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做好媒體傳播和輿論引導

如何做好媒體傳播和輿論引導

第壹,轉變觀念,樹立科學應對輿情和輿論引導的理念。

樹立高度重視、有效管理、積極應對、正確引導的理念。當前,社會正處於突發事件的高發期,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強化防範意識,密切關註網絡輿情。面對重大輿情,積極應對,主動回應,迅速報道事實,利用各種媒體澄清誤解,加強正面引導,滿足網民信息需求,有效化解輿情危機。

樹立輿論應對與輿論引導同等重要的理念。在網絡輿情處理過程中,輿情分析研判、媒體采訪報道、權威信息發布等工作是網絡輿情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快速核實、積極引導、系統應對、分類施策”的原則,按照快速報告、慎重報告原因、緩慢總結、由簡入繁、增信釋疑的步驟,啟動應急預案,設立輿論引導專題,及時發布權威信息,組織媒體采訪報道,牢牢把握輿論引導權,為妥善處置輿情事件營造強大輿論環境。

樹立權威信息及時發布的理念,引導和影響媒體,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媒體無處不在,人人都是記者。網民通過手機等通訊工具隨時隨地隨意轉發評論,關註網絡輿情,快速傳播信息。即使權威部門“缺位”,權威信息滯後,輿論熱點依然會快速形成。網絡輿情壹旦發生,政府和主管部門要及時有序地發布權威信息,引導媒體報道輿情的角度、內容和傾向,從而影響輿論,防止部分媒體捕風捉影,受謠言和炒作影響,個別輿情事件被歪曲炒作。

樹立大媒體要合作應對輿論、引導輿論的理念。面對媒體結構、信息傳播和輿論形成方式的深刻變化,只有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勢,樹立大媒體協同運作的理念,才能充分發揮各類媒體的整體力量,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輿論環境。對於傳統媒體來說,借助其公信力和影響力,發揮引導和影響網絡輿論的主渠道作用;對於互聯網等新媒體,要創新管理思路,放大網上草根言論的正能量,積極引導其疏導網民情緒,凝聚網民知識,發揮輿論對新平臺、新渠道、新陣地的引導作用。

二、整合資源,提高應對輿論和引導輿論的能力。

理順互聯網管理體制。建立“省(自治區)、市、縣”三級互聯網管理機構主管互聯網信息內容,指導、協調、督促互聯網行業主管部門、打擊網絡犯罪主管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加強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為輿情管理工作有序開展提供組織保障。同時,加強網絡新聞發言人、網絡輿情信息員、網絡評論員三支隊伍建設,負責網絡輿情的處置和引導,形成互聯網信息內容主管部門統籌協調、輿情部門積極應對、主流媒體和網絡媒體積極配合、宣傳引導管理相結合的網絡輿情管理新格局。

加強輿論陣地建設。樹立大媒體理念,整合各類媒體信息資源,搭建網上宣傳平臺,建立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互動、共同行動的全媒體輿論傳播陣地。創新傳播方式,拓展傳播渠道,豐富傳播手段,加強網絡媒體和自媒體管理,提高新媒體環境下政府信息公開能力,將黨委政府重要決策部署和政策文件發布到網上宣傳平臺,及時準確向社會公開,直接傳遞給網民,並在回復中與網民溝通,了解其訴求,解答其疑問,回應其求助,有效化解社會負面情緒。在突發網絡輿情事件的發生和演變過程中,要通過多渠道、多手段及時報道網絡虛假報道、故意炒作、故意渲染和非理性行為,加強正面引導,揭露和消除謠言,公布和澄清事實,穩定網民情緒,為有效化解各類輿情危機提供立體傳播陣地。

建立高效的輿情監測分析平臺。持續監測網絡輿情變化,及時掌握網絡輿情熱點動態,是提高網絡輿情管理質量的基本要求。輿情監測分析系統是利用統計學理論、信息科學技術、網絡搜索引擎技術和數據挖掘技術開發的壹個軟件平臺,從海量網絡信息中自動抓取熱點和焦點話題,預測可能的發展趨勢,生成網絡輿情分析報告。輿情分析師利用該系統獲取輿情信息和報告,及時進行分析研判,全面掌握輿情事件發展趨勢,為提升網絡輿情信息整體管控能力和研判水平提供技術支撐。

第三,標本兼治,構建網上輿情應對和輿論引導的長效機制。

建立健全網絡輿情監測報告機制。建立健全有專人負責、橫向到縣(區)、縱向到各部門(單位)的全天候、立體化網絡輿情監測體系,嚴格落實24小時網絡輿情監測值班制度,實現網絡輿情交叉跟蹤監測,確保第壹時間發現輿情,掌握工作主動權。建立日總結、周分析、月總結制度,采取壹事壹報、緊急報告、重大網絡輿情等方式,及時報告網絡輿情,為決策提供參考。

