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大家幫幫忙~研究壹下問題!謝謝妳

大家幫幫忙~研究壹下問題!謝謝妳

今天,我很高興有機會和妳談談在信息時代如何學習。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有幾個問題需要搞清楚。首先是工業社會的實踐對象。主要是人類以外的物質世界,工業社會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我們人類必須為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創造生活條件和生產資料。第二個特點叫做模具制造和批量生產。什麽是模具制造和量產?就是生產不能個性化,個性化生產,延續了幾百年的工業社會的根深蒂固的觀念還在影響著我們。它已經融進了我們的頭腦,融進了我們的血液,成為了我們判斷事物的基本依據。我們對教育和學習深信不疑。但是這裏有壹個危險。如果社會沒有發生質變,我們的思維方式還是有效的,但是壹旦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就對我們提出了挑戰,所以這是我們在信息社會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信息時代誰是最好的老師。我不知道誰是最好的老師。信息社會,沒有老師指導我們學習。這就是現實。誰也不能說我是信息社會的老師。我可以教妳在信息社會遇到的所有知識,只有探索者。所以我說信息時代老師的概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老師是相對的。以前那種終身絕對的老師真的不存在。所以現在我經常反過來說,所有老師都是。

信息時代如何學習(全文)

今天,我很高興有這樣壹個機會和妳談談在信息時代如何學習。應該說這個問題是壹個非常大的問題。我認為21世紀是學習的世紀。學習是每個人的事。13億公民,就有13億的學習主體。學習者有壹個問題。每個學習者都有壹個如何學習的問題。那麽學習也是人類社會,自從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學習的問題。那麽今天如何學習有什麽現實意義呢?正是因為我們處在信息社會,所以我們的學習出現了新的問題。在過去,我們有壹套成熟的學習理念和方法,但是這套方法和理念在今天可能並不適合,所以我們要討論的是,在信息時代,在21世紀,我們是如何學習的。

所以在說這些問題之前,我先說壹個個人的故事:我1991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我在北師大讀了十年,1991畢業後,出現了壹些問題。有哪些問題?就是在我上學的十年裏,研究了教育學基本原理這樣壹個領域,大概也就幾本書吧。我花了十年時間吃這些書,六七本,我肯定能把它們啃下來。我采用的是精讀的方法,也就是說每壹個字每壹段我都要咀嚼,從頭到尾,也就是我已經咀嚼的非常紮實,非常努力的去仔細理解,所以我采用了這樣的精讀方法,取得了十年的學術成就。但1991年後,我畢業了,拿到了博士學位,但我不會讀書。我該怎麽說呢?因為在90年代,我感覺中國明顯有壹個知識經濟和信息爆炸的過程,所以在教育學原理領域,壹下子出了很多書,有的書那麽大那麽厚,有的書是叢書。我是壹個愛書人。壹下子買了很多書,有點擔心。為什麽?因為按照我以往的學習習慣,看壹本書大概需要三四個月或者半年的時間。因為我是壹個字壹個字撿的,而且壹下子買了那麽多書,我覺得會比較麻煩。我得讀好幾年這麽多書。那麽我覺得我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我個人的問題,也不是大學生和研究生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或者更直白的說,是整個時代的問題。所以今天我們就帶著這樣壹個問題來進行討論和交流。

那麽我的題目是信息時代如何學習。也就是說,我們要討論學習,首先要了解幾個前提,因為如果不了解這些前提,僅僅是學習本身,就談不清楚。我想告訴妳壹件事:第壹,信息社會發生了什麽?什麽是信息社會;二、當代教育發生了哪些變化?第壹個前提是信息社會發生了什麽。我們都說現在是信息社會,或者說已經進入信息時代,21世紀是信息社會,都有這樣壹個概念。但是信息時代到底意味著什麽呢?或者說信息時代有沒有和以前的社會不壹樣,不壹樣的特點,不壹樣的規律?

