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持警惕,確認信息來源:保持警惕,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或不確定的信息。不要隨意透露個人信息,如姓名、電話、銀行卡號等。在接到可疑信息或電話時,首先要確認信息來源是否可靠,是官方渠道還是可信網站。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鏈接或下載不安全附件。
2.保護個人信息,確認身份:個人信息是詐騙分子獲取的重要資源,所以要保護好個人信息。不要在不可靠的設備或雲上存儲個人信息,不要與陌生人分享個人信息。涉及轉賬、支付等敏感操作時,首先要確認對方的身份和信息,防止被假冒身份的詐騙分子欺騙。
3.註意短信和電話並及時報警:詐騙分子通常通過短信和電話進行詐騙活動,應註意短信和電話中的信息是否真實可靠。如果收到可疑短信或電話,要及時向有關部門或親友確認。發現自己或他人被詐騙,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並提供相關證據和資料,供警方調查。
騙取教育培訓機構的手段
1,低價誘惑:壹些培訓機構為了吸引學員和家長,往往采取低價策略,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吸引學員報名。但這些培訓機構在後續課程中會繼續收取各種費用,甚至包括教材費和考試費,導致學員實際支出遠高於原來的報名費。
2.承諾保就業:有些培訓機構會承諾學員保就業,但實際上很多所謂的“高薪工作”都是虛假的,或者與實際情況不符。另外,有些培訓機構會要求學生簽訂就業協議,但這種協議沒有法律效力,無法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3.名師授課:有些培訓機構會聘請壹些所謂的“名師”授課,但實際上這些所謂的“名師”的真實水平未必有培訓機構宣傳的那麽高超。而且有些培訓機構還會利用學生的崇拜心理來推廣課程,從而獲取更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