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村到國際大都市
這壹決定的實施,導致了石家莊交通地位的改變,也成為新城崛起的主導因素。光緒三十三年(1907 10)九月,鄭泰鐵路建成通車,使石家村東壹舉成為韓晶鐵路和鄭泰鐵路的交匯點。當時的公路交通非常落後,鐵路交通在物資分配和商品流通活動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石家莊鐵路運輸地位的快速提升,誘發了工商業、服務業、金融業的全面崛起,加速了石家莊人口的城市化進程。到1925,鐵路以西的石家莊村街區面積已達1.8平方公裏,已開始形成小城鎮雛形,成為與獲鹿縣、正定縣規模相當的新城。這壹時期石家莊廣安街街景。
這是中國現代城市建制醞釀和建立的時期。在這種背景下。當年6月24日,中華民國臨時統治令批準直隸省11鎮自1年7月起實行市自治制度,其中“石家莊市”“以石家莊為區”。但由於石家莊村及周邊地區工商業人口不足1萬人,獲鹿縣決定將鐵路以東的修門、板栗村合並,使這個新城的人口達到33077人。經過多次協商,石家莊和修門被選為“石門城”。同年8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批準石家莊與直隸省秋門合並,改稱石門市,令號為。12713.從當時民國政府的文件中可以看出,“市”的概念在使用上非常混亂,與小鄉鎮有很多相似之處。根本不是建制市的標準概念,也不是壹級行政區劃。所以,這個時候的石門城,和葫蘆城、正定城、辛集城壹樣,只是壹個小鎮管理模式。從65438年到0928年,中國開始以“市”作為行政制度。民國政府頒布了《普通市組織法大綱》和《特別市組織法大綱》,規定了普通市和特別市的設立條件,開創了中國市政建制的先河。此前,直隸省11所謂“市”實行“市自治制度”,明顯不符合設市條件,因此全部取消。雖然沒有建立石門城,但這並沒有阻止石家莊城市化的進程。隨著工商業的不斷發展,大量農村人口集中在石門,或充實了產業工人,或從事商業、服務業,或經營小作坊和手工業。到1930,石門的產業工人總數已經達到16000以上。1933年7月,石門共有工商業戶約230戶(包括銀行、錢莊、工商企業)。隨著交通狀況的改善,電信和郵政也在不斷發展。為了適應日益發展的工商業,石門的社會管理機關也在不斷增加,包括石門區法院、石門區檢察院、石門特別公安局等。稅收方面,有石家莊市統壹稅收管理辦公室、石門區稅收征收局、石門屠宰稽查稅務局、西南礦產稅務局、河北九區煙酒稅收征收分局、獲鹿縣汕頭餅花種子牙稅收征收所等。與此同時,石門的軍隊、憲兵、各種行政機關、官員、隨員等來自軍事、政治、商業、稅務等各行各業的人員不斷擴大,人口不斷增長。到6月1937,石門總人口達到72100以上。從當時的城市規模和交通狀況來看,石家莊已經取代潞城成為山西和河北兩省之間的物資集散地,正在取代正定城逐漸成為這壹地區的交通、郵政和通訊中心。石家莊
1937 10 6月10日,侵華日軍占領石門。他們非常重視石村的交通地位,采取了壹系列措施,把石門培育成他們長期占領華北的軍事基地。壹方面大幅增兵,擴大城市規模,強化軍事地位。另壹方面,這裏扶植了偽政權,偽“石門市公署籌備處”成立於6月5438+0938 65438+10月5438+05。1939年,偽冀省公署上書偽華北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稱:“石門在鄭達路起點韓晶路中心,物產集中,工商業聚集。雖人口不足30萬,且有特殊政治經濟情況,擬申請設市許可。”同年10月7日,65438,王克民發布了行政委員會的指令(密字第1027),批準設立石門市。1941年,石家莊至德州鐵路建成通車,連接了韓晶鐵路和津浦鐵路,進壹步提高了石家莊的交通和經濟地位。事實上,日偽時期的石門城已經成為這壹地區新的中心城市,政治、經濟、軍事地位遠高於正定城。但由於中國* * *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權和抗日武裝堅持在正定、獲鹿等周邊縣活動,不斷打擊石門日偽政權。因此,石門城只是侵略者控制下的軍事重鎮,在行政管理、區域管理、經濟輻射、文化影響等方面都不具備中心城市的屬性。1947 165438+10月12、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石門,在石門建立了第壹個以城市為中心的人民政權(解放軍攻克的第壹個城市)。同年2月26日65438,石門市人民政府發布通告,將石門更名為石家莊。同時,華北人民政府在石家莊的成立,標誌著其政治中心地位的初步確立。新中國成立後,石家莊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進壹步提高,成為石家莊特區所在地,轄正定、獲鹿等17縣。從此真正成為這個地區的政治中心,從而徹底取代了正定城的地位,成為石家莊在這個地區的中心城市。2月3日1968河北省將由保定遷至石家莊。短短四十多年,城市人口從60萬迅速膨脹到286萬。到2010年,全市人口將達到10163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