標時仍然沒有實質性的區別。與此同時,壹些企業為了壹些需求,以極低的價格中標,卻因為沒有足夠的實力,出現了偷工減料、推傭金、扯皮等諸多現象,也為工程質量留下隱患。日益現代化的建築規模,不可避免地要求復雜的社會分工協作,也要求更高層次的組織、管理和協調,這無疑對負責具體生產管理的各個項目部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控制項目的成本、進度和質量?如何實現每個具體目標?如何做好整個項目的協調管理?除了必要的先進管理思想外,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也是必要的。
2.2滯後的數據收集和管理阻礙了工程造價的動態控制過程。
工程造價的動態控制離不開能否及時、準確、充分地反映市場變化,同時在控制過程中對歷史數據的分析和總結也是必不可少的。這就需要壹個格式統壹、可訪問性強的數據傳輸網絡。目前,雖然許多企業使用了計算機,有些企業建立了局域網,但數據收集和管理仍不能滿足動態成本控制的需要。
2.2.1數據無法充分利用。
在很多建築企業中,壹些歷史經驗資料只存放在個人私人空間,而無法在整個企業中傳播和利用;雖然收集了壹些資料,但是跟不上的管理也讓這些資料只能成為檔案裏的“素材”和裝飾品。沒有統壹的分類和計算機化,就不可能及時充分利用它們。
2.2.2數據缺乏通用性
企業的很多數據和報表只是為了應付上級、主管、業主的申請,缺乏統壹的格式,其中很多表格生成軟件的不兼容是原因;並且為應對它而制作的數據的可靠性自然降低。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很多,但兩個主觀因素比較突出:壹是建築施工企業的計算機使用率和普及率較低,壹些小企業不要說單個項目,就連整個企業的計算機也很少;有的企業有電腦,只起到打字機的作用,其效率可想而知;二是沒有統壹的信息化管理思路和具體實施方案。很多軟件互不兼容,缺乏數據傳輸渠道和管理,更無法實現協同工作,更談不上成本的動態控制。幸運的是,近年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為解決上述問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希望。
互聯網在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
無論是項目成本的控制,還是其他很多方面,歸根結底還是管理問題。互聯網的出現和應用方便了企業的現代化管理,突破了傳統數據收集方式的壁壘,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充分性。同時作為中介,多層次、多角度促進施工企業與相關部門的緊密合作。
工程造價管理與互聯網的融合無疑會給工程造價管理帶來質的飛躍和發展。傳統的計劃管理模式將被不斷變化的市場新模式所取代,實現工程造價的協調控制成為必然。當然,在此之前,我們還得做以下努力。
3.1相應網站的建立和拓展
3.1.1工程造價信息網
工程造價信息具體指影響工程造價的法律、法規、調價文件、造價報表、指標等信息。目前,許多地方政府建立了價格信息網絡,但現狀並不理想。有兩個突出的表現:壹是網頁上的大部分數據都是壹個整體固定的數據卡,沒有可變性。它只是把紙質文件放到網上,沒有建立相應的數據庫,也沒有快速查詢和輔助分析的功能;二是地方政府各自為政,沒有統壹的信息分類格式,沒有統壹的口徑。用戶很難通過網絡直接引用很多網站的指標,更難進行對比分析。建立統壹的造價信息網絡不僅有利於用戶的查詢、分析和決策,也有利於國家主管部門的統壹管理和協調,使工程造價管理統壹、規模化、有序化。
3.1.2材料價格信息網
材料價格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工程的預決算,對工程造價的動態控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目前很多材料價格信息網只提供材料的名稱、規格等壹般信息,缺乏價格和相應的可比參數,更談不上材料質量等更詳細的信息。
3.2信息網絡和軟件的集成
3.2.1信息網絡與造價軟件
目前市面上的造價軟件中所需的材料價格大多是手工錄入的形式。有的是整體引進,有的是逐個輸入,大大影響了快速報價的進程,同時又不能及時與市場對接,無形中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信息網絡與造價軟件的整合將消除這壹矛盾。直接在造價軟件中點擊相應的導入按鈕,輸入要導入信息的地點的詳細信息,就可以隨時得到相應材料的價格。如果進口物料的價格發生變化,軟件中的預警系統會自動提醒操作人員更新價格。這樣既縮短了錄入材料價格的時間,又達到了隨時更新的目的。
3.2.2信息網絡和進度控制軟件
眾所周知,項目控制的壹個重要目標就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無形中影響著進度和質量的控制。同時,市場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投入成本和資源的配置,必然導致項目進度的變化。因此,項目現場的進度控制也應通過成本控制隨時反映市場的變化。信息網絡與進度控制的集成也將成為必然。
當然,軟件與信息網絡的集成比信息網絡的建立更困難,但這是建築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必將帶來廣闊的市場前景。
3.3建立各級企業信息網絡
施工企業內部的溝通和交流是非常復雜和必要的,但是傳統的會議、文件、電話等方式很難達到隨時互通的目的,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相應的企業網站。第壹,企業要建立自己的局域網,構建合理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人、財、物等各方面的計算機控制。其次,有條件的話,建立各個項目的局域網,實現項目進度控制的信息化,同時搭建與企業網站的交流平臺。只有這樣,企業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才能順利實施,同時也為項目成本的動態控制做好鋪墊。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