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馬興瑞2日表示,嫦娥壹號衛星成功探月標誌著中國衛星發展取得新突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進入深空探測新的歷史階段。他還透露,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已進入全船綜合測試階段,中國新壹代運載火箭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據馬興瑞介紹,中國航天事業創立50多年來,衛星技術和載人航天技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中國已形成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實用科學探測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北鬥導航定位衛星系列、海洋衛星系列等七大衛星系列,衛星總體水平逐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過去五年,中國在小衛星研制領域也取得了重要進展。
2007年5月14日為尼日利亞發射的通信衛星,不僅實現了中國整星出口的突破,也是中國首次以火箭、衛星、在軌交付方式向國際客戶提供商業服務的實踐。馬興瑞說,這顆衛星的研制、發射和使用成功,不僅推動了中國大容量、長壽命、高可靠通信衛星的發展,也為中國航天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國際商業衛星市場。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提供發射、衛星、地面設備等完整配套航天產品和服務的供應商,為中國自主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創了新的空間。
中國將在2008年發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屆時中國宇航員將進行首次太空行走。馬興瑞說,目前,氣閘艙等核心技術難點已經攻克,全船進入綜合測試階段。用於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火箭預計在12結束前完成全箭組裝。
截至目前,長征火箭已發射104次,成功率超過90%。新壹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在天津奠基。馬興瑞說,新壹代運載火箭將是無毒無汙染的“綠色”火箭,它的研制將推動中國進入太空的能力邁上新臺階,對中國未來30年至50年的航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說,新壹代運載火箭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預計到2008年底,將完成方案階段,研制出工程初步樣機。
馬興瑞表示,作為中國運載火箭、衛星和載人飛船的核心研制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將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壹代運載火箭工程等重大科技項目中,繼續瞄準空間技術發展前沿,攻克壹批具有全局性、帶動性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專家訪談
據昨天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北京電力政協委員、載人航天火箭系統顧問組組長、神舟五號火箭總指揮黃春平表示,神舟七號發射時間將推遲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發射計劃將推遲到2008年。
黃春平表示,推遲發射計劃“不是問題,而是工作周期的決定。”神舟七號火箭的每壹個部件都需要經歷壹個復雜的工作循環。首先,需要用單壹樣品技術解決關鍵問題。關鍵問題通過後,就要設置方案和原理考核,然後進入抽樣階段。現階段需要解決的任務有兩個,壹是通過性能指標測試,二是原料、加工等工藝能力要在工廠的生產能力之內。取樣合格後,修改設計,做樣品生產,進行產品實驗,最後在工廠生產產品。此外,還應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評估。所以,“這是壹個復雜的工程,要壹步壹步來,不能急於求成。”
黃春平介紹,與神五、神六不同,神七火箭的研制重點是航天服和閥門制動。因為“神舟七號”將實現太空行走,航天員能否從艙壓、閥門剎車、宇航服等方面適應突然出現的真空環境,起著重要作用。
據悉,“神舟七號”太空行走對航天員的考核要求更高。由於宇航服內的壓力低於正常值,可能會在人體組織內釋放氮氣,在血管內形成空氣栓塞,導致減壓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員穿上航天服後,必須充分吸收氣閘室內的氧氣,協助工作的航天員返回內艙(即軌道艙),關閉內門,然後氣閘室開始減壓至真空,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壹致。這時,航天員就可以出艙了。完成出艙任務返回艙內時,需要對航天服進行壹定程度的減壓,然後給氣閘充氣。
“航天員出艙活動是壹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活動。”據專家介紹,神舟七號的太空行走需要航天員在地面做充分的實驗和訓練,而地面訓練壹般是在對比重有壹定要求的中性水池中進行。這種水池通常建在壹個大的測試室內。水池裏放著飛船,利用水的浮力來模擬太空中的失重狀態。然後航天員在水池中進行進出艙和出艙操作的訓練。
