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壹生中,職業選擇期是壹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因此,職業選擇期良好健康的心理關系到壹個人未來人生歷程的發展,決定著壹個人能否在職業生活中發揮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才華,取得職業成功,實現自我價值。為了避免大學生擇業時的心理障礙和壓力,我們應采取積極措施,調節大學生擇業時的不良心理。
壹、關於調整的基本觀點
適應,又稱心理適應,是指改變或擴大原有認知結構以適應新情況的過程。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挫折和矛盾,從而引發各種心理問題,不利於個人身心健康和就業。心理調節的作用是幫助大學生在遇到挫折和沖突時,客觀地分析自己和現實,有效地消除心理困擾,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從而保持穩定積極的心態,維護身心健康,發揮才能,獲得壹席之地。
所謂自我心理調節,就是根據自身發展和環境的需要,對自己的心理進行控制和調節,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保持心理平衡,消除心理困擾。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可以幫助大學生在擇業中遇到困難、挫折和心理沖突時,進行自我調節和控制,從而化解困難、消除煩惱、改善情緒,找到實現擇業理想和目標的最佳途徑,不至於因受挫而情緒壹落千丈或喪失信心。因此,大學生應充分認識心理調適的積極作用,提高自我調適的自覺性,增強承受挫折和解決矛盾沖突的能力,及時調整心理狀態,促進心理健康和順利求職。
大學生心理調節有四種方式:
(壹)充滿信心
知人者智,知友者明;認識人不容易,認識朋友更難。大學生要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把主觀願望和客觀條件結合起來,增強自信心理。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壹些大學生經常覺得自己只是諾諾,缺乏能力,因為他們太害羞而不敢展示自己的才華。面對日益激烈的人才競爭,大學生應該摒棄自卑,樹立自信。充滿自信,在平時要註意培養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質,改變那些不適合發展的不良人格品質,培養自信、樂觀、自強、包容、開放、創新,樹立自信。當妳在求職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時,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被壹時的困難嚇倒,要正視現實,放眼未來,相信未來是光明的,對自己要有合理堅定的信心,妳壹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找到滿意的工作,及時調整自己的不良心理。求職期望適中,實事求是,知足常樂的心理。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大學生,應該滿懷熱情地去祖國最需要他們的地方建功立業,奉獻青春。
我記得壹個寓言:兩只小青蛙不小心掉進壹個裝滿油的罐子裏,想跳出來。石油太油膩了,他們試圖爬出來。罐子太滑了,但是很多努力都失敗了。其中壹個人想:沒有希望的遊泳有什麽意義呢?這樣想讓我越來越不會遊泳;另壹個不顧疲勞繼續遊:只要還有力氣我就遊!遊著遊著,它突然遇到了壹個堅實的固體,黃油在它的不斷攪拌下凝固了。它踩在凝固的黃油上,用盡全力跳了出來——原來成功就是這麽簡單。
(二)正視社會現實
人是社會人,也是現實的人。正視社會現實是大學生擇業必備的健康心態之壹。積極的態度是正視社會,適應社會;消極心態就是脫離社會,逃避社會。目前,總的趨勢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將越來越尊重知識和人才。隨著大學生就業制度改革和國家勞動意識制度改革的深入,社會將盡可能為大學生求職擇業提供更好的環境,擇業機會將大大增加,這必將為大學生施展才華提供廣闊的天地,有利於他們自身的發展和成功。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目前的生產力還比較落後,供求狀況不平衡,教育結構不合理,社會為大學生提供的工作崗位不能讓所有人滿意。另外,我國大學生就業市場有待進壹步完善,存在不正之風的機會。用人單位自主權擴大後,對大學生的要求更加嚴格。因此,大學生應從實際出發,更新擇業觀念,面向人才市場,才能被社會認可和接受。正視社會現實,大學生也有必要認清社會需求,根據社會需求選擇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好高騖遠,脫離實際。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每個人自我欲望的實現都離不開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擇業作為壹種社會活動,必然會受到各種社會條件的制約。大學生如果脫離社會需求,很難被社會所接受,甚至難以生存。壹味追求個人名利,滿足自己的願望,是不可取的。
