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馬洛伊·山多爾的蠟燭余燼——回不去的奧匈帝國

馬洛伊·山多爾的蠟燭余燼——回不去的奧匈帝國

那壹代人真的很偉大,但是有點孤獨。他們不夠幸運,無法融入這個世界。她們雖然驕傲,但依然相信正直,相信男性性格,相信沈默,相信孤獨和承諾,相信女人。失望的時候,他們沈默。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壹生都是沈默的,他們把壹生都奉獻給了責任和沈默,就像他們對誓言壹樣。-“蠟燭余燼”

馬洛伊的《蠟燭余燼》全文20章,壹頁***212。第壹次看這個大概花了我壹個晚上,壹個上午,壹個下午的時間。

第壹次是什麽感覺?寫得好。妳會問,如何很好地衡量這壹點。衡量?不可以,不可以,只看壹遍是達不到課文要求的基本評價能力的。先說感受。嗯,感覺怎麽樣?

這就好比:我花了20塊錢去了85℃,想坐壹下午,只喝壹杯,吃壹條面包,卻在那裏遇到了壹個老人。他免費給我講了他短暫輝煌孤獨的壹生。

這是真的嗎?當然不是。只是打個比方。妳知道的。這本書是從圖書館借來的。我沒有花壹分錢,卻凝聚了壹個作家與祖國的緣分。

妳什麽意思?這部小說具體表達了什麽,是如何表達的?

嗯,這是壹個好問題,等我完成第二次。

第壹個問題:小說表達了什麽?

情節概括

故事開始的時候,壹天早上,將軍收到了他仆人的壹封信。這封信雖然潦草,粗糙,簡潔,但壹種滲入歲月的等待,剛剛有了回應。信的主人康拉德是亨利克將軍年輕時最好的朋友。將軍壹直在等待康拉德的任何消息。這個班是41年43天。馬爾克斯笑了,友情不如愛情。阿裏紮和費爾明等了51年9個月零4天。

將軍看完信後,立即命令男仆和保姆妮妮安頓下來,吃壹頓豐盛的晚餐,因為康拉德終於要來了。

下午五點,將軍洗了個冷水澡。在此之前,他不吃午飯,只喝了壹杯涼茶。他壹直躺在燈光昏暗的房間裏,不斷想起父母,想起死去的愛人克裏斯蒂娜,當然還有對康拉德背叛的怨恨和懷疑。

晚上7點,將軍走出房間,伴隨著儀式般凝重的氣氛,穿過長長的走廊,穿過站在走廊盡頭的保姆妮妮,穿過40多年的塵封和回憶,遇見了晨信。

好了,小說前10章到此結束。

最後10章可以用壹句話來概括:飯桌上的對話。(主要是將軍圍繞兩個問題質問康拉德,期間將軍說的多,康拉德說的少。)

所以,是壹部人物關系非常簡單,情節非常簡單的小說?時間是壹天,地點在將軍家。主角是將軍和他的朋友,事情是多年不見的朋友重逢。沒錯。那麽它的深刻在哪裏呢?我不知道,但我可以先猜壹下。壹篇課文的解讀有標準答案嗎?開個玩笑,忘了自小的現代漢語閱讀理解,考慮第二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小說是如何表達的?

第1章將軍收到信後算了算時間。這壹點很有意思,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收到朋友的來信,會興奮地直接打開,而不是仔細計算他們分開的時間,甚至精確到41年43天。壹想到四十歲這個概念,人物的衰老和死亡期待就隨著這個概念出來了。可以肯定的是,此時此刻,接受者的生命已經不再年輕。在這裏,四十年前朋友寄來的信也給下文留下了懸念。發件人是誰?他和收信人的關系,他為什麽要在這個時候發這樣壹封信。然後繼續讀下去,劍走偏鋒,作者並沒有馬上按照常理介紹寄信人,而是委婉生動地在第二、三、四章描述了還和將軍在壹起的保姆妮妮,以及她早已過世的爸爸媽媽。

