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漸進,實事求是,穩紮穩打。
礦業權埋設界樁的實地核查
根據2008年各設區市國土資源局上報的各轄區有效礦業權數統計,福建省有效礦業權數為3041。由於關閉、整合等原因,本次應實地核實的有效采礦權2461,探礦權1062。考慮到礦業權實地核查政策性強、技術要求高,福建省國土資源廳經過認真研究,決定將福建省礦業權實地核查技術管理工作委托給省地質礦產局測繪管理處。
首選驗證單位。根據國土資源部的有關規定和福建省的實際情況,省國土資源廳嚴格規定了承擔實地核查的單位必須具備的資質。在海峽資源報公告後,從省內註冊的有資質的地質測繪單位中遴選出13家單位參加省內礦業權實地核查,集中了全省最優秀的地質測繪力量。
試點和實地訪問和交流。2008年7月中下旬,省地礦局測繪處和省地質測繪院相關人員開展了礦山野外核查試點工作,取得了預期效果。同時,省地礦局礦管處、地勘處、測量管理處、三明市國土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先後深入基層進行實地考察調研,並召集部分礦業權人進行座談,就目的、意義、技術要求、工作方法及需要協調的相關事項進行了充分溝通和交流,以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現場核查技術培訓。2008年9月初,省地礦局測量管理處在福州舉辦了首期礦業權實地核查技術培訓班,從礦業權實地核查的規劃與制度、總體要求與工作流程、基礎控制測量、單項礦業權實地測量、數據項核查問題的分析與處理、質量控制等六個方面對實地核查人員進行了講解,為全省礦業權實地核查的全面開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廣泛走訪征求意見。2008年9月中旬,省地礦局測繪管理處工作人員會同各地承擔核查工作的相應單位工作人員,走訪了全省9個市的國土資源局,向各市國土資源局分管領導和礦管部門負責人全面介紹了全省礦業權實地核查的進展情況和工作程序,征求了他們對這項工作的建議和意見。各地國土資源部門高度重視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同時也對礦業權實地核查的具體實施提出了壹些看法和建議。
落實“四個統壹”。統壹技術要求,統壹組織實施,統壹收費標準,統壹工作措施。在此基礎上,統壹合同文本,統壹制作控制點標識,統壹購買坐標數據,統壹檢查人員工作標誌,使核查工作規範化、標準化。
充分利用現有成果。在實地核查過程中,要求各地充分利用現有的礦業權年檢、礦山儲量動態監測、儲量利用調查和省內第二次土地調查等基礎數據,減少重復工作,降低核查成本,加快核查進度。
經過充分準備,2008年6月全省礦業權實地核查全面展開,福建成為全國首批省份之壹。
自負盈虧,國內首創。
然而,實地核查經費卻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壹座大山。
幾經努力,由於種種原因,省財政暫時確實無法落實現場核查經費。我們做什麽呢省國土資源廳經過認真分析思考,認為采礦權人自行承擔項目資金是可能的。因為福建的礦業結構這幾年在逐步優化。礦山企業數量從2006年的6138個減少到目前的不足3000個,大中型礦山從2000年的49個增加到2007年的485個。原有的“多、小、散、低”的開采結構正逐漸向規模化、集約化轉變,經濟實力相應增強。只要宣傳合理,把核查和維護礦業權人切身利益的關系講清楚,讓他們知道核查的意義和作用,礦業權人肯定會支持的。
福建省礦業權實地核查海報
但是,在做工作的過程中,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大部分礦山經濟效益下降,相當壹部分礦山在虧損生產,特別是縣(區)級國土資源部門下達的。這些礦山規模小,經濟效益差,礦業權核查所需的各項費用承受能力有限,收取現場核查費仍有較大阻力。要從兩方面入手:加強宣傳,加強溝通。於是,測繪局壹方面印制了數千張海報,在礦區廣泛張貼,營造氛圍;壹方面,我們廣泛走訪礦業權人,召開各種座談會,與他們談心,明確礦業權實地核查與保護礦業權人合法權益的辯證關系,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只要礦業權人打電話過來了解礦業權實地核查情況,核查承辦單位的工作人員都會耐心解答,消除他們的疑慮。同時,在試點項目中,特別突出了資金的計算。根據財政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的相關標準,結合福建省的具體情況,制定了全省統壹、嚴格、合理的收費標準,讓礦工們放心、服氣。此外,在行政管理中,將驗證工作與證照年檢直接掛鉤,促進這項工作的開展。通過各種努力,截至2008年底,礦業權實地核查項目單位與礦業權人簽訂了338份合同,72個礦區完成了測繪實地工作。截至2009年5月底,全省與礦業權人簽訂實地核查合同1671份,占待核查總人數的59.3%,其中礦業權人已繳納預付款939份,占已簽訂合同的56.2%,實現“過半”,核查進度已居全國第七位。到65438+2月底,全部外業核查工作順利完成,為我國礦業權外業核查提供了範例。
