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1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雙腳跳起的動作技巧,增強下肢爆發力。
2.大膽參與活動,體驗遊戲的快樂。
3.通過活動鍛煉孩子的跳躍能力,讓身體得到鍛煉。
4.培養競爭意識,體驗遊戲帶來的挑戰和快樂。
5.喜歡和同齡人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和快樂。
活動重點:
主人屈膝,雙腳跳起。
活動準備:
橡皮筋,平衡木,四把椅子,錄音機和音樂CD。
經驗準備:找壹個身高差不多的好朋友。
活動流程:
壹.準備部分
1,老師帶領孩子們壹列縱隊小跑進操場,在場地內慢跑和跑步交替進行。跑回來之後,練習隊形和隊列。
2.熱身運動-小貓喜歡運動。在老師的指導和示範下,做擺臂(小貓踩)、擴胸(小貓撓)、屈膝(小貓伸)、轉身(小貓玩球)、轉腳踝等練習。
二,教學與練習部分——小貓練習
老師:最近的老鼠很狡猾。為了躲避小貓,它們都躲在墻裏高高的洞裏。小貓要想抓住這些可惡的老鼠,就必須學會更厲害的技能。
1.孩子們分組比賽,看誰跳得高。兒童兩人壹組(以身高相近為準),A踮起腳尖,舉起右手,B跳起來,用壹只手觸摸A舉起的手,看誰的觸摸點更高。每個孩子跳三次換角色,舉起的手要左右旋轉。老師巡視孩子的觸角。
2、停止活動,把註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回答如何跳得更高。
(1)讓孩子示範動作,老師會講解,強調“下肢屈膝——雙腳同時用力蹬地——伸手單手觸摸”的動作過程和要領。所有的孩子都按照老師的動作要領,多次練習。
(2)遊戲:“小貓跳高”再次練習垂直跳觸須。教師的巡回指導。
玩法:老師把壹根松緊帶拉成對角線(從高到低)。孩子們根據不同的身高練習跳高。
3、孩子分成兩組,在地上放置跳躍障礙。
(1)塑料樁分兩組,每組4個:紅色圓錐桶每組壹個。聽到哨聲後,兒童屈膝躍過高度為10 cm的障礙物,繞過紅色錐桶,從兩側跑回隊伍的末尾。
(2)塑料樁分為兩組,每組四個,每組有20 cm高的障礙物和壹個平衡木。要求屈膝躍過障礙,走過平衡木,從隊伍兩側跑回隊伍的終點。
(3)塑料樁分兩組,壹組四個高20 cm,另壹組四個高30 cm,平衡木為壹組。老師鼓勵孩子跳過第壹組20厘米高的障礙物,挑戰30厘米高的障礙物。如果他們不能挑戰30厘米高的孩子,就繼續第壹套20厘米高的跳躍練習。
4.循環練習:從起點出發,從低到高的障礙物跳躍,繞過兩個紅色的錐桶,走過中間的壹個平衡木,最後回到原點。
第三,結語部分
1.老師帶著孩子在音樂中放松:拍拍胳膊腿,閉上眼睛,前後走三步,看能不能回到原點。
2.總結活動後,老師帶領孩子們收拾東西離開場地。
活動反映:
通過跳躍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孩子參與競爭的意識和創新能力,激發孩子積極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鍛煉身體。根據兒童認知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遊戲的特點,用兒童喜歡的玩法激發他們對跳躍的興趣,在比賽中培養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滿足了孩子的表達欲,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在學習跳躍中,孩子通過思考和體驗掌握跳躍的動作方法,通過練習提高跳躍的動作技能。
中班教案表演《拉拉鉤》2首。
教學目標:
1,進壹步學習唱歌,體驗歌曲前兩段的不同情緒,通過情緒、聲音、速度的變化,學會帶著情緒唱歌。
2.在理解歌曲含義的基礎上,嘗試創作舞蹈動作,更好地表達歌曲。
3、結合生活經歷的回憶,知道同伴要團結友愛,在表演過程中學會用眼神與同伴交流。
教學準備:
孩子已經會唱《拉拉鉤》這首歌了,錄音機和磁帶。
教學過程:
首先,開始部分:
1,聽歌進課堂
提醒孩子註意與同齡人的眼神交流。
2.練習聲樂《找朋友》。
第二,學習表演歌曲。拉兩下鉤子。
1,引導孩子唱出和解後又氣又喜的感覺。
2.探索並嘗試創造。
(1)語言介紹激發孩子的創作興趣。
(2)引導孩子逐句作曲,在所有孩子參與作曲的基礎上,選擇個別更擅長作曲的孩子,統壹教大家動作。
A.問題:孩子生氣的時候壹般會做什麽動作?表演上壹段。
B.問題:如果和孩子和好,妳會怎麽做?表演結束後(最後壹句暫不編),當孩子們自由組合表演到最後壹段時,啟發他們問:和好朋友在壹起,妳想做什麽?
