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心理咨詢與道德教育的關系

心理咨詢與道德教育的關系

心理咨詢與道德教育的關系

引言:關於心理咨詢的操作性定義,國內外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見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心理咨詢是壹個提供心理幫助,並試圖通過與個體持續直接的接觸來改變其行為和態度的過程。

壹、兩個誤區:心理問題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問題的心理教育。

近年來,我們逐漸認識到,德育應與心理咨詢有機結合,豐富其內涵,拓展其功能,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此,我們成立了心理測試咨詢中心,研究心理測試咨詢在德育中的作用,取得了壹定的成果。然而,就像?心理學?不同於?道德教育?壹樣。畢竟心理咨詢不是德育。為了順利完成教育任務,特別是對於德育工作者來說,提高德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澄清兩者在認識上的聯系和區別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道德教育與心理咨詢的關系至少存在兩個誤區,即心理問題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問題的心理教育。

長期以來,很多人把心理學和思想道德問題混為壹談,不理解兩者的區別和聯系。因此,在道德教育中,容易把心理問題當作思想道德問題來對待,從而導致心理問題的道德教育。主要原因是:(1)長期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高,主要關註的是溫飽問題。心理問題不被重視。甚至有人認為心理咨詢在現代社會是奢侈品,就像?休閑文化?在發達地區是奢侈品。(2)過於強調政治,往往把所有人的心理問題都看成是思想覺悟和政治觀念,無法科學客觀地認識和對待心理問題。(3)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很容易簡單地從個體動機和需求上看到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而忽略了社會變遷給人的內心世界帶來的振蕩和不安。(4)人的素質只應重視思想覺悟和知識水平,而忽視人的心理素質的提高。心理問題往往被歸結為道德問題,甚至將精神疾病與思想認識錯誤混為壹談。這導致教育者在面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時束手無策或者事倍功半。

但近年來,隨著心理咨詢的發展,壹些人誇大了心理咨詢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人們認為心理咨詢應該完全取代道德教育,這就導致了道德教育的心理問題。隨著心理咨詢的日益普及,壹些人認為傳統的德育工作已經過時了。提出心理咨詢是為了什麽?壹條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之路?,是嗎?科學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因此,把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片面等同於心理問題,主張用心理咨詢代替道德教育和傳統的思想教育。這就導致了道德教育的矯枉過正。偏離了正確的方向。

以上兩種關於心理咨詢與道德教育關系的認知偏差。不利於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必須在理論上予以糾正。這首先涉及到人格和道德這兩個基本概念的界定以及對二者關系的理解。

兩類:人格與道德(道德品質),心理咨詢與道德教育。

1。人格和道德。傳統上我們認為心理咨詢是解決人格問題,德育是解決思想道德問題。雖然人格壹詞在心理學和教育學中被廣泛使用,但很難準確定義它。本文傾向於將人格定義為?個體在適應現在的環境時,有什麽獨特的個性?這種人格是個體在環境、遺傳、教育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心理傾向和各種特征。人格只有壹個,但構成人格的心理傾向和特征有很多。描述性的如人的興趣、活動、需求、幻想、信仰、世界觀、性格、能力等。思想品德通常指個人內在的政治、社會信仰、世界觀、道德觀和法律意識。人格和道德是兩個相關但不同的範疇。

(1)都是指個體的內在素質因素,都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主觀和動態反映,都屬於心理現象的範疇。雖然這種反思包含了壹些相同的元素,比如信仰、理想、信念、世界觀等。,而這些元素所包含的主要含義是相同的,所反映的包裝色彩是不同的。反映思想道德的客觀事物,是偏向於某種社會或階級意識的。例如,社會主義學校要求學生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具有辯證唯物主義、社會主義道德和法律意識等。,但我們在研究人格結構時,並不強調某個社會的社會階級利益和政治背景,這些大多與社會意識有關。比如“卡德爾十六種人格因素”測試。為了什麽?音樂組?性格測試,有的同學沈默、孤獨、寂寞、謹慎等。有的同學性格外向,熱情,隨和,適應能力強。從這些特征中,我們無法得知個人的政治立場、思想道德狀況。壹個沈默孤獨的孩子,壹個外向熱情的孩子,可能熱愛祖國。