首先要知道信息社會之前是什麽社會。首先是農業社會,有幾千年的歷史,非常成熟。繼農業社會之後,人類進入了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只有幾百年的歷史。大約五十年前,我們人類開始使用計算機,也就是說從那壹刻開始,我們逐漸進入了信息社會,大概就是這樣的情況。三個社會有三種不同的文明規範,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文明規範下,其社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是不壹樣的。那我們就不討論農業社會了。先說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工業社會的基本特征是什麽?第壹,工業社會的實踐對象主要是人類以外的物質世界。工業社會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我們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為我們的生存和發展創造生活條件和生產資料,這是幾百年來我們在工業社會要解決的根本問題。現在看來,人類在工業社會發展得很好,我們很好地解決了問題,我們極大地創造了社會生產力,為我們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了壹系列社會財富。可以說我們在工業社會取得了巨大的輝煌。

工業社會的第二個特征叫做模具制造和大規模生產。什麽是模具制造和量產?因為在工業社會中,它要註重生產的效率,必須大量生產我們需要的東西,所以這種生產不能是個體化、個性化的,而必須是統壹的大規模生產和大規模生產。應該說這壹點在我們工業社會已經做得很好了,工業社會是大生產社會。因為我們整個社會的主體還處於工業時代,這樣壹種延續了幾百年的根深蒂固的工業社會觀念還在影響著我們,不僅是總體上,還有很多方面,已經融進了我們的頭腦和血液,成為我們判斷事物的基本依據。我們對教育和學習深信不疑。

但是這裏有壹個危險。如果社會沒有發生質變,我們的思維方式還是有效的,但是壹旦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就對我們提出了挑戰,所以這是我們在信息社會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那麽信息社會發生了哪些變化呢?我在這裏總結了幾點:第壹,信息社會,第壹,信息爆炸,信息變成了有價值的東西。我們以前不這麽看。我們處在壹個工業社會,這是壹個非常真實的社會。我們必須看,摸,用,方便,吃,餵,穿,這樣我才能判斷它的價值。而信息並不是為了這個,信息既不能吃,也不能穿,而是在信息社會成為了壹個有價值的東西,不具有壹般價值,具有極大的價值,所以這是壹個不同於以前社會的現象。

第二,互聯網構建了即時通訊,改變了人類活動的時間模式,形成了匯聚知識、智慧、情感的海洋文化。什麽是即時通訊?即交流可以在瞬間發生,交流和信息傳遞的周期非常快,這就是所謂的即時交流。互聯網不僅構建了即時通訊,也改變了人類文化的時間模式。以前的長周期現在變成了短周期,以前的慢節奏現在變成了快節奏。很多事情讓我們思考和做決定的時間變得很短。所以可以說,在互聯網時代,沒有秘密,我們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了解到世界任何壹個角落正在發生的事情,這就是即時通訊。告訴妳,即時通訊給我們人類帶來了很大的問題。因為我們是靠時間來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而現在沒有時間了,大家瞬間就知道了。我們做什麽呢在過去,我們可以開會。幾個人先開個會,定個調子,做個決定,然後發動群眾,層層安排。現在,事實並非如此。每個人壹下子都知道了,但是我們只是不能等待妳的會議。這對我們以前處理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帶來了很大的沖擊。而且,互聯網匯集了全人類及其人格世界的知識和智慧,使之成為知識和智慧的海洋。在互聯網上,壹切都融合成了知識的海洋。什麽是海洋?妳見過大海的感覺嗎?突然間,它向妳走來,互聯網就是這樣壹種感覺,人類所有知識和智慧的創造性精神產品都向妳走來,就是這樣壹種氣魄。

第三,社會實踐的主要對象從改造物質世界轉變為改造人類世界。無論是農業社會還是工業社會,我們的興奮點都是開發自然,把自然界的壹切都變成我們需要的物質產品。這是社會的根本任務。但是壹旦物質生產達到壹定的豐富程度,當我不需要那麽多東西的時候,當我真的吃不下的時候怎麽辦?那社會肯定有事可做。此時,社會實踐的重心已經從發展自然轉變為發展我們自己。我們以前有句老話,“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是不是大家都知道,但是今天這個問題好像有了壹點變化?零錢在哪裏?主觀世界的改造每提高壹厘米,客觀世界的改造就可以提高十厘米,這就意味著主觀世界的改造變得比客觀世界的發展更重要。其實環顧四周,我們可以從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得出這個結論。目前我們的家庭支出,也就是整個恩格爾系數在下降,用於日常溫飽消費的比重在下降。上升的是什麽?當然要買大件,比如買房買車。現在正在改善的是孩子的教育和學習型家庭的建設。在我們過去看來,這些東西應該沒那麽貴。教育怎麽會花這麽多錢?我們要花更多的錢在吃、喝、穿和建立學習型家庭上。

那麽從今年的非典事件就可以看出這個特點。以非典為例,如果沒有互聯網,應該說這個事情本身,這個信息不會傳播的這麽快,這麽邪乎,不會引起這麽大的恐慌,所以互聯網增加了社會不良事件的這麽壹個負面反應。所以我當時覺得很害怕。但是互聯網也有它的優勢。它壞消息傳得快,好消息傳得也快,於是情況壹天天下降,數量下降,整個社會變得穩定。所以,因為互聯網強大的傳播工具的作用,社會事件來去匆匆,來了就雪崩式的來,走了就很快消失。大家註意,整個社會事件有這樣壹個規律,就是間斷性增強,跳躍性增加。

