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不能說話?不,我們需要改變我們說話的方式,這樣妳就能立於不敗之地。就是讓別人多說話。那麽如何才能讓別人多說話呢?答案是:通過提問來交談。因為提問不僅能激發壹個人的潛能,還能讓壹個人實現自我的價值。最後,妳會發現提問對話會讓妳周圍的人都喜歡妳,發自內心的感謝妳。
那麽如何使用提問對話呢?哈佛大學網球教練蒂莫西·戈爾韋(Timothy Galway)因為暫時不能上課,讓朋友的滑雪教練代課,但滑雪教練說我不能打網球。戈爾韋說:沒什麽,隨便說說。於是滑雪教練戰戰兢兢地結束了網球課。網球考試後發現,教練教的不會打網球的學生遠遠領先於其他學生。
當然,這絕不是個例。在澳大利亞,壹個遊泳教練帶著他的隊員去參加運動會,最後隊員獲得了冠軍。隊員們興高采烈地把教練舉起來扔進了遊泳池,但遊泳池裏卻傳來了呼救聲。原來教練不會遊泳。
為什麽不會遊泳的教練可以教冠軍?壹個不會打網球的滑雪教練教學生進步更快?二戰老兵約翰·惠特莫(John Whitmer)認為這種現象相當有趣,於是他潛心研究和調查兩位教練的教學方法。他發現這兩位教練有壹個共同點。他們沒有以身作則,而是通過提問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責任感,讓學生成為主角,而教練只是輔助配角。試想誰不喜歡主角的光環?這種氣場不僅能激發壹個人的潛能,還能創造壹個人的價值。
因此,根據這壹現象,約翰·惠特莫(John Whittemer)開發了壹套GROW提問模式,並寫了壹本名為《高效能蔻馳》的書,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暢銷全球。
約翰·惠特莫(John Whitmer)說,提問是釋放壹個人潛能的最好方式,因為沒有人喜歡別人告訴他該做什麽,但提問引發的答案是自己思考的結果。無論結果如何,都有汗水和成績在裏面。這足以激發任何人的鬥誌,而成功的本質是鬥誌,而不是能力。信不信由妳,很多老板有時候並不比自己的員工優秀,但是他可以帶領壹群人為他工作。這種能力來源於奮鬥精神。
那麽,如何應用這種不斷增長提問模式呢?作者將四組問題組合成壹個成長對話模型。這套模式適合解決任何矛盾和問題,會讓妳覺得讓別人說話是解決矛盾和問題的最好方式。也是激活對方潛能和價值最正確的姿勢。
第壹組:幫助對方找出真正的目標
壹個人為什麽會發脾氣?僅僅是因為這個人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但是沒有得到滿足的根本原因是他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麽。只是發生的事情和他的預期相差甚遠,引起了他內心的失落和恐懼。
所以大多數人不成功的原因不是能力,而是對目標的理解錯了。
真正的目標是什麽?面對問題或者調解矛盾,需要解決的其實是背後的本質目標。比如壹個人問妳,妳有目標嗎?妳的答案是什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請描述妳未來目標的時間、地點和具體樣子。如果不是,那麽也許妳的目標不是妳的目標。
所以,第壹組問題是:妳想實現什麽,或者說妳想要什麽?
可能很多人都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因為大部分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這才是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根本原因。而這壹套問題會讓妳思考,妳人生的意義,妳想要什麽?或者說妳想過什麽樣的生活,想成為什麽樣的人?未來5到10年我會是什麽樣子?
