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地處半幹旱草原,自然環境惡劣,沙塵天氣較多。1989 1989 2月20日根據國發(1985)113《國務院關於口岸開放的若幹規定》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發(1989)120號文件,2月23日1990,這裏實現了第壹次交割。1991 6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人民政府簽署了《中蒙邊境口岸管理制度協定》,批準甘其毛道口岸為國家壹類季節性口岸。7月1992,1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內蒙古甘旗茂道開放三個口岸的批復》,在烏拉特中旗海流圖鎮設立邊防檢查站,全稱“中國人民* *和國甘旗茂道邊防檢查站”,隸屬於內蒙古公安邊防總隊。2004年7月,中蒙兩國簽署了《邊境口岸及其管理體制協定》,將甘旗茂道口岸確定為雙邊常年開放口岸。後來改為每年上半年65438+10月、4月、7月、65438+10月開放。2003年,經海關總署批準,在非開放期間臨時開放進境煤炭運輸。2004年7月5日,中蒙雙方同意將該口岸升級為雙邊常年開放口岸。2007年9月,12被國務院批準為常年開放口岸。15以來,甘旗毛都港發展日新月異。
港口設計年貨運能力20萬噸,年客運量65438+萬。
2007年9月12日,國務院批復自治區政府關於甘其毛道口岸常年開放的請示:同意將內蒙古甘其毛道口岸更名為甘其毛都口岸,擴大為中蒙兩國常年開放的邊境公路口岸。同意在甘旗毛都口岸層面設置海關、檢驗檢疫機構,同時核定設置相應人員編制,增加口岸擴容資金。為盡快使口岸實現全年開放,各市、旗政府采取政府投資、招商引資等多種融資方式,先後投入6億多元,不斷加強口岸辦公、監管、檢測、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甘旗毛都口岸已成為我市向北開放的國際門戶。甘旗毛都口岸正式對外開放前,海關總署組織相關部門驗收,後經中蒙雙方換文通過後正式開放。2007年9月,呼和浩特海關甘旗毛都口岸監管組正式落戶烏拉特中旗。22日,連接烏拉特中旗首府海流圖與甘旗毛都口岸的海甘公路(全長133.022km)建成通車。口岸公路的建成,自南向北貫穿烏拉特草原腹地和河套平原,成為我市公路網的主骨架,與110國道、京藏高速公路相連,貫通西北交通大動脈——京蘭鐵路,對促進中蒙經貿合作,實現我市經濟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與甘其毛道口岸相對應的蒙古國南戈壁省礦產資源豐富,擁有大量的煤、銅、金礦,礦產儲量大,品位高,開采價值可觀。自2003年起,烏拉特中旗政府開始與蒙古國在能源、礦產、基礎設施等領域開展經濟合作。經過多次會議和磋商,2004年達成協議,將甘旗茂道口岸作為雙邊常年開放口岸,從蒙古國進口原煤。目前口岸主要貸款是從蒙古進口原煤,已經開通了運煤卡車專用通道。從2004年開始,甘旗毛島口岸常年對進口原煤開放和關閉。
2004年5月24日,經內蒙古公安邊防總隊授權,甘其毛島邊防檢查站依托雙方建立的良好關系,經過與蒙古嘎順蘇海圖邊防檢查站的多輪會談,終於使廣東省汕頭三和有限公司的第壹輛運煤卡車駛離甘其毛島口岸。
在過去的15年中,口岸共開、閉61次,貨物交付64次,出入境人員62.7萬人次,車輛110000輛。累計邊境小額貿易654.38+045萬噸,易貨貿易總額9億元,成為自治區西部地區貨物吞吐量更多、輻射範圍更廣的重要口岸。
現在巴彥淖爾市正在不斷加大港口規劃建設的力度。委托中國國際咨詢投資公司重新編制港口發展規劃。多方融資投資2054萬元建設4880平方米口岸聯檢大樓及通道改造工程,投資329萬元幫助蒙古國建設1650平方米口岸聯檢大樓。這兩個項目於2005年6月完成。積極向上級爭取三批項目資金* * * 450萬元投入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多方籌措資金,對港口物流服務設施進行整體擴建和維護。港口的功能日益完善,貨物吞吐量不斷擴大。全年過煤40多萬噸,實現歷史性突破。為實現真正的常年開關,推進對蒙項目合作,將其建設成為全區乃至全國向北開放的重要陣地和能源通道,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據史料記載,早在清朝順治年間,甘旗茂道港就是壹條重要的貿易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