此外,社會事件的不可預測因素增加。不像在工業社會,我們可以在工業社會冷靜地計劃和預測事情。現在我們無法預測,無法制定計劃,太快了。我們過去常常制定教育計劃。我們都制定了五年計劃,叫做五年計劃,第六個五年計劃,第七個五年計劃,第八個五年計劃。壹旦我們成功了,那就是五年。但是現在妳做了壹個五年計劃,試了試,第二年就要改了。為什麽?變化的周期加快了,時間縮短了。如果妳再規劃五年,那早就改變了,所以這就是變化的周期短,速度快,對我們的教育和學習提出了最嚴峻的挑戰。眾所周知,我們過去需要教科書來進行學習和教育,但在過去,制作壹本教科書並不是那麽簡單。妳沒有十幾年,幾十年也出不了壹本教材,但是妳想想。妳花了十年時間給學生出了壹本教材,那麽這十年社會變化有多大,妳在這本教材裏說的話還是真的嗎?妳課本上的數據還靠譜嗎?妳教材的結論還科學嗎?不壹定。已經變了。目前人類知識的半衰期是有壹半會被淘汰。這個半衰期肯定不到五年。我估計現在是三四年的狀態。在三四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我們現有知識的壹半將會過時、淘汰和更新。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社會中接受教育和學習的。妳意識到這是信息社會帶來的新變化。我們談壹切問題,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否則談不清楚,所以這是我們理解學習問題討論的首要前提。

那麽在我們知道了第壹個前提之後,我們來討論第二個前提,當代教育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們說過社會文明在變,我們也說過現代科學也在變。科學研究的內涵、精神、對象和科學發現的規律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那麽教育能保持原樣嗎?不可能壹樣的。傳統教育有什麽特點?就是我這裏說的三個特點:第壹,傳統教育追求內容和過程的確定性;第二,追求結果的標準化;第三,追求量產。我說的傳統教育,是指現代學校出現以來的這樣壹個教育時期。這是為什麽呢?很明顯,教育與當時的社會是緊密聯系在壹起的,工業社會必須有工業化的教育,工業化的教育是為工業社會的要求服務和適應的。我們之前說過,工業時代的生產是模具制造和批量生產,所以工業社會的教育也壹定是模具制造和批量生產,就是把人當東西,生產出來,從流水線的這壹頭輸入,從這條流水線上出來壹個標準件。我們不需要認為這是壹個非常不人道的過程,因為那個社會必須這樣做,必須這樣做,這樣做是對的,它完成了自己獨特的歷史使命。但是今天不壹樣。今天,我們整個社會,就像我剛才說的,改變了它的實踐對象和目標,所以教育也應該相應地改變。教育是如何變化的我就不贅述了,簡單說壹下當代教育改革的幾個關鍵詞,就是向什麽方向變化了,發生了什麽質的變化。

第壹個叫服務。我們知道,我國的服務業已經是壹個很大的產業。我們過去稱之為第壹產業和第二產業。現在我們的服務業是第三產業,是壹個大產業。但是什麽是服務業呢?過去,我們種植莊稼,制造鋼鐵。它到底存在與否?不需要服務業。對於人以外的物質世界,不存在服務的問題。誰為誰服務,不是為了物,而是為了物。所以說到服務業,就是為人服務的行業。它需要為人才服務,而不是為物服務。對於事物來說,只是開發、開采、生產的問題。那麽我認為在當今的信息社會,我們的教育將會發生壹個重大的轉變,那就是從塑造型教育向服務型教育轉變。那麽我認為教育的主題是為學習服務的,所以不存在弱化學校功能的問題。沒有必要削弱學校的功能,但需要從塑造型向服務型轉變。讓我們考慮壹下。我們用來描述教育和教師的詞匯,有明顯的工業社會或者制造業的痕跡。我們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說教師是園丁、工程師或園丁。都是工業社會很明顯的概念,包括什麽給學生壹碗水,老師必須有壹桶水。這些都是工業社會的概念,信息社會是落後過時的。我們身處信息社會,而且確實如此