這壹組問題的關鍵是讓對方認識到問題的根源,不管是矛盾還是問題,沒有找到就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是記住,不要在談話中做任何判斷。例如,他的目標是成為明星。不管他現在的情況如何,妳都不能說,加油,妳還想當這樣的明星嗎?妳甚至不能在心裏默默思考,因為對方能感受到妳的潛意識,這樣的想法會讓妳失去對方的信任,所以這次談話會失敗。
搞清楚目標後,下壹步就是幫對方搞清楚目前的狀態。
其實大部分人對自己的現狀都是模糊的,或者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想知道,或者把對未來的幻想當成了現狀。這是壹個人成功的最大障礙。
壹個人無法判斷自己的現狀,所以無法成長,更談不上成功。就像我最喜歡的壹句話:不承認昨天的無知,今天就無法超越昨天。有壹本書叫WOOP思維心理學,裏面有壹個思想,大多數人都能成功,但是樂觀的思維讓人覺得離成功不遠了,仿佛成功就是明天,所以大多數人失去了鬥誌。但事實是,妳連萬裏長征的第壹步都買好了。
所以,這個群裏的問題是:妳現在是什麽情況?這種情況持續多久了?情況是否屬實?什麽樣的事實可以證明?
這組問題的目的是幫助對方看清目標的狀態。任何矛盾和問題之前,首先是了解現狀,追逐壹個目標也不例外。
比如很多人覺得自己沒什麽做不到的,覺得自己很牛逼,那就讓他做點什麽,讓實際結果證明他是不是壹個牛逼的人。相反,如果壹個人覺得自己沒用,也可以試著做點什麽,可以很簡單,因為人的自信來源於微小的成功反饋。他會覺得自己也有長處,不是壹無是處。
我以前的騎手俱樂部裏有個會員A。他覺得自己什麽都做不好。有壹次,我們車友搞線下活動,協調員臨時生病了。我讓A臨時頂班,結果壹發不可收拾。在A的統籌下,幾百人井然有序,沒有任何問題。之後A成了負責活動整體策劃的老板,在圈內也小有名氣。很多活動公司的人讓獵頭把他挖過來。其實每個人都有潛力。只是錯誤的時間,錯誤的人和事,當然還有錯誤的地點。
總之,信任壹個人是激發能力和價值的金鑰匙,所以提問的方式就是充分激發這個人的潛在能力。讓他看清自己處於什麽樣的處境,需要做什麽樣的事情來改變現狀,跳出混亂的思維。
妳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嗎?朋友或家人有問題,請妳給點意見。但是後來我發現,無論妳給多少建議,對方似乎都覺得沒什麽好處,也許很容易讓妳站著說話不腰疼,有的甚至會引起沖突和矛盾。為什麽會這樣?妳沒問我意見嗎?
其實每個人對外提問的時候,心裏都有答案。所以不管別人怎麽給建議,都不壹定能真正解決問題。甚至因為給的建議,我會承擔莫名其妙的責任,因為建議是妳出的,別人會認為之所以做不好,是因為方法不對。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替對方做決定,而是讓對方自己找到解決辦法來決定該怎麽做。
我有壹個朋友,惠惠,打完網球後他說他想聽聽我的建議。所以惠惠說她想和她的丈夫離婚,現在她正在分居,並問我是否應該選擇離婚。我說如果妳願意,如果妳不開心,妳可以離婚。搖壹搖說,但是離婚會傷害孩子,財產分割很麻煩。然後我說:那我就在壹起將就吧。惠惠接著說,但是像這樣的每壹天都感覺像是折磨。
看到了吧,不管怎麽給意見,為什麽?因為他心裏有答案。所以我改變了我的方法。我只是不再給建議了。我問惠惠:如果妳的丈夫現在有危險或困難,妳會幫忙嗎?惠惠說當然。我繼續問:如果妳能和妳老公改善現狀,妳還會離婚嗎?阿瑤說:我離婚是因為老公不尊重我,改變了我。為什麽要離婚?在這壹點上,惠惠自己笑了。原來她對老公感情很深,只是改變現狀,並不是真的想離婚。解決方案是什麽?找到問題的根源,明確目標,找出現狀,對嗎?
