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烏克蘭的生活水平,妳懂什麽!

烏克蘭的生活水平,妳懂什麽!

2005年烏克蘭經濟增長率為2.4%,僅為前壹年的1/5。工業生產增長率為3.1%,約為上年的1/4。

2005年烏克蘭政局不穩、監管失誤、投資不暢等等都是經濟下滑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烏克蘭還沒有建立不受政府行為幹擾的獨立經濟運行機制。

壹、2005年總體經濟形勢

根據烏克蘭官方報告,2005年,烏克蘭經濟遭遇寒冬。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5年烏克蘭經濟增長率為2.4%,僅為前壹年的1/5(前壹年為12.1%)。工業生產增速為3.1%,約為上年的1/4(上年的12.5%);2005年外貿逆差為6543.8美元+8.54億美元。

2005年烏克蘭通貨膨脹率為10.3%,雖然沒有超過年初烏克蘭經濟部界定的10% ~ 11%的範圍,但物價水平實際上比2004年有所上升。

二、行業情況

2005年,烏克蘭幾大支柱產業生產嚴重萎縮。這些工業是冶金工業、機械制造業、石油加工業和化學工業的壹些生產部門。生產萎縮最嚴重的工業部門是石油加工和焦炭生產,產量下降13.4%。其次是冶金行業。雖然2005年全球金屬價格保持高位,但作為推動烏克蘭經濟增長的關鍵工業部門,產量並沒有低速增長,反而下降了1.5%。再次,建築業,雖然2005年各種私人建築,尤其是住宅發展很快,但行業整體下滑。機械制造和化學工業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盡管這兩個行業的投資比其他工業部門更加活躍:化學生產投資增長7.8%;石化行業投資增長10%;機械制造業投資增長7.1%,但國內投資下降明顯。同樣,采掘機械制造業,雖然礦產品價格上漲了20% ~ 25%,但也僅僅拉動了采掘設備生產4.1%。

產量增加的工業行業是食品工業,增加13.1%;交通和通信業增長8.1%;增幅最大的是服務業,增幅為25%,其中零售和批發業增長22%。

三、原因分析

65438+

2005年初的“橙色革命”是導致烏茲別克斯坦經濟停滯的壹個因素。顯然,政治危機導致大中型企業推遲簽約和供貨。9月份的政府更叠讓烏克蘭國內局勢更加撲朔迷離,商人只能袖手旁觀,不敢輕舉妄動。

2.投資凍結

政治不穩定也導致投資凍結。另外,凍結的原因是2005年烏克蘭政府以根除腐敗的名義取消了經濟特區和優先經濟開發區等壹系列優惠政策,沈重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這步棋真的是“捉老鼠”。

2005年壹季度投資增長7.4%,只能維持企業小規模的基本生產,將經濟增速延後至5%;第二季度情況略有改善,因為壹些外國企業按計劃完成了投資。第三季度3.4%的投資增長,加上前兩個季度投資不足,嚴重影響了烏克蘭的出口,導致經濟增長率降至1.2%。過去幾個月的情況甚至更糟,讓專家們對原因感到困惑。

3.流動性不足

2005年,現金供應量增加了60%,超過了此前三年的任何壹年。那為什麽流動性不足?原因是2002-2004年國家銀行向出口商購匯,而2005年銀行存款的增長是因為居民個人儲蓄的增長。這些資金用於投資和生產的份額很小,大部分用於消費。自2005年3月以來,進口商品數量增加,進口超過出口的現象證明了這壹點。

4.政府行為的幹預

烏克蘭石油加工產量下降13.4%的直接原因是2005年季莫申科政府試圖人為操縱汽油價格和石油價格。於是,俄羅斯人擁有的烏克蘭煉油廠停產“檢修”,直接從俄羅斯進口成品油。

尤先科政府上臺後的國有企業再私有化,引起了投資者和商人的極大恐慌。

目前,制約烏克蘭經濟發展的壹個最重要的因素是,烏克蘭尚未建立不受政府行為幹涉的獨立經濟機制。

-

[免責聲明]

1.本網站是服務於中國機電行業的開放式信息服務平臺。旨在通過專業合理的分類整理,為眾多機電貿易企業提供豐富的信息,解決信息分散、覆蓋面小的現狀,促進我國機電行業的發展。

2.我們發布的壹些信息來自互聯網。我們盡力找到這些信息的原始來源,並註明作者和來源。但由於很多文章被多次轉載,無法找到確切出處。如果有任何錯誤或侵權,請通過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本網站將立即更正,並根據著作權人的意見進行處理。

本網站刊登此文,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陳述或描述,只是提供更多信息供參考。

4.網站上所有註明具體譯者的文章,以及“來源:中國機電出口指南”和“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的字樣,均屬於中國機電出口指南,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轉載。如允許,請明確註明“中國機電出口指南”字樣,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關閉

關於我們|網站導航|版權聲明|免責聲明|征文啟示|合作聯系方式|聯系方式

主辦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 * *和商務部機電科技產業司、中華人民共和國* * *和商務部新聞司。

信息維護:機械工業信息研究所信息研究所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機電出口指南和商務部。

網站瀏覽:建議使用瀏覽網站的最佳分辨率:1024 X 768。

細心的人會發現,由林心如代言的“芭蕾”珍珠女人化妝品廣告,從本月開始,陸續出現在江蘇等全國知名電視臺。沈寂多年的“芭蕾”,以前所未有的氣勢重現江湖,立即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關註。

擁有50年歷史的著名老牌化妝品品牌“芭蕾”,這次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在過去的歲月裏,《芭蕾》有過哪些輝煌,經歷過哪些跌宕起伏?壹路走來,《芭蕾》有什麽樣的情感,有什麽啟發?往昔輝煌:化妝品行業《呼風喚雨》提到了當年《芭蕾》的輝煌。現在南京金芭蕾化妝品有限公司的胡振民還是忍不住,用了幾個國內的“第壹”來形容。