其次是學習,如何成為壹個關鍵詞,學習這個關鍵詞的時候跟誰比?告訴妳,有了教育,在中國的教育史上,有壹個著名的表述,叫做教,學,壹半,壹半就是壹半,也就是學。在這個古字裏,是教的壹半,也就是前面的壹半是學,也就是說教本身包含學,叫做教、學、半。千百年來,我們人類的學習都是在教育的呵護下進行的,或者說就教育與學習的關系而言,學習壹直處於次要地位,教育是主要的。但是今天,這個小角色,學習這個角色,變成了巨人。這個意識告訴所有人來之不易,並不是所有人都那麽清楚。我們總是認為教育很重要。我壹點都不否認教育的重要,但是我想說學習比教育更重要。我們過去沒有研究學習。我是學教育的。以我們的教育為例,至少在80年代以前,研究學習的文章很少,這幾年才多壹點。但是到什麽程度,把教育和學習放在哪裏,大家都不是那麽清楚。我想告訴妳的是,21世紀不是教育世紀,而是學習世紀。說教育世紀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如果要說21世紀是教育的世紀,那麽應該說21世紀是教育從塑造教育向服務教育轉變的世紀。為了誰,為了學習,21世紀人類發展的核心就是兩個字,叫學習。有多少人在學習?有很多老師。老師是壹個龐大的團隊,但是學習者有多少呢?壹個人是壹個學習者。中國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學習者,沒有什麽能比得上這個概念。

第四是個性化,即教育會越來越個性化,而不是我們現在所習慣的班級授課,大批量生產。

第五是積極思考。什麽是積極思維?在工業時代,我們的老師幾乎都養成了壹個缺陷,就是特別愛批評人。我們的老師,包括我們的家長,都很會批評孩子。幾百年來我們掌握了這個技能,也就是我們的祖先壹代代批判我們的能力。為什麽工業時代我們有這種能力?這和那個時代有關系,因為在工業時代,就像我剛才說的,它要標準化。壹旦我們有了標準,我們做事就容易了。我們生產這個杯蓋,因為我們有模具,所以問題有多簡單?不符合這個模具的都是有缺陷的,只能保留這個模具,把其他的都剪掉,就這麽簡單。這個簡單的邏輯是由工業社會模具制造和大規模生產的性質決定的。然而,在信息時代,科學是壹個開放的探索世界。科學是壹個加入了人的情感和人文關懷的世界。標準化的科學仍然存在。還有更大的空間,更多的領域供我們探討。它是壹個開放的體系,也就是說,在很多領域,我們寧願共同探索,也不願要求壹個標準化的答案。這是壹門探索性的科學。那麽,那又怎麽樣呢?在信息社會中,我們必須有壹種新的思維方式,即積極思維。說的通俗壹點,積極思考就是多鼓勵,多表揚,少看缺點,少盯缺點,多盯孩子的優點和亮點。那麽這也是壹個觀念轉變的問題。所以我們經常跟老師說,要積極思考,不要批評那麽多,要轉變觀念。我們很多家長老師都說,缺點改不了,優點跑不掉。這是工業社會的壹句老話,但今天我們要改變這壹點,告訴大家,每個孩子心裏都有兩個小人。壹個小人的名字叫好孩子,另壹個小人的名字叫壞孩子,也就是說,他是壞孩子。以前我們的意思是說他的缺點,然後把他的優點帶出來,把壞孩子和小人幹掉,正好相反。我們要多叫他的好孩子的名字,把他的好孩子帶出來,把他的壞孩子淡化,讓他逐漸忘記他的壞孩子。是反過來,兩條出路,兩條路,壹條反映工業時代的模式,壹條反映信息時代的思維方式。

所以我來了,我要告訴妳壹個教育學的基本原理,叫做皮可馬裏恩效應。最初的傳說,我不太清楚,大概是說古希臘有壹個叫皮科·馬裏恩的雕塑家。他在做雕塑的時候,總想給雕塑的對象加上自己的壹種情感,非常用心的雕刻,總幻想著雕塑能變成他理想中的某個人,然後這個奇跡真的出現了。他的雕塑,這個作品從壹個石頭變成了壹個真人,也就是後來我們也理解為這麽壹個意思,就是說妳怎麽看妳的教育對象,這個教育對象就會按照妳對他的期待而成長,妳對他的期待就會變成他會變成的樣子,引申成教育學的這麽壹個原理。其實孩子本身就是開放的,他什麽都有。現在,讓我們看看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麽樣的人。我認為他是天才,所以他壹定是天才。沒有問題,就是說這個地方大家不要太真實。我總說工業社會形成的現實文化在嚴重束縛我們。在信息社會的發展中,我們人類在工業社會真的太真實了。只有當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時候,我們才會相信。但是在信息社會裏,我用另壹段話告訴妳,只有當我相信的時候,它才會出現。