將軍的父親是朝廷侍衛隊長,有財富,有地位,有身份。此外,他還有壹個愛好——打獵。妳為什麽有這個愛好?小說解釋說,“衛兵打獵是因為他無法破壞別人和自己壹樣生活的世界——陌生的城市、巴黎、莊園、外語和生活習慣——所以他殺死麅子、熊和麋鹿。”

看到這裏,我想到了喬伊斯《壹個年輕藝術家的畫像》中的壹段話。妳可以比較這兩段。“我以前告訴過妳那些時刻,”他含糊地說,其中壹個時刻誕生了壹個靈魂。靈魂的誕生是緩慢而未知的,比肉體的誕生更神秘。當壹個人的靈魂在這個國家誕生的時候,有各種各樣的陷阱去捕捉它,阻止它飛翔。妳告訴我什麽國籍,語言,宗教?我必須飛出這些陷阱。”

我覺得壹個人的靈魂總會借助某種東西飛翔,比如莊子的悠然大鵬鳥,九萬裏風。每個人都有自己面對現實和連接靈魂的方式,但狩獵屬於將軍的父親。那它屬於將軍母親的方式呢?

將軍的母親是壹位伯爵夫人。當警衛在巴黎當信使時,他們在壹次聚會上壹見鐘情。愛情就像當時巴黎街頭的雪。起初,那些著名的建築、擁擠的人群以及能夠區分人的國家、民族、階級屬性,似乎在這場天真、純粹、詩意的想象風暴中,陷入了某種激情的誘惑,忘記了人性深處的自私、傲慢和偏見。但不管怎樣,將軍的母親和他的父親在那壹刻相愛了。何謂愛情?妳壹直擁有的理由不再那麽清晰,妳的心不再聽邏輯對話。伯爵夫人毅然跟隨近衛隊長從法國來到他的祖國所在的匈牙利後,才意識到自己討厭丈夫的嗜好,打獵。她禁止並遠離莊園裏壹切讓她想起打獵的東西。她熱愛音樂和肖邦,她喜歡在丈夫總是想著獵物的時候在月光下彈琴。

在第五章中,我們看到將軍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在法蘭西和匈牙利的血液中尋找愛和關懷,尋找精神方向。最終,他從父親那裏繼承了軍人的風度、高貴、義務和虛榮;我從母親那裏得到的愛不夠,愛的欲望強烈。在將軍的青年時代,他因為孤獨經常發燒咳嗽,直到他在軍校少年時期遇到了睡在他旁邊的康拉德。

值得註意的是,直到這裏,我們的第5章開始有了回應第1章的伏筆的傾向。從第六章和第七章開始,作者開始解釋將軍和發報者之間的關系。

山多爾這樣描述他們之間的親密關系

正:他們什麽都有,衣服內衣。他們在莊園裏共用壹間臥室,壹起讀同壹本書。他們壹起發現維也納和森林的秘密,壹起讀書,壹起打獵,壹起騎馬,壹起陶冶軍人的道德,壹起體驗社會生活和愛情。

