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淮安人文怎麽樣?

淮安人文怎麽樣?

淮安文化遺產\ x0d \ x0d \淮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人傑地靈,人文景觀眾多。全市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00余處,館藏文物4萬余件。除了秦心介紹的明祖陵、周恩來故居及紀念館、韓信故裏、吳承恩故居,淮安還有很多文化遺產豐富,值得壹去。\x0d\ ●青蓮崗文化遺址●\x0d\青蓮崗文化遺址在《考古學報》第1期的壹篇專題文章中命名,1958年2月由當時的淮河文物工作隊發現,後來名稱越來越多。根據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青蓮崗文化是江淮流域最早的原始文化,是新石器文化的壹個分支,屬於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的階段。因最早發現於淮安宋集鄉青蓮崗,故命名為“青蓮崗文化”。\x0d\在青蓮崗文化遺址發掘的文物中,有翻土用的石鏟、收割用的石刀、切割用的石斧、加工谷物用的石制工具,如石提、邪順等,使用了82年。有關部門也曾考察過青蓮崗文化遺址,發現鑲嵌層以下2米處有大量黃沙。從沙子裏,有很多貝殼和木塊。好像7000年前離這裏很近。這壹新印章的發現,為研究我省海岸演變規律,綜合開發利用現有海岸線提供了新的論據。\x0d\青蓮港文化分布廣泛,不僅涵蓋江淮平原和太湖流域,還包括山東中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郊區,面積約20萬平方公裏。青蓮崗遺址的發現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研究的重大收獲。它把東南沿海地區的原始文化和中原黃河流域的原始文化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了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完整體系,為研究中國原始社會史和古代文化史提供了寶貴的科學資料。目前,遺址上有三個“青蓮崗文物陳列室”,建築面積90平方米,陳列出土文物、圖片和照片。\x0d\\x0d\ ●東陽城址及東陽漢群●\x0d\秦漢東陽城址是江蘇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遺址。春秋戰國時期,是貫穿南北交通的古鎮。秦漢時期為東陽郡治所,曾被漢高祖劉邦封為侯國,經濟文化繁榮。東陽市古墓埋藏在遺址東南,面積30萬平方米,古墓數千座。由於漢代厚葬的習俗,地下文物極其豐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這裏出土了大量具有極高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其中,1974年出土的西漢木刻星圖比世界公認最早的耶魯撒冷彗星圖早110年。\x0d\\x0d\ ●古泗洲城遺址●\ x0d \ 300多年前,被黃河淹沒的古泗洲城壹直被認為在洪澤湖和淮河流域。然而,經過近壹年的探索,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證明,這座曾經是汴河水運中心的繁華古城,並沒有被淹沒在洪澤湖中,只有十分之壹被淹沒在淮河中,大部分與盱眙縣第壹山隔淮河相望。\ x0d \ 2004年2月至2004年6月165438+10月,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何及其研究團隊采用地面調查與考古鉆探、當地海溝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在盱眙縣淮河鄉城根村、沿河村壹帶布設了10000多個勘探點。