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自動駕駛“核心”戰爭

自動駕駛“核心”戰爭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經濟下滑,國際政治環境惡化,汽車行業充滿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多家咨詢機構預測,今年全球汽車銷量將面臨10%-20%的下滑。

然而,在不確定性中,汽車行業對未來的方向非常確定。自動駕駛儀裏有幾個大新聞——

6月23日,剛剛宣布與寶馬在自動駕駛領域和平分手的奔馳宣布,與芯片供應商英偉達達成合作,將使用後者的Orin芯片開發下壹代車載計算系統,為奔馳量產車型將於2024年全面搭載的L2-L3自動駕駛功能和高達L4的自動泊車功能提供計算支持。

6月25日,沃爾沃汽車集團宣布,沃爾沃將與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在全新的電動汽車平臺上與L4級自動駕駛技術合作,探索自動駕駛網約車等商業場景。

6月26日,亞馬遜正式收購美國自動駕駛公司Zoox,亞馬遜為此支付了超過6543.8+02億美元。

6月27日,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載人示範運營在上海正式啟動,全程由央視直播。從這壹天開始,滴滴在上海嘉定的自動駕駛測試車將向公眾開放。滴滴已經在應用程序中推出了“未來出行”頁面,供公眾申請在自動駕駛網絡上試乘。

壹時間,大公司幾乎開始了自動駕駛軍備競賽。毫無疑問,相關公司意識到未來的汽車將是壹臺在輪子上運行的超級計算機。高性能計算芯片在這場軍備競賽中變得越來越突出。

壹、奔馳有了新歡,就因為它?

6月23日,在與寶馬在自動駕駛方面的合作中止4天後,奔馳向芯片供應商英偉達投懷送抱,雙方達成合作,為奔馳將於2024年量產的自動駕駛車輛開發計算平臺。

在日前的公告中,雙方還表示,“鑒於為* * * *建立技術平臺的成本,以及目前的業務和經濟形勢,現在並不是成功實施合作的合適時機。”錢太多似乎是雙方決定中止技術合作的關鍵原因。

但奔馳隨後與英偉達的光速合作指向了錢以外的因素。壹般來說,車企之間的合作不會影響車企和供應商之間的合作,但是奔馳和寶馬的合作就不壹樣了。在與奔馳達成合作之前,寶馬已經與全球最大的ADAS系統供應商Mobileye結成自動駕駛聯盟,基於其EyeQ系列芯片開發自動駕駛。

與寶馬的合作意味著奔馳將選擇Mobileye的芯片來構建關鍵的自動駕駛計算單元。而這可能是雙方最重要的區別。國外咨詢公司Guidehouse首席分析師薩姆?Abuelsamid說,“什麽?我懷疑這兩家汽車制造商無法對他們使用的平臺達成* * *理解。現在,他們與Intel/?與Mobileye的產品相比,Orin似乎是壹個更強大的解決方案。”

從公開信息來看,山姆的分析不無道理。Mobileye計劃的下壹代自動駕駛芯片EyeQ?5,其計算能力為24TOPS(每秒24萬億次運算),而NVIDIA去年年底發布的Orin的計算能力高達200TOPS。此外,Mobileye在過去與車企的合作中壹直很強勢(盡管有EyeQ的承諾?5會更開放),它提供的功能模塊往往是OEM廠商的“黑匣子”;而英偉達Autopilot打造的驅動呢?AGX軟件平臺從壹開始就走了壹條開放的道路,可以支持汽車廠商在其計算平臺上自主開發算法。

事實上,在此之前,奔馳在探索開發自動駕駛網絡時,由於對芯片計算能力的要求很高,所以選擇了英偉達的Drive。飛馬車載電腦。6月23日的官方宣布,意味著奔馳在自動駕駛時代的芯片選型上轉向英偉達,並將雙方的合作延伸至奔馳的量產車型。

與沃爾沃達成自動駕駛戰略合作的Waymo,依托谷歌在AI領域的技術實力,使用自主研發的TPU。雖然Waymo在車輛端使用的TPU的計算能力並未公布,但根據Waymo官方披露,其自動駕駛系統在使用TPU後性能提升了15倍。

芯片在自動駕駛中的地位可謂“隱形冠軍”。從車輛外觀上看不出來,但自動駕駛汽車能平穩行駛,絕對是頭號功臣。

第二,自動駕駛競賽也是芯片競賽。

無論是奔馳放棄寶馬牽手英偉達,還是沃爾沃與Waymo達成戰略層面的聯盟,還是滴滴的自動駕駛網約車起步,上周發生的大新聞表明,汽車公司和科技公司把自動駕駛放在了至關重要的位置:在不久的將來,自動駕駛功能是汽車產品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長遠來看,L4自動駕駛投入大規模應用後,可能會徹底改變汽車行業的商業模式。

