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嶺糖業公司,位於上思縣,成立於2002年3月,前身是原廣西國營長墩農場糖廠,始建於1978。目前在職職工512人,其中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職工425人。長期以來,公司積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遺余力地幫助民族地區發展,為建設和諧社會、和諧社區、和諧企業做出了積極貢獻。4月8日,公司榮獲我市首批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
作為壹個以少數民族為主的大家庭,長嶺糖業公司自成立以來,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工作,積極維護少數民族權益,組織員工學習民族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每年組織員工進行健康體檢,及時了解和掌握困難員工的基本情況,深入開展“送溫暖”活動;節假日舉行文藝演出和戶外活動,活躍和豐富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
袁振寶,河池市都安縣人,瑤族,在長嶺糖業公司做朗姆酒項目業務員。說起公司對員工的關懷,讓他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發生在他家鄉的那場洪水。“連日大雨沖走了我老家的房子。領導同事知道我的情況後,自願捐款幫我渡過難關,重建新房。”元稹匯報,眼睛濕潤了。?
同樣感受到公司溫暖的還有來自新聞工作室的莫李芳。她說,在長嶺糖業公司工作26年,從壹名壓榨技術員成長為車間主任,離不開同事們的團結協作和大力支持。“公司是壹個由不同國籍的兄弟姐妹組成的大家庭。大家互相幫助,像壹家人壹樣。生產生活像甘蔗壹樣甜。”莫李芳說。?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長嶺糖業公司現已發展成為集蔗、糖、酒、生物化工為壹體的現代化企業,日榨蔗能力654.38+20萬噸,年產混合糖654.38+50萬噸,年產朗姆酒2萬噸,食用酒精3萬噸。“這是各族員工手足相親和* * *鬥爭的結果。‘守望相助民族團結’的種子在每個員工心中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鄒毅說。?
圖片來自官網,廣西糖業集團長嶺糖業有限公司。
作為上思縣經濟的“支柱”和糖業龍頭,長嶺糖業公司始終堅決貫徹廣西糖業集團“雙壹百”產業布局,積極發揮行業龍頭帶動作用,以實際行動彰顯企業責任,為上思縣乃至防城港市的跨越式發展做出不懈努力。
特別是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公司註重發揮產業帶動扶貧的資金和技術優勢,幫助提升扶貧質量。如:向貧困村免費發放價值32萬元的農資;預付1845.9萬元,幫助95戶蔗農購買專用甘蔗運輸車,解決蔗農運輸困難,讓百姓種甘蔗無“後顧之憂”;2065438+2009年投資1.2萬元在蔗區修路,有效解決了三鄉鎮“運蔗難”的交通問題。2020年計劃投入890萬元和4300萬元,支持蔗農特別是貧困戶發展甘蔗生產。
圖片來自官網,廣西糖業集團長嶺糖業有限公司。
幾年來,長嶺糖業公司出實招、求實效,直接帶動周邊農戶27351戶,實現戶均收入3萬元以上,帶動村裏運輸戶600多戶,戶均收入4萬元以上。為貧困地區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撐,托起了各族人民幸福的“小康夢”。
主要網站
防城港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天數多,土地肥沃,適合甘蔗生產,含糖量高。特別是上思縣,低丘覆蓋,連片可種甘蔗。早在明清時期,城裏的居民就已經學會了榨甘蔗汁,煮紅糖吃或賣。民國後期上思縣、方城縣種植的甘蔗主要用於家庭作坊制作紅糖、黃糖、紅糖,大部分在本地銷售,少量銷往外地。
建國後至60年代,由於國家重視發展糧食生產,甘蔗種植和蔗糖生產發展緩慢。這壹時期的制糖業沿用土著的生產方法,即大鍋裏的甘蔗汁用柴火熬成土糖,產糖量只有17%。上思糖廠於1970年開始建設,當年建成投產後糖粉產量為168噸。20世紀70年代,由於市場對甘蔗的需求急劇增加,政府對甘蔗種植的支持,對銷售生甘蔗的生產隊給予了獎糧、獎肥、返銷糖酒的優惠政策,將種植甘蔗的任務分配給大隊、生產隊、市場公社、大隊,興建小型糖廠,但大多以柴油機為動力,采用土法榨甘蔗、煮糖。1976-1978,上思糖廠首次擴建;1978年春,東興自治縣方城糖廠建成投產。1979,上思縣長墩農場糖廠建成投產。後來,由於甘蔗生產主要是為了滿足縣糖廠的需要,80年代初,由於效率低下,管理混亂,全市所有的小糖廠都倒閉了。
