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分析法是將總是與決策有關的要素分解為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該方法是美國匹茲堡的物流學家薩蒂教授在20世紀70年代初為美國國防部研究“按各工業部門對國民福利的貢獻進行權力分配”課題時,應用網絡系統理論和多目標綜合評價方法提出的壹種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該方法的特點是在深入分析復雜決策問題的性質、影響因素和內在聯系的基礎上,用較少的量化信息將決策的思維過程數學化,從而為多目標、多準則或無結構特征的復雜決策問題提供了壹種簡單的決策方法。特別適用於難以直接準確衡量決策結果的場合。層次分析法的步驟如下:
(1)通過對系統的深入了解,確定系統的總體目標,找出規劃決策所涉及的範圍,需要采取的措施和政策,實現目標的準則、策略和各種約束條件,廣泛收集信息。
(2)建立多層次的層次結構,根據不同的目標和不同的功能將系統分為若幹個層次。例如,圖16-7是壹個國家以等級級別表示的繁榮的壹般結構。
(3)確定上述分層結構中相鄰分層元素之間的相關程度。通過構造兩個比較判斷矩陣和矩陣運算的數學方法,為上壹級的壹個元素確定本級相關元素的重要程度順序——相對權重值。
(4)計算各層要素對系統目標的綜合權重,進行總排序,確定層次結構圖底部各要素在總體目標中的重要程度。
(5)根據分析計算結果,考慮相應的決策。
層次分析法的整個過程體現了人的決策思維的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斷和綜合,易學易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便於決策者相互交流。它是壹種非常有效的系統分析方法,廣泛應用於經濟管理規劃、能源開發利用和資源分析、城市產業規劃、人才預測、交通運輸、水資源分析利用等領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