側面:他們在學校友誼的嘲諷沒有持續多久;大家很快就習慣了,感覺這是壹種自然現象。甚至當人們提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已經把他們的名字組合成壹對夫婦,稱他們為“亨利克先生和夫人”,但人們不再嘲笑這種關系。在他們的關系中,有壹些溫柔、嚴肅、無條件和悲劇性的東西,這種友誼的光芒解除了嘲笑者的武裝。在任何人群中,都會有人嫉妒這段感情。人最大的欲望是無私的友誼。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總會有分歧。總有那麽壹段時間,我需要獨立面對這個世界,審視自己從哪裏來,又要去哪裏。如果我們真的想了解壹個人,我們就得了解他生活史中的童年,了解他背後的家庭是什麽樣的情況支撐著他自己的成長。可惜亨利克將軍第壹次去康拉德家之前,從來沒有想過這些。他只知道康拉德的父親是個小官,母親是波蘭人。他並不知道朋友家的具體情況,直到康拉德第壹次說:“如果我需要新的馬具,他們將不得不停止吃肉三個月。如果我在吃飯時給服務員小費,我父親將不得不壹周不抽雪茄...當我給妳家的仆人小費時,我是在從他們的生活中消費。他們的生活很艱難。”將軍感覺原來的壹體化的人現在好像有了壹種說不出的分裂。康拉德要學會原諒亨利克的富有,亨利克也要原諒康拉德的貧窮。將軍的母親比將軍的父親更愛康拉德,因為他們也熱愛音樂。當兩個人坐在大廳裏,壹起演奏肖邦的《波羅乃茲幻想曲》時,將軍和他的父親似乎處於另壹個世界。如果說將軍對康拉德家庭的不了解是他們最先意識到的差異,那麽音樂也有“壹人排斥另壹人”的意義。將軍不明白為什麽康拉德只有在聽到音樂的時候才會臉色蒼白,哪怕是非常普通的音樂。在將軍看來,演奏音樂只是為了擺脫煩惱,點綴生活,但康拉德對音樂的理解卻恰恰相反,不是為了擺脫煩惱,而是為了引發人們內心的激情和負罪感,為了讓人們的生活在自己的內心和意識層面更加真實。可惜將軍當時沒有任何個人感情。康拉德沒有誠實地向朋友們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不是以偏概全嗎?作者是怎麽表達的?是的,這是壹個更具體的概括,但我不得不這麽做,因為如何表達壹部小說就是如何安排寫作。我只是總結了前八章。現在我們可以再簡單看壹下寫作中的時間安排。我認為山多爾是壹個能寫“時間”的大師。第1章講述了現實中壹位將軍收到壹封信,這件事發生在現實中。但作者是40年前的好朋友,這給了時間歷史的重量,生活的色彩。

第2章到第7章都是回憶。解釋妮妮保姆什麽時候來到將軍家,解釋將軍的父親和母親,解釋這部小說的另壹個主角康拉德。記憶和現實有什麽關系?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有壹句話:“如果妳以前認識我,也許妳現在會原諒我。”但看了這本小說,恰恰是這句話,似乎沒有分量。我們的將軍和他的朋友們在外人看來,從小就建立了堅不可摧的友誼,但是他們真的那麽了解對方嗎?他們真的沒有讓壹個人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接近另壹個人的外在或內在因素嗎?這不是對張愛玲思想深度的批評。在《傾城之戀》的小說文本中,這句話是深度,而不是這裏。為什麽?因為壹個文本是壹個獨立的個體,它有自己內在的情感邏輯和生命體驗。優秀小說家寫的小說呈現了這樣的事情。所以,個人認為,有時候我們在談這部小說的思想境界深,那部小說的思想境界淺的時候,最好想想作者寫到這裏是不是只能這樣寫,因為這樣寫是符合小說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運的。

好了,回到第八章,這裏我們再次從記憶跳到現實。第八章的開頭是這樣描述的:

“將軍換好衣服。他獨自換了衣服;從衣櫃裏找出壹件漂亮的衣服,看了很久。他已經十多年沒穿過制服了。”他做了壹個等待即將到來的客人的手勢。註意,第1章留下的問題要在這裏回答。為什麽這位客人是先郵寄過來的?他害怕將軍的拒絕嗎?如果是,他為什麽害怕?我們現在知道答案了嗎?答:我不知道。但我們在小說中讀到的是,將軍看完信後,擔心客人不來,派人開車去接他。這很耐人尋味。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麽?

也許我們可以把第9章到第20章放在壹起。康拉德來了,亨利克將軍接見了他,他們在藍蠟燭邊吃邊談。這段對話現在幾乎是對過去的回顧,是壹個人對另壹個人的提問。壹開始問的是兩人分開後的生活,這裏開始說他們當時所處的時代,動蕩的戰爭年代。將軍選擇了報效祖國,而康拉德則退伍去了熱帶地區。但壹戰後,將軍的祖國解體,康拉德成為英國公民。記憶中他們共有的祖國的概念已經不存在了。

