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裝備的命名方式與時代特征密切相關,是具有時代特征的產物。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初期,國際局勢緊張,大部分航天項目由軍方主導,立項目的往往是趕超蘇聯,超越美國。承擔著國防重任和國家形象工程意義的航天工程名稱,不應該建立在浪漫的基礎上,而應該反映當時中國的價值觀。比如今天仍承擔運載任務的長征火箭系列,就是以航天先驅上世紀60年代改編主席詩詞《七律與長征》命名的。長征火箭的上面級,也就是最後壹級負責把設備送入軌道的推進器,也引用了“紅軍不怕遠征難,錢山只是閑”的名句,延續了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也預示著我國航天事業不怕遠征難。
現在中國經濟發展狀況良好,航天員追星、弘揚傳統文化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如今,中國“大國重器”R&D團隊的平均年齡非常年輕:航母團隊37歲,量子物理團隊35歲,北鬥星33歲,C919飛機團隊28歲。航天領域也不例外。田燕和天宮等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30歲左右。航天員的年齡結構越來越年輕化,他們的生活已經遠離了過去那個特殊的時代。宇航員所具有的追星大海的浪漫色彩被激發出來。體現在中國號飛船上,還有更多浪漫的名字,讓人浮想聯翩。
登月計劃的代號“嫦娥”充滿了神話意義。而嫦娥四號釋放的月球探測器玉兔二號,讓神話真正照進了現實。除了名字,嫦娥工程的標誌也充滿了寓意:整個“月”字用中國書法的風格書寫,藍色的月牙代表月亮,中間的兩邊用壹對腳印代表,象征著中國人登月的終極夢想。藍色的月牙從筆端看像水龍頭,代表中國;新月尾部的飛白由和平鴿組成,表達了中國和平發展太空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