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為婁宇書院,後被改建為道觀。寺內有守貞亭、聽泉亭、高適亭、道觀,均依山而建,雕梁畫棟,典雅別致,宛如仙宮。
雲泉仙堂依山而建,是壹座歇息在山頂的建築。主要包括前殿、鐘鼓臺、祠堂、墨莊、皇帝殿和後殿廂房等。大殿前有兩只石表和壹對石獅,大殿兩側的護墻上裝飾著獅、鳳、魚的浮雕和六馬百鳥對鳳的壁畫。廳門四周有鐘鼓臺,前廳有券頂廊和廂房。精美的清代磚雕、雙龍奪珠雕像、百鳥朝鳳壁畫都是館內重點文物,見證了佛山陶瓷的輝煌。作為廣東磚雕的主要產地之壹,佛山能有雲泉仙殿這樣保存完好的清代磚雕實屬罕見。
白雲洞
白雲洞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1522 ~ 1566),現名喬媛。公園四周峭壁高聳,飛泉吐玉,亭臺樓閣。
亭臺掩映在松柏之間;喬媛後部有天湖、雲路村、牡丹園等景點,東部有石巖、東如石、響水巖等景點。白雲洞,位於西北麓,是西樵山三十六洞之壹。被譽為西樵山景區的總匯。曾有“欲勝西樵山,必先遊白雲”之說。歷代文人墨客給白雲洞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跡,如三湖書院、奎光樓、雲泉仙堂、白雲古寺以及壹批明清建築和摩崖石刻。其中“西樵雲瀑”
白雲洞風景區,位於西樵山西部,面積1.2平方公裏。曾有人說“預演西樵勝,必先遊白雲”。歷代士大夫文人給白雲洞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跡,如三湖書院、奎光樓、雲泉仙堂、白雲古寺、紫祖寺及壹批明清建築和摩崖石刻,其中“西樵雲瀑”被列為清代“羊城八景”之壹,遨遊於畫中,秀甲西樵白雲洞景區與二十四景融為壹體。長廊,看起來像壹個空中舞臺,也會讓妳想去來回回。每當夜幕降臨,白雲洞景區就是壹個迷人的世界,燈火輝煌的夜間公園更是為名山美景錦上添花。
南海觀音文化園
西樵山南海觀音文化園位於南海市大仙山頂。由南海觀音主法、聖地方慧、聖域店、福壽荷塘、環海鏡清組成,面積654.38+0.5萬平方米。大仙峰海拔292.47米。它是西樵72峰之壹,左右是馬爽峰和馬鞍峰,背後是西樵最高峰大仙峰。俯瞰大仙峰,完全符合“左青龍偃,右白虎馴,背藍前朱雀舞”的最佳吉時。
觀音法門的高度是61.9米,表示觀音成道。方法是坐姿,頂上有寶珠冠,頸圓眉唇彎,眼如雙星,眼微彎,穿天衣,掛花圈,戴項鏈,穿裙子,坐在蓮臺上好眼好眼,廣觀眾生,顯和平尊嚴,慈悲救苦法。觀音法門蓮花底座直徑36米,外部分三層鑲嵌66片蓮花花瓣。寺內是壹個壯觀的五層大廳,展示了許多觀音文化藝術作品和Kutokuhayashi。蓮花塔四面環水,四橋可達,寓意四面凈土,四面水,四面佛地。寶峰禪寺
西樵山的寶峰寺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南粵四大名剎之壹,是旅遊祈福的好去處。自晉朝佛教東傳以來,西樵山建寺弘法的高僧眾多,香火在明代達到頂峰。寶峰寺因慧蓮大師的推動而聞名。該寺建於明朝永樂年間(1404年)沈嘉年間,並於成化紀海年間(1479年)重建。乃古寺全盛時期,歷經滄桑,如今只剩斷壁殘垣。