3.完整的性能。
(1),唱歌表演。
(2)配合音樂完成表演。
第三,結尾部分:
1,兒童活動總結。
中班教案3活動目標
1,知道“0”,知道“不”可以用“0”來表示。
2.培養與生活場景的聯想能力。
要準備的活動
每個人都要帶壹個空紙盒,算牌0-9,秒表,溫度計。
活動過程
1,看看我們有什麽。
-每個人打開壹個空紙盒,告訴我們裏面是什麽。“什麽都沒有”是什麽意思?(可以用“0”表示)
-出示數字牌“0”,兒童可以閱讀。告訴我“0”長什麽樣。(雞蛋、氣球、圓圈)
——讓孩子把喜歡的東西放在空盒子裏,說是否還能用“0”表示。
2.說“0”。
——啟發孩子聯系生活實際,思考“0”還能表達什麽。如果幼兒園的孩子都回家了,可以用“0”來表示。
-可邀請個別孩子表演,如伸出五指,藏在背後,可用“0”表示;拿幾張卡片,壹張壹張地發給好朋友。如果沒有,也可以用“0”。
3.偉大的“0”。
-“0”可以用來表示沒有,還可以用來表示別的嗎?
-教師參與兒童討論,展示他們的計數卡、溫度計、秒表等。壹個接壹個,讓孩子知道任何數字後面都是“0”,可以讓數字增加很多。“0”表示秒表中間的開始,溫度計上的“0”表示零和負之間的界限,等等。
——原來“0”不僅表示“沒有”,還有很多用途。
中學四班教案在幼兒園所有的教學活動中,角落活動有其獨特性,它不僅深深地吸引著每壹個孩子,而且能使孩子在其中得到發展。所以,重視區角活動,合理開展豐富的區角活動,壹定會讓每壹個孩子都得到更好的發展。但這需要我們通過觀察和分析,找到壹種培養和提高孩子的方法。所以,我對小班活動有以下認識。
1.玩偶之家。
娃娃家的位置要相對固定。孩子最熟悉的地方是家庭,最先接觸和了解的勞動是家務勞動。所以,無論妳在哪個年齡段,玩偶之家都是角色遊戲的中心主題。由此擴大了以反映社會生活為主題的活動,如餐館、超市、醫院、郵局、工廠、圖書館、火車站、博物館等。小班角色扮演區的主題主要是家庭生活。另外,在創建壹個新的角色遊戲之前,我們不妨和孩子討論壹下,聽聽他們的想法。也許壹個剛去自助的孩子會提議開自助餐廳;也許壹個在街上見過禮品店的孩子會提議開禮品店...這樣角色扮演區的活動會越來越有趣,小朋友玩的時候會很投入。小班的孩子經常同時在遊戲中扮演相同的角色。比如玩偶之家,可能有兩三個“媽媽”,也可能有幾個“爸爸”。這是孩子的年齡特點造成的。我覺得老師不必幹涉,應該順其自然。
2.閱讀區。
閱讀區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這個區域重點是看書。例如,故事書是關於家庭和幼兒園生活的故事,關於動物和植物的故事,童話,科學故事,人物故事等等。有雜誌和畫報。如《兒童畫報》、《兒童智力世界》。因為這些書畫面簡單,顏色鮮艷。家庭生活,幼兒園生活,小動物是主要內容。劇情簡單,篇幅不長。
3.藝術設計區。
小班的孩子在觀察力、表現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使用工具和材料的能力上都有壹定的差異。因此,在設計活動內容、提供工具和材料時,壹定要註意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實踐能力。美術區的活動壹定要有趣,包括選材和活動方式。是否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吸引孩子積極參與美術活動,都要考慮。小班幼兒的小肌肉發育尚未成熟,所以他們的美術活動多是圍繞對色彩的感知和運用。對他們的指導應該側重於培養他們對繪畫的興趣和大膽繪畫的信心,以及教給他們壹些使用工具和材料的方法和技巧。這期間老師需要壹些直接的指導和示範,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4.拼圖區。
教育區要選在相對安靜的地方,適合與語文書閱讀區和藝術設計區相鄰。小班的孩子沒有壹定的規則意識,需要老師在遊戲中不斷提醒。這時候老師要做詳細的講解和示範,提高規則意識。但需要註意的是,講解要生動、簡單、形象。過多的解釋會讓孩子對遊戲失去興趣。而且小班的孩子想象力極其豐富,會用壹些設定好的圖形擺出各種食物。例如,孩子們可以通過在矩形上畫壹個圓來想象棒棒糖。所以我覺得孩子在擺弄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壹些集合圖形的理解。
