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北京某基金公司與後谷咖啡達成投資協議。本次股權投資公司引入後,後谷咖啡母公司宏天集團仍為大股東,持股59.74%。但是,雙方早前簽訂的合同上寫著,貸款必須經過新投資人的兩位(或更多)董事批準,而基金董事恰好是兩位。這直接導致銀行新的貸款授信審批完成,但基金卻拒絕簽字,讓企業陷入了“只還貸款不還”的境地,後谷咖啡資金鏈告急。
風投的錢在2011三月進入,但在10六月雙方發生爭執。
本來我期望借助風險投資把企業推向資本市場。沒想到,夢想變成了噩夢,企業與風險投資家的分歧不斷擴大,甚至瀕臨資金鏈斷裂的危機。
原本旨在打造“中國咖啡第壹股”的後谷咖啡,在引入投資者後,不僅沒有實現既定的發展戰略,新壹輪銀行貸款也遲遲未能到位,資產負債率高達70%的後谷咖啡幾乎破產。
對於缺乏現代管理制度和資本運作經驗的民營企業來說,引入風險投資失敗的案例不在少數。“後谷咖啡”遇到的問題,是大多數民營企業從生產經營向資本經營轉變過程中急需補上的壹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