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彩虹峽谷位於哪裏?

彩虹峽谷位於哪裏?

彩虹峽谷位於平順縣東部。峽谷兩側懸崖聳立,谷底清泉流淌,四季景色變化分明,氣候溫和宜人,景色奇妙多變。山谷兩廂山高,幽谷幽深,溪水潺潺,古樹參天,各種動物躍動。此外,歷史遺跡點綴其中,形成了壹道風景秀麗、氣象獨特、自然奇妙的彩虹景象。

倪虹峽谷位於太行山南端的東側。整個峽谷西高東低。它從東寺頭、紅梯關、楊老巖三條支道順崖而下,壹直到太行山山下。峽谷的南山與林州市的石板巖風景區和呂林風景區緊密相連,北與太行水鄉的張卓河相連。

運輸:

1,山西方向:汝州走高速,沿二廣高速到長治高速(先說山西河南交界處幾十個溶洞組成的溶洞群,很壯觀,但是高速收費高)。走鹿城和平順方向,可以從鹿城到平順或者直接到平順,路不好走。這壹次因為直順路段堵車,從鹿城走S325公路。離平順還有2、3公裏的時候有個岔路口(張合公路)左轉(往平順方向走應該右轉)。這裏的村名是張靜村。過了橋,向東12公裏就可以到紅提關鄉了。這壹段是土路,沒有瀝青和水泥。走路不容易。從紅梯關到倪虹村的路基本上都是盤山土路。20座以下的車可以拐進去,20座以上的車進不去。這壹次,如果司機手高,他就進不去了。紅梯關村往東3裏左右有個小岔路口(路南有個臭水村公交站牌)。幾裏見個村,就是臭水_,在鄉間的土路上到達臭水_村的後面,然後棄車走古商道。是紅梯關的古商道。因為時間關系,我們直接開車去了倪虹村。沒有體驗古道的危險。從汝州到倪虹村需要7個半小時。

2.河南方向:從登封到鄭州-鄭州西南環線-京港澳高速-到安陽到安琳高速s 301-林州,然後上任村鎮的公路,經過姚村和任村鎮,在離任村鎮不遠的壹個岔路口左轉,順著公路到壹個叫楊二莊村的村子,又有壹個岔路口。下面的路壹直是盤山路。如果去的話,會多下山(我們這次是回去,但是多往上走),經過楊二莊-油鋪村-石關村-馬家巖,進入山西地界。水泥路變成了土路,大車無法會合,再經過龍柏寺——焦蘭巖——槐樹坪——到倪虹。需要將近7個小時。

交通特點:山西方向貴,但距離短,後期路況差,土路長;河南路途遙遠,耗油量大。

彩虹峽谷的特點:

1.峽谷是半開發景區,也就是說開發到壹半就停工了。主要分布在槐樹坪、倪虹村、北灘村、鐵根村、梯後村、臭水村五個自然村。

2.看點壹:倪虹大峽谷和太行山最大的瀑布倪虹村瀑布從倪虹村開始。在倪虹村的東端,自西向東,有壹條馬平川,但自東向西,卻是懸崖上的百米瀑布。下到谷底,可以看到落差超過100米的瀑布。因為上面高速,水小了,但是還在。目的地是槐樹坪,應該不到2小時。

3.看點二:明慧大師塔,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紅梯關鄉倪虹村。這裏原來的寺廟叫海會寺。明慧法師塔是晚唐佛教高僧明慧的墓塔。明慧大師去世後,皇帝授予“大師”稱號,塔以此稱號命名。因為塔內金剛羅漢像被盜,現在塔周圍有圍墻,遊客進不去。

4.看點三:天梯背後的大峽谷起點。梯後村往西2公裏處有壹條峽谷,沿峽谷向上1公裏,還有壹條小瀑布。沿著人工臺階可以看到壹大片平坦的區域,還有壹座廢棄的紅房子(這次在那裏紮營)。這裏是梯後峽谷的起點,峽谷分為兩個景點。我稱之為梯後峽谷和梯後古道(我個人認為應該是紅梯關古商道的壹部分)。

5.看點四;從起點往上走,可以看到壹個石槽狀的水池。走進去是典型的太行峽谷。走了40分鐘的路程,峽谷越來越窄,最窄的地方必須下到溪邊過河。因為溪水太冷(10末端水溫5度左右)太深(壹處80CM左右),我們沒有過去,不知道峽谷深處的奧秘!(夏天雨少的時候應該可以光腳走。出於安全考慮,不建議在雨季去。)

6.看點五:梯子背後的古道,中間有壹個鋸齒形的鐵梯,更精彩。半山腰有壹座小廟,民國時期重建。紀念碑的內容沒有被仔細檢查。花了2個小時才到達山頂的盤山公路。有壹個3或4戶人家的小村莊。村名是問給老鄉的,現在已經忘了。太可惜了!