總之,通過角落遊戲的開展和研討活動的學習,我可以進壹步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讓我有了這些全新的想法後,真正感受到幼兒園角落遊戲對孩子發展的影響。我將在今後的教育實踐中更加關註和探索角遊戲活動,使班級的角遊戲活動更加完善,充分發揮角遊戲活動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使角遊戲活動成為真正的幼兒遊戲樂園。
中班教案第五條活動目標:
1.在和師生壹起閱讀的過程中感受閱讀的快樂和樂趣,養成安靜聽講、大膽交流的閱讀習慣。
2.圍繞問題大膽猜測他們之間的對話,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學會使用“聽,誰在和誰說話”和“聽,誰在和誰說話?”用句型說話,理解省略號和問號的意思,初步理解自然對話的美。
活動準備:
1.聽的書、書和光盤...
2.壹只海螺,輕音樂《春天的田野》
3.折疊問題卡:“聽,誰在和誰說話”“聽,誰在和誰說話?”
活動流程:
首先,聽聽——海螺的聲音
——老師和孩子壹起拿著壹個海螺,聽海螺的聲音,讓孩子回答“妳聽到海螺對妳說了什麽?”
第二,看圖片
1.出示大書,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註意標題中的“……”,討論省略號是什麽意思。
2.用省略號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妳聽,還有什麽聲音?”跟隨小女孩的腳步。
出示問題卡:“聽,誰在和誰說話”,引導幼兒獨立閱讀,要求幼兒用這種句型依次表達觀察到的圖片內容。
-欣賞和聽光盤。“看看,聽聽書上說的是什麽?妳看誰猜對了。”
-展開折疊式問題卡“聽,誰在和誰說話?”把關於書內容的問題拋給孩子,依次說:“最後,誰對誰說了什麽?”並引導孩子註意問號。
第三,讀書——大書
1.讓孩子討論閱讀這本書時應有的語氣。
2.伴隨著柔和優美的音調和輕音樂,老師和孩子們壹起大聲朗讀。
第四,分享——小書
-在輕柔的音樂中,孩子們可以自由地閱讀小書,或指著讀或聽。
動詞 (verb的縮寫)結語:“大自然很奇妙,有很多美好的聲音和對話等著我們去發現。讓我們壹起找到他們!好嗎?”
中班教案第六條活動目標:
1.懂得愛護自己從別人那裏借的東西,按時歸還。
2.能夠在借書和還書時使用禮貌用語。
3.積極參與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能夠大膽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體驗成功的快樂。
5.能夠在群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
2.故事PPT
活動流程:
(1)啟發談話,引起興趣。
老師:明明買了壹本故事書,丁丁想借。丁丁該怎麽辦?
(2)看書,了解故事。
(1)教師示意圖1教師:丁丁向明明借書的時候說了什麽?明明,妳能借給我這本新書嗎?)
(2)老師的示意圖1老師:他在幹什麽?把借來的書包放在封面上。)為什麽要包封面?
老師:丁丁的閱讀怎麽樣?(丁丁仔細閱讀,小心翼翼地不把書弄臟。)
(4)老師示意圖1老師:丁丁還書會說什麽?很明顯,這本書我已經看完了,現在還給妳。謝謝妳怎麽說清楚?不客氣)
(2)情境表演鞏固經驗。
1.自由組合,表演“借書”。
2.個人表現,師生評價。
3.遷移訓練,可以表演借鉛筆,橡皮等。,並實踐自己借與還的言行。
(3)師生總結,提升情感。
1.老師:妳喜歡丁丁的什麽?
2.老師和學生根據班級實際表揚和鼓勵孩子。
3.老師總結:管好借來的東西,及時歸還。借和還的時候使用禮貌的語言。
(4)欣賞故事:《向宋濂借書》,明白借書人及時歸還後,急借書並不難的道理。
老師:為什麽主持人允許宋蓮隨時借書?