(2)雖然都各有利弊,但具體標準是不壹樣的,是統壹的。比如,我們在談人格健康的標準時,壹般強調個體認識自我,接受自我,體驗自我存在的價值;能正視現實,接納他人,協調控制情緒,心情愉快;對社會有責任感;有積極現實的人生目標;心地善良,關心他人;有獨立自主意識,等等。我們所說的品德(道德品質)的‘標準’,壹般是指個人的政治品質、思想品質、道德品質。政治素質包括明確正確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態度和政治行為;思想素質包括社會主義思想覺悟和* * *社會主義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道德素質包括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和生命道德等。所以思想品德側重於社會、國家、時代的任務,人格內容強調人與自己,人與他人。因此。思想品德側重於社會、國家和時代的任務,人格內容強調人與自己、人與他人的關系。相對而言,道德強調個人的社會屬性,人格強調個人的自然屬性。但是,兩者之間有統壹性,這是表現在同壹個體身上的素質差異。因此,從兩者的統壹性出發,有人將其歸結為人類心理素質的1O個要素:強烈的愛國主義、進取精神和奉獻精神;正直、誠實、守紀律,遵守社會行為準則。法律概念;集體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關心他人。善於合作。正確評價自己,善於理解他人;適應社會環境。懂得適時適度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視野開闊,頭腦靈活,樂於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以積極的心態對待變化和改變;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有不斷吸收新知識的自覺要求,善於自學,靈活運用知識。建立克服難題的心理優勢;自信,意誌力,勤奮努力,敢於面對挑戰。正確對待挫折,鍛煉挫折的韌性;自力更生,自理能力強。通過自己的努力。積極參與生活;腳踏實地,願意從基礎練習做起,從?草根?開始;樹立效率觀念。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學會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等等。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它們與個體的人格和道德因素高度融合,所以人格和道德是統壹的。

(3)它們之間的聯系還表現在形成過程的統壹性上。個體思想道德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個體人格的完善過程。因為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過程的本質是個體的知、情、行的發展過程,而知、情、行的活動過程是動機、理想、情感、意誌等多種人格因素共同參與、協同作用的結果,思想品德要求最終會落實到個體的動機、信念、理想、能力水平等壹些人格因素中。因此。無論是人格的發展,還是思想道德的發展。它是各種心理因素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結果。

2。心理咨詢與道德教育。德育是教育者根據壹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對受教育者施加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影響。為了把受教育者培養成某個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道德教育旨在使個人具有壹定的政治觀點和立場。他有壹定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壹定的社會所要求的道德標準等等。,而心理咨詢運用心理學理論、知識和方法。通過語言或其他方式傳遞信息。幫助、啟發和教育客戶的過程是促進自我意識的壹種方式。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過程。所以,是技術服務?這也是壹種教育影響。心理咨詢和德育的目的是壹致的,都是為了培養人格完善、全面發展的人。但是,它們的內容、實現方式和理論基礎是不同的。(1)基於不同的理論基礎,心理咨詢主要以心理學理論為主,如精神分析、行為分析、認知分析等。德育主要依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教育學的基本原理。(2)雖然目的相同,但具體任務不同。德育主要是解決政治理念。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規範和法律意識。心理咨詢強調人格和諧,使對象擺脫負面情緒,確認自身內在價值,了解自身需求,了解自身心理特點,提高自我適應能力幫助學生明確人生目標,建立?社會-個人?和諧的生活方式。(3)兩者的內容不同。德育內容主要包括: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規範、勞動觀念、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等。,而心理咨詢的內容主要有:心理健康、學習生活、智力發展、戀愛婚姻、人際關系、職業選擇、人格評價、心理障礙、行為障礙、異常心理等。(4)定價方式不同。道德教育主要采用說服、集體教育、環境熏陶、實踐鍛煉等方法。它具有開放性和群眾性的特點。心理咨詢側重於揭示世界、暗示、自由聯想、角色轉換等方法。它具有個性化、保密性和教育者傾聽的特點。(5)通過不同的運行機制,道德教育在某種意義上是壹種?諾姆?過程。個體被動地適應它所提供的價值體系和行為模式。?匹配?會公開肯定和獎勵。?不匹配?會被公開否定,批評,懲罰。雖然心理咨詢也會給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標準和健康的心理模型供參考,但首先是要讓學生在自己接受的基礎上學會改造和建構自己的心理世界。在心理咨詢中,老師壹般無權否定學生。老師總是理解、尊重、信任、接納學生,即使是有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這和德育中對待犯了嚴重政治思想錯誤的學生的態度是不壹樣的。

3。心理咨詢的德育功能。以上在壹定程度上指出了德育與心理咨詢的聯系和區別,但心理咨詢在德育中起什麽作用,或者說有什麽德育功能?

首先是補償功能。(1)概念補償。心理咨詢為德育工作者進壹步豐富了德育理念的內涵,明確了德育工作者不僅僅是領導者、權威者、塑造者。而且應該是壹個幫助者和治療者。壹方面。德育工作者不僅是德育過程的組織者和設計者,也是學生的夥伴和知心朋友。另壹方面,德育工作者不僅僅是傳授道德知識。它應該是學生內部信息的接受者。因此,德育過程不僅是壹個以掌握道德知識和培養行為習慣為基礎的過程,也是壹個關註學生潛能、元認知能力等個性因素發展的過程。(2)方法補償:傳統德育主要采用說服、榜樣、評價、練習等方法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想品德。這些方法雖然重要,但在具體應用中往往過分強調外部強化、社會要求等外部影響。還有心理咨詢。教育者的地位從領導者和權威變成了幫助者和治療者。因此,教育者往往根據精神分析、行為分析、認知分析中的特定方法,如宣泄、自由聯想、暗示、系統脫敏、厭惡療法、催眠療法等,發掘學生心理中的潛意識能量,註重依靠學生自身的力量解決其心理障礙、病理行為等人格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3)內容補償:傳統德育主要是讓學生在政治理念、辯證唯物主義、社會公德、法律意識等更高層次上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主要解決學生的政治立場、哲學思想、道德規範和法律意識,但往往忽略了學生最基本、最基本、最普遍的壹些人格內容,如學生的社會適應、職業選擇、應對挫折、情緒調適、人際交往等。心理咨詢本身就是完善和發展人格的重要手段。它實施的內容為德育內容提供了補償。

