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美國哪些大學中國學生占多數?

美國哪些大學中國學生占多數?

壹個單親媽媽,她是如何讓自己的13個孩子都成為醫生,在她100歲的時候,希拉裏和紐約市長親自去給她慶生的?

壹個博士的父親是如何讓自己的六個孩子,五個成為留美博士,1成為碩士的?連魯豫自己都說:“我要生孩子,就讓他幫我生。”。

他們是怎麽培養出這麽優秀的孩子的?讓我們來了解壹下他們教育的真諦吧!

01

單親媽媽培養了13名醫生。

她是個大家閨秀,為了養家糊口放下了本來的價值去當傭人。

62歲時,她為了獲得移民資格,刻苦學習英語,終於通過了移民考試;

她壹生養育了13個孩子,都拿到了博士學位。

她是壹個普通的中國人,被兩任總統(克林頓、布什)稱贊,稱她為“偉大的母親”。

她是個單親媽媽,養了13個孩子,活到了106歲。

她就是王淑貞,壹位偉大而平凡的母親。她很偉大,因為她生了13個孩子,培養了13個醫生。她普通是因為她默默無聞,壹個普通的家庭主婦,沒有自己的事業。

40歲喪偶,13孩子,13醫生。

王淑貞出生於1897,江蘇省南通縣人。小時候家境殷實,上了女子中學,喜歡詩詞音樂,從小就有信仰,學佛。

19歲時,她嫁給了當地富商李佳,過著照顧丈夫、教育孩子的生活。當時,人們相信多生孩子,給李家生了八個女兒和五個兒子。這家人過著神仙羨慕的生活。然後她丈夫被殺了。

從此,李家失去了支柱,整個家族開始走下坡路。失去丈夫的王淑貞並不氣餒。她不僅要養活所有13的孩子,還要讓他們上學,接受良好的教育。

為此,她甚至幫助人們謀生。為了養活這13的孩子吃喝、上學,王淑貞也想盡辦法,從壹個“大家閨秀”、“全職太太”,變成了壹個“仆人”、“仆人”。

在富人家裏帶孩子、洗衣做飯、輔導音樂,只要壹雙手能掙錢,她就沒日沒夜地工作。

因為住在郊區,孩子在城裏上學,每天來回要走幾十裏路。不管有多難,王淑貞從不抱怨。他動情又理智地對孩子們說:“妳們將來要有能力,要有出息。”

王淑貞對她的孩子很嚴格,近乎苛刻。

我的兒子李昌鈺從警察學院畢業後成為了壹名督察,他的工資很高。但是,她對兒子說:“妳還要繼續學習。碩士不夠,還得讀博士。”

她希望自己的孩子盡可能成為優秀拔尖的人才,不僅是成長,更是成長。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李氏家族誕生了13個博士,這絕對是全世界的奇跡!

女兒李曉峰(左)、王淑貞(中)和兒子李昌鈺(右)

孩子從事各種行業:研究員、商人、設計師、工程師、藝術家、廣告人、證券工作者、IT精英等等。它們是:

在她培養的13名博士中,有3人獲得“全美十大傑出青年”。就連克林頓總統和布什總統也在母親節寫信稱贊她,稱她為“偉大的母親”。

龍芯經只有15字。

王淑貞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成功,但她教子的書只有15字。這也充分印證了老祖宗的教訓:大道至簡。

她經常告訴孩子,“對別人好壹點,專心做事,少說多做。”

雖然只有15字,卻包含了人生的四個方面。可以說是字義豐富,言簡意賅。

1,對別人好。做人要善良,廣植福田,搞好關系。這是我們人生的第壹要義。人可以無才,但不能無德。

2.專心做事。我們應該真誠和尊重。要專心做自己的事,首先要對自己做的事有壹份誠意,真心實意的去做,不要去想做這件事的回報。

3.少說話。要內向,要有自制力,但也要避免口舌之爭。話多的人,壹方面容易不自覺地得罪別人,也給自己埋下禍根;另壹方面,說得多做得少自然會讓人輕浮膚淺。

4.多做事。人要努力,用行動把理想和想法變成現實。做事不僅是我們提前夢想的壹種方式,也是自我修養的壹種渠道。

這15個字,包含了我們祖先教育後代的必經之路。值得每壹個家長,每壹個人學習。

壹顆中國心。

盡管王淑貞隨家人移居美國,但她心中仍有壹顆中國心。平時在家,她和孩子交流,堅持用江淮官話如臯話。壹方面在異國他鄉聽到壹口鄉音緩解思鄉之情,壹方面提醒孩子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在她100歲生日的時候,克林頓總統、夫人希拉裏、紐約市長都去祝賀老人“生日快樂”!能有這麽高標準的待遇,她得到的崇敬可想而知!

