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股票投資 - 認知心理學——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

認知心理學——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

美國心理學家Jome和Hary Rui提出了自我知識的窗口理論,稱為JOHAN的窗口理論。他們認為,人對自己的認識是壹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因為每個人的自我都有四個部分:公開自我、盲目自我、秘密自我和未知自我。通過與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過他人的反饋減少盲目的自我,人們會越來越客觀地了解自己。

那麽如何認識自己呢?了解自己主要有三個渠道。

與他人的交流是個體獲得自知之明的重要來源,他人是反映自己的鏡子。從小到大,我們從簡單的家庭關系擴展到外面的友好關系,進入社會也經歷了復雜的人際關系。聰明有思想的人可以通過這些關系向別人學習,獲得足夠的經驗,然後根據自己的需要規劃自己的未來。但是,在與他人的關系中認識自己的同時,也要註意壹些問題。

壹、我們和別人比較的是我們工作的條件還是工作的結果?比如有些大學生來大學學習,認為自己家庭條件和經濟基礎不如別人,從壹開始就把自己放在第二位,進而影響學習心態和情緒。其實應該比較的是大學畢業後的成績,而不是在校學習時的條件。

第二,與他人比較的標準是可變的還是不可變的?人們往往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往往只關註外貌、家庭背景等無法改變的條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些條件很難改變,沒有實際的比較意義。

第三,與什麽樣的人相比?是和自己條件差不多的人,還是自己心目中的偶像,還是不如自己的人?因此,建立壹個合理的比較對象對於自我認識尤為重要。

從“我”與事物的關系中認識自己,也就是從做事的經驗中認識自己。通過我們所做的事情,所取得的成就,所取得的成績,可以看到自己的缺點和優點。對於聰明善用智慧的人來說,成功和失敗的經歷可以讓他們再次成功,因為他們了解自己,性格特征強,善於學習,所以可以避免重蹈失敗的覆轍;對於壹些脆弱的人來說,因為只看到了失敗所反映出來的負面因素,所以失敗的更多。這也是普遍現象。因為他們不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改變策略去追求成功,受挫後形成對失敗的恐懼,不敢面對現實去應對困難或挑戰,甚至失去很多成功的機會;對於壹些自大的人來說,成功可能會成為失敗的根源。他們可能會因為成功而自大,然後會貪多嚼不爛,往往會遭受更多的失敗。

從“我”與自己的關系中認識自己,看似容易,但要做到這壹點,卻非常困難。我們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認識自己:

首先,我看看我自己。個人眼中觀察到的客觀me包括身材、外貌、性別、年齡、職業、性格、氣質、能力等等。

第二,我在別人眼裏。和別人交往時,我從別人對妳的態度和情緒反應中感受。不同關系的人,不同類型的人,對自己的反應和評價是不壹樣的,這是個人從大多數人對自己的反應中總結出來的認識。

第三,我心中的我也是指我對自己的期望,也就是我理想中的自己。

我們可以通過我自己的眼光、別人的眼光、我自己的內心的對比分析,充分了解自己,進而提升自己。

幾千年來,哲學家壹直建議我們了解自己,但大多數人將此解釋為只了解自己的負面。大多數自我評估包括太多的缺點、錯誤和無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是好的,可惜難以求進。但是,如果只知道自己消極的壹面,就很容易自卑。所以,自卑的糊源是我們不能正確認識自己。

人類最大的弱點就是自卑。至少95%的人的生活都會受到壹定程度的自卑影響。很多不能獲得成功和快樂的人,主要是因為他們嚴格的自卑感。壹個有嚴重自卑心理的人,不壹定是他有某種缺陷或缺點,而是他不能接受自己,常常把自己放在壹個低人壹等、不被人喜歡、看不起的位置上,從而陷入無法逃避的境地。自卑不是來自於“事實”或者“經驗”,而是來自於我們對事實和經驗的評價。比如我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但這並不代表我是個“壞人”。這取決於我們用什麽標準來衡量自己。自卑之所以影響我們的生活,並不是因為我們在智力或知識上不如別人,而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這往往讓我們無法正確的判斷自己,只會帶給我們壹種自卑感。

