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疲勞駕駛壹直是道路交通安全的大敵。怎樣才能減輕疲勞,克服“秋荒”?下面介紹幾個簡單易行的方法。在使用這些方法之前,請要求您的司機朋友將您的車停在安全的地方。
第壹,冥想法。雙手離開方向盤,平穩地坐在駕駛位置,自然放松,閉著眼睛靜靜思考,同時調整呼吸2分鐘,然後在心裏默默數。用這種方法5分鐘左右,可以減輕大腦的疲勞。
第二,拉伸法。下車,小跑或晃動身體,伸展四肢,壹般在5分鐘到10分鐘。
第三,梳理方法。用梳子梳理頭發和發根,可以減少疲勞。如果手頭沒有梳子,用手梳理3到4分鐘,也能刺激頭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大腦疲勞。
第四,搓法。雙手中指按住左右耳輪,然後以緩慢均勻的速度順時針揉捏,每次揉捏10分鐘。
以上方法可以綜合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視疲勞程度而定。另外,需要提醒司機朋友們的是,要堅決克服喝酒解乏、抽煙提神、聽歌取樂等不良做法。
2.
根據交通安全專家對交通事故發生時間的研究,發現司機開車至少有三個“危險期”。專家指出,哥哥每天都在路上忙,累了要及時調整。
警惕三個危險期
研究表明,在中午——上午11到下午1,經過上午的疲勞,人的大腦通道已經變得疲勞,反應靈敏度減弱。很多兄弟壹天只吃兩頓飯,早晚。中午的時候,他們肚子空空的,手腳無力,容易出事。午飯後,體內大量血液作用於胃腸道等消化器官,腦部供血相對減少,所以會有短時間的困倦感和註意力分散感。
黃昏——據不完全統計,下午5點至7點之間的交通事故約占所有事故的1/4,妳要特別小心。經過壹天的辛苦工作,會出現眼睛幹澀、喉嚨發幹、頭暈耳鳴、出汗打哈欠等壹系列疲勞癥狀。
午夜——1午夜到淩晨3點,稱為“休眠狀態”。在此期間,人的晝夜節律處於大腦反應遲鈍、血壓低、手腳神經僵硬的狀態。由於極度疲勞,心臟功能差的人很容易誘發心臟驟停、心肌梗塞、腦血栓等,這些都潛伏著交通事故的危機。?
工作前調整好狀態。
安靜點。開車的時候盡量少說話。相關研究表明,開車時通話30秒,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約10%,導致事故發生。所以,開車時不要喋喋不休,開車時也不要打手機。
註意保暖。寒冷刺激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血液淤滯,加重心臟不適,所以冬季開車要特別註意保持車內溫度。要特別註意腿部保暖,否則容易得風濕性關節炎。
預防失眠。充足的睡眠對駕駛非常重要。睡前用熱水泡腳15分鐘,或者洗個熱水澡,有助於消除疲勞,幫助入睡。睡前喝壹杯牛奶也能起到催眠作用。
多喝水。以開車為職業的哥哥,因為長時間坐在車裏忘記帶足夠的水,容易造成習慣性便秘。
3.