所有這些變化的基礎都是壹個小小的芯片。為了在自動駕駛能力上獲得競爭優勢,參與此次競賽的企業要麽自主研發,要麽聯合連橫,只為尋找壹款高性能的自動駕駛芯片。業內有壹個非常典型的例子:特斯拉。

作為智能電動汽車的領導者,特斯拉已經與市場上兩家主流的自動駕駛芯片廠商有過合作經驗。但由於Mobileye的強勢和孤立,英偉達的持續耗電和高昂的開發成本,未能實現長期合作。為了充分發揮自動駕駛軟硬件壹體化的優勢,特斯拉在車企中率先自主研發了自動駕駛計算平臺的FSD,計算能力達到了144TOPS。FSD對自動駕駛的計算能力支持主要來自兩個AI芯片,單芯片計算能力約為72TOPS。

到目前為止,特斯拉的FSD仍然保持著量產車的自動駕駛計算記錄。特斯拉認為FSD足夠其全自動駕駛(全?自駕)功能提供支持。

毫無疑問,自動駕駛的競爭也是芯片的競爭。整個汽車行業對自動駕駛乃至全面轉向的重要性,將對自動駕駛芯片產生巨大的需求。如果有哪家公司在自動駕駛芯片市場占據了相當大的份額,那麽對應的市值可能就是數千億美元的想象空間。

目前,在巨大的市場吸引下,自動駕駛芯片領域出現了四股力量,或新或舊:

第壹類是Mobileye等老牌ADAS芯片/自動駕駛芯片供應商。

這類企業就是汽車行業開始研發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時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這些企業對於自動駕駛的競爭策略是,通過ADAS市場積累的技術和客戶資源,對現有產品進行升級,實現向自動駕駛的平穩過渡。典型的例子就是Mobileye對EyeQ系列芯片的不斷叠代。

除了Mobileye,瑞薩、恩智浦、德州儀器、電裝等老牌汽車半導體供應商都有自己的自動駕駛芯片計劃。

第二類是看到自動駕駛芯片機會的半導體巨頭,來自不同領域。

比如上面提到的英偉達,其主營業務是GPU、數據中心等,屬於消費電子,但英偉達在了解到自動駕駛對高性能芯片的需求後,迅速進入了這個市場,目前已經推出了Drive?PX、驅動?AGX?澤維爾、開車?奧林三代產品,並贏得了許多汽車公司的訂單。

主營業務為通信的高通主導基帶芯片和手機SoC,在試圖收購恩智浦並獲得自動駕駛比賽門票後,在今年的CES上推出了驍龍。乘坐自動駕駛計算平臺。根據高通官方信息,這款基於高通芯片的計算平臺最大計算能力可達700TOPS,可支持L4 - L5自動駕駛。

在高通之前,主營業務也是通信和消費電子的華為已經發布了自動駕駛計算平臺MDC?600。這個計算平臺由八個310?集成了AI芯片,最高運算能力達到352TOPS。

第三類是新機遇下誕生的自動駕駛芯片初創企業。

在中國,地平線就是典型代表。

本月,搭載地平線汽車級AI芯片征途2的長安單元正式上線。就這樣,地平線實現了國產自動駕駛芯片的首次“登船”。另壹方面,擁有4TOPS計算能力的征途2也是國內首款汽車級AI芯片。

今年晚些時候,Horizon還將發布Journey 5,其計算能力為96TOPS,支持16高清攝像頭信號。這款芯片擁有超越特斯拉FSD的計算能力,將面向高級自動駕駛。

最後壹類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車企自研派。

因為車企在半導體制造方面經驗不多,壹般都是從供應商那裏采購芯片。總部設在矽谷的特斯拉有不同的基因。為了發揮軟硬件壹體化的優勢,特斯拉依托矽谷的半導體人才資源,自主研發了FSD。

目前很難復制車企自研自動駕駛芯片的模式,特斯拉很可能是這條路徑的唯壹苗子。

在國內,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沒有研發自動駕駛芯片的計劃。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單壹汽車市場,自然成為自動駕駛芯片供應商兵家必爭之地。

3.中國能誕生自動駕駛芯片巨頭嗎?