自卑往往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比如,自卑的人往往情緒低落,往往因為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而不願與人交往,而自己只想與人疏遠,因此缺乏朋友,甚至會感到內疚和自卑;缺乏自信,缺乏自信,優柔寡斷,沒有競爭意識,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和喜悅,所以感到疲憊和心灰意冷。可見,自卑會讓壹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下坡路,這是加速人衰老的催化劑。所以要摒棄自卑,客觀分析自己,認識自己,愛自己。

下面介紹幾種克服自卑的方法。

1,充分了解自己

列出妳所有的興趣、愛好、能力和特長,哪怕是非常細微的。然後和其他同行比較。通過全面辯證地看待自己的處境和外界,我們認識到,沒有壹個凡人是完美的,人的價值主要體現在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力所能及的目標。對自己的失敗采取客觀理性的態度,不要自欺欺人,也不要太較真,要以積極的心態去應對現實。

2轉移註意力

壹個人既不能完美,也不能壹無是處。不要把註意力放在自己的缺點和失敗上,要把註意力和精力轉移到自己最感興趣和擅長的事情上。妳從中獲得的樂趣和成就感,會堅定妳的自信心,驅散妳自卑的陰影,緩解妳的心理壓力和緊張。

3自卑心理分析

這個方法可以在心理學家的幫助下進行。具體做法是,通過自己的聯想和對早期經歷的回憶,分析找出自卑的原因,讓自己明白自卑是因為早期的壹些經歷而形成的,自卑是建立在幻覺的基礎上,與自己的現實無關,無需在意。這樣可以從根本上瓦解自卑心理。

用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看壹個人是否有價值,我們往往以他做過什麽來判斷,他能完成什麽才是有價值的。所以,妳可以選擇自己比較有把握、比較有意義的事情先去做,做完之後再去尋找壹個目標。這樣妳才能不斷收獲成功的喜悅,在成功的喜悅中走向更高的目標。每壹次成功都會堅定妳的自信心,削弱妳的自卑感,壹系列的成功會鞏固妳的自信心。當妳真的覺得自己可以做壹件事的時候,妳有什麽理由懷疑自己的能力呢?

從另壹個方面彌補自己的弱點。

每個人都有很多天賦。壹個人在這方面有缺陷,但可以從另壹個方面尋求發展。壹個矮個子或肥胖的人可能不是模特或儀仗隊成員,但世界上有許多工作對身材沒有嚴格的要求。壹個人只要有積極的心態,能夠揚長避短,就會把自己的壹些缺點變成自我提升的動力。因為它會讓妳更加關註自己選擇的發展方向,而且往往會幫助妳實現超常規的發展,最終成為壹個優秀的人。在這方面有無數著名的例子,如矮小的拿破侖、又矮又聾的貝多芬、癱瘓的羅斯福、年輕的商人松下幸之助、霍英東、王永青、曾憲梓等。這些人有自己的缺陷,也有家庭的缺陷,但他們都成為了優秀的人,以某種方式改變了世界。

傑出華裔青年張。他的事跡已傳遍世界。張13歲參加遊泳比賽。由於跳得比較猛烈,他的頭撞到了池底,導致脖子推骨斷裂。醫生最終做出了殘酷的診斷:他截癱了,再也站不起來了...壹開始,他的家人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每天,他們都沈浸在痛苦中。為了治療,四根長釘子穿過了張的腦袋。他忍住疼痛,配合了。在病床上,我完成了八年級最後三個月和高中四年的課程,以全校第壹的成績提前壹年畢業。布什總統親自授予他“學術成就獎”。他的化學老師伊萬斯基問他為什麽這麽努力和強壯。他說,“我有壹個秘密。請不要告訴我的家人。”這個秘密讓伊萬斯基非常感動,他為他寫了壹封感人的推薦信。這封信壹向莊重矜持,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四所世界名校的負責人含淚向張圖白發出邀請。張最終選擇了斯坦福大學。張在壹年內完成了兩年的大學課程,並通過了碩士學位,直接被斯坦福大學的博士項目錄取。