結果表明,古泗洲城只有壹小部分淹沒在淮河中,主要是南門及其兩側城墻。據推測,古泗洲城南門位於淮河中遊的周曉灘下。南門是古代泗州城的五個門之壹。這座曾經輝煌了900多年的古城,如今大部分被埋沒在淮河邊的旗桿灘、城根灘上寧靜的鄉村之下。\x0d\據主持泗州古城遺址考古勘探的何教授介紹,這次勘探雖然是初步的,但基本可以勾勒出泗州古城的風貌。泗州古城遺址被專家認為是中國壹種新型的古城。因為中國現存的101歷史文化名城,從古至今都是建築混雜,包括世界遺產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只有古老的泗洲城“固化”了325年前的狀態,這樣的城市在世界上極為罕見。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敏表示,應將泗州古城定位為“中國唯壹的災難性城址”。這就是泗州城的魅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泗州古城的發掘將有條件申報“中國十大發現”。\ x0d \ x0d \●管鮑奮進閣●\x0d\管鮑奮進閣位於盱眙縣。相傳東周時期,管仲和包都是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戀人,他們從小就像兄弟壹樣生活在壹起。由於家境貧寒,他們從事小生意來養家糊口。壹次,他們來到商賈雲集、酒樓密集的古泗州從事賣酒,收入逐漸富裕後便以此為業。但不管賺了多少利潤,都去壹個僻靜的地方平分。有壹天,他們分完錢後,感嘆很難大賺壹筆,商量下壹步的計劃。壹位老人飄然而入,傳授給他們賺大錢的“秘方”:讓他們在酒裏加水,就能獲得暴利,但被他們嚴詞拒絕。然而,老人不知道他在說什麽,他們憤怒地離開了。剛走了幾步,他們突然看到壹條大蛇擋住了去路,他們又驚又怕。這時,老人拿著鋤頭來了,用鋤頭把蛇掰成兩半,然後拿起手中的斷蛇敲了壹下。原來是兩塊金子。老人把金子給了兩個人後,說:“妳們都是國家的棟梁。不要因為生活的窘迫而錯過自己的未來。”然後,飄走了。他們知道他們遇到了壹個仙女,他們非常感激。然而,管鮑認為“上帝賜予的黃金應該留給人民”,並立即與當地南北鄉的村民分享黃金。後人銘記管鮑分享黃金的精神,集資修建了金閣。也有人說,為了紀念這壹事件,明朝萬歷年間在關震街以西約50米處修建了壹座壯觀的“管鮑分金閣”。涼亭毀於1959。\x0d\在原址重建的管鮑奮進閣,呈方形,底寬10.5米,高13.6米。上面立著四個高大威嚴的鐵人,東西兩側分別是管仲和包的塑像,手裏拿著金光閃閃的金條,另外兩側分別是晚年的塑像。四門兩側八面墻上繪有拾金、收金、分金、贈金等八幅浮雕,生動再現了管鮑分金時的情景。\x0d\\x0d\ ●文同寶塔與少湖公園●\x0d\文同寶塔,原名尊聖寶塔,巍然屹立在淮安古城西北角的“文同寶塔園”中,古樸莊重,是壹座具有佛教風格的古典建築。\x0d\文通塔建於唐中宗景隆二年(公元708年),距今已有1280多年的歷史。據清代《懷虛註》記載,唐朝武則天時,佛教高僧僧伽來到滁州(淮安)。景隆二年,禪師被召入宮,尊為“聖僧”,稱弟子。唐中宗·李習安命令滁州的僧眾建造“龍興萬壽寺”和壹座“神塔”。明朝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重建尊聖塔,因旁邊有晉代文同廟,故改名為文通塔。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秋重修,遠在明初所建(今已毀)城南角的龍光閣,“堅固美觀”(見重修山陽縣誌)。\x0d\文通塔原為木塔,現存磚塔為北宋太平興國九年(公元984年)重建的模型。七層八角,磚砌疊挑,從腰檐六層。五層以上是穹頂形八角藻井;底層較高,下部磚墻略內縮,塔身呈拋物線狀。剛建成時,它有十三英尺高(44.438+0米)。