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基金投資 - 胡適曾經找過五個人翻譯莎士比亞全集。

胡適曾經找過五個人翻譯莎士比亞全集。

胡適曾經找過梁實秋、聞壹多、徐誌摩、五個人翻譯莎士比亞全集,但只有梁堅持。

梁實秋說:“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第壹,他必須沒有知識。如果他有知識,他會做研究,考證;第二,他壹定沒有天才。如果他有天才,他會做研究、寫小說、詩歌、戲劇等創造性的工作;第三,他必須能活很久,否則翻譯不完。幸運的是,這三個條件我都具備,所以我完成了這部巨著的翻譯。”

弟子余光中談及老師翻譯莎翁全集的成就,他說:“自五四以來,西方作家的譯本已有數百種,但梁實秋先生是第壹個翻譯偉大作家並成功完成其全集的人。”“梁實秋的貢獻,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亞全集的偉大翻譯成就。他的水平壹直都在,梁實秋的文章還沒有他的額頭高。”

余光中在《梁翁的莎士比亞故事》壹文中說:“莎士比亞只寫了20年,梁實秋先生卻翻譯了36年。但是,我們不要忘記,莎士比亞在壹個和平繁榮的倫敦不斷地寫作,而梁翁卻不時地翻譯,從二戰前到二戰後,從寒冷的北國到秦。

晚年,梁實秋用了7年時間,寫了幾百萬字的英國文學史。他每天伏案工作,不停地寫作,他的妻子韓菁清發現椅子的坐墊上總是有壹灘血。因為坐在辦公桌前太久,痔瘡出血了,但是他寫得太投入了,自己都不知道。

Idea 1:能力和毅力

理念二:現代管理與人文研究

想法三:從梁實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看外國文學翻譯作品與譯者的關系——忠實與再創造

附:梁實秋和他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

臺灣省聯合文學記者邱燕明在梁實秋去世前幾個月對他進行了壹次全面采訪。其中我談到了梁實秋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當時梁實秋激動地說,又是莎士比亞,我已經和他分手了。是的,梁實秋在他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出版後就和莎士比亞絕交了。為什麽?他壹個人翻譯了40卷《莎士比亞全集》,後30卷在他56歲之後,花了10年才翻譯完。整部全集耗費了他38年的寶貴生命。當他得知自己在美國的孫子麥克白(麥克白,莎士比亞戲劇中的壹個)在D中失敗後,他的祖父梁實秋回信說:“沒關系,壹點用都沒有。他曾經想了我半輩子。”莎士比亞的翻譯真的給了梁實秋很多心血。梁實秋在給女兒文強的信中說:“壹周校對10本莎士比亞的書,簡直讓我苦不堪言,快累死了!.....翻譯書籍的痛苦不亞於生孩子。”尤其是翻譯的最後幾年,他已經60多歲了,患有糖尿病和膽結石,然後做了膽囊切除術。以壹個年老多病的身體,對付作為翻譯的難纏的莎莉,不能不讓他吃盡苦頭,氣得說不出話來。接下來的幾年,他的病情惡化,年齡增長。他經常不知所措,不確定自己能否成功完成這個龐大的項目。在給文強的信中,我說:“我打算在剩下的幾年裏完成這項工作...但是我不確定上帝是否會允許我...我得靠妳為我祈禱了!”為此,他有時“真的很討厭薩圖比亞為什麽寫這麽多”。梁實秋的“憤懣”並沒有表現出他的厭煩,只是說明莎士比亞的翻譯工程是浩大而艱巨的,這是很可以理解的。相反,他對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頗感欣慰。他曾說,這大概是他能做出的“最大貢獻”。考慮到這壹點,“心理上的滿足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我對自己說:“我這輩子把三十年都給了莎士比亞,我就是自得其樂。”但也有無形的回報。從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我培養了壹種生活態度,對世間萬物都有濃厚的興趣,對世間萬物都有壹種理解和包容。"

梁實秋和莎士比亞之間的恩恩怨怨是怎麽來的?壹開始,梁實秋與莎士比亞並無親密關系。我在清華讀書的時候,讀了《哈姆雷特》和《尤利烏斯》?在《凱撒》等幾部戲劇中,林超先生教他閱讀奎勒的作品。高池的莎士比亞歷史劇。在美國留學時,哈佛的吉之教授教他們讀了《麥克白》和《亨利四世》的第壹部分,同時還看了幾部莎士比亞的戲劇。他對莎士比亞的了解也不過如此,翻譯了40部莎士比亞全集,想都沒想。梁與莎士比亞交往三十余年,緣起於胡適先生。1931年底,胡適開始負責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翻譯委員會(即美國G基金委員會),組織了壹個大規模的翻譯計劃,其中壹項是《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原計劃由聞壹多、徐誌摩、葉公超、陳西瀅、梁實秋五人承擔。預計五到十年完成,暫定經費5萬。梁實秋立即開始翻譯,並計劃壹年提交兩篇手稿。然而,其他四個從未開始,所以這個任務落到了梁毅身上。抗戰初期,他完成了八個劇本,四個悲劇,四個喜劇,商務印書館在1936出版了梁實秋翻譯的這八個劇本。抗戰時期,又翻譯了壹部歷史劇。後來基本中斷,直到1959,梁實秋在臺灣省繼續他的莎士比亞翻譯項目。他把每天翻譯兩千字,每兩個月翻譯壹篇,壹年翻譯五六本書定為自己的規矩。由於事務繁多,很難按計劃行事。有時候因為有事完不成預定的任務,第二天還要加班才能補回來。特別是在患上各種疾病後,他堅持翻譯。1966年春天,梁實秋翻譯最後幾本書的時候覺得最苦,因為更難,更幽,更沒意思,他要“咬緊牙關幹下去。”他特別擔心那天不會有假,任務完成不了。經過這壹年的最後沖刺,他終於在預定的期限內取得了成功。1967年8月完成全部莎士比亞戲劇的翻譯,由臺灣省遠東圖書公司出版。因此,8月6日,臺灣省“中國文學藝術協會”、“中國青年寫作協會”、“臺灣省婦女寫作協會”、“中國中華學會”在臺北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這個項目的發起人胡適答應舉行壹個招待會來慶祝全部作品的翻譯。遺憾的是,胡適先生五年前去世,錯過了盛大的慶典。梁實秋又花了壹年時間翻譯了三首莎士比亞的詩。迄今為止,莎士比亞的40部全集已全部翻譯完畢,歷時38年。

