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開發商房地產的銷售價格是房地產開發商通過對價格水平、區域使用價值、價格浮動利率以及戶型、房屋朝向、樓棟、樓棟等綜合因素的計算,綜合考慮的價格。每棟樓、樓、樓的價格都不壹樣,其實就是現階段的“壹房壹價”。
這個價格基本上是購房者去售樓處了解的價格,是購房者購買樓盤的具體價格。購房者在買房時壹定要註意樓盤的備案價格,看是否超過樓盤的使用價值;關註樓盤的市場銷售價格是否遠遠超出備案價格的5%-10%的波動範圍。
房屋租售比的定義是房屋總建築面積每平方米租金與房價的比值。無論是租售比高於1∶300還是低於1∶200,都說明房地產價格偏離了客觀真實的房屋價值。
但世界各國都是用房屋的租售比來考慮壹個地區房地產的良好運行,租售比壹般在1: 300到1: 200之間。如果租售比高於1: 300,說明房地產投資理財的使用價值相對降低,房地產泡沫已經顯著;如果小於1: 200,說明該區域房地產融資的室內空間比較大,後市最有希望。
實際上,房屋租售比的價值在於,根據壹個地區的房屋租售比的對比計算,可以知道租金與房價的矛盾,從而辨別該地區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趨勢是否可行和健康,正確區分銷售市場的運行情況,制定相應的市場政策。
危及租售比的影響因素:1,住房貸款政策。
貸款政策包括銀行貸款利率、房貸首付比例、首套房和二套房不同政策、自住和非自住購房。貸款政策對租售比的影響體現在,貸款政策釋放壓力時,投資理財人總數會增加,租售比會提高。相反,貸款政策的收緊意味著住房市場將暫時進入冷靜期,租售比將逐漸降低。
2.優惠住房和政策支持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人才湧入大城市,市政府為了吸引人才落戶,相繼出臺了首套購房優惠政策和政策支持。在首套稅費、銀行貸款利率等方面給予了很多優惠政策,公租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等大量保障房被放開。所以結果就是購房者增加,租房者總數相對減少,導致租售比下降。自然,如果政府部門在壹定時間內輪流執行相關政策,租售比也會及時反映市場變化。
3.農村土地政策
人口增加了,城市發展的步伐加快了。全國各地都在搞房市,政府部門還在密切關註土地出讓。甚至在壹段時間內,較少土地資源的釋放,或者大量土地拍賣信息的發布,對開發商囤積土地、建房、銷售房產的個人行為造成了壹系列蝴蝶效應,從而影響買賣租賃市場的變化。因此,在此期間,租售比將發生顯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