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雲南旅遊資源的特點
雲南素有“彩雲之南,千綠之宗”的美譽。這裏山川壯麗,自然風光秀麗,北半球最南端的雪山,茂密的原始森林,陡峭幽深的峽谷,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使雲南成為壹座自然風光的博物館。再加上雲南眾多的歷史古跡、多彩的民俗風情、神秘的宗教文化,為雲南增添了無限魅力。
從雲南旅遊資源的分布、構成、景觀質量和特色、開發程度和社會狀況來看,雲南旅遊資源的特點可以概括為:
1,多樣性
雲南山川秀美,旅遊資源復雜多樣,豐富多彩。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非常豐富,具有寒暖區立體氣候;有壯麗的山河;有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遺跡和近代革命的歷史古跡;還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許多奇特而典型的地質現象,豐富的礦藏和動植物群落;有大量的山峰和懸崖、急流和洞穴可供攀登和漂流探險;眾多的高原湖泊為水上運動提供了美麗的場所;還有各種礦泉供人們放松和療養。海拔76.4 ~ 6740米,地質構造的巨大垂直變化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雲南幾乎囊括了從海南島到中國黑龍江省的所有氣候類型和風景名勝:既有熱帶雨林風光、雪域草原風光,也有北半球緯度最低的雪山冰川,壯麗的石林和“三江並流”更是世界獨壹無二。此外,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雲南成為中國大陸連接東南亞和南亞的橋梁,是中原文化、藏族文化、東南亞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匯點。形成雲南旅遊資源組合的多樣性。
2、陌生感
將雲南省眾多的景觀與國內外相似或相近的景觀進行比較,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雲南省許多地區的地學景觀獨具特色,有些景觀堪稱世界自然奇觀,構成了旅遊資源的優勢。比如“三江並流”景觀壯麗;虎跳峽以其壯麗和冒險而聞名,它是世界上最深的峽谷之壹。昆明石林以其特殊的高石芽喀斯特景觀而聞名於世。玉龍雪山具有現代冰川類型,是世界上緯度最低的冰川。這裏終年積雪,山腳下四季如春。從山腳的山谷到山頂,擁有完整的亞熱帶、溫帶、寒帶垂直自然景觀。怒江大峽谷有“東方大峽谷”之稱,全長310公裏,平均深度2000米,比美國的卡羅拉大峽谷還要深,是世界聞名的大峽谷。騰沖火山群位於印度和歐亞大陸邊緣,類型齊全,規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國之首。建水燕子洞是壹種特殊的地下喀斯特景觀,是亞洲最大、最壯觀的洞穴之壹。
3.區域性
全省旅遊資源分布廣泛,除昆明、石林、大理、西雙版納久負盛名外。它們廣泛分布於滇西北、滇中、滇東北和滇西南,並在壹定程度上集中,形成壹個景觀區。省、地、市、縣幾乎各地都有景區、景點,而且各有特色。但各種旅遊景觀資源的分布受壹定地域的限制,如滇東滇西的顯著差異、少數民族的地域分布等。
4.多民族
雲南的民族旅遊資源特色鮮明、豐富多樣。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雲南有51,500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25個,包括白族、哈尼族、傣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獨龍族、基諾族15。各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不同風格和類型的民族文化、習俗、節日、服飾和平房建築,構成了雲南旅遊資源的壹大特色和優勢。
5.綜合
在全省範圍內,不同的地學景觀、不同的植物景觀、氣象景觀、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相結合,形成風格各異、各具特色的景區。各種景觀相輔相成,互為依托,體現出高度的結合。具體到某個景點,組合特色不壹樣也很棒,比如西山景觀借用滇池、城市、遠山景觀來襯托自身的壯美;大觀樓古樸神奇,亭臺樓閣、水池、垂柳、遠山、夕陽,歷史文化悠久,令遊人流連忘返。可見,有機的結合使得各類景觀旅遊資源具有極高的可遊性,構成群體價值。
6.跨境
雲南與緬甸、老撾、越南接壤,全長4060公裏。其中中緬邊境線雲南段長1997 km,中老邊境線雲南段長710 km,中越邊境線雲南段長1353 km。出境公路20余條,國家口岸10余個,省級口岸10個,邊境或邊民互市點86個。該省有16個少數民族跨境生活。雲南與東南亞、南亞相連,有山、有水、有人,形成了極大的地緣優勢,使雲南成為民俗風情和邊境旅遊的最佳去處。中國和越南、中國和老撾、中國和緬甸之間有臨時過境旅遊。昆明國際旅行社與泰國在曼谷成立了合資公司,促進了東南亞遊客到雲南旅遊人數的大幅增長,充分展示了跨國旅遊的潛力。