是什麽秘密讓他的化學老師如此感動?張圖白回答:“醫生悄悄告訴我,截癱的人壽命比常人短,做什麽都很困難。妳必須珍惜妳的生命!我沒有告訴家人,怕他們傷心。反而暗暗下定決心。我要堅信,我生命的潛力和價值不是也不會是“截癱”。我必須在我短暫的生命中學會我想學的東西,做我想做的事,回報社會,幫助他人。。。。"

和我們說的那些名人壹樣,張圖白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他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以堅定的信念和信心做出了成績。

6推翻內向的自我形象

每個人都要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人生的航海家。沒有人比妳自己更能決定妳的命運。所以,妳是否內向,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妳自己的安排,而是妳自己的決定。當妳認定自己內向時,妳給了自己壹個內向封閉的自我形象。這個形象標簽壹旦進入妳的潛意識,反過來約束妳的行為。對自己的社交生活缺乏信心的人,不妨把自己有記憶以來認識的朋友都列出來,妳會驚訝於自己的交際面如此之廣。尤其是想想妳的好朋友。既然妳能和這麽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深厚的友誼,就足以證明妳並不內向,不愛交際。

上帝賜予我們每個人的,都是我們的資本,可以充分利用,實現自我價值。我們不必抱怨現狀。只要妳珍惜妳所擁有的,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從現在開始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潛力,實現它的價值,妳就能克服自卑,找到自己。因為能體現自己價值的不是表面的東西,而是內涵,修養,品德。這三個看似相同的詞,道出了做人的三要素。

根據對社會的調查,心理學家發現,有五個主要因素嚴重影響人們的自信心、主動性和進取精神。

自卑。過分的自我批評往往表現為過分的自我批評,導致思想上的“自殺”和事業上的損失。

膽小。膽怯的心理必然會抹殺妳的夢想、想象力和獨創性,因為妳總是害怕問題,失去很多機會。

懶惰,倦怠。因為他們拒絕努力學習,努力工作,變得平庸無能,壹些原本有才華的人失去了進取和創造精神。

性格的片面性和狹隘性。壹個人的性格是特別重要和積極的因素,但必須是健全和完整的。片面狹隘的人格會阻礙創造性人才的發展,對人際關系產生負面影響。

動機和興趣的浮躁和庸俗。這種不利因素會讓人隨大流,忽冷忽熱,沖動地追求某種時尚。其實他們還是不確定自己想要什麽,所以會去嘗試或者完成。

很明顯,這五種障礙都是消極的心理態度,缺乏自信和主動性。這些心理往往是在個人成長過程中不知不覺養成的。

小時候看到別的小朋友爬樹,妳卻總是站在旁邊看,從來不敢嘗試。妳覺得別的孩子太調皮,而妳已經學會了守規矩,所以失去了機會。上學的時候,班裏有文化活動。會唱歌的不敢報名,怕出醜不敢上臺。像這樣的小機會,如果不抓住,壹次次放棄似乎也沒什麽損失。但其實妳的損失是巨大的,因為妳的心態和選擇已經形成了壹種被動的習慣。那麽當關鍵時刻到來時,妳如何發現並抓住它呢?等待妳的只有缺失和失去。

現實生活告訴我們,成功的動力和機會來了又去,損失來了又去。問題是妳能不能改變自己,喚醒積極的自我意識。如果不積極、不自信、不主動,哪裏會有動力和機會?即使機會和目標在妳眼前晃動,妳也不會發現,或者發現了也不敢抓住。所以我們缺的主要不是機會和條件,而是積極的自我認知。

人們羨慕那些成功的人。其實創造過奇跡的人和我們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很自信。如果把壹個人的成功比作土地上的果實,那麽自信就是成功的種子。有種子不等於有果實,還需要精耕細作和努力。但如果沒有種子,是絕對不可能長出果實的。如果壹個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價值、有成就,哪裏會有意識地堅定自信,樹立成功心理?