壹個人翻譯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需要將近40年,其貢獻不言而喻。他的翻譯原則也值得壹提。首先是保存真相。梁實秋譯本的最早讀者是他的妻子和女兒。他們都在努力閱讀翻譯的作品,他們的妻子程建議改為流利的中文,使其更受歡迎。梁說:“不行,莎士比亞就是這樣,需要保存。”似乎在“信達雅”的翻譯標準中,他主要遵循的是“信”。不僅在風格上,而且在莎士比亞作品中的淫穢內容上,沒有通常的刪節。女兒文強偶爾會看莎士比亞的戲劇,覺得裏面汙言穢語太多,不方便大聲讀出來,就提醒父親翻譯有沒有可能去肉。他告訴女兒,早在1818年,托馬斯·包德勒就把莎劇中的淫穢部分全部刪除,編成了壹本名為《可以在家背誦》的全集。這種去除肉的方式被稱為Bowdlerism。“莎士比亞與性”壹直是莎士比亞研究中的重要命題。壹位英國學者說:“莎士比亞是最偉大的英國作家,有最長的性描寫。他毫不費力,很自然,每壹個汗毛孔都充滿了性。”對此,壹直眾說紛紜。梁實秋認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戲劇包含惡意成分都是正常的。因為劇本主要是表演用的,不是給人看的案頭文學,因為地方隨時適合人,隨時變化。另外,以前看劇的觀眾以男性為主,所以沒有禁忌,沒有限制。梁實秋對英國文學界關於莎士比亞是否是色情作家的爭論感到困惑。他還引用了莎士比亞的壹首十四行詩,這首詩以性欲為主題,表現了詩人對性交的強烈厭惡,以此來說明莎士比亞的作品不壹定是最色情的。梁實秋認為,莎士比亞戲劇中的淫穢詞語大多是在文字遊戲的幌子下表達的,尤其是雙關語,通常比較模糊,超出壹般人的欣賞範圍。朱生豪翻譯莎士比亞戲劇的時候,把這方面和壹些令人費解的地方刪掉了。據梁實秋估計,每部劇刪減的臺詞都在200行以上。對此,他頗感遺憾。他認為“仍應保留莎士比亞原著的猥褻性,以保存其真實性。”作為譯者,他還指出了莎劇中的許多“時代錯誤”,即中國所謂的“關公vs秦瓊”等時空錯位。梁實秋在翻譯莎士比亞方面讀了很多參考書,知識淵博,能發現莎士比亞翻譯中的很多錯誤。我曾經寫過壹篇專題文章《莎士比亞與時代的錯誤》,就不贅述了。梁實秋不僅是莎士比亞的翻譯家,也是莎士比亞研究的專家。梁實秋的學術品格可以從兩點看出:保真辨誤。

梁實秋翻譯莎士比亞40年,壹點報酬都沒有。貧困的那些年,他壹直在說,很少得到鼓勵。他說:“有三位翻譯家引領著我,鼓勵著我,支持著我,使我能夠斷斷續續地完成三十多年的莎士比亞全集:胡適先生,我的父親,我的妻子。”尤其是他的妻子程,是唯壹陪伴莎翁走過漫漫征途的人。在莎士比亞翻譯慶祝會上,著名女作家謝冰瑩在致辭中高呼:“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有壹半要歸功於梁夫人!”對此,梁實秋很感動。他說妻子容忍他做了這麽多年這樣無利可圖的工作,為他創造了壹個安心專心做事的愉快環境。當梁實秋長時間伏案工作時,程不時地喊道:“起床啦!起來!跟我到院子裏走走。”她想讓他休息和調整。每當梁實秋把手稿翻譯成劇本交給妻子時,程就用收鞋底的舊錐子在稿紙邊緣打幾個洞,然後用線釘縫成線裝書。我們贊美梁實秋用近半個生命獨立完成了莎士比亞,也忘不了他身邊那位默默無聞的賢惠女子。

梁實秋壹生對文化貢獻很大。他寫了幾十篇散文,以《雅室散文》為代表。從教幾十年,桃李滿天下;編寫各種教材和字典,從中學習。他用生命中漫長的38年完成了宏偉的40卷本《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這是壹件不朽的大事,將在中國文化史上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