然後他們開始和將軍的妻子克裏斯蒂娜交談。她也走了。將軍談到他如何面對他最好的朋友和他的妻子離開後的孤獨和沈思。多少年的孤獨與沈思,41年。在這裏,山多爾似乎拋給讀者壹個問題:壹個人如果有足夠的財富去關心貧窮,有足夠的閑暇時間去琢磨人性的哲學,但身邊卻沒有朋友,失去了愛人,他還算是壹個幸福的人嗎?說實話,看到第13章的時候有點迷茫。為什麽將軍壹遍遍問友情的本質,壹遍遍問客人?如果妳遇到了好朋友的背叛,妳會繼續表達憤怒還是原諒?他和來訪者之間具體是什麽過節?山多爾終於開始寫作了。原來,在打獵的時候,將軍覺得康拉德想開槍打他,但後來他放棄了這個舉動,離開了。

這太神奇了,因為康拉德沒有直接當著將軍的面開槍,而是在背後開槍。也就是說,將軍可能是惡意猜測,但康拉德在這次狩獵後就離開了,再也沒有回來。當將軍去朋友家時(康拉德以前從未邀請將軍去過),他發現他的妻子剛來。他立刻覺得妻子比他更熟悉這個地方,並預言她以前來過這裏很多次。背叛發出了聲音,隨之而來的是憤怒。但這種背叛是在槍擊後被發現的。為什麽將軍覺得康拉德在獵物出現的那壹刻就想殺了自己?為什麽他在感覺自己即將被朋友追殺的時候,沒有選擇逃跑?

當命運以某種方式直接降臨到我們其中壹個人身上時,它似乎在呼喚他的名字。從焦慮和恐懼的深處,總會放射出某種魔力,因為壹個人不只是想不惜壹切代價活下去,不,而是想徹底了解和接受自己的命運,不惜壹切代價,甚至不惜危險和毀滅。因為將軍想找到壹個真理,關於友誼。看朋友是不是真的想殺他。

那麽,愛情的真相是什麽?他的妻子克裏斯蒂娜,將軍認為他了解她的壹切。他認為她愛他,因為當她遇見他的時候,她正和壹個沈默的、生病的、靠樂器、樂譜和記憶生活的老人單獨在壹起...現在,將軍給了她婚姻和蜜月,帶她去了巴黎和羅馬。克裏斯蒂娜當然相信她非常愛我。後來我知道她不愛我,那段時間她也不愛我;只是感激。她甚至給了他壹本日記,裏面寫滿了令人驚訝的自白。“妳沒救了,因為妳自負。”她還寫道,她在阿爾及爾遇到了壹個跟蹤她的男人,她想和他壹起走。我不認為壹個人真的想把所有的事情都那麽辛苦地向另壹個人傾訴。也許他之所以用如此碎片化、坦誠的方式談論壹切,恰恰是為了避免直接談到事情的關鍵和本質。我在蜜月期間沒有想到這壹點,甚至後來看日記的時候也沒有想到。

好了,現在回到現實了。40年前出逃的朋友回來了,終於可以問那些我壹直疑惑的問題了。只是夾在兩個人中間的克裏斯蒂娜不在了,他們曾經服務守護的國家也不在了。

兩個問題

將軍等了40多年的兩個問題:1,是自己的錯覺,自己搞錯了。還是妳,我最好的朋友,真的想殺了我??2.克裏斯蒂娜和妳壹起背叛了我嗎?

現在變成了:1。克裏斯蒂娜知道妳那天早上打獵時想殺我嗎?

2.以我們的精明、傲慢和優越感,我們贏得了什麽?對這個死去已久的女人痛苦的迷戀不就是我們生活的真正內容嗎?

然而,康拉德最終沒有回答這些問題。事實上,在詢問過程中,將軍有壹本克裏斯蒂娜當時記錄的日記,這本日記本來是可以打開的。在打開日記內容的同時,康拉德的回答與之進行了對比。但是將軍選擇燒了它,因為它毫無意義。

就這樣,原本關於友情背叛,關於愛情背叛,關於兩個在故國死去卻活下來的老人之間的壹段對話,現在變成了壹本關於死亡的書。死亡最終帶走我們生命之前的所有記憶有什麽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