這麽多參賽者,尚待開發的自動駕駛芯片藍海市場,似乎已經呈現出壹片紅海的競爭態勢。這兩年中美圍繞芯片發生的壹系列事件,讓人對中國芯片產業的疲軟感到惋惜。年初,國家11聯合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到《新基礎設施》,均聚焦於車載芯片的研發。中國的汽車工業希望更多的本土芯片公司能夠強勢崛起。

如今汽車行業智能化轉型,自動駕駛芯片大量需求,中國芯片能否迎頭趕上,培育出壹家中國本土的自動駕駛芯片供應商?答案不確定,但6月份,地平線征途2芯片被裝上了長安單位的“列車”,至少已經開了個好頭。據了解,在ADAS芯片領域,Journey 2芯片的感知計算性能已經超越Mobileye芯片,尤其是針對中國特殊的路況,已經成功簽約國內各大汽車集團十余款指定車型。

Horizon的創始人余凱在壹次媒體采訪中總結了Horizon的差異化優勢:“我們是世界上唯壹壹家能夠提供如此水平的功耗和計算能力,並且是開放和賦能的芯片公司。英偉達在智能駕駛艙輔助駕駛和多模式交互方面沒有產品,芯片功耗比較高。我們的功耗和計算能力可以和Mobileye正面PK,但是Mobileye不開放,我們可以滿足車企自主開發的需求”,並表示未來有信心拿到1/3的全球市場。

事實上,當自動駕駛的潮流席卷而來時,率先瞄準汽車AI芯片市場,並已通過預組裝量產驗證的地平線等中國芯片公司,確實迎來了最好的時代。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加上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壹些典型特征和需求,為本土自動駕駛芯片企業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首先,自動駕駛技術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由於世界各地自然條件、交通場景、交通規則甚至文化傳統的差異,很難將壹個國家開發的自動駕駛技術復用到其他地區。這種影響會直接傳導到硬件層面——由於與特定的數據和算法高度融合,自動駕駛芯片很難不受地域特征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強大的R&D本土團隊,更了解中國的數據和場景的企業,有更大的概率開發出更適合中國場景,算法和硬件結合更高效的自動駕駛芯片。

其次,當汽車被越來越多的人視為電子產品時,人們對其功能叠代的頻率和速度有了更高的期望,自動駕駛功能也不例外。

之前以國外供應商為主的ADAS,功能上了總線後就再也沒有更新過。但當汽車變得智能化後,汽車其實可以通過不斷的OTA進行功能升級,甚至實現從ADAS到半自動駕駛、自動駕駛的跨越。比如特斯拉通過升級實現模式?3的NOA函數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

當然只有特斯拉壹家。對於更多的車企來說,要完成這樣的任務,需要和自動駕駛芯片的供應商保持高頻、緊密的聯系,雙方共同開發。

這壹變化進壹步考驗了供應商對車企需求的快速反應。換句話說,這就需要自動駕駛芯片供應商建立大規模的現場支持團隊,實現對車企需求的快速反饋和支持。顯然,沒有文化和語言障礙的本地團隊可以更好地勝任。

最後,車企在自動駕駛研發上有更多的功能差異化需求。

當ADAS功能已經高度標準化或者在汽車產品中風頭正勁的時候,很難成為吸引消費者的亮點。在這方面,有遠見、有能力的車企選擇了基於場景開發新的、不同的自動駕駛功能(如寶馬的自動跟蹤和倒車),從而獲得新的競爭力。

這種趨勢要求自動駕駛芯片的供應商不能再簡單采用過去的“黑箱”模式,直接給車企壹個完整的功能模塊,而是要給他們進行二次開發和深度開發的權利。換句話說,這需要自動駕駛芯片供應商改變思維,為車企的自動駕駛開發賦能。

具體來說,這需要芯片供應商轉變思維,戰略開放,賦能汽車企業發展自動駕駛;在產品策略上,要為車企排憂解難,通過搭建工具鏈,降低基於自動駕駛芯片開發差異化功能的難度和成本。

從以上三個特點來看,自動駕駛趨勢的到來,將考驗自動駕駛供應商的服務意識和快速開發能力。但由於歷史、成本、政治等因素,國外芯片供應商很少在中國設立大規模的R&D和現場支持團隊,過去的開放程度和發展速度也難以滿足新的需求。這是中國本土自動駕駛芯片供應商崛起的突破口。

最後,從情況來看,國外芯片巨頭產業本來就比較成熟,進入汽車行業較早,各自壁壘不同。中國本土的自動駕駛芯片供應商要和他們同臺競爭,最終突圍,並不容易。

但如果本土自動駕駛芯片供應商能夠在芯片計算能力、功耗等指標上迎頭趕上,發揮核心優勢抓住車企智能化轉型的機遇,那麽中國本土自動駕駛芯片巨頭的誕生將是大概率事件。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