專家說,“神舟七號”將具備宇航員太空行走的幾個必要條件。首先,它將為航天員提供艙外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和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艙外航天服,它具有防流星、真空隔熱屏蔽、氣密性、保壓、通風和調溫等多種功能。宇航服的手套既密封又有彈性,頭盔是透明密封的。其次,艙外背包有控制系統和通信系統,控制系統裝有噴氣裝置,以便航天員控制行走方向。據悉,航天服和背包結構復雜,技術難度大,價格昂貴。美國生產的壹套宇航服大概是65438美元+0.5萬。第三,當然是要有技術操作熟練、身體健康、心理素質穩定的航天員。
“目前神舟七號其他部件都差不多,只有航天服要攻關,航天服的研究進度決定了神舟七號的進度。”黃春平補充道,“不過,中國完全有能力解決。”
黃春平說,為了適應真空環境,神七航天服在氣密性、通訊、排泄、通信、電源、活動關節等方面都比神六有了很大改進。
“神舟五號”的時候,中國的載人航天還只是壹個人壹天上太空的考核。當時楊利偉只呆在返回艙裏,軌道艙的艙門是關著的。雖然“神六”在外形上與“神五”相差無幾,但不同的是,兩名航天員將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從事多人多天的太空飛行程序。專家做了壹個形象的比喻,“兩位航天員活躍在‘壹室壹廳’。在神舟七號上,航天員不僅要在“壹室壹廳”內活動,還要走出“客廳”,走出軌道艙側面的窗戶。
據介紹,“神七”對航天員的生命保障系統、艙外設備、結構氣密性等要求更高,因此“神七”在外形上將與“神六”有明顯區別,相關系統也將有所改變,尤其是軌道艙。
通常情況下,飛船發射到太空後,航天員在出艙前會在氣閘室做2-3個小時的適應性準備。他們將穿著艙外航天服,背著背包,在氣閘艙中攜帶物資。進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員所穿的宇航服體積巨大,在地面上的重量達到125 kg,根本不像在地面上戴帽子那麽輕松。它只能在其他宇航員的幫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號上至少會有兩名航天員,這樣就可以互相配合了。至於會有多少人出艙,不確定。估計壹個人太空行走。”
據黃春平預測,神舟七號將有三名航天員,壹名出艙行走,壹名在軌道艙會合,壹名留在返回艙。艙外活動將包括行走、操作、擰螺絲等安裝設備,為將來建立空間站做準備。
系列消息
專家說,神舟七號女航天員肯定不會上天。
時代商業新聞:
今年65438+2月,“2005時代商報北方書城白領讀書月”正式成立。從月初開始,就有名人和著名藝術家。
邀請賴申面對讀者。早上6:5438+00,這項活動迎來了壹位特殊的人,那就是中國航天專家王清任。當天,他欣然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講述並透露了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的研制現狀。
“神七”要組團出行。
從神五到神六有了壹個飛躍,就是從壹個人上太空到兩個人起飛,從壹日遊到五日遊。這樣的飛躍讓人不禁要問:神舟七號會有多少人上太空?會變成什麽樣的模式?對於這個問題,王清任告訴記者:“對於神七,我們可能會派壹個團隊去度假,但是不管幾天幾個人,最重要的是完成壹個人類出艙的任務,也就是說神七的人要出艙,上太空。”
對於具體難度,王清任說:“做到這壹點難度極大,要解決的技術關鍵是把航天員的衣服變成‘衛星’。”對此,王清任進壹步解釋說:“因為航天員在太空艙裏,生存的壹切條件都是完備的,但是出了太空艙,這些條件都沒有了,太空中的輻射極其強烈,這是人類無法承受的,所以在這個時候,這個項目是壹個裏程碑,目前仍處於開發階段。”
女性“飛翔”尚需時日
神六之後,媒體的熱點話題之壹壹直是神七會有女航天員,但王清任明確告訴記者,神七不會有女航天員。王清任老師解釋說:“對航天員的要求相當高,不僅僅是開飛船那麽簡單,還有心理、經驗、應變等很多其他要求,而且這些要求都極高。我們現在確實招收了壹批女航天員,但她們現在只是在飛行大隊學習,連模擬飛行都沒做過,更別說真正的飛行了,所以這樣壹批女航天員要成為像楊利偉、聶海勝、費龍軍那樣的航天員還需要壹段時間。對他們來說,大部分都會成為航天領域的專家。”
“神七”的成本比“神六”低
許多人關心神舟六號的成功。花了多少錢?對此,王清任透露,“神六總造價9億元,其中神六航天服造價300萬元。”王清任說,中國肯定是在用有限的投資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擺在中國航天人面前的壹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用有限的資金取得更多世界公認的成績。”
關於“神七”的成本,王清任向記者透露,“神七”的成本應該比“神六”少。因為我們“神舟”系列航天技術的主要研究工作已經完成,“神舟七號”是在現有基礎上研制的,成本相應會少很多。"
就在壹個月前,第壹部反映載人航天工程的電視劇《神舟》在全國播出,但是看了這部電視劇的專家們卻有點無奈。王清任說,“我們幾個同事壹起看的,我們看完都笑了,因為裏面的錯誤真的讓我們很無奈,我們只有苦笑。就拿最簡單的錯誤來說吧。就像裏面的壹個女主角,壹直把“航空”和“航天”的概念混在壹起。前者指的是飛機,後者應該是我們所說的“航天飛船”,也就是現在大眾所說的“神六”。從這裏可以看出,他們其實並不了解航空業,很多時候我感覺中國人做事往往都是匆匆忙忙的。很多人看神舟電視劇喜歡偶像化,但是很快就會降溫。這也是壹個輿論導向問題。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冷靜看待我們的航天事業。”