第二個問題是信息時代誰是最好的老師。我不知道誰是最好的老師,我也不認為我是最好的老師。至少我博士畢業後不會再去自考了。我也在探索和反思這個問題。那麽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在農業社會遇到農業問題,那麽農業問題專家和老農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如果遇到工業建設的問題,專家、工人、老工人、7級工人、8級工人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妳要問信息時代的問題,我找不到人。為什麽?因為信息社會才幾年,十幾二十年了,專家還沒出來。沒有七級工和八級工,現在只有壹級工、二級工和學徒。信息社會,大家都是孩子,沒有經驗。連我都喜歡說,信息社會我們沒有長輩。我相信信息社會是有長子的。誰是長子,誰就是最善於研究和探索信息社會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的那壹批人。總之,老師不多,不僅僅是中國,全世界都是。那我該怎麽辦呢?找不到老師我就麻煩了。因為說到學習,沒有老師怎麽學?說到學習,我們腦子裏有這樣壹個概念。我們需要壹個老師,壹本書,壹本教材,壹個教室,壹個考試題目和作業。如果妳還想用這樣的教條學習,妳的學習會很困難。不行,老師找不到,課本沒了,誰給妳考試,不行,沒作業,自學。所以,在信息社會,我們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沒有老師的指導,我不得不學習。這就是現實。沒有辦法。誰也不能說我是信息社會的老師。我可以教妳信息社會遇到的壹切。沒人敢這麽說。只是探索者過去對那個老師沒有概念。所以我說信息時代老師的概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老師是相對的。以前絕對終身的老師真的不存在。所以現在我經常反過來說,所有的老師都得是新生,所有的學生都得是自己的老師。沒有辦法。

那麽最後,我們簡單說壹下在信息社會我們應該樹立什麽樣的學習觀。第壹,學會享受學習。這些詞是不同的。我們以前沒這麽說過。“學海無涯。”如果妳努力學習,妳怎麽能享受學習呢?爭壹條船,這是工業社會的邏輯。今天,我們必須以不同的態度學習。學習沒那麽悲觀,沒那麽消極,沒那麽可怕。不喜歡享受的人都愛享受。但是壹想到“享受”這個詞,我們就很放松,所以我們用享受的態度對待學習。第二,學會快速學習。就像我開頭說的,1991年畢業就不學了。為什麽?因為我要從第壹個字學到最後壹個字,那麽壹大堆書,我怎麽看,要看多少年。也就是說,當時我只掌握了工業社會的精益求精的學習,而沒有掌握面向信息社會的快速、粗糙、膚淺的學習。在信息社會,妳真的很難掌握這種學習方法,所以我不想否定那種精讀,但是在精讀的同時,要學會快速閱讀,什麽時候用精讀,什麽時候用精讀。要看閱讀的對象,有些對象需要我們精讀。壹年徹底讀完壹本書,有時候很多書不需要那樣讀。壹年可以讀10本書,20本書,50本書,100本書。不壹樣。要看學習的對象和學習的目的。妳為什麽讀它?大量閱讀對我們來說尤其重要。在信息社會,因為信息太多。第三,學習可以循序漸進,跳躍式,超前式。學校教育現在已經拿出了壹個體系,我們必須壹步壹步來。這個系統有意義嗎?為工業化服務是有道理的,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是有道理的,但是還不夠,所以我說要兩條腿走路。學習方法有三種:平行,循序漸進和非循序漸進,跳躍和領先,什麽都能來。

第四,過去我們接受了學習就是不斷往腦子裏加東西的觀念,所以我們樂於接受加法,甚至乘法的學習。所以我今天要告訴妳,因為在信息社會,知識的半衰期很快,更新的速度也很快,所以不要太執著於已經得到的東西。妳要清理家裏的垃圾,不斷的清除垃圾,學會減法甚至除法,妳就可以放下整本書了。妳每隔壹段時間就得把家裏的書清理壹下,除了那些三五年沒看的參考書和權威書籍。

第五,充分利用互聯網學習。說極端壹點,互聯網上什麽都有,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好的路徑。互聯網是汪洋中人類知識和智慧的海洋。如果妳不上網,妳就落伍了。所以現在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很擔心孩子在網上學到了壹些不好的東西,或者是沈迷於遊戲,陶醉於什麽。當然,這也是壹個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但總的來說,互聯網的利大於弊,要大得多,所以要鼓勵孩子上網學習。

最後,做自己學習的主人。我們新課改也提倡自主學習,就是要培養中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從小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