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內的綠化面積占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的比例。但綠化率只是開發商宣傳樓盤綠化時使用的概念,在法律法規上沒有依據。衡量房地產綠化狀況的國家標準是綠地率,是指居住用地範圍內各類綠地的總和與居住用地的比率,主要包括公共綠地、住宅附近綠地、屬於配套公共建築的綠地、道路綠地等。,它的計算比綠地率要嚴格得多。
計算公式:綠地率=綠化面積/用地面積。綠地率通常控制在限額以下:不長草的地方可以算作綠地率,建築外墻1.5m以內和道路邊線1m以內的土地和地表覆蓋深度小於3m的土地,不論上面是否有綠化,都不算綠化面積。綠地率是指“居住用地範圍內的各類綠地”,主要包括公共綠地、房屋旁綠地、屬於配套公共建築的綠地和道路綠地。公共綠地中面積不超過1%的雕塑、水池、亭臺等綠色建築可視為綠地。
綠化率是壹個不準確、不規範的詞,準確的提法應該是“綠化覆蓋率”。綠化覆蓋率是指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居住區用地的比值,是比較寬泛的。壹般長了草的地方都可以算作綠化,所以綠化覆蓋率壹般比綠化區高。
綠化率多少合適?
“綠地率”用來描述居住區內各類綠地之和占居住區面積的比率,包括公共綠地和住宅旁綠地。對小型公共綠地的要求是寬度不小於8米,面積不小於400平方米,用地面積內的綠地不小於總面積的70%,且至少有1/3的綠地面積應能常年接受日照;計算房屋旁綠地時,建築外墻1.5m以內、路邊1m以內的用地不計入綠地。在房地產開發中,政府規定了綠地率的指標,壹般不低於30%。而“綠化覆蓋率”沒有那麽嚴格,只要有壹塊草皮就行,所以開發商喜歡用“綠化率”這個詞。
在計算綠地率時,對綠地的要求比較嚴格。綠地率是指“居住用地範圍內的各類綠地”,主要包括公共綠地和住宅旁綠地。其中,公共綠地包括居住區公園、小遊園、組團綠地等塊狀、帶狀公共綠地。房屋旁綠地等庭院綠化用地面積,也要求距建築外墻1.5米以內,距路邊1米以內,不計入綠地。
另外,還有幾種情況不能計入綠地率的綠化面積,比如地下車庫、化糞池等。這些設施的表層覆土壹般不到3米深,在上面種植大樹成活率低,綠地率的計算可以不計入“居住用地範圍內的各類綠化”;屋頂綠化等裝飾性綠地,按照國家現行技術規範,也算正式綠地。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綠地率指標是政府相關部門在項目初期規劃時就要求的。
所以除了地稅和戶型設計的選擇,還要註意“三率”,即綠化率、房屋使用率和容積率。對於開發商來說,容積率決定了地價成本在住房中的比重;對於居民來說,容積率直接關系到居住的舒適度。綠化率也是如此。綠化率越高,建築密度越低,開發商可以用來回收資金的面積就越少,居民就越舒服。這兩個比例決定了這個項目是從人們生活需求的角度設計的,還是從純賺錢的角度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