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洲兄弟陷入水深火熱的埃博拉疫情無藥可救。它的早期癥狀類似於感冒,包括食欲不振、頭痛、喉嚨痛和發燒。對此,有網友表示要“預防”,預防的方式當然是——“萬能藥”板藍根。
在我國近期的流感疫情中,板藍根在廣大人民群眾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已經不可動搖。今天就來說說板藍根是如何成為如此受萬千少男少女大媽歡迎的“男神”的。
妳可能不知道的是文學上的菘藍。
板藍根腦殘粉曾發明過壹個關於神農的傳說,說他老人家出門辦事總是帶著板藍根,以防排毒。有壹天,他無意中嘗了壹種斷腸草,結果板藍根剛吃完,搶救無效,宣告死亡。為了紀念他,老藥店裏掛著神農的畫像。他“腰纏樹葉,手捧板藍根”。
當然,這只是壹個玩笑。神農本草經確實有“藍固”條目,是虎杖的種子,現在不入藥了。書中將其列為上品,稱其“苦、寒、無毒、解毒為主”。
板藍根清熱解毒的功效早已被發現。這個毒不是指“中毒”或“病毒”,而是中醫所說的體內的“邪氣”。《唐本草》對“藍”進行了分類。到了宋代,“青無處不在”,這是普通人培養培養出來的。
板藍根的炮制方法在古代似乎是高度壹致的。壹開始是用麩皮炒到金黃色。後來的三陰坊、《鏡月全書》、《醫學簡編》都說可以水洗晾幹。
不過,關於板藍根作為染料的記載似乎比藥用的多。我國植物染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朝,“青色”來源於各種藍草植物。《唐本草》說,木籃“可染青綠,出嶺南”,而蓼藍則“不忍為湖,只為青色”。這本書裏提到的“藍色”都可以用來染青色。
用植物做染料,鮮艷好用,染出來的顏色不會掉色。據說白族的紮染工藝少不了主要原料板藍根。但也有學者說,其實白族人紮染時用的是馬蘭或菘藍等植物的葉子,俗稱菘藍葉。板藍根紮染只是民間說法。
總之,在“清明時節雨紛紛,感冒請用板藍根”和“今年我該如何報答妳?”在“醫生開盒板藍根”流行之前,板藍根壹直走文藝路線。
文革以來,板藍根大踏步前進。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中藥材群眾運動,包括板藍根在內的大量中藥材開始逆襲,成為明星藥材。
原因是當時的衛生部在毛主席眼裏是個地地道道的“城市老爺衛生部”,廣大農民得不到有效的醫療。沒辦法,西藥費用挺高,農民買不起。從65438年到0965年,毛主席發出了“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的號召,全國都以中藥材為重點。相比西藥,農村的中草藥資源隨處可見,性價比高。
在幾個部委的推動下,中草藥運動不斷擴大,國家輿論也推波助瀾。從1969年8月30日到1970年10月9日,不到5個月的時間,《人民日報》就有7個整版的文章專門討論中草藥。
中草藥在全國各地的地位瞬間上升超過西醫。赤腳醫生和村民探索當地的中草藥,並進行加工。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安徽、河北、河南、江蘇、陜西等20多個省區開始發展板藍根生產,種植面積迅速擴大。
板藍根開始通過鄉村醫生自制的壓片機、壓蓋機等土法設備大規模制成顆粒劑、片劑、註射劑。它價格低廉,制作簡單。在缺醫少藥的年代迅速傳遍全國,和其他幾十種中草藥夥伴壹樣成為大眾化的藥物。
1988上海甲肝流行期間,板藍根的名聲開始響亮起來。1995年華北爆發紅眼病,板藍根被廣泛用於預防病毒感染。
新世紀之後,菘藍達到了“人生巔峰”
2000年以後,菘藍的名聲躍居中藥材之上,簡直是政府青睞,百姓喜愛。十幾年來,每當非典、禽流感、新H1NI、H7N9,再到現在人人畏懼的埃博拉病毒,板藍根總是準時出現在熱門話題榜上,仿佛是專門為人類打造的全效神藥。
在人們眼裏,板藍根似乎比其他藥物更容易帶來祝福。
近年來,每當有傳染病爆發,板藍根就會成為搶手貨。
據板藍根主產區不完全統計,其種植面積從2005年的2-3萬畝增加到2008年的約20-30萬畝。四年時間,面積和產量都增長了10倍。
近十倍,在各種病毒的輔助下,板藍根的抗病毒市場和口碑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簡直成了藥物的高富帥。在上海甲肝流行的時候,板藍根的價格達到了每公斤20元的頂峰,這在當時絕對不是壹筆小數目。2003年非典,板藍根的價值再次飆升,達到每公斤30元到60元的高價。禽流感發生的時候依然不改本色,大盤從2.5元的底部沖到7元。當危機來臨時,沒有藥物可以阻止它。
在疫情期間,人們總是首先想到板藍根。它被列入官方的抗流感文件中,中醫專家會提到它,人們會爭先恐後地去藥店購買。H7N9疫情期間,很多城市的藥店甚至連板藍根都賣完了。無錫、濰坊等地甚至出現了針對板藍根的“限購令”。菘藍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永恒的精神領袖。
除了目測板藍根,網上還有傳言說,將生洋蔥和咖啡混合,壹天三次服用,可以治愈埃博拉病毒。伊杜軍說,咖啡加洋蔥加秋水的場景很精彩,但西非的兄弟們不應該缺洋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