全過程監管,防微杜漸
在實地核查工作中,壹些礦業權人害怕因越界開采行為受到處罰,於是采用買通、重金賄賂實地核查人員、要求在規定範圍內編造虛假信息等方式。省地質測繪院龍巖分院陳敦雲院長就遇到過這樣的事。壹個礦主給了他兩萬塊錢,讓他幫忙應付,被陳校長嚴詞拒絕。此事引起了紀檢監察部門的警惕和深思。因此,礦業權實地核查開展以來,省地礦局測繪管理處出臺了實地核查制度,嚴格規範核查紀律。實地核查承辦單位紀檢監察部門陸續介入,深入基層和礦區,檢查礦業權實地核查紀律執行情況。福建省地質測繪院紀檢書記林森誌總是出席該院召開的礦業權實地檢查會議,了解基層隊伍和個人在礦業權檢查中是否存在違規行為,並反復重申遵守工作紀律的重要性和“吃、拿、夾、要”的危害性。閩西地質大隊監察室負責人先後到連城、將樂礦區,向礦業權人了解實地督察員的履職情況。八閩測繪院領導把執行礦業權實地核查紀律作為壹件大事,有下屬人員違規,能及時到現場調查取證,積極維護單位形象,深受好評。由於各核查承擔單位的重視,整個核查過程中沒有出現核查人員違反工作紀律的不良現象。
開發軟件系統保證數據統壹
2008年底,地礦局調查管理處領導意識到,要保證數據質量,必須從野外成圖開始控制。提出了“準數據庫”和“內外業統壹”的工作思路,決定開發“福建省礦業權實地核查電子平板系統”。“準數據庫”是指通過壹定的軟件控制,檢查人員可以嚴格按照規範編制圖件,最大限度地減少後續數據庫建設對圖形的影響,保證數據的壹致性,提高工作效率。
R&D的任務交給了福建省地質測繪院遙感中心。工作組既充分考慮了大部分作業隊使用“南方”CASS7.0軟件的習慣,又堅持滿足國家礦業權項目辦下發的作業規範和整理要求。在此前提下,基於“南方”CASS7.0軟件,開發了“福建省礦業權實地核查電子平板系統”,並分發給各作業隊使用。系統的整體思路與部裏下發的軟件不謀而合,實現了室內外作業壹體化,降低了這壹環節的出錯率。
野外工作現場
福建省礦業權實地核查電子平板系統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屬性采集子系統”集成了實地對照表、單個礦業權基本描述表和單個礦業權地圖數據基本描述表電子報表標準化錄入。“空間數據采集子系統”提供了對制圖後的數據進行進壹步處理的功能,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可以壹步到位,使外業和內業同時進行。“數據自檢子系統”提高了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的準確性。讓計算機自動完成大量重復繁瑣的檢查工作,為集中大量人力檢查計算機查不出來的邏輯錯誤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大大減少了人力支出,省時省力。系統中還統壹制定了分級模板,大家在壹個標準下行動,保證了數據的標準化。同時在軟件中限制了各種字體大小,使得作業單元的繪制更加規範。
在得到國家礦業權實地核查項目辦公室專家充分肯定的基礎上,福建省還承擔了全國六省市試點項目之壹“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深度開發應用試點項目(福建)”和清華等高校和研究機構參與的10子項目之壹“多源異構礦業權核查數據無損轉換關鍵技術研究”。“礦業權實地核查成果深度開發應用試點(福建)”進壹步完善了福建省礦業權實地核查電子平板系統,分別優化了空間采集系統、屬性采集系統和數據質量檢查系統,初步建立了二維和三維礦業權地理空間數據管理系統。即在建立二維管理系統的同時,以三維衛星遙感影像為基礎,將全省地理要素數據和礦業權信息疊加,形成二維和三維聯動管理,既保持了傳統的地圖展示和輸出方式,又充分發揮了三維地理空間數據的直觀性。為建立礦業權監管長效機制找到了較好的技術手段。“多源異構礦業權核查數據無損轉換關鍵技術研究”:工作組深入研究了礦業權核查各空間數據的詳細格式,詳細分析了元素與屬性的對應關系、圖形與裝飾的對比關系、顏色之間的對比關系等。在CAD、MapGIS和ArcGIS之間的相互轉換過程中,為了保證驗證數據的圖形和圖式能夠無損轉換,軟件通過了專家的無損轉換測試。
國家項目辦總工程師譚永傑在福建考察工作後高興地說:福建礦業權核查在組織架構、實施方案設計、測繪資料統壹采集、測繪標誌統壹制作、資金籌措等方面有許多特色,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