1981年後,方城自治縣(原東興自治縣)僅存上思縣糖廠、長墩農場糖廠、方城糖廠三家制糖企業。此時,自治區政府支持和鼓勵糖業,把甘蔗種植和制糖作為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上思縣緊跟政策,把甘蔗種植和甘蔗生產定為重點產業,推廣甘蔗種植,發展甘蔗產業,實行機糖基地糧食減購增銷和糧換蔗政策。此後,上思糖業發展迅速。同期,方城各族自治縣由於產業發展布局、原蔗供應不足、制糖企業管理等原因,企業效益較差。直到1985之後,方城自治縣擴大了甘蔗的種植面積,原蔗才逐漸滿足縣糖廠的需求。1986,方城自治縣方城糖廠擴建;1988上思糖廠第二次擴建。
1988年,上思縣被列為自治區18產糖基地縣之壹,甘蔗生產成為支柱產業。上世紀90年代後,糖稅收入占全縣財政收入的壹半以上。同時,上思縣大力引進優良品種發展糖業,不斷擴大甘蔗生產面積。原料甘蔗產量逐年增加,糖業繼續快速發展。同年市場生產蔗糖1.81萬噸,工業總產值221.355萬元。其中上思縣生產蔗糖12768噸,工業產值1648.55萬元。方城自治縣糖廠生產蔗糖5359噸,酒精427噸,工業總產值565萬元。
1993建市後,糖業成為防城港的支柱產業之壹。上思縣糖廠、長墩農場糖廠、方城糖廠三家制糖企業,均為中型國有企業。1994,長墩農場糖廠與廣西國營長墩農場合並組建廣西長嶺實業發展公司,成為下屬甘蔗化工公司。2002年,長嶺甘蔗化工公司從總公司改制分離,註冊為廣西農墾糖業(集團)長嶺糖業有限公司;2001上思糖廠與上海大型國有企業東方仙道糖酒有限公司合作,組建由上海東方仙道糖酒有限公司、上思糖業有限公司、上思糖業有限公司、上思糖業有限公司工會(代表上思糖業有限公司職工持股)、上思縣財政局共同控制的“廣西上思糖業有限公司”;方城糖廠在上世紀90年代末破產。2002年,廣西農墾糖業集團有限公司方城分公司成立,同時投資2280萬元收購了破產轉型的原方城糖廠。2010更名為廣西糖業集團方城精制糖有限公司。2020年,全市將生產混合糖24.73萬噸,精制糖0.68萬噸,直接增加蔗農收入9.86億元。年產值28.4億元,同比增長11.25%。
多年來,在防城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防城港市制糖企業不斷改造現有生產工藝,推動制糖產業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進壹步提升制糖企業綜合效益,促進制糖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為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戰略奠定基礎。同時,防城港還積極申請自治區糖業發展專項資金。2017年,防城港獲得自治區糖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560萬元,用於支持糖企三個項目建設,為加快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今,防城港市制糖企業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蔗糖產業集群,有力推動了制糖產業的產業升級。親愛的吳,壹個甘蔗農,妳好,妳的切割許可證是88×××,妳可以開始切割甘蔗。"
看到這條消息時,還在地裏幹活的上思縣南屏鄉吳還半信半疑,不敢貿然砍甘蔗。因為他知道,壹旦砍伐,就不能及時運到糖廠,甘蔗的價格就會因為新鮮度下降而下跌。他種了大半輩子甘蔗,總要提前幾天在鄉政府辦砍伐證,還要花幾百元的差旅費和住宿費。他不相信壹條短信能割甘蔗。
然而,兩三天後,他發現所有的村民都在割甘蔗。壹問才知道,他們收到短信後馬上組織人去砍甘蔗。這時他才相信短信提供的信息是真的。
這是中國移動廣西公司與長嶺糖廠聯合開發的“甜蜜通”短信平臺給蔗農帶來的實惠。該系統的應用,通過糖廠內部管理系統與移動短信平臺的直連,實現了企業內部生產辦公室與蔗農、運輸商之間的短信溝通,使糖廠的相關信息能夠及時傳遞給蔗農:發送甘蔗切割計劃單、調度車輛、調度臨時派工單等。甘蔗稱重自動短信通知;甘蔗付款結算自動短信通知到戶。這些都省了蔗農很多麻煩,節省了人力物力。
甘蔗區成了糖廠的“第壹生產車間”。
就在9月,蔗農的手機上出現了壹條短信:“您好,蔗農,現在是甘蔗開始進入莖伸長和糖分積累期,當前土壤濕潤,正是施肥壯尾的最佳時機……”然後,各個蔗區的蔗農每隔壹段時間就會在手機上收到如何防治蟲害、註意除草、噴藥的短信。
南屏鄉香蕉村的蔗農張蘭芳告訴記者,從9月份開始,她就經常收到短信提醒她什麽時候施肥,註意什麽事項。他們村幾乎所有的村民都是按照手機短信的提示來管理蔗區,直到割完甘蔗拿到錢。
