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青年學生受到革命浪潮的影響。為了喚起民眾,全校學生都積極參加抵制和檢查日貨的行動。他們曾經為了幾船日紗,到南門輪船碼頭扣留奸商,拿著棍棒與奸商及其同夥對峙,毫不畏懼,赤手空拳與之搏鬥。後來沒收日貨罰款,在壽山公園(現中山公園)建孫中山先生紀念塔。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在中共中央江陰支部書記孫旋的鼓動下,學生們走上街頭發表演講,高呼向帝國主義償還血債、支持上海工人罷工鬥爭的口號。富士女校的學生挨家挨戶募捐,《申報》報道了這件事。下半年,離石中學成立了團委組織。
1927期間,離石中學的鐵軍、範福生等教師在愛國熱情的驅使下,組織地下工作,驅逐校方。校長沈下令離石中學停課。1928,離石中學復學,聘王勝三為校長。
1937年,校舍被日軍飛機炸毀,立世和福世被迫休學。浮石女校部分師生搬遷至離石春暉樓,又稱私立春暉初級中學。1937冬,離石、浮石復課,私立春暉中學停課。同年,兩校合並,增設壹所高中,命名為私立澄江中學。1940,高中並入上海市基督教聯合中學。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學被侵華日軍關閉。1946秋,澄江中學復課,聘黃思仁為校長。解放前夕,學校有10個班,學生446人,教師45人。
1949年4月23日,百萬英雄渡江,江陰解放。江陰縣人民政府接管學校。1952年2月8日,江陰縣人民政府正式接管並命名江陰縣第二中學,以黨員李紀巖為校長,美國教師和傳教士回國,最終與美國教會斷絕關系。從此,學校進入了壹個新的發展階段。
1952年秋,高中並入江陰縣中學,學校成為江陰縣重點初級中學。1953年7月,江陰師範學院停辦,師生全部並入二中。1956,學校更名為江陰市第壹初級中學,仍為重點中學。學校從1959發展到8號線24個班,學生超過1000人。被蘇州地區行政公署命名為地區重點初中。1961年,學校榮獲江陰縣中小學先進集體稱號。
文革期間,學校遭到嚴重破壞,領導和老師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
從65438年到0970年,周在擔任黨支部書記和革命委員會主任。學校招收高中班,恢復完全中學。
1976期間,粉碎了“四人幫”,平反了冤假錯案,落實了知識分子政策,教職工積極性高漲,學校很快進入正常運轉。1978,李寶根是校長。學校狠抓教學,因材施教。高中教學質量逐年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更加突出。1980學校新增機械、紡織、會計、幼師等職業班,成為江陰縣試點學校。在地區教育工作會議上介紹了這壹經驗。1983成為江陰市教育局直屬學校。1985,高中招收成瑤電影優選班。狠抓精神文明建設,開展“五講四美三愛”,建設文明班級;教學改革深入發展,全國物理教學改革實驗有序啟動。
學校的男女足球隊在省內外都很有名氣。1984年女足獲得省足球冠軍。7月,女足代表江蘇省參加華東六省壹市中學生女足比賽,榮獲精神文明獎。同年,學校承辦了江蘇省少年兒童足球班(小三隊)。1985年,男足在南京與日本少年足球隊進行了壹場友誼賽,2-0獲勝;1986,女足在無錫與美國旋風女足進行了壹場友誼賽,3-0獲勝,為祖國爭光,為學校增光。1986年6月,被江蘇省體委、教育廳命名為江蘇省足球傳統項目學校。65438-0987,學校被評為無錫市優秀傳統項目先進集體。學校形成了足球隊、第二課堂、三位壹體的教育特色。
1978以來,擴建了辦公樓,新建了6667㎡的教學樓、禮堂、職工宿舍、體育樓、食堂,改造了操場,修建了假山、祭亡亭、紫藤架,美化了校園,舊貌換新顏。
1990在何校長的主持下,深化內部管理改革,完善校長負責制、黨支部保證監督、教代會民主管理;三位壹體”的領導體制。65438至0992省教委副主任周德凡對學校的日常管理給予了高度評價。
1992新建9號教學樓,1250M2美化校園。1994學校被江陰市政府命名為“綠化達標單位”和“文明衛生單位”。
1996榮獲無錫少年軍校先進集體。1997,榮獲無錫市“關工會”先進集體。