老師總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借別人的東西不僅是禮貌,也是誠信。及時歸還給別人,以後再讓別人借,並不難。
活動擴展: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向別人借東西時要有禮貌,並及時歸還。
附故事:
宋濂
借書
明朝有個叫宋濂的人,家裏窮得根本買不起書。宋濂經常借書學習知識。很多有錢人有很多書,卻不願意借給他。有壹次,宋濂去壹戶有錢人家借書,那戶人家不願意借給他,所以借的時候明確表示十天之內還,但是十天之內看不完這本書。第十天早上,雪下得很大。家裏人以為宋濂不會還書,宋濂卻冒著大雪送了回來。主持人很感動。他告訴宋蓮,以後可以隨時來看書,不再限制他的借閱時間。
在孩子們完成了“寶貝回家”的體育遊戲後,我立即選取了19名兒童,對他們的脈搏、呼吸和出汗情況進行了測試和分析。通過分析19兒童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兒童的“脈搏跳動”和“呼吸”都在正常範圍內。但是有14的孩子有點多心。
鑒於以上測試情況,我對遊戲《寶貝回家》的流程做了如下調整:
壹、外觀:
孩子們站成壹列。
第二,開始:
1,老師擊鼓,孩子們壹個個繞著場地走。
2、邊上,孩子散在地裏。(老師提醒覺得熱的孩子,可以適當脫掉或敞開衣服。)
速度改變了孩子走路的速度。(時間略短於2~3分鐘。)老師敲兩下鼓,孩子們就趕緊躲進場地裏的小房子裏。(提醒孩子註意安全,找人少的地方去)
3.進行適當的放松活動,休息壹下。
4.請虛弱多汗的孩子休息,其他孩子重復遊戲2~3次。
第三,結尾:
老師:“天黑了,寶寶們都回家了。”
孩子們確實“睡覺”了,短暫休息後回到教室。
中學八班教案。中學健康課“肥豬感冒了”的教案設計理念:
大人對待感冒的態度往往會影響幼兒,導致他們害怕打針吃藥,不配合醫生。壹方面,設計這個活動可以幫助孩子回憶感冒的痛苦癥狀,明白感冒是人體的正常反應。另壹方面可以讓孩子知道預防和治療感冒的有效方法,比如開窗通風、體育鍛煉、多喝水、多吃營養食物、去醫院等。
活動目標:
1.回憶感冒時痛苦的癥狀,明白感冒是人體的正常反應。
2.知道壹些預防和治療感冒的方法。
3.學會正確擦鼻涕。
活動準備:
1.孩子們可以說出他們感冒時的感受。
2.肥豬木偶,餐巾。
壹.回顧相關經驗
1.展示孩子們打噴嚏、擦鼻子和量體溫的照片。問:他們後來怎麽樣了?
2.引導孩子回憶自己感冒時的感受:妳感冒過嗎?感冒時有哪些不舒服的感覺?
3.幫孩子整理壹下經歷:感冒後會咳嗽,流鼻涕,發燒,讓人很難受。
第二,了解壹些預防和治療感冒的方法。
1.聽故事,熟悉內容。
感冒了怎麽辦?我們先來聽聽胖豬感冒的故事。
②肥豬感冒後是什麽樣子?
2.再聽壹遍故事,學習如何預防和治療感冒。
朋友如何幫助肥豬快速好起來?
胖豬在朋友的幫助下怎麽樣了?
③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和治療感冒?