7.生態學
雲南省生物旅遊景觀豐富而獨特,被譽為“植物王國”、“動物王國”、“花卉王國”。許多動植物類型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態系統,是全國自然保護區數量最多的省份。西雙版納的熱帶生態系統原始而典型,這是眾所周知的。北回歸線上的壹顆翡翠”;昆明世博園包括五個展館和六個主題公園,是壹個集精致園林和世界各地奇花異草為壹體的科普生態旅遊度假區。位於雲南西北部的香格裏拉生態旅遊示範區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天人合壹”的主題,已成為雲南壹大生態旅遊景觀。
8.潛在的
雲南省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旅遊資源豐富,但大部分未被開發利用。還有很大的利用和挖掘潛力。比如位於中甸德欽縣的梅裏雪山,冰峰相連,積雪無邊,猶如利劍。目前仍處於半開發狀態,其主峰卡格波峰是雲南海拔6740米的最高點。至今無人登頂?處女峰”;位於怒江兩岸的高黎貢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植物資源豐富,景色壯美,是壹塊有待開發的處女地。被稱為“東多瑙河”的瀾滄江(湄公河)是東南亞著名的國際河流,目前正在開發中。此外,如石寶山、巍寶山、騰沖、滇東北等地,許多世界奇觀尚未向廣大遊客展示其魅力,處於藏於深山的無知狀態;許多已經開發或正在開發的旅遊資源,如大理、西雙版納等,都需要進壹步深入開發,不斷補充內涵,賦予新的活力,充分挖掘潛力。
二,雲南旅遊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為了將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雲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1995將旅遊業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的決定,加快了雲南旅遊資源開發建設的步伐。
目前,雲南開發建設了壹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風景旅遊區和旅遊服務設施,基本形成了以昆明為中心,以昆明、麗江、大理、景洪、瑞麗五個重點城市為重點,建設滇中、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東南五大旅遊區。然而,在雲南旅遊資源開發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1,資源整體開發水平不高。
除昆明旅遊區外,外線旅遊設施建設較差。比如東部旅遊線路以石林、溶洞、高原湖泊為主,景區占地面積大。但旅遊線路長,景區開發差,服務設施不配套,景觀資源開發比較單壹,造成資源特色浪費,開發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
2.行業管理不善
雲南旅遊資源的開發缺乏統壹的規劃和管理,盲目開發的現象時有發生。相當壹部分環境質量高、具有優秀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科學考察價值的重點旅遊資源不能進行新的或深層次的開發,利用效率不高。壹些地方由於行業管理不當,景觀破壞,景區重復建設,極大地損害了雲南旅遊目的地的形象。
3.保護意識差
在開發過程中,資源保護意識差,對旅遊資源的破壞依然存在,人為和建設性破壞嚴重。例如:
(1)雲南大理古城是中國保護完好的古城,是國家公布的第壹批歷史文化名城。在旅遊開發建設中,古城原有石板地面不利於旅遊車出行,將石板拆除,換成柏油路,與古城風貌格格不入,破壞了石城特色;
(2)石林周圍的石柱和壹些珍貴的地質現象在采石活動中遭到破壞;
(3)瀘沽湖周邊大規模的伐木活動嚴重破壞了湖區的生態環境,加劇了水土流失,使湖泊淤塞嚴重,湖泊周邊經常發生泥石流,影響自然景觀;
(4)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中甸地區部分草原和沼澤景觀質量降低;
(5)滇池、洱海等優質景區受到汙染影響和威脅,陽宗海、異龍湖、星雲湖景觀受人類活動影響嚴重。
4.缺乏發展資金。
雲南旅遊資源開發資金來源不穩定。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本身具有建設周期長、資金消耗大的特點。目前雲南省旅遊發展的資金基本都是政府撥款。雖然政府也設立了旅遊發展基金,但仍是杯水車薪。因此,壹些好的旅遊項目因資金問題而擱淺,其發展速度遠遠不能適應遊客快速增長的需求。此外,由於資金不足,配套的交通、能源和自身基礎設施欠賬太多,制約了雲南旅遊業的發展。很多景觀資源位於偏遠地區,交通設施落後,可達性差,導致這些有價值的景觀鮮為人知。
5.糟糕的環境管理