二是導向功能。(1)心理咨詢在對象的研究中為德育提供了客觀依據。比如通過心理咨詢中常見的手段和方法,如測試、發泄、自由聯想等。掌握學生?內部沖突?、?心理危機?、?行為障礙?和人格特征,有助於分析學生人格中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使德育更有針對性。(2)為該方法提供了理論基礎。傳統道德教育要求學生作為社會關系中的社會角色。在心理咨詢中,我們要求學生是人際關系中的特定人,強調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人格缺陷。教育工作者壹般不急於對學生暴露出來的思想行為問題進行評判,而是與學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適當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樹立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第三是調節功能。(1)克服意義的障礙。影響教育效果的內在因素是學生受教育時的心理狀態。所謂學生意義障礙,是指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的存在,阻礙了學生對道德要求和意義的理解,從而對教育目標、措施和手段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消極態度和行為?學生對意義產生障礙是必然的。教育者如果采取不恰當的方法,如壓制、懲罰等,壹般不會收到好的效果。甚至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如果我們采用壹些心理咨詢的方法。如引流、暗示、角色轉換等方法,效果肯定會更好。(2)建立良好的情緒。情緒的特點是擴散。如果妳心情好,妳會覺得周圍的壹切都充滿了活力。富有喜悅的情緒色彩:在沮喪的時候,有可能嗎?看到花就流淚?、?為月亮難過?。所以,好的心情有利於調動人的積極性,提高活動效率。心理咨詢可以改善學生的不良情緒。指導他們通過自我暗示、適當發泄、轉移註意力等方式調整心態,達到人格發展與環境的和諧統壹。(3)矯正心理疾病。目前,許多學生因為不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而產生各種生理和心理反應,如恐懼癥、焦慮癥、強迫癥、抑郁癥等。壹般的醫療措施只能緩解癥狀,靠道德教育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如果采用壹些咨詢中的行為治療方法,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壹些行為障礙,從而進壹步改善他們的情緒,消除不良的身心癥狀。

第三,道德教育與心理咨詢的角色沖突與統壹

在實際工作中,無論是德育工作者還是心理咨詢師,經常會有多重角色的沖突。

首先是工作基礎上的沖突。作為德育工作者的角色體驗,工作的基礎是相對確定的政治觀點、哲學思想和道德水準。它們常被用來教育學生掌握其內涵,評價自己的行為,讓學生做出價值判斷,通過強化的方式達到教育的目的。作為心理咨詢師,角色體驗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和理解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人格的基礎上,而不是把自己的人生觀和真善美的標準強加給學生。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價值取向?觀點和?價值中立?觀點沖突。

其次,工作重心的沖突。說明了道德教育的重點在於強調個人的社會屬性,強調社會政治觀念、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規範,趨向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心理咨詢關註個體的自然屬性,強調學生內在需求和本能的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取向,實現獨立。自控實現。傾向於個人本位的價值取向。所以在工作中,經常會出現。社會利益第壹?還是靠?個人利益第壹?矛盾沖突。

工作原則上又有沖突。工作原則是工作指導思想的保證,德育需要教育者有敏銳的眼光和強烈的責任感。發現問題要及時向有關方面反映,與相關人員取得聯系,盡快解決問題。開放?教育原則。心理咨詢正好相反。?保密?是心理咨詢的首要原則。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學生滿懷信心地向心理咨詢師吐露自己內心的秘密,期望得到同情和幫助。為來訪學生保密是心理咨詢師的職業道德,也是心理咨詢獲得學生信任、取得成效、提高聲譽的重要保證。因此,妳有工作嗎?開誠布公?保密?原則沖突。

面對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咨詢師的各種角色沖突,我們應該拓寬視野,找到減少沖突、協調發展的突破口,有效促進心理咨詢與德育的銜接,提高學生作為人的素質。

因為從學生心理咨詢的實踐中可以看出。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關鍵在於改變他們的認知偏差。這就要求學生從哲學的角度分析學生真實的內心感受,從德育的角度把握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規律,從心理學的角度了解學生心理發展的主要矛盾,找出楚地學生中壹些常見心理問題的成因。以及思想認識上的誤區,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來看待。這就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具備過硬的思想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合理的知識結構,認真研究和掌握心理學規律。有效改善我們現有的工作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心理咨詢和道德教育兩種角色之間的矛盾和研究。從而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和德育工作。使兩者有機統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