頂樓有壹尊慈祥的觀音菩薩坐在蓮花峰上;底部有四尊頭頂檐篷的釋迦牟尼塑像,背靠背坐著,面向四面八方,栩栩如生,光芒四射,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藝術天才和創造能力。現在看起來是黃身綠檐,翻新粉刷。在陽光的照射下,看起來非常古樸典雅。塔身現在可以爬到第四層,底層四尊釋迦牟尼像,精神飽滿,頂層觀音坐在蓮花臺上,栩栩如生。在過去,腐朽的地板和因年久失修而搖晃的樓梯已被修復。從四層樓的東南窗望去,可以看到整個淮安城。解放後,文同塔被列為江蘇省三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於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進行了重建。最近壹次翻修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周圍建了壹堵墻。院門上鐫刻著“文通塔苑”,是我省著名書法家武中奇題寫的。\x0d\此塔現已成為少湖公戶公園的第壹個景點:湖光塔的影子。每當紅日高照或明月當空時,塔就會倒映在湖中,偶爾點綴著白雲、藍天、垂柳、奇花異草,景色幽靜,令人嘆為觀止。\ x0d \ x0d \塔後勺湖因形似勺而得名,水面114畝,陸地面積40畝。自古以來就是淮安壹景。據說自隋唐以來,這裏就修建了著名的寺廟,常年來這裏旅遊或燒香朝拜的人絡繹不絕。這個建築是少湖公園。半個多世紀前,壹位偉大的當代人在這裏留下了他小時候的足跡(註)。每次人們來這裏觀看,他們對旅遊的興趣就會急劇增加。當妳踏入“文通塔園”的門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雙亭回廊。過了文通塔,就是踩勺堤。左邊是碧波蕩漾的湖水,右邊是懷中毗鄰校園的白體綠檐的雲墻。向東北方向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遠處兩個精致別致的洞門,給人壹種隱逸之感。這雖然沒有杭州西湖那種適合濃妝淡抹的美,但也不遜色於壹般的江南園林。穿過兩個洞穴後,園中壹些古色古香的建築出現,這些建築都是隨著地勢和水勢而變化的,色彩柔和宜人,莊重典雅。湖中央的小島上,建有廳堂、貼水廊和扇形水榭,湖中還建有石舟。船上有兩個亭子,上樓可以鳥瞰全湖。中央島南北各有壹座虹橋與陸地相連。明代學者阮奎生執教的少湖書院也按照明代建築風格進行了修復,西側建有壹座書譜臺,供遊人休息。擡頭看橋,有趣的是看到兩三艘遊艇在水下劃破藍天。\x0d\\x0d\ ●珍懷樓●\x0d\珍懷樓始建於北宋,原為鎮江壹家酒樓。因為淮安“是長江以北的十字路口,是南北交通的通道”,貫穿淮安的大運河是當時南北交通的生命線。南糧北運,要從運河過長江、淮河再北上。船以淮安為安全之地。無論文武百官、顯貴、富商、文人騷客、道教名人,都要上樓獻酒,慶賀自己的幸運。元代淮安“設總督府,統管南北交通”,樓上掛著“南北樞機”“天車曲雲”的金字匾額。明代樓上有“銅壺滴水”報時,故又稱“橋樓”。後來又叫“鼓樓”,因為是專門用來演奏和報警的。\x0d\清朝乾隆年間,人們為了震懾淮河,改名“鎮淮府”。現存建築於光緒七年(公元1881)十月重修,但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擴建。坐北朝南,基座為磚砌橋臺,長28米,寬14米,高8米,略呈梯形,堅實穩固。橋臺中間是拱形門道,就像城門壹樣。東西兩側,方磚臺階呈階梯狀。橋臺為兩層磚木結構建築,寬三間,高18.5米。樓頂是雙檐九脊龍頭,四角翹起,雙目圓睜,噴雲吐霧,似要起飛,令人嘆為觀止。\x0d\新中國成立後,淮安古城街道拓寬,鎮懷樓重建,以該樓為中心開辟公園。園內有金桂、玉蘭、雪松、龍柏、蠟梅、女貞等多種花木,還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贈送給周恩來總理家鄉的櫻花。