駕駛員在駕駛車輛時,由於各種原因,往往會出現生理或心理上的機能障礙,即身體或心理上的疲勞,從而導致機能障礙。壹旦司機在開車時表現出疲勞的跡象,那就離麻煩不遠了。據統計,疲勞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約占總數的20%,占嚴重交通事故的40%以上。
疲勞駕駛的原因往往與氣候、交通狀況、道路狀況有關。所以司機的工作時間要根據這些情況增減。
當駕駛員長時間或長距離駕駛時,影響最大的是那些與駕駛直接相關的功能,心臟活動和身體平衡等間接功能也會受到影響。所以,長途駕駛前,司機壹定要盡量保證正常睡眠。在駕駛過程中,他們還應該調整座位和椅子,吃清淡的食物,多喝水,並記住不要提前確定到達時間,以防止在匆忙駕駛中疲勞。
大部分交通事故都是由於夜間0:00-6:00,白天13-16駕駛時司機嗜睡造成的。司機在這兩個時段壹定要多加小心,適時做壹些運動消除疲勞。洗手洗臉也有提神的作用。當然最好的辦法是馬上停下來休息,不要不省人事反而惹事。
有人認為聽音樂可以讓人興奮,但壹定要適度,因為“妳不可能同時做兩件事。”心理學認為,人的意誌集中力會因外界不同程度的沖擊而減弱或喪失。現代醫學認為,如果人腦中樞接收和處理外界信號較多,就會早熟或加重疲勞。所以,聽音樂壹定不是消除疲勞的唯壹方法。
根據測試,當司機每天駕駛超過10小時時,如果睡眠時間少於4 5小時,事故發生率最高。因此,駕駛員盡量不要長時間連續駕駛,兩次行程間隔為10-20分鐘,並根據平時睡眠習慣進行絕對休息。
駕駛中,為防止警惕性放松,應給駕駛室通風,降低駕駛室溫度,適度聽音樂;過壹會兒,下車,在路邊放松;不要老盯著高速公路的中心線;妳必須與其他車輛保持安全距離。
另外,提高駕駛員的交通安全意識和職業道德也是有效防止疲勞駕駛的壹招。只要駕駛員心中有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規,並付諸行動,就會自覺抵制疲勞駕駛行為,確保行車安全。
每天保證八小時睡眠。
充足的睡眠對於防止疲勞和勝任駕駛是非常必要的。為了保證正常的駕駛勞動,駕駛員也要學會科學合理地分配時間。如果晚上開車,白天睡覺,睡覺的總時間會增加。因為白天睡覺的效果只有晚上睡覺的71%。另外,在即將執行駕駛任務或者即將執行駕駛任務的時候,娛樂不要占用太長時間,更不要占用睡眠時間。車輛管理人員和家人要考慮司機的行車安全。
每天開車時間不宜過長。
根據駕駛員的年齡、健康狀況和生物節律,每天的駕駛時間應為六至八小時,連續幾天不允許超限駕駛。晚上連續開車不要超過兩次,第三天晚上睡眠充足。長途駕駛,駕駛時間超過10小時的,應派兩名司機輪流駕駛。對於女司機和45歲以上的司機,也要嚴格限制駕駛時間。因為在這些時期,女司機的體力、生理、心理都有很多變化,容易疲勞,工作能力普遍下降。
掌握連續駕駛的時間節奏
司機長途駕駛時,應停車兩小時左右,到室外活動十幾分鐘,呼吸新鮮空氣,變換姿勢,活動關節,使肌肉、神經和感官得到短暫的休息和放松。
防止帶病駕駛
人生病時,體力下降,精力差,容易疲勞。哪怕看起來是小病,比如頭疼、感冒、腸炎等。,身體各方面都會有很多變化,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影響駕駛技術的正常發揮。壹般情況下,司機生病、身體虛弱時應停止駕駛,特別是長途運輸、任務緊張繁重時,更應避免帶病駕駛。
註意飲食
開車時不要太飽;不要吃太油膩、太難消化、太冷、太硬、太刺激的食物;不要空腹開車;不要喝濃茶和咖啡,不要抽煙或喝酒。當妳在駕駛過程中感到有些疲勞或困倦時,可以喝壹些橙汁、檸檬酸等酸性飲料,或者喝壹杯綠茶,服用兩片維生素C,都有助於緩解或消除疲勞。
註意改善駕駛條件
開車不僅要註意改善駕駛條件,平時也要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增強耐力,提高克服疲勞的能力。
在此,需要強調和提醒駕駛員,尤其是個體運輸和車輛承包經營者,不能只講完成任務和利益,更不能忽視人的生理節律。過度疲勞駕駛是非常危險的,絕對不能忽視。希望能有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