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訓練方向放在提高孩子能力上,解決了我的困惑。如何提高孩子的能力,孩子具備了哪些能力,成為了接下來要回答的問題。陳老師的講座緊扣這個主題,深入淺出的講了孩子能力發展的方方面面。
人們常說認知能力,卻不壹定意識到認知能力是壹切訓練幹預的基礎,甚至很少有人能說清楚“認知”指的是什麽。
陳老師將認知分解為“感覺-知覺”的組合:感覺由對內在身體的感覺和對外在形、聲、氣、味、觸的感覺組成;感知是對事物的排序反應(感知、辨別、確認等。).我們無法確切了解孩子的內外感受,只能通過觀察孩子對各種事物的整體反應來了解孩子的認知問題。知覺是多種受體協同作用的結果,它準確地解釋了譜系中兒童問題的復雜性,也給出了我們在訓練幹預中需要重點關註的對象,即在兒童發展中起關鍵作用的視覺、聽覺和運動能力。
這可能是我壹直希望的目的感和方向感,以明確我們應該訓練和幹預什麽。
陳老師給我們看了壹個簡單的圖解:以“動”為支點的天平,壹端是“視”,另壹端是“聽”。這個簡單的數字形象地說明了三者之間的關系:運動是壹切行為的基礎,是智慧的開始;運動影響視覺和聽覺能力的發展;視覺和聽覺往往會出現妳高我低的場景,而這種變化。
體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普通孩子在成長初期也是從運動和玩耍中開始人生的,很多機構也開設了體育課。但是運動是如何影響孩子的其他能力的,我們需要如何訓練孩子的運動?市面上各種體育課的訓練目的是否正確?入職課程只是(或涵蓋)體育運動嗎?陳老師也給出了明確的回答。
不難理解,運動影響孩子的行為和社會化——孩子坐不住,玩不動。但這只是表面現象,是運動能力不足的間接影響。真正更重要的是運動對視覺、聽覺和語言的影響。了解這種更直接的影響,對於我們全面提高孩子的能力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運動可以說影響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那麽我們為孩子做的各種運動訓練(包括感官訓練)的目的和方法可能就值得懷疑了。根據前面的分析,運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力量、穩定性和靈活性,建立孩子的空間感,而不僅僅是掌握某項運動。感覺訓練雖然可能會涉及壹些運動,但側重於對孩子的感覺刺激,目的有偏差。此外,在實際的機構訓練或家庭訓練中,由於可能忽略了壹些細節,運動訓練並不能真正達到提高上述基本運動感知能力的目的,最後孩子看似掌握了相當花哨的運動技能,但在認知、語言等其他基本能力上並沒有進步。
視覺能力是理解、組織和邏輯的基礎。這句話很多人不懂。有的媽媽會問,我孩子視力很好但是聽不懂。陳老師所說的視覺能力不是物理視覺,而是獲取和處理視覺信息的能力,是視知覺的能力。
語言本身(發音或文字符號)必須與實際的事物或事件相聯系才有意義,這是理解的開始。事物或事件的外觀屬性、顏色屬性、氣味、感覺與視覺、嗅覺、觸覺等多種能力有關,其中視覺能力占相當大的比重,對事物進行分類所需的歸納能力主要依靠視覺。視覺能力的提高對兒童思維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在陳老師的星寶上學的訓練內容中,視覺能力訓練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在畫畫和寫字的過程中,提高孩子的視覺能力,尤其是對秩序和秩序的感知,有什麽因果關系?陳老師也解釋了,畫出規定的圖形很重要,但是怎麽畫更重要。在畫畫的過程中,老師適當的引導可以教會孩子思路和方法,這對孩子以後學習寫字,對事件進行排序都是非常重要的。進壹步說,這些都是思維邏輯的基礎。
語言壹直是自閉癥家庭特別關心的問題。常見的語言課,甚至壹些口腔肌肉訓練,對很多孩子來說作用不大。主要問題還是在訓練思路上。
陳老師簡單列舉了幾點,每壹點都有可能導致孩子出現語言問題,但顯然,我們針對每壹種情況的幹預策略是不同的:
這幾點只是管中窺豹,卻足以讓我們思考:過去對自閉癥兒童的幹預是否過於膚淺,以至於有壹種零敲碎打的感覺?通過語言來教授語言通常是不可行的。
社交也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很多機構為此設計了各種遊戲類。這個問題陳老師寫的不多。但就像上面的語言問題壹樣,為了社交而社交終究是壹條艱難的路。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只有提高了基礎能力,才能像普通孩子壹樣從“平行社交”開始,壹步步具備合作和競爭的能力,這樣獲得的社交能力才是真實的。更何況遊戲課上需要的模仿、服從指令等能力,原本也需要通過上述基礎訓練來獲得。
正如陳老師所說,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很多,需要我們仔細觀察,綜合考慮,但同時也要註重關鍵能力。在訓練中,了解孩子目前的能力,設計合適的課程,給予適當的難度,在“嘗試-輔助-取消輔助-提高難度”的循環中積累,從量變到質變,壹定會最大限度地給孩子“賦能”,讓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我接觸視聽幹預方法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了。在我過去的意識裏,它神秘得超出了主流的幹預方案。陳傑老師的講座揭開了這層神秘的面紗,讓我更加清楚它與主流學術觀點的聯系——原來它不是憑空創造的神秘技術,而是可以從認知發展學派的學術成果中推導出來的、有完整實踐方案的教育技術。
這次講座在短短的兩個半小時裏涉及了很多學術觀點和概念,幹貨滿滿。說實話,完全理解還是挺難的。畢竟每個部分都是壹個獨立的研究方向。可以說,這次講座不僅為我描繪了幹預訓練的大圖景,也為我指明了自己學習的方向,我受益匪淺。
在講座和隨後的案例咨詢中,陳老師毫不避諱地講到,她和整個星寶學校團隊就像剛見了門的學生,面對更復雜的技術和學術細節。她對所有有待發現的成就和技術充滿熱情。
的確,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復雜性決定了教育,尤其是特殊教育,是壹個艱難卻又影響深遠的領域。星寶校隊在學術交流和技術享受上的開放值得稱道和敬佩。也衷心希望星寶學校海珠中心能把最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帶給廣州的孩子和家長,幫助更多特殊的孩子和家庭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