樓上陳列著淮安的歷史文物,讓淮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煥發出現代文明的光彩。鎮懷樓這樣的風景吸引了無數遊客,他們來到這裏參觀古代,探索勝利,或欣賞風景,或拍照留念,或登樓遠眺,領略其萬種風情。\ x0d \ x0d \ ●梁紅玉廟●\x0d\梁紅玉廟在淮安市新城北陳坊,為紀念南宋英雄梁紅玉。建造日期不詳,重建於1982。\x0d\梁紅玉,楚州(今淮安)人,南宋著名抗金名將韓世忠之妻。他曾在江蘇鎮江金山擊鼓,幫助抗擊金兵,而梁宏宇的“擊鼓抗擊金兵”更是壹個傳奇故事。後來,韓世忠率兵到了淮安,在淮安城北1建新城,抗擊那裏的金兵。後人在這裏為雕像建了壹座廟。因為她排行第七,所以俗稱“七奶奶廟”。\x0d\有三座修復的梁紅玉廟,帶庭院。有三面墻,南面是大門,門兩邊各有壹面石鼓。山洞裏有壹個三英尺六英寸高的祭壇。祭壇上有壹個神龕。神龕有三個嵌板,南面有壹個約六尺見方的玻璃,還有壹個梁紅玉戎組裝劍的泥塑。它高五英尺,優雅而雄偉。寺內還有壹塊介紹梁紅玉生平的石碑。\x0d\ 1982淮安市人民政府按原貌進行了修復,梁紅玉塑像更加傳神。\ x0d \ x0d \●劉鶚故居●\x0d\劉鶚書店曾是劉鶚生活和寫書的地方。位於淮安和平路藏廟巷。\x0d\劉鶚(1857—1909)現代小說家。字鐵雲,別部洪都安百裏建康人。江蘇丹徒(今鎮江)人,生於楊珊(今淮安)。出身官僚家庭,卻不喜歡考場上的字。他繼承家學,致力於數學、醫學、水利等實用知識,查勘百家,喜歡收藏字畫碑刻。他的著作《鐵雲藏龜》首次向世人公布了甲骨文。早年科場不利,曾行醫經商。光緒十四年(1888)至二十壹年,先後入河南巡撫武大-□、山東巡撫張瑤幕府,協助治理黃河工程,成績顯著。他被推薦到總理衙門任地方官。光緒二十三年(1897),被壹家外資公司聘為開采山西礦產的經理。後來,他參與了河南省礦務局裕豐公司章程的起草,並對開采四川的瑪哈金礦和浙江瞿巖文初的思福煤鐵礦作出了規劃,成為外商的買辦和經紀人。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劉鶚從聯軍手中買下太倉小米,設立平準局,以解北京之饑。三十四年(1908),清廷以“私賣倉糧”之罪將其流放新疆,次年死於烏魯木齊。\x0d\劉鶚因寫老殘遊記而出名,備受推崇。此外,他還對殷墟甲骨文的建立作出了壹定的貢獻。\x0d\劉鶚故居現存的堂、廳、廳三個入口。這個大廳是由堅硬的山石建造的,而且是懸梁式的。三室寬度11m,玄關7檁條,7.85m,檐口3.7m,走廊1.5m,吊頂梁粉刷。故居裏有三件文物:壹件劉鶚演奏的古琴;有金楠木圍棋臺;劉娥穿著壹件皮大衣。\x0d\\x0d\ ●關天培廟●\x0d\這裏有壹座古樸莊嚴的祠堂——管仲龔潔廟,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關天培而修建的。\x0d\關天培(1781—1841)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軍旅出身,歷任宿松鎮總指揮、江南提督、廣東水師提督。在第壹次鴉片戰爭中,他率領清軍英勇抗擊英國侵略者。1841年2月25日,在廣州虎門靖遠堡與英軍交戰中壯烈犧牲。\x0d\至親孫長青護送其遺體回淮安安葬,並在縣城東街立祠堂祭拜。淮安縣東街管中閔祠堂,原為三堂兩間廂房,四周是古色古香的花墻院落。祭壇上,關天培官服雕像栩栩如生,兩邊各有壹對親人,分別手持寶劍和書籍。享堂門上有壹塊長長的牌匾,“管仲節公廟”。大書法家周慕齋題寫的林則徐《楠木挽聯》掛在廟的兩邊。中華大地歷經滄桑,關天培原有的寺廟已在抗日戰爭中毀於戰火。解放初,人民政府按原貌恢復了管仲祭公祠,供賓客瞻仰,鼓勵炎黃子孫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艱苦奮鬥,振興中華。\x0d\淮安城東鄉南窯九村修建民族英雄關天培之墓。墓的地基是壹座水泥石頭結構的建築。白色墓碑上鐫刻著“管仲節度使龔天培之墓”四個字。墓旁流水潺潺,松柏參天。