7.看點六:峽谷中的導流渠。階梯後的南峽谷有壹個大壩。沿著峽谷的懸崖有壹條導流渠。過了四個隧道,就可以到達峽谷起點的紅房子了。這四個隧道分別叫做躍進洞和光明洞。第壹洞最長,約600米。這次沒帶大燈,走在黑暗中,壹個人走有點尷尬。

8.看點七:弘體冠名,這是壹塊很大的石碑(明嘉靖年間),位於北潭村,是我見過最大的石碑。好像村子的名字也是以小河灘邊上的這塊石碑命名的。

9.看點八:壁掛公路,紅梯關鄉到梯後村有壹段。這壹次,我沒有因為碰不到公交車而停在那裏,而是和郭亮的高速公路差不多。

10,看點九:中國十大古關之壹的宏提關。應該在梯後村北,北灘村西。這次因為時間緊沒看到。太可惜了!

11,看點十:弘梯古商道。位於山西平順聯通河南臨縣的懸崖上,自古以來就是晉東南與華北平原的交通要道。紅提韓通自古以來就是上黨八景之壹。然而,自上世紀70年代壁掛公路開通以來,古道已經改變了存在的意義。30年來除了幾個驢友沒人走過。如今,古道的很多地方已經長滿了雜草,但這卻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驢友前來探尋其中的奧妙。穿越完整版從臭水村開始。沿著溝往上穿過村子,在村子右轉,上山。腳下的田間小路是古老的古道。上山脊,過壹個人工挖的隘口,要20多分鐘。道路分為兩部分,壹部分稍微向上越過另壹個關口,另壹部分稍微向下然後切平。走下面的路,轉個大彎,走過幾根豎桿(這裏不要轉梁,繼續沿著山脊走),然後繼續走。還可以從臭水前方看近20裏的壹個山脊(與公路平,壹塊顯眼的平地)頂上看到壹塊10畝高的平地,再繼續坐車,就是從臭水來的古道與大道交匯的地方,右邊有壹條下降的小路。這裏是縮小版穿越的起點。走小路穿過梯田,溝底就是小階梯溝。在小階梯溝的盡頭可以看到壹座小廟。廟前的碑文顯示,該廟年代久遠,重建於道光年間。從山神廟下來,山路的邊緣和懸崖都在前進。雖然很危險,但是挺溫柔的。沿路到處都是石頭房子,大部分屋頂已經坍塌,而墻壁和憑證依然存在。據老鄉說,三四十年前,這些地方都有人居住。他們把“黃疙瘩”(壹種用玉米粉蒸的幹糧,耐饑不易幹)賣給過往的商人,相當於現在的路邊小店。此外,路上還有石槽、石磨盤等遺留物。懸崖下的石板路有四五尺寬,很平坦,路上有防滑條紋。“李三橋,五裏廟,二十裏街”,古道由此也就是民謠中所說的“大街”,從此沒有了岔路口,路況比小梯溝上面好多了。基本上就是壹路順利的切,安全的走,只有幾個被水沖走的地方需要在通過的時候小心。“大街”壹直繞著懸崖在這條相對平坦的山路中間,有壹組三路石碑,記載著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各地捐資拓寬商道的盛況。從兩側的兩塊石碑可以看出,捐贈者的地域分布非常廣泛:從今天山西的平順、長治、壺關到今天河南的林州、水冶、安陽,可見當日這條商業路線的受益範圍和使用者數量之大。

這塊乾隆年間的碑上刻著這樣的話:“自古以來,黨居天下之嶺,半日如烏雲,半日如彩虹,更在黨之嶺。嘉慶年間,夏延平、陳寇到於霞關,築於萬山之巔,鳥道羊腸,綿延十余裏。而壹個人守衛它,壹萬人無法迫使它非常危險。“商旅,無壹例外”這幾個字,形象地描述了古老風俗的由來和不凡氣勢。在平坦的道路上走了十多英裏後,妳到達了著名的紅梯關。紅梯關位於懸崖山路到陡峭山腳的轉彎處。壹關上門就往前走,是壹層手工搭建的石階。這被稱為“彩虹梯”——壹種不與門前相連的“梯子”。* * *有54段樓梯向下數百米到達山下,從而向東到達河南。如果由海關把守,那就真的是“壹人守,萬人不能逼”。