應社會各界要求,經省有關部門批準,西樵山寶峰寺將易地重建。寶峰寺重建於西樵山石牌村蛇山。新址南北長180米,東西寬120米,占地21600平方米。在寺廟的中軸線上,有壹座山門和壹座大雄寶殿。兩側有鐘樓、鼓樓、觀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賢殿,還有方丈樓和寺院。建築按明代風格設計,盡可能保留原址建築風格,使寶峰寺典雅古樸。寶峰寺第壹寺,天王寺。壹進寺廟,看到的第壹尊雕像就是滿面笑容。大肚佛是彌勒佛,也叫笑佛。在彌勒佛後面,穿著盔甲,拿著壹個鉆石杵,威嚴的菩薩韋陀,也被稱為韋馱天。兩邊有四尊大佛,稱為“四天王保天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四大金剛”,寓意風調雨順。
廣場的左右兩邊是鐘樓和鼓樓。廣場前,壹大塊浮雕是藥師下海會的畫面。
寶峰寺的大雄寶殿是正殿。2007年1月28日(即徐兵十二月初十),大雄寶殿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和佛像揭幕儀式,正式向遊客開放。大雄寶殿供奉三寶佛,即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左邊是尊者釋迦牟尼,右邊是阿難。大雄寶殿左右各有兩個大殿。左邊是普賢殿,供奉的是普賢菩薩,人稱大菩薩。右邊文殊殿供奉文殊菩薩,人稱大智慧菩薩。文殊殿後面有壹個快餐店,裏面有各種美味的快餐供遊客享用。
三三座名庭
與氣勢磅礴的巨型觀音像形成對比的,還有數以千計的映佛景點,依山而建的33座名亭,供奉著33位觀音化身。大仙峰左側建有觀音寺和國內外極具藝術價值的微縮景區。還有獨特美麗的觀音文化建築,如聖曲購物中心、福壽蓮池、環海景清、牌坊廣場等。
三湖書院
康南海“戊戌變法”的搖籃
“煙雨西樵忽開,三湖碧水映陽臺。追尋康南海遺骨,永無止境。”這首詩生動再現了康有為在西樵山白雲洞三湖書院為改變法國、增強國家而奮鬥的歷史。
泉聲如琴,松聲如韻,瀑聲如潮,鳥聲如雨,白雲洞真是人傑地靈的地方。導遊說西樵山書院興盛於明清時期,* * *有六個書院。如今只剩下康有為求學的最著名的三湖書院。書院建於1789(清乾隆五十四年),因位於鷹巢湖、鑒湖、回龍湖之間而得名。
蒼松翠柏,綠樹掩映,登上樓梯,遠遠就能看到民族英雄林則徐題寫的“三湖書院”門匾。1878年冬,年僅21歲的康有為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深感迷茫和擔憂,於是離開嶺南儒學大師朱慈琪,到三湖書院苦讀。“每次秋風給妳壹種知音的感覺,記得花是紅的。”康有為結識了當時的人生知己、翰林院編修的張定華,才有機會走出三湖書院,開展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
紫祖寺和奎光樓
清代南海科舉聖地
歷史悠久,潮起潮落。紫祖寺供奉的是漢字的創造者倉頡,奎光樓供奉的是文學運動的冠軍、中國古代文學28處之壹的魁星神。魁星壹手提著水桶,壹手拿著筆。誰用鋼筆點自己的名字,誰就是高中的尖子生。
高山流水,空山鳥鳴。兩顆衛星都建於1777年(幹青丁龍酉年)。當時西樵人文蕭條,學生科舉難考。為了復興文學精神,西樵珍村的28個大戶捐資修建了奎光樓和白雲洞子祖廟。二樓建成後,學生每次去北京趕考、子女開悟都會來這裏祭奠兩顆衛星,並舉行開館儀式和開悟儀式。自此,西樵文運順暢,科舉興盛,人士眾多。僅尚進甌和《大同報》就產生了30多位清代學者和舉人。自此,奎光樓、紫祖寺名聲大振,甚至有不少南海學子慕名前來參拜,感受文藝精神與靈氣。據史料記載,僅在同治、光緒年間,南海就有60多位學者。“山風醉詩情,朝霞淡。春最滿桃園亭,雲煩迎。”妳不能不帶著妳的孩子去這麽神聖的地方。
黃大仙盛景花園