對於個人來說,自信往往能讓平庸的男女成就神奇的事業,成就那些有才華、有能力但又懷疑、膽小的人不敢嘗試的事業。妳成就的大小永遠不會超過妳自信的大小。如果拿破侖認為阿爾卑斯山太難,他的軍隊就永遠不會爬上它。同樣,如果妳對自己的能力有嚴重的懷疑和不信任,妳這輩子也永遠不會有所成就。成功的前提是自信。

壹條河永遠不會高過它的源頭。人生事業的成功必然有其來源,而這個來源就是夢想和自信。無論妳多有才華,多有能力,多有教養,事業的成功永遠不會高於妳的自信。“他能,因為他認為他能;他不能,因為他認為他不能。”自信對我們的成功非常重要,許多科學家和發明家都把它視為最重要的因素。發明家愛迪生曾經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壹要素。美國成功的重要代表人物拿破侖·希爾也反復強調自信。他甚至說,自信是生命和力量,自信是創業的基礎,自信是奇跡。

很多人往往認為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都與自己無關;生活中各種美好的事物,只有那些幸運的寵兒才能享受,但對他們自己來說卻是禁果。他們沈迷於自己卑微的信仰,所以他們壹輩子生活在自己卑微的世界裏是很自然的;除非他們醒悟過來,敢於擡頭要求“優越感”。世界上有很多男男女女能成大事,結果卻是老死不相往來,默默度過自己的小生命,只是因為對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太小。

自信比金錢、權力、家庭背景、親戚朋友更有意義。是人生最可靠的資本之壹。它能使人克服困難,排除障礙,使人的冒險生涯獲得成功。比很多東西都值錢。壹個人如果能給自己很高的評價,那麽他在做事上就會立於不敗之地。即使是剛開始,他也能獲得壹半的勝利,壹半的勝算。所有的障礙在自卑和自我約束的人面前,在自信的人面前,根本不存在。如果我們研究分析“自己創造機會”的人的偉大成就,我們當然可以看到,他們在奮鬥的時候,首先要有壹種堅定的充分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他們的情緒和興趣強烈到足以趕走所有可能阻礙他們的疑慮和恐懼。這種自信使他們能夠勇往直前。

自我評價是心理學中的壹個術語,是指人們對自己的條件、品質、天賦等方面的判斷。自我評價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個人的職業選擇和事業成功。

自我評價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正確進行:壹種是直接自我評價,壹種是間接自我評價。

1直接自我評價

直接自我評價是了解自己的自然條件,包括健康狀況、心理狀態、情緒特征、興趣傾向、知識水平、專業特長、智力和能力特征,以及書面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其次是與不同實踐領域取得的不同成就進行比較,以找出自己的優勢,確定自己的目標。美國華爾街股神沃倫·巴菲特原本想成為壹名音樂人,在大學學習音樂,但他很快發現自己的強項不在這裏,於是毅然轉向股票投資的研究。

2間接自我評價

間接自我評價是指通過與他人的行為和情況進行比較,發現自我認識中的錯誤。如果當局者迷,那麽妳不妨通過和別人比較,和妳在不同領域取得的不同成就比較,來鑒別他們。大部分人的自我評價都有雙重性。壹方面,他們喜歡幻想,把自己的個人情況、發展、未來描繪得五顏六色。另壹方面,他們往往低估自己的智力和工作能力,自我評價往往過於謙虛甚至自卑。有的人可能不知道旋律,但有高超的組織能力;有些人可能不懂數字的奧妙,但心靈手巧,手藝好;有的人可能不擅長棋書畫,卻熱愛自然,擅長園藝;有些人可能記不住很多外來詞,但有動人的嗓音,擅長文藝,等等,不夠。正確的自我評價是幫助我們確定正確奮鬥方向的前提。在實踐中,在與他人的比較中,要突破壹定的思維模式,使自己的思維方法盡可能全面、辯證、靈活。

人的知識和才能通常處於壹種離散的、朦朧的狀態,這就需要人們不斷地挖掘、探索、發現和發展,從個人愛好、思維方式、毅力、已有的知識結構、事業心和勇氣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考察和檢驗,從而為做出科學的自我評價提供有益的幫助。