古商道上沒有關隘,明政府於嘉靖八年設立鴻臚關。目的是防止農民向政府投訴。

鄭德皇帝朱厚照是壹個對國家大事漠不關心的人。他在位於16年,中央和地方-極端-。_樂民,損公肥私,民怨沸騰。鄭德十年(1515),曾在潞城縣做過官的平順縣石埠頭村人,其父(騎在紅梯關摩崖石刻上),叔伯、、、,弟,村民王陸婷等。,聯同附近的袁光和秦。第二年的正月,陳卿的叛亂被揭露了。

王被逮捕了。陳卿等人做了充分的準備,並多方聯系,晉冀魯豫農民軍相繼入關,嘉靖元年(1522)起義爆發。

嘉靖三年,瀘州府派黎城縣令楊上山招安義軍。叛軍首領陳奇被騙被俘,陳卿被判死刑。但同年9月,陳卿在押送途中逃脫了。回到青羊山後,陳卿成了起義軍的首領。這時農民軍的隊伍空前壯大,達到兩萬人。陳卿率領起義軍接連攻克長治、晉城、左權、沁縣等縣,兵鋒直指中州。明朝嘉靖七年,朝廷下令鎮壓晉、冀、豫三省省會。十月初五,三省五萬忠臣進攻起義軍,寡不敵眾,最終失敗。在撲滅叛軍後,朝廷派夏衍到當地進行清剿。夏衍扮演了準皇帝的角色,加強了他在晉東南的統治。六安太守升為府,設立長治縣。嘉靖八年(1529),新設平順縣,加強行政管理。軍事上,夏衍設置紅梯關、於霞關兩關,並在魚鬥崖、白雲谷、紅梯關、盤溪峰設置四個巡檢司,駐軍防守。

從夏衍的書法仍然矗立在北灘村的超大牌匾來看,夏衍當時很有成就感。曾州設郡,到處改名。可想而知,他充滿熱情。“弘梯”壹詞也是夏衍改的,原名“弘梯”。夏衍的改變使它變得優雅和藝術,但僅此而已——壹百年後,明朝仍然滅亡在盜賊手中。

陳卿起義的地點是白果山。我們問了村民。村民們說,他們沒聽說陳清駐紮在彩虹梯。根據夏衍在彩虹梯上的題詞,據說叛軍到過彩虹梯,並根據風險進行了艱苦的戰鬥。

最後,說明與弘提館有關的兩個主要人物的下落:陳慶炳被敵人打敗,同年被押往北京處死。夏衍是後來的宰治的官員,在著名的“河套之議”中,宰治站在曾壹邊,力勸他收復河套。被嚴嵩誹謗,後被殺。夏衍的紅體關壹直都有士兵把守。據民國《平順縣誌》記載,至清末兵衛擾亂,民國二十年(1930)後仍駐警保衛。

距離陳卿去世、夏衍創下佳績已近480年,但我們似乎仍能在光禿禿的巖石和險峻的山谷中感受到壹種英雄氣概。紅提關周圍的人對這個地方有壹種說法:百年出壹個真正的天子,卻出壹個草頭王——這應該是民間對血族先民的壹種記憶。

由於當地英雄如“梁山好漢”壹般,後來紅提關又迎來了壹些人:1926河南韓的天門會隊,抗戰時期太行第四軍分區,八路軍新旅,115分區八路軍第344旅,129分區八路軍獨立遊擊支隊。侵華日軍曾從河南任村來探地形,大多止步不前。幾個想要登山的人被當地民兵用滾石擊中後逃跑了。被譽為山西八大名關之壹的紅梯關,既沒有高大的城墻,也沒有相關的城池,甚至連壹扇緊閉的大門都沒有,只有壹個象征性的門洞。紅梯關位於懸崖山路到陡峭山腳的轉彎處。壹關上門就往前走,是壹層手工搭建的石階。這被稱為“彩虹梯”——壹種不與門前相連的“梯子”。* * *有54段樓梯向下數百米到達山下,從而向東到達河南。如果由海關把守,那就真的是“壹人守,萬人不能逼”。紅梯關位於懸崖山路到陡峭山腳的轉彎處。壹關上門就往前走,是壹層手工搭建的石階。這被稱為“彩虹梯”——壹種不與門前相連的“梯子”。* * *有54段樓梯向下數百米到達山下,從而向東到達河南。回望古關劍鋒,破蒼穹。這裏的“虹梯遇漢”是上黨八景之壹。傳說劉秀在後漢時曾在此往來。古關隘前的山腳下,三個相鄰的村落依次排開,都以紅提關命名,東邊的名字是:

碑灘,宏體冠名的著名石碑,矗立在村頭的河灘上。宏體冠名大石碑立在村頭沙灘上,見證歷史,詢問山勢。中間的村子叫提根,紅提關古道的東起點。西邊的村子,階梯之後被稱為“太行山的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