許多景點,由於環境管理不善,直接損害了雲南的旅遊形象。雖然地方政府在環境衛生方面投入了壹定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收效並不大。臟、亂、差的旅遊資源損害了遊客的美好感受,甚至引起了遊客自身的反感,導致遊客停留時間短、很少轉身、在遊客中口碑不好的現象。
6.宣傳力度不夠。
雲南很多景點和旅遊區由於宣傳不夠,多年來鮮為人知,造成了旅遊資源的極大浪費,比其他旅遊發達地區晚開發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泰國每年花費30%的旅遊收入在世界各地推廣其旅遊,美國花費更多,而雲南每年花費不到旅遊收入的5%。
此外,資源開發和規劃人才缺乏、地方政府對旅遊資源開發和保護政策認識不足、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也是制約雲南旅遊資源和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對策和建議
針對雲南旅遊資源的特點和開發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借鑒多年經驗,提出以下建議,供參考。
1.轉變政府職能,加大發展力度。
“九五”是雲南旅遊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要堅持社會、經濟、生態全面發展,全面轉變政府職能,組織力量對雲南旅遊資源進行全面普查和評估,並給予壹定優惠政策,加大開發力度,充分發揮雲南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客源和區位優勢,面向東南亞,服務全國,輻射西南,優先深度開發。重點開發市場前景廣闊、環境質量好、容量大,能滿足旅遊者觀光、享受、訪友、療養、度假、探險、考察需求的不同旅遊資源。
2、強化法制,加大執法力度。
制定和完善旅遊資源開發的政策法規,使雲南旅遊資源的開發有法可依,嚴懲違反法律法規的開發行為和破壞資源的行為,保證資源開發的順利進行,使雲南旅遊資源的開發走上正軌。
3.積極倡導生態旅遊,實現資源的保護性開發。
積極倡導生態旅遊,使生態旅遊走進人們的生活,逐漸成為壹種時尚,以旅遊帶動旅遊業的發展,加強旅遊資源的保護,實現資源的保護性開發。
4.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度開發。
以自然旅遊資源優勢為基礎,加強資源開發利用,同時註重人文旅遊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有機結合,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度開發,積極引導和支持那些市場潛力大、功能完善的旅遊目的地,多渠道開發未開發的旅遊資源。已開發的旅遊資源應不斷完善其功能,增加其深度和內涵。
5.拓寬財源,多方籌集資金,落實旅遊資源開發建設資金。
雲南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必須把利用內資和引進外資結合起來;國家、地方、部門、集體和個人要共同努力,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爭取國家各項專項建設資金的支持;建立旅遊發展基金;改善投資環境,積極引進外資;多種形式多渠道籌集社會資金,廣開財源,多方籌措資金,解決雲南旅遊資源開發資金不足的問題,在西部大開發中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6.堅持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開發雲南旅遊資源,要樹立長遠觀念,為子孫後代保存珍貴的自然和文化遺產,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做到旅遊資源壹開發、壹效應、壹保護,使雲南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健康和諧發展,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和旅遊區,以首屆昆明國際旅遊節為契機,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有利時機,實現雲南旅遊業的持續增長和強勁發展。
參考資料:
[1],鐘,明:生態旅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楊振之:《旅遊資源開發》,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3]歐陽郭斌:《雲南優勢資源研究》,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4]沈安波主編:《雲南省新形勢》,雲南人民出版社,1996。
[5]楊桂華:《突出特色深化開發雲南自然旅遊資源》,《雲南大學旅遊經濟重點學科研究文集》,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