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補貼的範圍和數量
在新建縣、南昌縣、袁州區、樟樹市、上高縣、高安市、豐城市、新幹縣、太和縣、東鄉縣、余江縣、定南縣、新豐縣、萬年縣、潞西縣等15個縣(市、區)實施,計劃補貼能繁母豬57萬頭。
二、補貼對象
項目縣使用改良精液開展人工授精的母豬場(社區、農戶)。各項目縣要根據各地生豬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補貼對象的確立原則和條件,對享受補貼的養殖場(小區、戶)進行登記,享受補貼的能繁母豬必須佩戴畜禽標識。
第三,補貼標準
按每頭能繁母豬每年使用4頭精液計算,每頭精液補貼10元,每頭能繁母豬每年補貼40元。
第四,補貼品種
以大白、長白、杜洛克為主,兼顧栽培品種和地方優良品種。公豬品種及精液產品按照《公豬精液產品生產及質量評定標準(試行)》(農辦牧[2008]15號)執行。
動詞 (verb的縮寫)補貼程序
(壹)申請精子捐獻資格
1.適用範圍:符合《江西省資助良種豬選入種公豬、供精單位和人工授精技術服務站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取得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參與采精的種公豬30頭以上,管理規範,系譜檔案齊全,有必要的精液生產、檢測、貯運設施設備和壹定的技術力量的養豬場和豬人工授精站。省級認證的公豬站不需要申請直接進行精液品質檢測。
2.申請程序:申請捐精的單位向當地縣級畜牧獸醫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申報表。現場檢查後,應當向市畜牧獸醫部門報告,市畜牧獸醫部門應當簽署意見。省畜牧獸醫局委托省畜牧技術推廣站對申請人的精液質量進行抽查。審查合格後,將在江西農業信息網和江西畜牧獸醫信息網上公布。
3、未取得供精資格的單位不得參與生豬供精種子補貼項目。
(二)確定精子供應單位
1,項目縣在省畜牧獸醫局公布的已取得供精資格的單位中,通過招標采購確定本縣的供精單位。采購任務向省級認證和獨立公豬站傾斜,優先滿足其精液供應能力。為提高供精單位服務質量,更新血緣關系,鼓勵項目縣跨縣采購種豬精液,省種公豬站可參與全省良種豬供精補貼。
2、項目縣與供精單位簽訂采購合同,合同中應明確采購公豬的品種、穗數,要明確供精單位的年度最低供應量計劃,保證精液的供應能力;精液價格實行監管,平均價格不得高於本單位同期銷售的公豬精液的市場價格。但不同品種和等級的公豬精液可以實行優質優價,並公布其價格信息。
3.簽訂采購合同時,不得幹擾供應單位的正當市場競爭,合同中不得限制供應單位的銷售區域,縣級行政區域內可享受補貼。要充分尊重養殖戶意願,確保優良公豬精液得到廣泛推廣應用。
(3)做好歸檔整理工作。
各單位應根據職責分工,做好原始記錄的保存和整套檔案的保管管理工作。
1.捐精者:根據生產實際,形成公豬的系譜、采精記錄、精液品質檢查記錄、精液分配記錄,每月分類匯總歸檔。
2.豬人工授精服務站:要有從供精單位接收精液的記錄,填寫母豬養殖戶購買補貼精液記錄表,請養殖戶簽字確認,建立精液發放檔案。
3、母豬養殖場戶:建立配種和母豬產仔記錄檔案。
4.縣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項目實施前,做好全縣能繁母豬登記和普查工作,收集供精單位和供精服務站精液發放記錄,復制保存,做好月度發放統計、抽查檢驗報告和資金撥付申請表的整理歸檔工作。
不及物動詞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充分發揮省畜牧良種補貼項目協調小組的作用,根據各自職責,做好項目組織、實施和協調工作,檢查項目進展,加強項目管理和監督,負責項目總結和驗收,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省級生豬良種補貼項目技術專家組要發揮技術指導作用,積極開展項目技術咨詢,組織篩選公豬、供精單位和豬人工授精技術服務站點,指導項目縣生豬生產,開展種豬場及其良種公豬、供精單位和公豬的技術評估,舉辦豬人工授精技術、飼養管理技術和疾病預防技術的技術培訓,參與項目技術監督。