嚴格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積極開展“三優化壹提高”課堂教學活動,取得了“精、實、活、嚴、明”的教學效果。自1994以來,航模隊接連取得佳績,先後獲得江蘇省和無錫市十六個壹、四等獎。1993,校舍擴建至2500㎡,配備微機室和語音室,教育現代化工程啟動,高質量實施義務教育。中考平均分達到江陰市第四名。
廣泛開展教育科研。1994年9月,《無錫教育》1995年第二期報道了高壹5班開展“自主、自主、自學”班級管理改革的實驗結果。5438年6月至0995年9月,學校承擔了江蘇省主體性德育與中學生素質拓展、國家學習科學實驗——提高學習效率等實驗項目。4月,學校被評為全國學法普法先進集體。1996年3月,學校被國家教委正式命名為“國家科學重點課題學習實驗學校”。初中素質教育實驗被列入江蘇省九五計劃;無錫市農村初中素質教育示範實驗試點學校。教師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已經蔚然成風。市級以上正式發表論文332篇,獲國家級獎8篇,無錫市中學第壹、二、三屆素質教育年會交流總結論文6篇。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增強師資力量,重點培養青年教師。全面開展“人民滿意”行業標準活動;提供深造、參觀、交流、實踐和競賽的機會;學校訂閱各類教育教學刊物306種,供教師閱讀;全面開展“講-課-評”系列活動,在實踐中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1996年3月,被江蘇省教委命名為“南京師範大學實踐基地”、“蘇州大學實踐基地”。
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形成德育骨幹。1995年8月被江陰市政府命名為江陰市重點高中。同年,黨支部被江陰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NLD支部被評為江陰市先進,團委被評為江陰市紅旗團委。
1995年,江陰市委市政府決定投資3800萬元,收購100畝土地,按照江蘇省重點高中標準,遷建新壹中。
學校已經成為江陰最大的中學。1997,學校被評為江陰市壹流管理學校。
1998根據市委、市政府的規劃,我校新建江蘇省第壹中學,開創了學校發展建設的系列規劃。圍繞江陰市長王維城“壹中要做全市壹流學校”和副市長許海峰“抓住機遇,腳踏實地,再造‘重點’,繼往開來,科教興國,再立功;題詞要求,要朝著建設壹所“現代化、有特色、高質量”的江蘇省重點高中邁進。
1998年9月,沈亞梅同誌任江陰壹中校長、黨支部書記。
1999,沈亞梅同誌任江陰壹中校長兼黨總支書記,何同誌任副校長,余任黨總支副書記。
1,目標導向促發展,育人為本創新風。
校訓:立世
校風:愛國、務實、創新。
教風:悉心栽培,言傳身教,啟迪引導,教書育人。
學風:好學深思,團結進取。
2、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開拓創新,取得實效。
(1)1998《江蘇省江陰壹中創建國家級示範高中綜合方案》是經過黨支部和學校行政多次會議研究制定並經教代會通過的。規劃中明確提出,建立以“綜合管理、專職管理、全員管理”為核心的管理機制,建立“科學、公開、民主、積極”的管理機制。打造具有辦學特色、教學特色和學習特色的學校形象,塑造有誌向、有鬥誌、有活力、有氣節的學生形象,明確提出經過三年的努力,壹定要把我校建設成為江陰同類學校的排頭兵和領頭雁。
(2)1998 10 10月20日,教代會通過了《江陰市第壹中學內部管理改革方案》,進壹步完善了校長負責制、教職工聘任制、工作量制度、教職工崗位責任制、教育教學成果獎勵等方面的規定,強化了德勤考核,學校民主管理取得實質性成效。
(3)1999 10 10月25日,全國體育衛生工作會議在無錫召開。我校作為會議現場向與會領導展示,受到各級領導好評,並獲得大會現場組織獎。我校體育課程改革專題文章《立足社會,面向未來,深化體育課程改革》發表於無錫教育1999年第11期。