第壹個是實現化妝品從護膚到營養的轉變。1979年,國家開放化妝品市場。芭蕾第壹時間與蘇州某水產研究所合作,將珍珠磨成粉,添加雪花膏,創造性地推出了“芭蕾珍珠營養霜”,開創了國產化妝品的先河,隨即引發了全國化妝品界的“珍珠熱”。

率先進入海外市場。“芭蕾珍珠營養霜”成功上市後,迅速瞄準海外市場,率先進入香港市場,引起轟動。隨後,《芭蕾》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和歐美打開了國際市場。當時很多旅遊景點,“芭蕾”化妝品都進入了“南京土特產”的名單,來南京的港商、華僑、外國友人總會帶幾瓶回去。

世界上第壹個獲得大獎的人。1987“芭蕾珍珠霜”代表江蘇輕工產品參加西班牙舉辦的博覽會,榮獲“金戒指獎”。

第壹個引進外資。1991年,“芭蕾”與美國莫礪鋒實業有限公司、香港增貴成立合資公司,資金實力倍增,再次引起業內軒然大波。

第壹個在央視打廣告。1993-1997期間,《芭蕾》在央視每年的廣告投入不低於4000萬元(出版價格),銷售業績逐年增長。巔峰時期創造了年銷售收入1.6億元。.....現在是金色芭蕾市場部經理的李洪哲也很熟悉這段歷史。在他看來,當時的“芭蕾”可以算是化妝品界的“呼風喚雨”,風光無限。在他的印象中,很長壹段時間,“芭蕾”壹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緊張的時候,找廠長批條子,只能買兩瓶“芭蕾珍珠霜”。

還有壹件事,至今仍被金芭蕾人津津樂道。在金芭蕾合資公司成立之前,“芭蕾”的出口委托給江蘇進出口公司。由於出口的需要,省進出口公司還註冊了“芭蕾”商標。合資公司成立後,金芭蕾舞團自行取得進出口權,開始為“芭蕾”商標解決“兩本賬”的問題,最終以232萬元的高價從省進出口公司回購了“芭蕾”商標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這在當時被傳為佳話,被很多權威營銷教材列為經典案例。

五年之痛:市場萎縮,未來不可預測。金色芭蕾沒有人願意過多談論這段歷史,但他們無法回避。從1998開始,“芭蕾”市場萎縮,發展出現“惡性循環”。市場上的聲音越來越弱,廣告也很少。去年幾乎為零,銷售額從最高峰的1.6億元下降到5000萬元。

內憂外患,是芭蕾五年來處境的真實寫照。

內憂——金色芭蕾的外方股東對化妝品市場了解不夠,投資的短期行為開始顯現,不願意繼續投入品牌維護和探索。合資雙方利益沖突日益突出,董事會無法正常召開,資本運作困難,產品研發和營銷得不到保障。外資股東也頻頻“逼宮”,要求撤資,金芭蕾面臨解體危機。另壹方面,金色芭蕾雖然是合資公司,但外方並不參與經營,整個經營還是和國有體制壹樣,機制上的弊端逐漸顯現。

外資入侵——國外知名化妝品品牌大規模進入國內。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先進的營銷理念,在國內壹炮而紅,大規模侵占國內化妝品市場。包括小護士、東方之花等民營化妝品品牌也憑借機制靈活的優勢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在國內,丁家宜和《堅定的美》等後起之秀逐漸蓋過了“芭蕾”。

胡振民在回憶這段歷史時,用“日子緊”來簡要概括。他說,在找到新的搭檔之前,沒有人能看透芭蕾的未來和命運。拉力賽:《更柔軟》的產生和重現今年1月5日,註定是《芭蕾》發展史上值得紀念的壹天。這壹天,10多金芭蕾成立,換了新東家:原外資股權50%正式易手,“更軟”的品牌擁有者梁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接盤”,入主金芭蕾。金芭蕾舞團徹底從解體的危機中走了出來,與此同時,壹系列的行動也展開了。

更軟者進入金色芭蕾後,馬上表示要在第壹年把芭蕾恢復到歷史最好水平。林心如應邀為他代言,並敲定了每年3億元(出版價格)的廣告計劃。

索菲特的全國營銷網點與芭蕾共享,芭蕾的營銷網點也從過去的100多家逐漸發展到1500多家。

索菲特出資4000萬元對金色芭蕾進行增資,控股比例由50%提高到75%。隨之而來的企業體制和機制改革正在進行。

新產品“芭蕾珍珠女系列”包裝上市。針對這壹系列動作,“芭蕾”在全國各地捷報頻傳:國內多家經銷商爭相請代理,壹些老經銷商今年的訂單計劃也大幅提高,有的甚至翻倍,勢頭非常強勁。

梁氏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整合,“芭蕾”重新煥發活力,再創輝煌,成為中國知名化妝品品牌。

觀點:品牌的生命來自投資和創新。

從輝煌到痛苦再到重現生機,“芭蕾”的名牌之路坎坷曲折。得失深遠。

胡振民在接受《南京日報》采訪時表示,當年“芭蕾”的繁榮歸功於持續的投入和不懈的創新;接下來五年的下滑主要是投資和創新不足;今天,“芭蕾”要想再輝煌,首先要做的就是投入和創新。芭蕾的坎坷之路用鐵的事實證明了這樣壹個硬道理:任何品牌離開了投入和創新,就等於削弱了生命力。

采訪過程中,無論是接觸胡振民還是普通員工,記者都能感受到壹種激情和自信。他們堅信“芭蕾”這個曾經強大的品牌,明天會有更大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