2、明確職責分工
省農業廳:負責制定全省項目實施方案,指導相關項目縣以政府名義制定實施方案;加強對選種公豬、供精單位和豬人工授精技術服務站的管理,制定管理措施;組織對選定的捐精單位和公豬進行評估和公布;制定工作措施和時間表;對項目區公豬精液質量進行取樣;組織專家對項目縣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監督檢查項目實施情況。
省財政廳:及時撥付項目資金,加強項目資金監督管理。
市畜牧部門:按省要求協調相關項目工作,指導轄區內項目縣組織實施良種補貼,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工作進度。
生豬養殖實施縣:負責編制項目實施方案,成立項目實施小組,落實責任分工,開展精液招標采購,加強供精單位管理,指導供精單位、服務網點和養殖場戶做好記錄和備案,組織技術培訓,收集、匯總和上報良種補貼信息。做好經費分配,落實必要的工作經費。
供精單位和豬人工授精技術服務站:完善設施,保證項目縣所需精液的數量和質量;做好精液分配記錄;接受社會監督,提供良好服務。
3.加大宣傳力度。
為擴大良種補貼項目的影響,應按照“公開、公平、透明”的原則,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補貼政策、補貼地區、補貼標準和收費價格。縣級農牧部門在縣級電視、報紙等媒體宣傳好豬補欄政策,發布政策通知;項目村(場)要按照《生豬良種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在本村(場)公示養殖戶和能繁母豬養殖情況,時間不少於7天,讓項目縣農民受益,確保項目實施在項目縣家喻戶曉。
4.加強技術培訓和推廣。
有關部門、項目縣和供精單位要根據實際情況和項目需要,制定培訓計劃,組織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加強對人工授精員和項目區農戶的培訓,加大人工授精、發情鑒定、飼養管理等技術的推廣力度,提高畜牧業生產的科技水平,及時解決農戶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舉辦全省畜牧良種補貼項目管理和技術培訓班,重點培訓各級相關畜牧獸醫管理人員、供精單位和育種人員,規範項目管理,提高技術水平。
5.加強監督管理。
第壹,加強精液質量監管。省畜牧獸醫局應當組織專家對公豬站等供精單位的條件進行確認,並對供精單位的精液進行抽樣檢驗。縣級畜牧、財政部門組織力量進行驗收和抽檢,抽檢比例不低於10%。供精單位應當完善基礎設施,嚴格遵循公豬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加強公豬的飼養管理。精子供應單位不得弄虛作假,以次充好。
二要加強項目實施進度管理。按照先購後補、壹補到底的原則,提高精液配送和配種服務質量,確保養殖戶能及時接收精液,及時開展配種。各縣(市、區)畜牧獸醫部門要在確保項目效果的前提下,改進工作方法,加快實施進度。不能按進度要求實施的項目縣,下壹年度將核減任務或取消資格。
第三,要加強項目資金分配管理。省級財政將補貼資金撥付到縣級財政。縣級畜牧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財政部門在每月初對供精單位上月發放的數量進行核實,並形成現場核實報告。根據前三個月的核查數據,每三個月按實際發放數量撥付補貼資金,確保補貼資金足額到位、專款專用。
四是加強良種補貼信息調度。要求安排專人負責。及時了解項目進展和資金使用情況。每月調度畜牧良種補貼項目進展情況,以月報形式上報省級畜牧獸醫局,匯總後上報農業部和財政部。
各項目縣農業(畜牧獸醫)和財政部門應設立監督舉報電話,接受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