關中傑公祠墓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x0d\關天培犧牲的消息傳到廣州,已經被撤職的林則徐悲憤交加。他壹揮手寫了壹副對聯:六年固金湯,問誰忽滅長城,他孤註壹擲教弓;雙忠同門檻,異種聞之,亦敬。如今,淮安關天培家廟的門柱上還刻著林則徐的挽聯。關天培英勇抵抗英國入侵、臨危不懼、誓死報國的愛國行動,表現了中國人民不可戰勝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氣節。人們將永遠懷念這位中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愛國將軍。\x0d\\x0d\ ●嚴清公園●\x0d\嚴清公園,原名城南公園,位於淮陰市人民南路西側、環城路北側,是蘇北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園林。她融合了北方的開放和南方的精致,讓遊客在遊玩中享受美景。\x0d\嚴清公園,建於清朝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淮陰市唯壹保存完好的古典園林,也是中國水運史上唯壹保存完好的官式園林。據《清河縣誌》記載,嚴清公園曾稱懷遠、瞻園、柳園、城南公園。城南公園的名字最長,從199110恢復為“嚴清公園”的古名。園內有亭、臺、樓、榭、假山,曲徑通幽,長廊縱橫,流水循環。四季的花都是枝繁葉茂,美麗典雅。\x0d\嚴清公園內仿古建築眾多,主要有胡愛香堂、交音堂、金來玉軒、關帝廟、冶源、何方書院、玫瑰園、曲浪、水榭、川樓、千羽齋等。其中,何方學院最值得壹提。何方書院原為清朝總督金夫所建嚴清公園的壹部分,嚴清公園始建於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當時手握幾權的河長,駐紮在界街清江浦:“挖塘種樹,以為會是博物館。”幾經建設,已有花園規模。何方學院是嚴清公園最有特色的建築。始建於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幾經變遷,嚴清公園面目全非,“僅存何方書院”壹處。何方書院在蘇皖邊區政府時期改為新華圖書館,後更名為博古圖書館,以紀念“四·八”死難烈士。近幾年翻修,改名為“何方書院”,門口的對聯還是那句老話:名園有別樣的世界,老樹不知老樹。頤和坊書院周圍,是當年河長的休閑場所,碑亭、碑廊都建在這裏。從這些帝王銘文中,我們可以知道治水的艱辛和水運的情況,是壹組不可多得的水利史料和歷史文物。\x0d\\x0d\ ●黃花塘新四軍軍部舊址●\x0d\黃花塘從1943 10到1945 9月19是新四軍軍部和中央華中局所在地。\x0d\至今仍有二師師長、華中局代理書記饒漱石、新四軍代理政委、華中局組織部長、副師長張和新四軍參謀長賴傳珠曾住過的兩間茅草房。還有黃花塘、曾山、饒漱石、部隊主要生活水源地、蘆柴塘遺址、陳毅故居遺址、夏季遊泳場所新塘遺址等。1982年新四軍軍部舊址被江蘇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公布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x0d \ 2002年,為紀念新四軍軍部和中央華中局進駐黃花塘60周年,經省委、省政府批準和支持,縣政府在舊部前租用了150畝土地,在黃花塘新建了新四軍軍部紀念館,陳列歷史圖片1000余幅。博物館前還有壹個廣場,配合其他景點進行建設。* *與軍部舊址、新四軍領導人住宅舊址壹起,形成了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地。它於2003年4月向公眾開放。\ x0d \ x0d \淮安有很多文化景點,比如甘洛城、吉安墓、月亮塔、慈雲寺等。,這裏就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