哈佛大學有壹個學生團體,主張每年評選壹個最現代最漂亮的大學生,舉辦壹個比賽。下面是那裏工作人員的介紹。

工作人員去大學,看到漂亮的大學生,就給他們看宣傳冊,邀請他們參加比賽。從城市到國家,這樣的比賽壹次又壹次舉行。然後,大家都變得越來越漂亮,很神奇。

工作人員說:“大概是越來越自信了吧!”完全正確。

1900年7月,壹位名叫林德曼的德國精神病學家獨自駕著獨木舟駛入了風大浪急的大西洋。他在進行壹項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心理學實驗,他準備付出自己的生命。

林德曼博士認為,只要壹個人對自己有信心,就能保持身心健康。當時德國全國上下都在看這場獨自橫渡大西洋的悲壯冒險。65,438+000多名勇士先後橫渡大西洋,但都失敗了。沒有人活著。林德曼·薄塗認為,這些受害者起初並沒有在肉體上被打敗,而是主要死於精神崩潰、恐懼和絕望。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他不顧親友的反對,親自進行了實驗。

在航行中,林德曼·薄塗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多次瀕臨死亡。他甚至眼前出現幻覺,動作感麻木,有時真的感到絕望。但這個念頭剛壹升起,他就立刻大聲自責:“儒教,妳想重蹈覆轍,死在這裏嗎?”不,我會成功的!“生活的希望支撐著林德曼,最後他成功了。回顧自己成功的經歷,他說:“我從心底裏相信我會成功。這種信念在困難中與自己融為壹體,充斥著我身體的每壹個細胞。"

林德曼的實驗表明,只要人們對自己不失望,充滿自信,他們的精神就不會崩潰,他們就可能克服困難,生存下來。

壹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壹個實驗。

他把壹只饑餓的狗放在壹個由迷宮般的木板圍成的隧道裏。那只狗不停地跳上跳下尋找食物,試圖越過木板出去。但是每次狗狗跳起來都會被電擊懲罰。起初,在饑餓的驅使下,狗仍然會跳起來,但頻率越來越少。經過反復的懲罰,這只狗徹底放棄了出去的希望,再也沒有跳起來。

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習得性無力感”。壹個人自信心的喪失,類似於這個實驗過程。沒有人生來就缺乏自信。以學習為例。天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壹開始就對學習沒有信心的學生是不存在的。學習中的“無力感”和“無助感”是壹次次學習失敗造成的挫折積累造成的。如果連續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自信心就會壹次次被侵蝕,直到內心再也燃燒不出上進的熱情,形成“學習無力感”。“學習無力感”產生的原因大多是在遭受挫折後,不註意總結經驗教訓,失去信心,失去了原本可以創造的壹次次走出逆境的機會,最後不得不徹底放棄自己。

如果首先想到的是“我做不好”的負面結果,大腦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抑制,連嘗試的勇氣都缺乏,更談不上探索和提高。

壹個人的成就永遠不會超過他自信能達到的高度。

據說拿破侖率領壹支軍隊作戰,同樣的軍隊戰鬥力會提高壹倍。原來軍隊的戰鬥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士兵對統帥的敬佩和信任上的。如果拿破侖只是坐著說,“這太難了。”毫無疑問,拿破侖的軍隊永遠不會越過那座山。拿破侖的自信和堅強,使他命令每壹個士兵增強戰鬥力。所以,無論做什麽,堅定不移的自信是取得成功的必要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壹次,壹名士兵騎馬飛奔給拿破侖送去壹封信。因為跑得太快,還沒到目的地就摔倒了,馬死了。拿破侖收到信後,立即寫了回信,交給士兵,指示他騎上自己的馬,盡快把回信寄出去。

士兵看到那匹裝飾精美的壯馬,對拿破侖說:“壹匹漂亮強壯的馬配不上我這樣的下等兵。”拿破侖回答說:“世界上沒有法國士兵不配擁有的東西。”

是的,全世界都有像這個法國士兵這樣的人。他們認為自己的地位太低,別人擁有的各種幸福都不屬於自己,認為自己不配擁有。這種自卑、自卑的觀念,往往成為不求上進、自我放縱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