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科技與華為簽署智見網絡聯合創新合作協議。
讓網絡為企業創造富有想象力的商業價值。這壹願景也符合平安科技對網絡的定位和需求。基於相同的理念和目標,平安科技與華為在剛剛過去的2018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正式簽署聯合創新合作協議,致力於意向驅動的智慧網絡聯合創新,推動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
平安科技首席技術官兼首席架構師方國偉對未來雙方的進壹步合作充滿期待。他說:“聯合創新是迎接未來挑戰的關鍵。我們希望抓住互聯網+的機遇,提升平安用戶體驗,推動‘科技引領金融,金融服務生活’。隨著該協議的簽署,我們深化了與華為的合作,將通過更豐富的智慧網絡的聯合創新實踐,加速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為實現平安雲和智慧城市的業務戰略奠定良好的基礎。”
構建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企業數字網絡
通過引入人工智能(AI)、大數據和雲計算(簡稱“ABC”)技術,IDN可以實現從以網絡為中心到以用戶為中心的轉變,進而在業務和網絡之間架起壹座橋梁,建立壹個具備基礎網絡設施的數字化雙網平臺。它從頂層接收業務意圖,通過意圖驅動的自動化從底層作用於網絡基礎設施,脫離了以設備為中心的傳統網絡。IDN能真正實現以“人”為中心,以業務為驅動。
在智健網絡聯合創新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上,平安科技首席技術官、首席架構師方國偉以華為SD-WAN智健互聯線方案幫助平安快速上線壽險AI業務為例,闡述了IDN為業務創新釋放的商業價值。平安在業內首次推出AI客服,利用人臉、聲紋、大數據匹配等生物認證技術,遠程驗證客戶身份信息,實現“線上壹次性業務辦理”。方國偉表示,目前,華為SD-WAN已成功為平安科技交付首批200個站點,為AI客服業務提供最佳鏈路保障和最佳座席體驗,保險出單效率從之前的每單2小時提升至1分鐘。
除了圍繞SD-WAN的互聯互通場景,雙方智慧簡單網的聯合創新還涵蓋了企業園區、數據中心、網絡安全等基礎網絡建設場景。據悉,在數據中心、企業園區等領域已經啟動了聯合創新項目。
深入行業應用場景,實現智能網聯價值最大化。
當然,從華為的角度來看,與平安科技的智能網絡聯合創新,將有助於IDN深入行業應用場景,實現網絡價值最大化。畢竟,它的目的是通過結合業務來支持業務意圖。正如鐘凱生所說,“聯合創新可以幫助華為更好地理解金融客戶的行業場景,貼近客戶業務,讓智能網絡解決方案在商業部署中叠代增強。可以說,我們成就了客戶,客戶成就了我們。”
鐘凱生介紹,華為正在將IDN架構投入到這些場景中,比如園區、數據中心、廣域網、安防等。
在園區領域,華為在上個月舉行的2018華為西歐渠道大會上正式發布了意向驅動的企業園區網絡CloudCampus解決方案,以用戶為中心,通過智能網絡實現每個應用每個時刻每個用戶的可視化、可預測、可管理的體驗,通過雲管理簡化運維。
在數據中心領域,華為CloudFabric智慧雲數據中心網絡以應用為中心,采用多雲統壹架構,全網可見,主動預判風險,智能保障業務意圖達成。
在企業互聯場景中,華為基於“應用意向和服務質量”為企業和服務提供商提供SD-WAN解決方案,保證應用連接體驗,最大化鏈路效率。
在安全領域,華為發布SDSec解決方案,實現基於“業務和威脅意圖”的全網主動防禦體系。此外,華為在方案中引入AI和安全控制器SecoManager,統壹安全服務的安排和管理,使網絡和安全深度協同,實現威脅檢測和處置的自動閉環,抵禦未知威脅。
煥發網絡活力,建立開放生態
在今年2月的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正式發布了意向驅動的智能簡網解決方案。的確,意圖驅動網絡不是新瓶裝舊酒,它為SDN網絡和雲網絡添加了新的業務邏輯和技術模塊。比如鐘凱生多次談到IDN的核心大腦:意圖引擎、自動化引擎、分析引擎、智能引擎等等。
從以設備為中心到以用戶為中心,從被動響應到主動預測,從技術依賴到人工智能和智能,從封閉架構到開放平臺,IDN相比傳統網絡做了很多關鍵的改變。
智能簡網有五個關鍵特征:智慧、極簡、超寬、開放、安全。通過這五個關鍵特性,智慧簡網可以為企業客戶帶來:縮短新業務上線時間,降低網絡運維OPEX,提高網絡故障解決效率,全面提升接入能力,增加最重要的業務效益。鐘凱生以“智慧”為例。華為發布的智能數據中心運維方案FabricInsight基於芯片級遙測和交換機嵌入式智能技術,應用關聯網絡智能,實現秒級故障檢測、分鐘級故障定位和恢復。在某銀行的壹次故障演練中,故障恢復時間從76分鐘減少到29分鐘,業務損失降低了68%。
在IDN架構中,華為再次強調了開放的價值。IDN提供了豐富的接口,包括大數據平臺接口(如Kafka)、與傳統OSS的北向接口(如傳統CORBA)、與雲平臺的部分接口(如Restful)、南向接口(如傳統SNMP、新Netconf/Yang、遙測)等等。
而且,智健網絡是面向行業的開放生態平臺,提供豐富的API接口、開發編程工具和經過驗證的行業應用。“IDN致力於為用戶創建豐富的應用生態系統,開放的架構將使網絡更加智能。”鐘凱生表示,只有開放數據的價值,網絡才能真正被商業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