短信服務改變了糖廠和蔗農之間的關系,從傳統的依賴關系變成了利益共享的統壹體。糖廠業務部主任林紹翰說,過去糖廠只收購甘蔗,但對於甘蔗農的生產,他們只關心產量。甘蔗農不知道糖廠需要什麽樣的甘蔗,哪種甘蔗產量高,什麽時候割甘蔗能達到最大效益。實際上造成了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導致糖廠糧鮮不足,蔗農很難賣甘蔗或者賣不出好價錢。
短信平臺建立以來,蔗農的生產進度基本都掌握在糖廠手裏,糖廠對哪個蔗區的情況了如指掌。
糖廠經常可以“吃新鮮甘蔗”
以前,蔗農抱怨同樣數量和質量的甘蔗,收益卻不壹樣。糖廠解釋說新鮮度不壹樣。
林紹翰告訴記者,以前糖廠派車出去裝甘蔗,司機經常去蔗區找半天,還是找不到要裝的甘蔗,蔗農在家裏很擔心。結果糖廠責怪蔗農沒有提供準確的地址,增加了運輸成本;甘蔗農還抱怨糖廠服務質量差,因為甘蔗進廠的新鮮度延遲,價格下降。為了盡快把割下的甘蔗運到糖廠賣個好價錢,有的蔗農甚至跑到糖廠附近住了幾天,直到聯系好車才回去。為此花費的差旅費和住宿費已經不少了,導致壹些蔗農幹脆把自己的甘蔗賣給其他糖廠。
無論是糖廠責怪蔗農不提供準確地址或惡意銷往外地,還是蔗農抱怨糖廠服務質量不高,都傳遞出壹個強烈的信息:糖廠與蔗農之間嚴重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損害了蔗農的利益,糖廠往往吃不飽,吃不到新鮮的甘蔗。根據計算,每噸甘蔗延遲1小時,其含糖量將偏移0.1個百分點,產糖量也相應減少。
今年3月3日,長嶺“甜蜜通”0123489短信平臺開通,成功實現了糖廠與蔗農之間的信息對稱,實現了快速、有效、及時的信息溝通。
最明顯的受益者是甘蔗農。上思平福鄉熊傑村的梁永春說,他種了30多畝甘蔗,運輸壹趟大概要20輛車。之前,割完甘蔗,他要從家裏到糖廠來回十幾次,每年要花500多元的交通、住宿等各方面費用。現在不行。長嶺糖廠會把所有的信息發到他手機上,知道家裏所有的信息。然後他把手機遞給了記者。記者在他的手機上看到兩條短信:“梁永春先生,本車甘蔗重量為9.062噸……”第二條短信是:“梁永春先生您好,您的甘蔗已經結算完畢,您可以直接查看您賬戶中獲得的款項金額。”
因為蔗農可以及時把甘蔗運到糖廠,糖廠不再需要吃老甘蔗,甘蔗壹割就可以運到糖廠。林紹翰說,自從引入SMS以來,糖產量平均增加了近65,438+00個百分點,為每個甘蔗農節省了300元錢。
短信服務實現多方共贏
短信服務系統是壹個投資少、見效快、能塑造企業形象的好平臺。其效益不僅體現在糖廠,也體現在蔗農和移動公司,實現了雙贏。林紹翰說。
隨著“甜連”工程的實施,企業將壹次性投入數萬元的設備費用,然後每個月只需要支付短信費用,這種信息技術帶來的效益遠遠超過企業的投入。
據長嶺糖廠辦公室負責人龍清華介紹,短信服務實施後,產糖量的增加和甘蔗運輸成本的大幅降低,是企業的有形效益,也是無形效益,即企業的服務質量和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塑造了企業的新形象,蔗區的蔗農基本成為糖廠的第壹車間工人。長嶺糖廠除本部外,還有苗、平福、南平、公安、華蘭五個蔗區。因為糖廠服務質量的提高,他們自覺把甘蔗賣給長嶺糖廠,基本不賣甘蔗到外地。
此外,移動服務在農村地區得到擴展,農村地區的移動電話普及率迅速提高。有的蔗農沒用過手機,現在陸續用上了。據統計,自實行短信服務以來,長嶺蔗區新增手機1256部。“甜蜜通”實現了多方共贏。
隨著廣西各行業信息化應用需求的不斷增加,各方對信息服務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遵循自治區黨委、政府將廣西打造成信息中心的戰略思路,如何加強信息化建設,進壹步深化信息化應用開發,不斷提升信息化服務能力和水平,成為廣西企業和廣西通信運營商的思考方向。作為廣西專註於移動通信信息服務的領先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的子公司,基於中國移動優質的無線網絡信息平臺,中國移動廣西公司推出的“Sweet Connect”服務為糖廠、蔗農和運輸商提供了短信溝通的信息平臺,使糖廠和蔗農之間傳統的面對面溝通變為現代信息溝通,解決了壹直困擾政府、企業和農民的頭痛問題。即糖廠開始壓榨時的“吃不飽、吃不鮮”與農民豐收後的“甘蔗難賣”的矛盾。農民省錢省心,企業省事省力高效,實現雙贏。中國移動廣西公司這個幫助企業實現信息化的項目,為消除城鄉“數字鴻溝”,有效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展現了做優秀企業公民的決心和實力。
編輯:行政來源: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