西樵山黃大仙聖境園,集道教文化、建築藝術、自然景觀於壹體,是信徒祈福朝覲的道教聖地。黃太賢於公元328年生於浙江金華,年輕時是個牧羊人,後修習道教成仙,故名赤松子。他勸人積善,濟世,給人開藥方,祛病解難,深受人們喜愛。清朝末年,西樵山有壹座供奉黃大仙的“普慶壇”,香火鼎盛。方圓·柏麗,壹男壹女,壹起前來朝拜。後來因為動亂,任梁安拿著黃大仙的聖像到香港設壇,名為“思客園”,香火遍布港澳、東南亞、北美、澳洲。如今,該園已成為香港著名的福利機構,為了不忘繼承人,續香火。黃大仙聖園門口的廣場是太極,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八卦廣場。山門前有巨大石雕,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山門的設計具有西樵民居的特點,左右三重,立體多變,步調不壹。入門後,有反應壇和大仙足跡百草園的風景。回應祭壇有三層樓高,由花崗巖制成。當站在神壇上,踩著陰陽分界線,它大聲呼喊,感覺像是天地的回應。大仙的腳印是黃大仙以聖人身份出現時留下的。當地有句話叫“踩著大仙的腳印,才能突飛猛進”。
公園盡頭的墻下有壹個黃大仙聖像,高28米,全部用優質花崗巖雕刻而成。聖像坐西北朝東南,手執塵佛,身披袈裟,慈祥莊嚴,仙風道骨。黃大仙聖境園以北是西樵山黑巖景區。黑巖洞入口狹窄,洞內無指,無溪徑,有廳。大廳內布滿洞穴,看起來像是孔明放置的“八卦陣”。景區的另壹處景觀是波斯巖,因巖石前建有波斯神廟而得名。入口壹年四季都是泉水,入口很寬,有二三十米高,上面掛著藤蔓,下面有河流流過。巖壁上的鐘乳石千姿百態。
天湖公園景區
天湖是遊客觀天湖,遊客觀龍,劃船等月亮的好地方。
湖的北面,壹條隱月軒浮於水中,檐下雲霧繚繞,船在其上蕩來蕩去。東西兩岸裝飾有寶龍亭、龍珠亭、倚天亭、伴月亭、待月亭、鴛鴦亭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湖的東邊有壹座九曲橋,像壹條玉龍臥在波浪上,又像壹根線掛在綠色的盤子上。
石巖巖景區
石巖景區位於西樵山東南,主要景觀是古代采石場留下的遺跡。石燕巖是景區的精華,是古代石匠留下的傑作。洞口平如嘴唇,內部寬闊,可容納數千人。洞分上下兩層:外洞高約數十尺,洞壁珠簾含雲,六月雖涼;內部的洞穴現在已經被水填滿形成了壹個湖,有遊艇供遊客探索僻靜的地方和參觀奇怪的地方。水洞內有兩塊巨石,壹個是“水車”,壹個是“彩牌坊”,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石巖風景區的主要景點有:天窗、石巖、石屏、祠堂、蘑菇石、梁靜亭等。
畢玉棟
碧玉洞,位於西樵山東北部,是壹條東西向的懸崖峽谷。洞內景點眾多,如玉巖竹、玉樹詩、玉仙橋、東天湖等。玉巖竹瀑布是山中最大的瀑布。
九龍巖景區
九龍巖風景區在西樵山的西南部。著名景點有四方竹園、寶豐聖初、書譜臺、柿竹園、紫古寺等。其中,四方竹園以種植各種竹子而聞名。寶豐勝在草坪遼闊,綠草如茵。九龍的巖壁彎曲平坦,巖孔高低錯落,人可以從外孔鉆進去,如螺旋前進,十分刺激。最後,他們可以從懸崖頂上的田童巖石中鉆出來。當地有句諺語說:“九龍的巖洞如果能鉆透,妳就能幸運地活到九十九。”
自助遊客可以從石巖風景區、海雲蓮臺風景區或天湖風景區來這裏。從天湖景區步行只需30分鐘。
崔彥谷
崔琰位於西樵山中部,是壹個上窄下寬的漏鬥狀峽谷。清代畫家李健、何丹山曾在崔琰作詩作畫,他們的書畫室和書屋原在石壁上。崔琰被認為是嶺南畫派的發源地。景區內主要景點有吳冶井、崔琰、摩崖石刻、葫蘆井、蟹眼泉、黎二樵書屋遺址、碧雲村、桂花園等。其中,無葉井也被稱為“喬杉第壹泉”。這個春天又甜又清,壹年四季不歇。更神奇的是,無論寒暑,樹葉紛紛落下,井面破碎,無壹殘葉,故名“無葉井”。