發射時間
◇發布時間:
2008年9月25日21:07-22:27上線。精確到分鐘。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6日宣布,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指揮部6日召開第壹次會議,決定於9月25日至30日實施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七號飛船於9月7日開始加註推進劑。
這位發言人說,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主要系統已進入最後準備狀態。神舟七號飛船、長征-2F運載火箭、艙外航天服、伴飛衛星等產品已完成發射場區主要測試工作,發射場、TT&C通信、著陸場等地面測試系統基本完成任務實施準備。航天員飛行乘組在發射場進行了人、船、箭聯合演練,操作技能熟練,身心狀態良好。
神舟七號飛船加註推進劑後,將與火箭對接,垂直運送到發射工位,進行最後的狀態檢查和確認。任務指揮部決定加註火箭推進劑後,擇機發射飛船。
神舟七號太空行走計劃在發射後的第二天16:30進行。
發射條件
無降水,地面風速小於8米每秒,水平能見度大於20公裏;
發射前8小時至發射後1小時,場地30公裏至40公裏範圍內無雷電活動;
艦箭發射地3公裏至18公裏空域最大風速小於70米每秒,發射前後9小時不應有雷電。
神舟七號的首選發射時間是2008年9月25日。中國載人航天火箭系統顧問組組長黃春平6月5438+01號告訴相關媒體,“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的首選發射時間是2008年9月25日晚上9點左右。
神五、神六、嫦娥壹號的發射時間都在10的中後期,神七的發射將提前到本月底。據專家介紹,9月和10月適合發射窗口較多,但由於神舟七號將執行太空行走任務,9月底起飛時太陽的角度更適合航天員出艙活動,可以使飛船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到太陽,保證航天員出艙時有陽光。
發射載人航天的最佳氣象條件主要包括:無降水,地面風速小於每秒8米,水平能見度大於20公裏;發射前8小時至發射後1小時,場地30公裏至40公裏範圍內無雷電活動;艦箭發射地3公裏至18公裏空域最大風速小於70米每秒,發射前後9小時不應有雷電。
黃春平說,能否如期發射,主要看當時發射場的天氣。小雨和氣溫壹般不會影響飛船的正常發射,但大風可能會導致飛船推遲發射,因為風速超過了火箭的承受能力,可能會改變其飛行方向。
黃春平透露,航天員的太空行走將在飛船進入軌道,繞地球飛行5圈以上後進行。
“神五”、“神六”發射入軌後,無法在太空中拍攝飛船外部的照片,當時的電視直播也僅限於艙內。而“神舟七號”在釋放伴隨小衛星後,將能彌補這壹短板。據專家介紹,小衛星能夠近距離繞飛,是因為小衛星上裝有CCD立體相機,可以提供航天器在軌的第壹張三維外景照片和航天員出艙活動的實時畫面。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表示,國際上,無論是白天發射還是夜間發射,兩種情況都存在。
“神舟七號”宇航員
神舟七號飛船將於9月25日發射,三名選定的宇航員已經確定。據報道,兩次入選神舟計劃的航天員翟誌剛是最有可能進行中國首次太空行走的人。
神舟七號飛船的三名入選航天員包括入選神五和神六的翟誌剛,以及同樣入選神六的兩名隊友劉伯明和景海鵬。
其中翟誌剛最有可能執行出艙任務,劉伯明是首選。今年42歲的翟誌剛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翔縣人。1985加入空軍,安全飛行記錄超過1000小時。
據了解,神舟七號將於本月25日晚8點至9點發射。26日和27日下午到晚上是最適合出艙的時間,屆時兩名航天員將進入軌道艙。因為宇航服很重,造價超過1億元,只能在另壹個人的幫助下穿上。這次太空行走大約需要40分鐘。宇航員將與兩條救生索相連。宇航服是在俄羅斯宇航服的基礎上研制的,提供氧氣、壓力、電源和通訊設備。航天員出艙後,會有壹個小衛星,上面有攝像鏡頭,會直播太空行走。如果這項技術成功,將是中國航天科技的突破。發射後大約68小時,所有的實驗都將完成。28日下午,飛船將返回地球。
神舟七號即將發射,最後壹次火箭和遙測系統測試已經完成。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內外的安保級別全面升級,附近的軍用機場也加強了安保。雷達和各種探測儀器已經投入運行,地面和上空也做了各種部署。
雷達不斷探測,天上地下全面設防。這個軍用機場距離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約100公裏,是通往發射中心的必經之路,也是發射中心外的又壹層防護網,確保了神舟七號發射任務的各項準備工作萬無壹失。在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的最後兩次發射中,國家領導人從北京到酒泉發射中心觀看了發射過程。都是先到軍用機場,然後轉到發射中心。從發射中心到軍用機場的範圍已經完全被列為軍事禁區,太空之路完全被封鎖。這個區域不允許任何人停留,更禁止拍攝。神五、神六、神七都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但每次都明顯加強了安保。通往航天城的檢查站從過去的壹兩個增加到三四個。每天,檢查站都有武警和人民解放軍把守。所有從太空路前往發射中心的車輛都必須有通行證才能放行,所有司機和乘客都必須登記證件。
最終翟誌剛、劉伯明、景海鵬會飛,翟誌剛有望太空行走。首選是劉伯明。
查看詳細信息
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