後來我問:妳覺得妳老公為什麽不尊重妳?惠惠說她喜歡打球和拉小提琴。但她的丈夫認為這影響了他們的家庭關系,所以他在她不在的時候砸碎了她的小提琴。球拍也壞了。惠惠對這種行為選擇了沈默。之後她老公越來越喜歡砸東西。
惠惠壹邊說壹邊哭,然後我問:如果妳這樣對待妳老公,妳老公會默默承受,妳接下來會怎麽處理妳老公?惠惠說:我會看不起他。完全沒有原則和底線。其實我太遷就老公了,因為沒有底線和原則。嗯,惠惠自己也說了這個問題。這裏需要註意的是,如果妳說惠惠遷就她老公,或者說她沒有原則和底線,惠惠會認為妳在指責她,她會本能的選擇反擊和辯解,但如果是她自己說就不壹樣了,因為她意識到了問題,會自己想辦法解決。
於是我接著問:妳覺得妳能怎麽辦不然妳老公會砸妳東西?改變我對妳的態度?她說她要回家和丈夫好好談談。遇到問題,她要讓老公知道她的底線在哪裏,告訴老公她的底線和原則是什麽。
惠惠自己發現了這個問題,並找到了解決辦法。結果當然不會差,因為怎麽決定是她自己的事,離婚不離婚也是她自己的事。所以妳不能替她做決定或者提任何建議,否則她最終會把所有的責任都強加給妳。
後來,惠惠給我發了壹條特別的信息來感謝我,他說:在和我丈夫徹底談過之後,我們給了彼此思考的空間。然後,在中國新年期間,惠惠回到她母親的房子,沒有她的丈夫,但她的丈夫追著她。此前,她不想讓丈夫陪她回娘家。
這組問題的主要目標是激活對方的邏輯思維,讓對方承擔自己的責任,因為所有的問題和矛盾的結果都是對方承擔,而不是妳。
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或者說目標沒有實現。主要問題是沒有真正的願望去做。但是很多人覺得這不是問題,因為很想做,因為不知道做什麽,或者沒準備好,導致遲遲沒有開始。其實我想做的不僅僅是壹面墻的距離,而是遠處天地的鏈接點的問題。看似在壹起,實則十萬八千裏。
在這組問題中,提問的方式是這樣的:妳打算什麽時候做?妳這樣做的概率有多大?從1到10能得多少分?跟誰有關系?為了做到這壹點,妳願意付出怎樣的努力?
執行力的問題壹直是職場的熱門話題,但對於什麽是執行力卻知之甚少。執行力其實就是從零開始預測和獲得結果的能力。壹切都會被問題和困難阻礙。能看到障礙的人,自然知道怎麽解決。而不是不斷抱怨事情本身的難處。
所以看壹個人的執行能力,揭示了他的人生背景。
這組問題的目標是找到阻礙執行的障礙。比如有人給未來目標打了5分,那麽妳就要提問讓對方知道這5分會扣在哪裏。妳考不上10的原因是什麽?並詢問對方需要得到什麽樣的支持才能打出10,或者接近10的分數。
這本書的作者在書中寫了壹句話:提問可以激發壹個人的潛能,開發壹個人的價值。任何按照GROW模式解決問題的人,都可以比作人生導師。
壹個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代表了他的財富能力。而且壹個人多學壹門技能,以後就能少請壹個人。
其實壹個人的成就不在於他的能力,而在於他做事的意願。這就好比我們總說對某件事不感興趣,但大多數人不知道不感興趣的真正原因是妳目前做不好。對壹件事感興趣,就是把它做得比別人好,然後它就成了妳的興趣。
而成功就是不斷增加自己做事的興趣和意願。自發遠比讓別人上緊發條要積極得多。
最後總結四個問題:
第壹:妳的目標是什麽?何時何地完成?建成後會是什麽樣子?
第二:妳的現狀是什麽?如何證明自己現在的情況是真實的?
第三:妳為自己的目標付出了哪些努力?達到目標的途徑有哪些?
第四:在妳通往目標的路上,誰是妳的阻礙,什麽人和事必須是妳的支撐?
這套問題不僅適合解決任何問題,還可以用在成長的路上。它會幫助妳提高或改善妳的溝通能力和妳的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