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求職機會從“大海歸”到“小海歸”各不相同

求職機會從“大海歸”到“小海歸”各不相同

這篇文章《工作機會不同的“大海歸”“小海歸”等機會》轉載於3月2日的《齊魯晚報》(liuxue86.com)。核心總結:在國外努力學習了幾年,拿了個高級文憑,以為回國就能進大企業,拿高薪,過電影電視劇裏的海歸生活……但事實並非如此!每年有數以萬計的留學生從各個國家回國。有的回了老家,有的去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他們中有多少人真正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近日,記者在對部分企業進行調查采訪後發現,壹方面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很大,另壹方面海歸回國就業也經常遇到反復的尷尬。面對就業,海歸何去何從!

現狀:求職機會不壹樣。“大海歸”受歡迎,“小海歸”需要機會。

海歸很難找到工作...近年來,此類事件頻頻見諸報端。似乎壹夜之間,原本被各個企業爭搶的海外人才都變成了弱勢群體。“大海歸”和“小海歸”在就業方面也有很大差距。

業內人士表示,“大海歸”指的是在海外工作過或者出國前工作過幾年的人。他們往往專業能力強,知識結構好,或者壹些專業人士在國內工作壹段時間後選擇出國充電。這些人被稱為“大海歸”。“小海歸”指的是那些從校園到校園的畢業生。雖然他們在語言和跨文化背景的知識結構上有壹定優勢,但由於缺乏工作經驗,很難拿到高薪。這就是“大海歸”和“小海歸”的就業差距。

據了解,目前海歸在島城的就業情況其實還是不錯的。據山東省留學人員服務中心留學回國人員安置辦公室的王曼介紹,目前,世界500強企業在青島的辦事處和分支機構中,約有三分之壹是留學生。在外企和國企中,有留學背景的高素質人才仍然是這些企業的首選。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海歸只要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求職,不要目標過高,提出過高的薪資要求,找工作問題不大。

據記者調查,現在的海歸中,有壹部分是因為當時學習成績突出而被送出國深造的。回國後,這些人的需求供不應求。還有的自費出國鍍金,回國後大多通過家人或各種關系找到工作。目前面臨找工作困難的海歸主要集中在這些剛回國沒有關系也沒有能力的人。

近年來,由於國內人才與海歸差距縮小,部分海歸缺乏系統的職業規劃,專業與大多數人相似,對現狀的誤判和過高的職業期望,以及壹些個人能力問題,很多人從顯眼的海歸變成了被忽視的海歸。

案例:回國找工作屢屢碰壁,除了語言專長沒有其他優勢。

拿著硬邦邦的外語證書,說壹口流利的外語,永遠是企業爭奪的對象...海歸曾經給人這樣的印象。近年來,隨著海歸人數的不斷增加,他們回國後的求職之路也並非壹帆風順。

1981出生的男孩劉壹進,2000年高中畢業後,在烏克蘭南部克裏米亞國立綜合大學學習了6年,獲得俄語碩士學位後回國。本以為回國就能大有作為的小劉沒想到,回國的6年裏,他四處找工作,幾份工作都不盡如人意。要麽他的工作與他的專業不匹配,要麽他覺得很難與公司的同事相處...2011年底,小劉在天津壹家旅行社找到了壹份導遊的工作,月薪2500元左右。“我出國的時候,覺得回來就能過上好日子,進大公司,買房買車,過高級白領的生活。但現在對我來說,養活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劉壹禎說。

張天宇,也是1981出生,2005年赴日留學六年,獲得碩士學位後於2011年底回國。張天宇花了40多萬元出國留學六年。由於沒有社會關系,張天宇只能通過在人才市場申請並在網上提交簡歷來找到工作。三個月內,張天宇投了數百份簡歷,參加了五六次面試,但都沒有成功。在多次求職失敗後,張天宇明顯感覺到,國內企業的招聘基本都要求有工作經驗,被招進企業後會帶來收益。在日本留學六年後,他發現自己除了日語沒有其他優勢。

原因:沒有工作經驗想進大公司有點難。

缺乏工作經驗是目前海歸找工作的主要障礙。記者了解到,很多留學生在國外完成學業後不得不選擇回國工作,恰逢全球經濟不景氣。但由於他們缺乏工作經驗,在國內找工作也是處處碰壁。

據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外國專家局工作人員王宇君介紹,2011年,青島引進留學人員1036人,其中博士62人,碩士607人。這只是引進的留學生人數,海歸人數其實更高。

然而,在青島發布的2011青島市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崗位及項目清單中,記者看到,海爾集團、青島普佳智能信息公司、青島中科軟件有限公司、青島國鑫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各類科研機構等青島知名企業,在招聘時均有工作經驗限制。這壹規定直接讓留學多年卻從未全職工作的海歸們只能“望洋興嘆”,不得不把自己置身於這些大公司和科研機構之外。

原因:海歸中容易跳槽的企業大多是不安分的。

由於工作經驗的限制,很多海歸很難進入國內知名企業工作。無奈之下,他們選擇“轉戰”人才招聘市場,網上應聘,將目光投向了壹些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對於這些小規模的招聘企業來說,海歸的品牌當然讓他們心動,但是又擔心自己的企業太淺,養不了大魚,又怕海歸短時間內跳槽。

貝利爾青島醫療中心位於青島市東海路,是壹家主要面向海外人士的醫療機構。它對員工的外語要求很高,所以在招聘時特別青睞海歸。體檢中心的譚經理告訴記者,海歸在語言上確實有很大優勢,但剛回國不久的留學生往往在短時間內就跳槽了。前段時間壹個在日本留學10年的女海歸,剛在這裏工作壹個月,結果被青島開發區的壹家公司挖走了。經過多次招聘,她更傾向於選擇外語好的國內大學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中小企業的招聘人員都有這種心理。

探索:信息不對稱導致“海龜”擱淺。

信息不對稱是海歸找工作越來越難的另壹個重要原因。由於在國外生活多年,海歸在國內的社交圈逐漸減少。海歸回國後想找合適的工作卻苦於信息不充分,而急需海外高端人才的單位在招聘中卻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本報於2月14日在A13版刊登《三月跑路,海歸碩士沒找到工作》壹文後,僅過了壹天,就有5家公司致電記者聯系海歸碩士。其中,位於青島市南京路中聯廣場的某指數公司薛經理聯系記者稱,他們公司招聘高學歷人才,尤其是有海外留學背景的。但在招聘過程中,壹直沒有留學生求職的相關信息。看到報道後,他們想采訪當事人。

近年來,出國的留學生人數迅速增加。出國後,他們在國外的社交圈相對封閉。回國後,有些人通過原來的關系和家庭關系找到工作,但有相當壹部分海歸在進入壹個新城市後,只能依靠自己的學歷和海歸背景。當海歸的求職和企業的招聘信息沒有交集時,大量“海龜”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