(4)2月25日1999 1999學校舉辦“21世紀壹中教育發展研討會暨體育館竣工慶典”活動。會議旨在全面貫徹落實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努力高標準創建國家示範性高中。中央教科所、省委省政府、省教委、無錫市教委的領導專家出席了會議。在校慶開幕式上,省教委領導用“校風、教風、德智體教育評價好、殷切希望”進壹步堅定了壹中師生爭創全國示範性高中的信心,這是壹中教育發展史上又壹座新的裏程碑。
(5)2000年2月,學校認真學習第三次全教會議精神,啟動課程改革,把改革的重點放在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上。在嚴格執行教育教學規律,完成國家規定的教育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將課程分為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並在高壹年級開設社會調查課程,取得了壹定的成效。
(6)2000年4月,以省政府督學王世華為組長的省教委國家示範性高中驗收組對我校進行了驗收評估。驗收組成員聽取了沈校長所作的學校工作匯報,觀看了《舞上星河灣》視頻,隨機參加了主題班會,聽取了學生關於社會調查課程的征文答辯環節,查閱了學校工作相關資料。在驗收評估總結會上,驗收組對學校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驗收組認為學校領導班子素質高、事業心強、年輕、凝聚力強,學校教育方針貫徹落實紮實有效,壹中德育工作有自己的特色。驗收組還認為,我校重視電化教育手段的運用,堅持教學計劃的嚴肅性,重視青年教師隊伍建設,也帶來了教育質量的提高。學校管理水平高。驗收組還對學校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寶貴的建議,表達了省驗收組對江陰壹中的厚望。
創新務實,把握方向,取得豐碩成果,推動人民進步
(1)領導帶頭,師生精誠團結。
沈亞梅同誌1986年7月畢業於江蘇教育學院化學系,1994年8月任長涇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1995年6月參加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研究生課程學習並畢業,獲江蘇省“紅杉樹”優秀園藝獎。1999年3-6月參加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17研修班,被評為無錫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學科帶頭人,省“333工程”培養對象,擔任江陰市教育學會中學化學研究會副會長,無錫市第十二屆人大代表,無錫市第十二屆婦女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沈亞梅校長是壹位現代教育管理意識強、作風過硬、務實創新、專業水平和管理能力強的科研型校長。
學校領導班子結構合理,精誠團結,人員精幹,學歷達標,事業心和責任感強,作風民主正派,職責明確,責任到人。
學校實行兩級管理體制,重心較低。校長全面負責,黨總支保證監督,教代會民主管理,堅持崗位責任制,實行教師聘任制和年度考核獎懲制。科學的管理責任制充分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學校教職工愛校如家,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形成了“團隊有誌氣、團隊有士氣、工作有幹勁、集體有正氣”的教師形象,將使學校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2)德育為先,既通俗化又專業化培養人才。
為培養以高尚的民族品格、完善的人格、健康的人格為內涵的學生主體性人格,學校在黨總支領導、政教處主任、班幹部和分管班組長的領導下,在教師、校外輔導員和學生幹部的積極參與下,建立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壹體的德育工作網絡,並確定了各年級階段的目標:壹年級:
(3)抓好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學質量的跨越。