王淑貞和紐約市長

生日會上,孩子們問她想要什麽禮物,她說:“我要回去給中國的孩子們建壹所學校。”簡單的壹句話,道出了她對祖國深深的愛和思鄉之情。

2003年3月6日,王淑貞在美國紐約州去世,享年106歲。生於光緒,長於民國,與* * * *成和,卒於公元21世紀。

這個跨越三個世紀的中國老人,生下了13個孩子,培養了13個醫生。她“與人為善,專心做事,少說多做”的教育道理,值得當代每壹位家長和孩子學習。

和兒子李長覺合影。

02

醫生的父親培養了

5美國留學博士,1碩士。

蔡笑笑(左)和魯豫(右)

有壹個父親,他有六個孩子。他撫養每個孩子,讓他走上精英之路:

1.大兒子畢業於杭州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後赴美留學,獲得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36歲成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還擔任美國國家基金會的論文評審工作。2008年獲得世界統計學“諾貝爾獎”——“Copps總統獎”;

2.二兒子14歲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後來被送到美國留學。25歲時,他獲得了羅切斯特大學的博士學位。畢業後曾是華爾街的基金經理,在美國最大的公司、有“金融界哈佛”之稱的高盛擔任副總裁。現在紐約經營自己的公司;

3.三兒子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被美國聖約翰大學錄取為博士生。現在他在中國經營壹個行業;

4.四兒子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被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錄取為博士生,現在在上海辦私立醫院;

5.五兒子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碩士,現在在中國建設銀行工作;

6.小女兒14歲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18歲就讀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次年轉學哈佛大學,22歲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三年後,因為在學術研究上的突出成就,他被哈佛大學聘為助理教授,三十多歲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父親的名字叫蔡笑笑。他是醫生,但他說我的職業是我父親。印名片的話,正面肯定會印:蔡小小夜——頭銜:父親。

蔡小小寫過壹本書,叫《我的事業是我的父親》。該書上市後,受到讀者追捧,成為當年的暢銷書。反復印刷,售出654.38+0.7萬冊。

書中講述了壹位父親的育兒理念和方法,還有他寫給孩子的壹封信,感人至深。書上沒有說教,全是家長的論調。遇到任何問題,他總是坦然面對,沒有抱怨,沒有拋棄,沒有放棄。方法總是比困難多。

教孩子成才沒有什麽秘訣,但確實是壹門精致的藝術和學問。總結30年來的經驗和體會,就是五個要點,四個註意,三個關鍵詞。

蔡小小的全家福。

五個要點

1.家庭教育必須是愛的教育;

2.家庭教育壹定是快樂的教育;

3.與孩子保持密切溝通;

4.先教孩子做人;

最重要的是堅持:堅持不懈,鍥而不舍。

四個音符

1.註意適合自己的路徑;

2.父母雙方必須全力配合;

3.父母要為孩子抓住每壹把鑰匙;

4.家庭教育必須與學校教育密切配合。

三個關鍵詞

1.早教,2。決心,3。自學。

壹個秘密:如果妳有夢想,就會有奇跡。

當別的家長把三歲以下的幼兒期當成懵懂無知的階段,讓孩子寶貴的智力發展白白逝去的時候,我們認為聽話的可以教,盡早開始早教。

當別的家長把五歲的孩子托付給不懂教育的人或者進了不正規的學前班,讓孩子染上很多壞習慣的時候,我們卻在盤算著如何讓孩子早點讀書...

蔡笑笑的妻子(左)、蔡笑笑的小女兒、蔡天喜(中)和蔡笑笑的女兒(右)

當其他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很聰明,滿足於在各種比賽中獲得的獲獎證書時,我們就在盤算著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為孩子爭取逃課或者上少年班的時間。

當別的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很優秀的時候,就想盡辦法到處宣傳,向孩子提前獻花,白白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壓力,而我們卻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孩子保持安靜和冷靜,讓孩子在壹個沒有壓力的環境裏,輕松地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自己;

當別的家長為孩子上大學是最後的勝利而感到滿足和欣慰的時候,我們在鼓勵孩子說,上大學才是學習的真正開始;

以上方法可以參考,但不能照搬,因為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不壹樣,每個家長的文化程度不壹樣,每個孩子的氣質也不壹樣。

其實任何壹個家長的教育經歷的核心關鍵詞都離不開這兩個字:責任。

蔡小婉

正是這種責任感,使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教育成就。

教育孩子不是洗碗掃地。妳多做,我就少做。如果妳都做了,我就不用做了。

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各司其職,誰也不可或缺。

03

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

博士的父親蔡小小給了自己壹個定位:我的事業就是我的父親。人的壹生可能會有很多職業和頭銜,但父親這個職業永遠不會變。

他也把父親的職責做到了極致:面對孩子的壹切問題,他不急不躁,不拋棄不放棄,站在生命的角度陪伴孩子成長,用愛培養孩子。

盡早開始早教,培養孩子早讀的習慣,不給他們壓力,但還是激發他們的潛能,讓他們低調學習,鼓勵他們上大學才是學習的真正開始...

作為單親媽媽,王淑貞的媽媽面對困難時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帶著孩子往前沖;讓孩子永遠在學習的路上,不僅是成人,更是人才;

就算孩子出名了,她還是教他們低調;雖然身在國外,但我心系祖國,不忘自己的根。

她所有的行為都在給孩子樹立榜樣,就是以身作則。她的壹生充分展示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這樣的爸爸媽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雖然教育成功的方法有千萬種,但我們必須明白教育的本質是什麽。

教育的本質是做生活的教育。從生活的角度去做教育,我們會深入研究教育,了解生活。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的禮物。因為孩子是空瓶,是白紙,是父母給的,是父母畫的。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家庭是復印機。這個孩子把他父母的所有缺點都復制到了他的生活中。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麽樣的人,父母就會成為什麽樣的人。

如果我們今天真的想培養孩子,就要和他們壹起成長。在成長的路上,人生的教育會越來越好。

祝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成為優秀的父母,培養出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