建立健全網絡輿情研判預警機制。為了加強對突發事件中網絡輿情變化的有效控制,盡早防控網絡輿情,有必要提前做好處置預案。制定的應急預案包括網絡輿情聯動總體應急預案、網絡輿情聯動應急等級預案,包括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ⅳ級(壹般)四個預案,以及網絡輿情聯動專項應急預案(包括部門預案、地方預案、企事業單位預案、重大活動單項預案),每個預案級別不同、範圍不同。網絡輿情壹旦發生,網絡輿情分析師及時跟蹤判斷輿情性質,深入分析網絡輿情所包含的觀點和態度,找出輿情產生的根源,找出工作中的盲點、弱點和難點,及時發布不同級別的預警信息。根據輿情水平,啟動預案,在短時間內動員和整合各種力量,形成應對危機的共同動力,快速有效應對,力爭將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建立健全網絡輿情應對和處置機制。壹是建立聯動機制。加強省(自治區)、市、縣(區)垂直網絡輿情長效合作機制建設,公布三級輿情值班電話,利用騰訊通信等軟件平臺暢通信息舉報渠道,形成工作合力。同時,加強各部門的橫向合作與溝通,達成* * *認識,統壹對外口徑,有效回應輿論質疑,營造積極的輿論環境。二是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壹旦發現網絡輿情,互聯網主管部門將迅速召開會議,進行集中研判,拿出處置意見,將相關輿情通報相關部門,並酌情上報上級部門。三是建立積極的應對機制。涉及輿情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及時介入網絡輿情調查,第壹時間做出回應。宣傳部門和主流媒體要相互配合,及時發布回應內容,正面引導網絡輿論。四是建立依法查處機制。對於涉嫌違法違規的網上信息,執法部門要迅速查人,依法處理。五是建立問責監督機制。對應對和處理網絡輿情突發事件遲緩,或對交辦的網絡輿情處置工作重視不夠,造成工作被動或嚴重後果的責任單位和人員,將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並督促落實。六是建立善後評估機制。對網絡輿情進行綜合評估,包括輿情危機的介紹、采取的措施、應對工作總結、反思和建議等。,及時總結輿情管理的經驗教訓,提高輿情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建立健全網絡輿論引導機制。壹是建立疏堵結合機制,以疏為主,坦誠溝通。如果網絡上傳播的謠言得到及時澄清,就可以采取必要的封堵措施,遏制傳播。對於各種社會熱點問題,要註重“說服”,掌握網絡傳播藝術,善用網絡語言,快速發布權威信息,構建主流輿論引導圈,引導網民同時“想什麽”和回答“怎麽辦”,不斷提高引導水平。二是依法打擊網絡謠言,推進輿論引導法制化進程。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加大對非法網絡傳播的查處力度,依法打擊網絡謠言。利用互聯網造謠誹謗、發布低俗、淫穢、色情信息等違法違紀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濫用公權,踐踏公民自由表達權,打擊報復甚至逮捕網民,也應依法嚴懲。穩步推進網絡實名制管理,遏制暴力、誹謗、曝光他人隱私等網絡匿名行為,促進網絡輿論健康發展。三是以網絡治理為重點,構建網絡輿情傳播機制。搭建網絡治理平臺,主動“推送”發布權威公告、政務信息、政策解讀等信息,接受網民咨詢,負責答疑解惑,推動政策落實。通過領導信箱、微博等渠道,接受網民的建議、投訴、職業道德監督,定期在報紙、網站上反饋網民處理問題的結果。組織網絡訪談,召開意見領袖座談會,認真聽取和采納相關建議和意見,加強與網民交流,逐步建立健全收集、分類、交辦、督辦、反饋的“網絡治理”鏈條,形成網上聽民意、集民智、聚民心的長效民意溝通機制。四是創新輿論引導方式,加強輿論引導隊伍建設。積極建立與國內大V溝通合作的長效機制,培養本土網絡“意見領袖”,通過他們有見地、有代表性的發言強化主流言論,充分發揮導航作用。做好輿論引導工作,關鍵在人才。面對不斷變化的輿情信息,迫切需要建設論壇管理員、網絡評論員、網絡輿論引導員三支輿論引導隊伍,牢牢掌握網絡輿論的引導權。五是打通“兩個輿論場”,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互動。突發事件發生後,充分發揮各種媒體優勢,立體化、多渠道開展輿情疏導。傳統媒體借助網絡媒體提供新聞線索,及時采訪,發布權威、可靠、真實的新聞報道,做好輿論引導;網絡媒體利用網站、微博、微信等傳播平臺與網民互動,覆蓋受眾更廣,強化了主流輿論的權威性,凝聚了輿論,充分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引導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