(三)培養獨立意識
社會不把大學生當學生或者不成熟的年輕人,社會要求大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全責。因此,大學生在校期間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獨立意識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從瑣碎的日常小事做起,培養自己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發展各種基本的生活技能,擺脫家庭的照顧,學會自立。其次,要註意培養獨立處理學習、生活、工作的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而不是等待老師的安排和引導,學會適應環境,改變環境。第三,思想上心理上要獨立。自覺意識到大學生要走自己的路,要有自己的主見,要尋求自己的目標,要獨立處理各種問題,不斷完善自己的思想體系;心理獨立,壹方面很重要的是要有自信。無論成功與否,無論順境逆境,都能坦誠面對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做到自尊、自愛、自信、自強,保持樂觀、進取、積極、健康的心態。
(四)正確對待挫折
挫折是試金石。心理健康的人勇於挑戰挫折,持之以恒。心理不健康的人在困難面前退縮,甚至精神崩潰,行為異常。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要保持健康穩定的心理,要有積極的心態,遇到挫折不要退縮。要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是主觀努力不足,還是客觀要求過高,是主觀條件不具備,還是客觀條件過於苛刻。只有仔細分析,才能做到心中有數,調整心態。壹些學生壹旦被錄用,就會感到沮喪和沮喪。雖然他們失去了壹次擇業的機會,但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擇業的希望,沒有職業。所以遇到挫折要敢於挑戰,知難而進,持之以恒。因為成功的道路不會壹帆風順,只有堅定不移,不屈不撓,才能到達光輝的頂峰,遇到挫折就放棄的人,只能半途而廢,永遠不會成功。應對挫折不是被動的適應和暫時的忍耐,而是放棄等待機會、抱怨抱怨、蔑視困難的挫折心理,增強信心,修正目標,客觀分析,積極進取,創造新的生活。
二,心理調節的具體方法
大學生要想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意識地調整自己內在不平衡的心理,增強自己的心理素質,保持樂觀的情緒,就需要不斷地進行心理調節。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心理調節方法,供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使用。
(壹)自我激勵法
自我激勵法主要是指用人生中的哲理、模範事跡或睿智的想法來激勵自己,與各種不良情緒作鬥爭,堅信未來是美好的,因為失敗和挫折都已成為過去,所以要勇敢面對下壹次,盡可能把不可預知的事情當做意料之中,鼓勵自己即使遇到突發事件或擇業受挫時也不要驚慌、沖動、急躁,而是要開動腦筋,冷靜思考,尋找對策。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增強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通過自我激勵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態。
(二)註意力轉移法
註意力轉移法是將註意力從負面情緒轉移到正面情緒。當不良情緒出現時,可以采取轉移註意力的方法,尋找新奇的刺激,激活新的興奮中樞來抵消或淡化原有的興奮中樞,使不良情緒逐漸消失。如:聽音樂、參加運動、自娛自樂、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參加感興趣的活動等。,使他們沒有時間沈浸在各種原因引起的不良情緒反應中,以達到心理穩定。
(3)適度宣泄法
當遇到各種矛盾沖突,引起不良情緒時,要盡早做出調整或適當發泄,使抑郁的情緒得到緩解和改善。更好的發泄方式是和妳的密友、老師傾訴妳的煩惱和抑郁,讓不好的情緒得到疏導。在傾訴煩惱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獲得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也可以通過球類運動、爬山等運動量較大的活動來消除抑郁情緒,恢復心理平衡,但要註意場合、身份和氛圍,註意適度。通風應該是非破壞性的。
(四)自我安慰法
