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簡稱,由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36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涵蓋了世界主流發達國家。40年來,考核與評估已經成為各國教育領域的重要環節,OECD國家的做法無疑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水平。《為了更好的學習:教育評估的國際新視野》(2019,上海教育出版社)利用OECD28個國家和地區的數據、案例、經驗和政策,為中國教育評估和評價提供了難得的資料。原著將近654.38+0萬字,比較枯燥。大運會提煉和評論了其中的壹些精華,以供參考。需要說明的是,本書的內容是基於對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調查,不包括幼兒教育和保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
在聯合國的運作中,沒有既定的傳統來表明哪些國家或地區是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壹般認為,亞洲的日本,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大洋洲和歐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屬於發達地區或地區。在國際貿易統計中,南部非洲關稅同盟被視為發達地區,而以色列是發達國家。東歐國家和歐洲的前蘇聯國家不被視為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有人認為成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雖然同屬於發展中國家的墨西哥和土耳其也是成員)意味著獲得國際認可,成為發達國家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