碧雲峰以西,是壹條漏鬥形狹長山谷,兩側懸崖陡峭,綠樹覆蓋,寒藤搖曳,山谷郁郁蔥蔥。入口叫“衛門”,寬約20米。山谷開闊,逐漸變窄,長約80米。門後有古愚谷、半月泉、嶙峋壁、百花臺、龍須瀑布。在谷底,壹條陡峭的瀑布順流而下,匯成壹個小水池,池上有兩個小泉,壹個是剛的,壹個是柔的。硬的噴,軟的垂,叫陰陽水。水池旁有壹條步道可攀爬嵌在懸崖上的聽瀑樓,樓邊有壹口葫蘆井,與石縫中漏出的甘泉相通。懸崖邊有壹條通往玲瓏步道的棧道,繞過瀑布,攀上碧雲村。山谷中的兩個石室是清代畫家李健和何丹山的隱居處。李健在懸崖上寫下了“自然畫卷”四個大字。何丹山還在墻上題了壹首詩,主墻上還有很多清代的摩崖石刻。山谷中的左崖上,無花果的根像網壹樣緊貼著巖石,還有海棠、紫背天葵、翠雲草、臭柏等多種不同的花,到處是郁郁蔥蔥的花木和無盡的春歌。
四方竹茶園景區
四方竹園景區是壹個集四方竹、寶豐聖初、寶豐寺遺址、書譜臺、茶園、茶場、火桃妃子墓等眾多景點於壹體的公園。
四方竹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觀賞植物,為西樵山所特有。如果把它搬離花園,三年之內就會恢復成圓形。方竹的直徑有三四米高,是圓形的正方形。當妳握著它時,它有明顯的方感,葉片狹長,結明顯。這種竹子比普通的竹子更細更短。在竹園裏,有許多竹子,如羅漢竹和菩薩竹。
過了四方竹園,我們到達了四方竹園的另壹個景點:茶園。茶園裏有許多茶樹。有的矮,有的高五六米。茶樹上掛滿了小燈籠:淡綠色的茶果。雖然小巧玲瓏,看起來很可愛,但是吃起來又苦又澀,只能用來榨茶油。廣東茶文化是中國四大茶文化系列之壹。據《廣東新話》記載,廣東的茶葉種植始於唐代,曹嵩將茶籽移植到南海西樵山,拉開了廣東茶文化的序幕。廣東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和經濟發展狀況決定了廣東人對茶的喜愛和廣東茶文化的特點。廣東茶文化包括品茶技法、藝術操作手段欣賞、品茶環境優美欣賞等整個品茶過程的優美意境。其過程體現了形與神的相互統壹,是飲茶過程中形成的壹種文化現象。它由來已久,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關系密切。在壹些地方,喝茶被提升為壹種藝術享受。目前,廣東茶文化領域出現了天然保健茶的新潮流——益康源、普洱茶、綠茶、紅茶、英德茶、潮州茶、羅浮山茶、功夫茶、天然茶。
桃花源
西樵山桃花園是珠三角最大的觀賞桃花園,面積400多畝。桃花有4000多個品種,很多都是珍貴品種。桃花盛開時,滿山紅遍,景色美不勝收。
西樵山的桃花都是沿著山坡種的,每個山坡種的桃花品種都不壹樣,紅的像紅雲,白的像雪。最珍貴的是壹種叫清芷蜜倫的白桃花,只有十株,晶瑩剔透,芳香四溢,嫵媚妖嬈。真的是名副其實的桃花仙子。
黃飛鴻武術場館
黃飛鴻獅子藝術武術博物館每天有四場獅子藝術表演,時間是:早上9: 30,下午10: 30,下午2: 30,下午3: 30。成人票70元。
半票35元
註:半價票僅限1.2~1.5米兒童。攜帶有效學生證和持有效證件的60-65周歲老年人。
65歲以上老人憑有效證件免費。自助遊的遊客可以從西樵觀山城乘坐24路公交車,觀山城到盛景園5公裏。在廣州客運站、劉樺站、交口站乘坐直達車前往西樵;自駕可以走廣佛高速,在南海南莊路口下車,直奔西樵。
深圳、東莞的遊客可以乘車到佛山汽車站,直接轉西樵。自駕遊可以從廣深高速直達廣州,轉廣佛高速,在南海南莊路口下車,直達西樵。
中山、順德的遊客可以從中山、大良直接坐車到佛山或西樵。自駕從中山-順德大良-順德龍江-南海沙頭-西樵或從中山-順德大良-順德樂從-南海南莊-西樵。
佛山、南海的遊客可以坐大巴直達西樵,從佛山-南莊-西樵坐車。桂城-羅村-金沙-西樵。