自我安慰又稱自我安慰,是自我寬容的關鍵。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經常會遇到挫折。當他們經過主觀努力無法改變時,可以適當自我安慰,以緩解動機沖突,緩解焦慮、抑郁、煩惱和失望情緒,有助於保持心理穩定。當妳在感情上受到挫折的困擾時,可以用“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之類的話來安慰自己,擺脫煩惱。
(5)理性情緒療法
理性情緒療法認為,人的情緒困擾是由於不正確的認知,即非理性的信念造成的。因此,通過認知矯正,用合理的思維模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合理信念對人的情緒的不利影響。比如,有些大學生在擇業不順利的時候抱怨,認為“人才市場提供的崗位太少”、“用人單位的要求太高”是因為他們只客觀地找原因,認為“大學生擇業應該順利”、“社會應該為大學生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等等。正是因為這些不正確的認知信念造成了他的壞情緒,而這種壞情緒來自於他自己。所以,如果能改變這些不合理的觀念,調整認知結構,不良情緒是可以克服的。大學生在使用理性情緒療法時應把握三點:壹是要認識到不良情緒不是來自外界,而是由自己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第二,因為他們仍然保持著過去的非理性信念,所以情緒上的苦惱得不到緩解;第三,只有改變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才能消除情緒困擾。
自我調節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環境調節、自我冥想、交友、放松鍛煉、幽默療法等等。以上是壹些應對方法,但最重要的是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對擇業充滿信心,註意磨練意誌,培養樂觀豁達的心態,不怕困難和挫折,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的心理。
總之,大學生在擇業求職的過程中,要提高自我調節意識,保持良好的心態,立足於自身的努力。同時,社會、學校和家庭也要給予熱情關註和積極引導,幫助學生面對現實,消除心理困擾,緩解不必要的心理壓力,促使他們盡快實現角色轉換,順利走上工作崗位。
三、擇業的方法和技巧
大學生在擇業時做好積極的心理準備和調整固然重要,但掌握壹定的方法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壹)自薦的方法和技巧
為了順利找到工作,大學生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正確地宣傳、展示和推銷自己。自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妳能否獲得進壹步的面試機會,這是壹種沒有見面的“面試”。所以,作為大學生,妳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合適的方式推薦自己。
常見的自薦方式有:口頭自薦、書面自薦、廣告自薦等。對於每個求職者來說,選擇自薦的方式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大學生應該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合適的自薦方式。對於談吐自由、思維敏捷、普通話流利的求職者來說,選擇口頭推薦更能發揮優勢;對於能寫出漂亮字體和漂亮文章的求職者來說,選擇書面推薦更能顯示求職者的魅力。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自薦的選擇取決於用人單位的需求。同時,自薦材料的投遞方式也很重要。求職者親自向用人單位出示自薦材料,可以加深對用人單位的印象,增強求職成功的可能性。
2.自薦材料準備充分
自薦材料包括自薦信、簡歷、證明材料、學校推薦表。自薦材料要齊全。推薦信主要是介紹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點;簡歷主要是讓用人單位了解自己過去的經歷;證明材料是個人成績;學校推薦表體現了學校對自己的認可。自薦材料的準備要實事求是,適當;二要突出重點,強調個人專長和特色;第三,書寫要流暢,字跡要端正;第四,用詞要謙虛,不要用可能引起別人反感的詞。有時候,用多種語言寫的自薦材料對求職也有幫助。如果選擇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用民族語言和漢語寫推薦信會達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妳以前在外事、旅遊或合資企業工作,可以再準備壹封外語推薦信,讓用人單位知道妳的外語水平。
3、掌握自我介紹的技巧
靈活掌握自我介紹的技巧,有助於幫助大學生順利打開求職之門。自我介紹時,要主動、自信、大方;要突出重點,強調自己的專業特長、知識和愛好;實事求是,不粉飾錯誤;要有針對性,根據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介紹自己的能力。
4.贏得好感的技巧
