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就在於壹個國家的四大特征,它們既獨立,又可以系統地組合成壹個具有國家優勢的鉆石體系。在構成這個鉆石體系的領域,各國可以建立自己的產業並經營。這些特征是:
1.生產要素的條件國家生產要素的狀況,如熟練勞動力或基礎設施,是該行業的基本競爭因素。
2.需求決定了當地市場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性質。
3.支撐產業及相關產業國家是否有針對該產業的支撐產業及相關產業,這些產業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
4.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狀態決定了企業如何創建、組織和管理的國內條件,以及國家的國內競爭性質。
這些關鍵因素創造了壹個國家環境,企業在其中誕生並學會如何競爭。鉆石體系的每壹點,以及體系本身,都會影響到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
鉆石體系如何運作:意大利瓷磚行業
1987年,意大利瓷磚生產行業年產值為1000億美元,是名副其實的瓷磚生產和出口王國。意大利瓷磚生產商主要集中在艾米利亞-羅-馬格納省的薩索洛。當地生產的瓷磚占全球產量的30%,國際市場的60%,並為意大利帶來6543.8+04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薩索洛鎮的瓷磚生產起源於13世紀當地的陶器和陶器制造業。直到二戰結束,當地瓷磚生產企業屈指可數,僅限於當地市場。
在戰後的意大利,對瓷磚的需求急劇增加。因為重建計劃需要大量的建築材料,所以意大利對瓷磚的需求特別旺盛,因為瓷磚符合氣候、當地口味和建築技術的需求。與意大利其他地區相比,薩索洛鎮的經濟條件相對寬裕,當地人用很少的資金和必要的組織技能開始建造瓷磚工廠。1955年,當地瓷磚生產企業有14家,到1962年,增加到102家。
意大利瓷磚行業發展之初,粘土和生產技術完全依賴外國。20世紀50年代,瓷磚的材料是高嶺土,薩索洛當地沒有,必須從英國進口。窯爐從德國、美國、法國進口,磚平板軋機從德國進口。即使是最簡單的上光機也依賴進口。
因為設備商和瓷磚商幾乎比鄰而居,所以他們之間也有著異常密切的關系。20世紀80年代中期,意大利約有200家瓷磚機械制造商,其中60%位於薩索洛地區。為了當地的商業機會,他們互相激烈競爭。瓷磚廠商采購的設備價格通常低於國外競爭對手,可以提前獲得最先進的設備。
隨著薩索洛地區瓷磚產業的集中和集群的形成,該行業的工程師、生產技師、維修工人、服務技師和設計師等專業群體也在不斷壯大。這種地理上的中立性鼓勵了其他支持和相關產業的形成,如模具、釉料、包裝材料和運輸服務。小規模的專業咨詢公司也應運而生,為瓷磚生產企業提供工廠設計、物料管理、財務、廣告、營銷等方面的服務。
在整個20世紀60年代,意大利可能是世界上人均瓷磚消費量最高的國家。意大利瓷磚市場也是世界上最精致、最先進的市場。意大利消費者將率先使用新設計、新性能的產品,而瓷磚制造商將不斷創新,改進生產方法,推出新造型,形成雙向互動的良性循環。
這種獨特而精致的內需特征也延伸到了零售領域。20世紀60年代,意大利開始出現瓷磚專賣店。1985這類專賣店數量近7600家,控制了國內近80%的銷售,遠高於其他國家。1976年,Piemme首次推出由著名設計師設計的瓷磚產品,旨在增加銷售渠道,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品牌形象。這些創新都要歸功於意大利的設計服務業,這個行業在全球數壹數二,年出口額超過6543.8+0000億美元。
國際化的轉折點
意大利瓷磚市場在1970進入飽和,國內市場的停滯迫使廠商更加勤奮地拓展海外市場。在瓷磚出口方面,相關及配套產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瓷磚生產商通常會在國內外的專業建築雜誌上刊登廣告,而意大利的室內設計和裝修雜誌擁有大量的海外建築師、設計師和消費者訂閱者。雜誌的優勢強化了意大利瓷磚的形象。此外,意大利的大理石、建材、衛浴設備、燈飾、室內產品等產品都是世界壹流的,這些行業的形象有利於瓷磚行業的出口。
1980,意大利瓷磚行業協會在美國建立產品推廣基地;德國和法國的推廣基地分別在4年和7年後建立。它從意大利博洛尼亞到美國邁阿密舉辦商展,同時發布大量精美廣告推銷意大利瓷磚。在從1987到1989的整個期間,該組織在美國市場的推廣上花費了大約8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