第三,學會擦鼻子的正確方法
請個別孩子示範感冒時如何擦鼻子。
2引導孩子正確擦鼻涕,教育孩子把用過的餐巾紙扔進垃圾桶。
擴展活動:
引導孩子畫出預防和治療感冒的方法,制作海報,展示在活動室的墻上。
活動反映:
活動開始,老師引導孩子們回憶自己的經歷,孩子們記住了感冒時的痛苦癥狀:流鼻涕、咳嗽、臉紅、心跳加快、去醫院打針吃藥。然後,老師通過故事讓孩子知道治療感冒的方法,滲透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積極情感,有利於孩子生活中相關經驗的傳遞。最後,老師通過小組活動讓孩子們學會了擦鼻涕的正確方法,讓孩子們獲得了壹些衛生知識和技能。
附:
肥豬感冒了。
肥豬感冒了,鼻子都冒泡了。
松鼠豆豆來和肥豬玩。看到胖豬感冒了,家裏又灰又亂,豆豆心裏很不舒服。它迅速揮動它的大尾巴撣掉桌子上的灰塵。看到壹個幹凈的家,肥豬感覺好多了。
小鳥菲菲來和胖豬壹起玩。看到肥豬感冒了,家裏空氣不新鮮,菲菲心裏很不舒服。它趕緊幫胖豬開窗通風。呼吸著新鮮空氣,肥豬感覺好多了。
小羊莉莉來和肥豬玩。看到肥豬感冒了,嘴唇發幹,麗麗心裏很不舒服。它趕緊給肥豬端了壹杯水,讓肥豬快點多喝水。肥豬喝水後感覺好多了。
兔子賈加聽說胖豬感冒了,趕緊請來貓醫生。貓醫帶著藥箱來到胖豬家,給胖豬餵藥。肥豬感覺舒服多了。
這時,我的朋友們給胖豬送來了美麗的鮮花。肥豬伸長脖子看著窗外。啊,它看到了熟悉的笑臉!胖豬笑了,現在感覺舒服多了!
初中教案9活動目標
1,電話鈴響時能主動接聽,並能正確使用禮貌用語“妳好!”“再見”等等。
2.養成接聽電話的好習慣。
要準備的活動
電話(兒童人數的壹半),兒童有接電話的經驗,能使用簡單的禮貌用語。
活動過程
壹、猜入活動,引出活動主題。
老師:丁丁,壹頭說,壹頭聽。不見面也能聽清楚。-玩柴米油鹽
老師:妳通常接電話嗎?妳接了誰的電話?妳接電話的時候說了什麽?(針對兒童的簡單討論)
二、團體遊戲《小電話吧》在體驗活動中學習接電話的禮儀。
1,老師:要不要給好朋友打電話?我們周圍有許多“小電話吧”。每個“電話吧”可以容納四個人,但只有兩部電話。我們做什麽呢(引導小朋友說輪流遊戲)現在請和妳的好朋友打個電話。
2.孩子分組打電話,老師遵守孩子接電話的禮儀。
3.註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讓2-3組孩子在前面表演。
老師:剛才是哪個好朋友接的電話?請妳的好朋友壹起表演。
老師點評:XX接電話的聲音真好聽;XX接完電話後很有禮貌的和他的好朋友道別,真是太好了!我也發現XX拿著聽筒輕輕的放,真的是壹個很有禮貌的男孩子。
第三,看視頻,引導孩子遵守接電話的禮儀。
老師:我爸爸出差了,叫楊洋。讓我們來看看楊洋在家是如何接電話的。他是怎麽做到的?您說什麽?
2.孩子邊看視頻邊思考。
3.楊洋起初在做什麽?電話響的時候,楊洋做了什麽?(楊洋很棒,電話響了主動接)
4.楊洋輕輕地拿起聽筒,說了些什麽。他的聲音好聽嗎?是的,楊洋說話的聲音很親切。爸爸說話時,他會認真聽。)
現在讓我們學習用好聽的聲音接電話。妳好!我是XXX。妳在找誰?(先打個招呼。)
5.我得掛電話了。楊洋說了什麽?(通話結束後說再見)
(再見,爸爸!)
6.打完電話後,楊洋是如何拿起聽筒的?誰會學?(禮貌地掛斷電話)
6.老師總結:我們現在怎麽接電話?當我們聽到電話鈴響時,重要的是——(主動接電話)
拿起電話先打個招呼——(餵!)。打完電話後說——(再見)聽筒要——(輕輕地拿起來又放下)。我也有接電話的禮儀童謠。大家壹起欣賞吧。(聽錄音)
第四,再次遊戲,老師要求接電話。
1,老師:妳還想叫妳的好朋友嗎?這個時候,首先要想好接電話的時候該怎麽做。應該說什麽禮貌用語?我們來比壹比誰才是會接電話的文明寶寶。
2.我們將兩人壹組,壹個打電話,另壹個接電話。打完電話,我們就交換。
3、幼兒遊戲,老師註意觀察幼兒接電話的禮儀,並點頭微笑給予鼓勵,給文明寶寶壹些小獎勵。
4.請個別孩子到前面表演。
第五,拓展遊戲
讓孩子給老師打電話,讓他們回答壹些問題(比如問媽媽的電話號碼等。),並初步讓他們學會在電話裏解釋壹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