贏得雇主的好感,求職目標就達到了壹半。要想贏得用人單位的好感,可以從四個方面來把握:第壹,求職時,著裝要整潔幹凈,女同學要避免濃妝艷抹,穿過於透明或性感的連衣裙。第二,自我介紹時,要自信大方,說話要從容不迫,聲音適中。第三,自我介紹時,要以禮待人,舉止得體。在面試場合,無論男生女生都不應該把手插在口袋裏或者把後背向後叉腰,但是抽煙和指指點點不會給人留下好印象。第四,說話要註意平實客觀,切忌過於生硬和自吹自擂,回答問題要切中要害,語言要講究文明,不要使用油腔滑調、格調低下的俗語。建立良好第壹印象的方法(SOLER)值得註意。s:指坐著或站著時面向他人;
o:姿勢要自然開放;
l:微微前傾;
e:向前看;
r:放松。
面試方法
在選擇工作的過程中,用人單位往往通過面試來決定是否錄用應聘者。面試不僅可以考核壹個人的綜合能力,還可以使招聘人員通過觀察了解應聘者是否有能力從事某項工作。面試是大學生職業選擇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予以充分重視。
1,面試準備
為了在面試中從容應對挑戰,大學生應該在面試前從三個方面做好準備:
(1)了解用人單位的情況。大部分招聘人員會問與自己單位相關的問題。所以求職者要了解用人單位的情況,這樣才能拉近雙方的距離,增加招聘方對妳的好感。面試前要通過網絡、報紙、電視等媒體或熟人收集用人單位的信息,如歷史、規模、主營業務、用人特點和要求等,以便在面試中有的放矢。
(2)進行模擬問答。用人單位在面試過程中經常會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求職者要對用人單位在面試中可能會提出的問題進行預測,進行模擬問答。招聘人員通常會要求回答四個問題:壹、自我介紹;二是選擇本單位的原因;第三,對時事政策的理解和看法;第四是如果被錄用,妳會以什麽樣的誌向和態度投入工作。提前準備好申請人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答案,有助於申請人在面試中表現良好。
(3)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參加面試前,要適當放松,調整心態,註意休息,這樣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參加面試。
2、面試的基本禮儀
禮儀是日常社交中不可或缺的。在面試中,求職者更要註意禮儀,否則會讓招聘人員覺得妳缺乏修養。面試時註意觀察時間。壹般可以提前5-10分鐘到達面試地點。穿著整潔,不要給人邋遢的感覺。舉止自信優雅,表情自然,動作得體,坐姿站姿保持良好。註意對方的說話。向對方介紹問題時,眼睛要盯著對方,不要東張西望,不要耷拉眼皮。
3.面試中的語言應用。
面試時的語言表達也很重要。回答問題時,面試官說話要清晰,註意控制語速,保持語言流暢,回答要簡潔完整,註意不使用口語和不文明用語,註意語調和語速的正確使用。面試的時候,對話要有所保留。遇到難題時,機智幽默的語言會增加輕松愉快的氣氛,有助於化險為夷。面試談話中隨時註意傾聽者的反應,根據對方的反應調整語氣、語調、音量和內容,發現對方不感興趣時立即轉移話題,發現對方在聽妳說話,說明音量太低,要適當提高聲音。
4.答題技巧
面試中,考生掌握答題技巧非常重要。回答的時候要抓住重點,言簡意賅,避免長篇大論,讓人不得要領。對於招聘人員提出的問題,不能簡單地用“是”或“不是”來回答,應該把理由和理由說清楚,並給出適當的解釋。如果招聘人員問的問題超出了範圍或者壹時難以理解,可以陳述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對方確認後,妳要有的放矢,避免回答無關的問題。回答問題的時候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不必為此標新立異。當妳在面試中遇到不知道、不理解、不了解的問題時,不要裝作不知道,牽強附會,真誠坦率地承認自己的不足。虛心詢問對方,會引起考官的信任和好感。
(三)筆試和簽字
筆試是崗位評價的壹種輔助方式,近年來受到用人單位的重視,也體現了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專業素質。主要方法有:心理測試,用於測試考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職業興趣、職業能力、態度、性格、氣質等;專業考試,主要測試求職者的專業知識和相關能力;命題寫作體現了求職者對語言的掌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簽約是求職的最後壹個環節,也是職業選擇的最後壹步。協議規定了學校、學生和用人單位的權利和義務。所以作為合同,大學生壹定要謹慎對待就業協議,認真考慮合同條款,做最後決定。
總之,職業發展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心理健康的人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會有更多的主動權,心理健康的人在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中會有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