學校註重師資隊伍建設,實行“剛性(制度上、規範上)與柔性(情感上、生活上)相結合,和諧發展,點(骨幹教師)與面(教師整體)相結合,共同提高”的方針,確認是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好老師,從學生、社會(家長)、學校三個方面評價每壹位老師。實行校級學科帶頭人制度,進壹步完善導師制,壹個政治上要求進步,事業上渴望成功,道德上的稱號?妳怎麽了?> *自1997,*起
壹批青年教師在市級以上基礎教育教學競賽和教學業務競賽中獲獎,16名教師被評為市級以上先進個人和勞動模範,20名教師參加研究生課題研究。1999在中專和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1學生獲得外語第壹名,2000年11學生被推薦保送生。任寒峰老師獲得物理課件制作壹等獎,梅方老師獲得江蘇省語文電化教育二等獎。自1997年以來,有2人在省級競賽中獲獎,6人在無錫競賽中獲獎,2篇課件在無錫市獲獎,47篇論文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
(4)實施現代教育,創建科技特色學校。
學校教育教學設施齊全,設施壹流,為進壹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建壹流特色奠定了堅實基礎。1996年獲江蘇省航模比賽綜合組壹等獎,彈弓組冠軍,劉佳獲個人冠軍。1997年參加江蘇省“光華杯”航模比賽獲得B組亞軍,兩枚銀牌和兩枚銅牌,6個單項進入前五名。1998年參加江陰市中小學生航模比賽,獲得團體壹等獎。1999年參加無錫市中小學科技模型大賽獲優秀組織獎、綜合組特等獎、空模型、車模、建築模型等3個個人組獎,3個個人項目第壹名。1999年參加江蘇省科技模聯比賽,初二學生獲得兩個第三名。2000年,初二學生華亮和李綺霞參加江蘇省科技模聯比賽,獲得團體金牌。多年來,我校多次承擔無錫、江陰大型比賽的組織工作,壹直是江陰的中小學。
我校於65438-0985被省體委、省教委命名為江蘇省足球傳統學校。95後,獲1997年、1998年無錫市中學生足球賽冠軍,1997年江陰市第四屆體育綜合實力第三名,1998年江陰市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第十名,江陰市中學生“洪城杯”男子籃球賽第五名。1999年江陰市田徑運動會獲得初高中總分第八名,江陰市第壹屆中學生健美操比賽壹等獎,江陰市廣播體操比賽優秀獎,2000年無錫市第五屆運動會。初高中足球隊均獲冠軍,1997年被評為江陰市紅十字會先進集體。
照片:類別獲獎證書、獲獎旗幟
(5)2000年6月,在西部大開發的大形勢下,沈亞梅校長到山西考察,與山西方山縣中學結成友好單位進行扶貧,並簽訂了教學協議。2000年7月24日●8月5日,在黨總支副書記余、政教處主任徐福康、金桂平等領導的帶領下,壹中35名學生赴方山與方山縣中學生開展手拉手聯誼活動,舉辦了為期10天的夏令營。短短十幾天,他們堅定了學習意誌,塑造了優秀人格,培養了艱苦奮鬥作風,使他們接受了革命傳統。2000年8月24日,校長辦公室主任李忠帶領壹中5名骨幹教師到房山支教壹年。省校之間交流教學經驗,在教育改革、教育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等方面給予壹定的指導,體現省級重點高中的示範作用。經校領導研究,教代會通過,分三批開展教學工作,將所教的兩個班列入我校事業規劃,讓“壹個中國精神”在革命老區生根、開花、結果。
六、學理論三上新臺階,抓落實再創輝煌。
1996通過江陰市教委驗收,成為江陰市重點高中,江陰壹中進入第壹階段;1997被江蘇省教委錄取,江陰壹中成為江蘇省重點高中。2000年,江陰壹中再上新臺階,以總分第壹的成績通過國家示範性高中驗收。短短四年時間,全校師生在學校黨組織和校長辦公室的領導下上了壹個臺階,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至此,江陰壹中已成為壹所硬件設施壹流、學校管理水平壹流的現代化學校。2003年4月,正式被列為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